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拉吕埃勒对“实在”的非哲学阐释
1
作者 黄其洪 袁雄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51,共11页
在非哲学语境中,尽管拉吕埃勒批判了传统哲学家们的“实在”具有虚幻性,批判了精神分析语境中的实在具有矛盾性,却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反对或抵抗它们,而是试图揭露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地把“实在”的某一方面当作“实在”的既定的全部来... 在非哲学语境中,尽管拉吕埃勒批判了传统哲学家们的“实在”具有虚幻性,批判了精神分析语境中的实在具有矛盾性,却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反对或抵抗它们,而是试图揭露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抽象地把“实在”的某一方面当作“实在”的既定的全部来理解。因此,拉吕埃勒对“实在”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为“实在”即是元一,是不可规定的、不可定义的、彻底内在在于自身的、前概念的,且人们只能根据“实在”进行思考。为了更好地理解“实在”的彻底内在性,拉吕埃勒通过对“DLI”进行彻底的理解来思考“实在”,并大致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了“实在”的“DLI”运行机制。最终,可以得出结论:拉吕埃勒的非哲学的“实在”是一种现象学本体论意义上的可能性,但如果要想合理地理解这种具有现象学本体论色彩的“实在”论观点,还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 拉吕埃勒 非哲学 DLI
下载PDF
从哲学到“非哲学”——F.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导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其洪 王鸿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非哲学"主要是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而产生:一是哲学的理论地位,"非哲学"认为从古希腊哲学... 拉吕埃勒是以"非哲学"著称的当代法国哲学家,"非哲学"已经并将继续在国际哲学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非哲学"主要是通过思考两个问题而产生:一是哲学的理论地位,"非哲学"认为从古希腊哲学到分析哲学再到解构主义,哲学家们进行新的哲学思考总是受到由内在性和超越性分裂而形成的结构的制约。拉吕埃勒将这种结构称为"哲学决定",哲学决定的二元划分直接导致了哲学对元一(One)或实在(Real)的独断和遮蔽。二是元一在哲学中的本体论地位,"非哲学"认为存在(Being)与元一不可混淆,元一先于存在,元一是彻底的内在性,因此不能把元一简化为存在。拉吕埃勒认为"非哲学"既不是元哲学、哲学,也不是反哲学,而是"第一科学",因为它是对元一的科学的认识。在"非哲学"看来,不仅原有的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且哲学与宗教、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的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对元一的局部、片面和不科学的解释,唯有"非哲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吕埃勒 非哲学 元一 哲学决定 第一科学
下载PDF
梅洛-庞蒂哲学中的诗意之思或非哲学倾向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大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梅洛-庞蒂哲学源于胡塞尔哲学理想的创造性修正。面对哲学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危机冲击的状况,梅洛-庞蒂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把现象学引向诗意之思,从而引发了哲学与非哲学、哲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这种艺术性的指向在早期... 梅洛-庞蒂哲学源于胡塞尔哲学理想的创造性修正。面对哲学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危机冲击的状况,梅洛-庞蒂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把现象学引向诗意之思,从而引发了哲学与非哲学、哲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这种艺术性的指向在早期思想中只有辅助性的价值,而在后期存在论建构中则是不可或缺的。最终说来,这种指向导致梅洛-庞蒂哲学成为一种感性的哲学,一种感性的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之思 非哲学 艺术 感性
下载PDF
哲学性与非哲学性——自然辩证法的题中之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纯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三本“统编”教材,代表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方向.《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三种专业刊物,均有副题,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与非哲学性.科学技术哲学不能完全等同自然辩证法,自然...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三本“统编”教材,代表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方向.《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三种专业刊物,均有副题,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与非哲学性.科学技术哲学不能完全等同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学界倡导把科学技术学建成一级学科是可行的,但要把自然哲学归于哲学学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非哲学 学科建设 科学技术学
下载PDF
泛系遗憾哲学与非哲学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学谋 《重庆社会科学》 1998年第2期29-35,共7页
关键词 生克转化 系统关系 真善美 遗憾哲学 太极 数理 非哲学 泛系相对论 泛系方法 现实原则
下载PDF
社会考试与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教学改革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发祥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9期48-50,共3页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形式逻辑》是作为高校非哲学专业通识课程开设的,就是这样一门工具性课程却面临着被边缘...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形式逻辑》是作为高校非哲学专业通识课程开设的,就是这样一门工具性课程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况。若仅从课程教学本身来看,"学""用"脱节则是导致其被边缘化的最为关键的原因。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学习兴趣与该门课程在将来就业过程中的效用联系非常紧密。因此,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动机,观照逻辑学有关知识列入公务员考试等重要社会考试科目的现实,适当安排部分学生将来各种就业考试的内容,体现逻辑学的工具性和在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为完成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考促学 高校非哲学专业 形式逻辑课程
下载PDF
德里达论他者的命运——从哲学与非哲学的关系看
7
作者 杨大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0-156,共7页
“解构”首先是针对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内部策略”,但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其他文明的“内外关系”。哲学与非哲学的“同”“异”关系于是呈现出两种表现形态:在西方文化内部,哲学始终摆脱不了与文学艺术的关联;与此同时,西方的哲学文化... “解构”首先是针对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内部策略”,但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其他文明的“内外关系”。哲学与非哲学的“同”“异”关系于是呈现出两种表现形态:在西方文化内部,哲学始终摆脱不了与文学艺术的关联;与此同时,西方的哲学文化必须正视非西方的非哲学文化。德里达承认了作为他者的异质文化的地位,但他依然没有摆脱“种族中心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他者 哲学 非哲学 种族中心论 西方哲学文化 解构 异质文化 法国
下载PDF
高等院校非哲学专业哲学思辨课程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建设路径探索之一
8
作者 阮朝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4期44-46,49,共4页
大学哲学思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开设的课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实力比较强的美、德、日等国的高等教育中都把哲学思辨课程作为必修课,而且哲学思辨课程的学习为... 大学哲学思辨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开设的课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强调哲学思辨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实力比较强的美、德、日等国的高等教育中都把哲学思辨课程作为必修课,而且哲学思辨课程的学习为构建专业知识学习的理性反思和批判提供了哲学思辨基础。但我国高等教育的非哲学专业除了只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外,再无其他哲学思辨课程,这不利于非哲学专业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领域知识的反思、批判和革新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高等院校非哲学专业必须系统的开设至少一学年的哲学思辨课程,以此为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辟一条课程构建的新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哲学专业 思辨课程 构建
下载PDF
从哲学到非哲学——现、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理路批判
9
作者 李荣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5-39,48,共6页
在反叛传统绝对主义哲学的潮流中,相对主义精神张扬并灌注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哲学从确定性理解走向“非确定性”。后现代哲学的出现,又使哲学理性向“非哲学”滑落。当代西方哲学的“非哲学”意义表现在于:通过力主消解历史,倡... 在反叛传统绝对主义哲学的潮流中,相对主义精神张扬并灌注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哲学从确定性理解走向“非确定性”。后现代哲学的出现,又使哲学理性向“非哲学”滑落。当代西方哲学的“非哲学”意义表现在于:通过力主消解历史,倡导边缘化、形式化、非中心化,模糊了哲学与其它学科的边界,丧失了哲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非哲学”是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自我孕育的一种“怪胎”。“非哲学”以相对主义替代绝对主义,使其扭断了哲学发展链条中的必有环节。随着这一环节的修复,随着哲学在绝对、相对统一精神主导下的未来发展,“非哲学”将从理性王国中淡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非哲学 理性 现代哲学 后现代哲学
下载PDF
自明性的异端——弗朗索瓦·拉吕埃勒的非哲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其洪(译) 王鸿宇(译)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年第1期38-49,共12页
拉吕埃勒可能是第一个舍弃哲学的内容创新而追求形式创新的哲学家。这种创新就是发现了一种异质于哲学的由实在本身所决定的"非哲学"思维方式。"非哲学"认为,所有哲学都会受到一个名为"哲学决定"的超历... 拉吕埃勒可能是第一个舍弃哲学的内容创新而追求形式创新的哲学家。这种创新就是发现了一种异质于哲学的由实在本身所决定的"非哲学"思维方式。"非哲学"认为,所有哲学都会受到一个名为"哲学决定"的超历史的不变结构的制约。哲学决定的结构是一种支配着哲学化的可能性的形式规则。然而,哲学家们自身却仍未认识到这一点,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他们的角色缺乏严谨的反思,而恰恰是因为哲学的超级反思性妨碍了它认识到自己的决定的形式。"非哲学"从彻底内在性出发,对哲学决定进行了悬搁,从而把哲学决定看作是一种材料,进而在实在与哲学之间建立了一种"单边二元性"关系。这种"单边二元性"关系决定了实在和"非哲学"必定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只能在最终情态中得到规定。从一定意义上看,"非哲学"作为一种描述性的、述行性的理论实践,是理论和实践的同一。虽然"非哲学"被认为是抽象的,但它不仅是一种可能,而且还具有现实性。至于这种现实性能够发挥多大效能,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朗索瓦·拉吕埃勒 非哲学 哲学决定 单边二元性 最终情态中的规定
下载PDF
作为“非哲学”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纲领——与鲁品越教授商榷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拥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6-202,共7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包含着作为"非哲学"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提纲》是围绕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不是围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展开的,分为总论(第1—3条)、分论(第4—5条、6—10条...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包含着作为"非哲学"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天才萌芽。《提纲》是围绕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不是围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展开的,分为总论(第1—3条)、分论(第4—5条、6—10条)和结论(第11条)三个部分。在总论部分,马克思提出,费尔巴哈把主体与对象的思维关系归结为感性关系,这还不够;感性关系必须被进一步归结为实践关系;而实践则是对象世界的改变和主体的自我改变相一致的活动。在分论部分,马克思分别研究了对象世界的生成和主体世界的生成,认为对它们既不能满足于从思维层次,也不能满足于从感性直观层次,而必须从实践层次加以理解。在结论部分,马克思把自己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同以往意义上的全部哲学区别开来,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提纲》中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概念要在马克思"革命的实践"语境中去理解,其中"市民社会"是以往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指"经济的社会形态"或"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而不是字面儿上的"市民"加"社会";"人类社会"也不是字面儿上的"人类"加"社会",而是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的和否定的理解,它指向共产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是当今时代的实践活动的立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非哲学 主体与对象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下载PDF
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陶同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41-45,共5页
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陶同哲学是人类对象性认识的高峰产物,它是和时代紧密相联系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古老命题:对宇宙毫不了解时作出在人类之初,自然界的巨大威力统治慑迫着人类,人们总希望对神奇的宇宙找到... 世界本原:非哲学命题陶同哲学是人类对象性认识的高峰产物,它是和时代紧密相联系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古老命题:对宇宙毫不了解时作出在人类之初,自然界的巨大威力统治慑迫着人类,人们总希望对神奇的宇宙找到一种解释,在朦胧之中把这一切看成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本原 宇宙的起源 大爆炸 新宇宙学 自组织系统 传统哲学 非哲学 正质子 对象性 科学家
下载PDF
从非哲学基点对哲学的发问——论德里达解构中的的真理与意义
13
作者 杨宏秀 《文教资料》 2009年第6期101-102,共2页
德里达解构的核心内容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本文通过对德里达解构中对真理与意义这一哲学基本命题的探讨与思索,揭示德里达反对的只是绝对的真理观,他的特殊文本解读提出了对真理与意义的独到见解。
关键词 德里达解构 非哲学基点 二元对立 真理及意义
下载PDF
民办高校非哲学专业的逻辑学教学改革
14
作者 牛晓楠 《西部素质教育》 2017年第16期197-197,共1页
文章在分析当前民办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策略,即重视非哲学专业的逻辑学教学;加强非哲学专业的逻辑学教学方法改革;加强非哲学专业的逻辑学实践教学改革。
关键词 民办高校 非哲学专业 逻辑学
下载PDF
师大新书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非哲学化趋势研究》简介
15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郑祥福教授撰著《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非哲学化趋势研究》一书,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全书共35万字。
关键词 西方科学哲学 非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简介 书架 2007年
下载PDF
泛系遗憾哲学与非哲学
16
作者 吴学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在泛系框架下发展一种遗憾理论,它相对地对多种理法揭示一种互联互转互导的机制:西蒙原则,阿罗定理,彼得原理,价值规律,效用原则,韦伯原则,供求规律,边际效用,中庸之道,宗教方法论,艺术原理,心理学方法,等等,文中用100多首歌诀或诗... 本文在泛系框架下发展一种遗憾理论,它相对地对多种理法揭示一种互联互转互导的机制:西蒙原则,阿罗定理,彼得原理,价值规律,效用原则,韦伯原则,供求规律,边际效用,中庸之道,宗教方法论,艺术原理,心理学方法,等等,文中用100多首歌诀或诗的形式列述了200条百憾成语,60组百家遗憾,27组万事遗憾和42组泛系原则以及有关理法与悸憾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系 遗憾哲学 非哲学
下载PDF
泛系:万悖痴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百科理法的互网与统一·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总结
17
作者 张秦龄 李永礼 周小路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86-88,共3页
一、作者背景吴学谋,泛系理论、数学逼近转化论、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等理论创建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发表论著300多篇种,涉及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等多种专题,另发表过诗作数百和散文、报告文学、美术与摄影作品.主要论著... 一、作者背景吴学谋,泛系理论、数学逼近转化论、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等理论创建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发表论著300多篇种,涉及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等多种专题,另发表过诗作数百和散文、报告文学、美术与摄影作品.主要论著有:《逼近转化论与数学中的泛系概念》《泛系方法论》《从泛系观看世界》《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泛系:万悖痴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等.他所创的泛系理论已入缘系统科学新论十派、世界数理思想百家,著名的国际系统科学学报、国际控制论学报与世界数学家思想方法百彦特传均作了长篇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泛学 泛系理论 非哲学 泛系方法论 系统科学 泛系相对论 报告文学 数学方法 一般系统研究 理法
下载PDF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非哲学”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治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非哲学”(non—philosophy)崛起于西欧大陆,其知音则遍布今天的西方世界。“非哲学家们”大都是货真价实的哲学家。不言而喻,“非哲学”并非某种游离于哲学运思之外的东西,它也是一种哲学。梅洛——庞蒂的一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真... “非哲学”(non—philosophy)崛起于西欧大陆,其知音则遍布今天的西方世界。“非哲学家们”大都是货真价实的哲学家。不言而喻,“非哲学”并非某种游离于哲学运思之外的东西,它也是一种哲学。梅洛——庞蒂的一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真正的哲学嘲弄哲学,因为它是非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哲学 哲学传统 德里达 当代西方哲学 形而上学 哲学 传统哲学 海德格尔 话语 异质性
原文传递
哲学的身份——哲学的非哲学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22,共8页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起,“哲学”一词就意味着召唤人们追求超感性的实在而疏离现实的感性世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的同义语。柏拉图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中世纪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和近代哲学创始人笛卡尔的主体性形而上学(主体性哲学)都不过是柏拉图主义的变种。但是,同此种意义的哲学之发展相伴随的,是对形而上学的不断批评的历史:从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起到近代哲学家休谟以至康德、黑格尔,都对这种旧形而上学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批评。黑格尔所提出的现象学观念“关心事情本身”和“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的著名命题,使他成了以反传统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代现象学的先驱。海德格尔以时间为存在的本质,宣告了崇尚超感性世界的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哲学”的终结,强调今后的“思之事”(与旧的“哲学之事”相对立)应是崇奉时间之内的现实有限性,而又注重“有限的超越”。哲学从此由疏离人生的超感性的天国下到了具有诗意的人世,西方现当代哲学正以不同形式实现着传统意义的哲学之非哲学化,亦即哲学的现实化,哲学在其他非哲学的人生活动如科学、道德、审美等活动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哲学的仙女,作为对人生各种凡俗活动的理性反思和追问之学,既来自人生,又高于人生。哲学永远在仙凡之间翱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智慧 哲学 形而上学 超感性 面向事情本身 澄明 哲学非哲学
原文传递
拉吕埃勒对“柯尔施问题”的非哲学解答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其洪 吴敏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254,共12页
柯尔施问题从表面上来说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更为深刻和更为广阔地说,却是聚焦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国内对柯尔施问题的研究偏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问题,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 柯尔施问题从表面上来说探讨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更为深刻和更为广阔地说,却是聚焦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国内对柯尔施问题的研究偏重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问题,争论的实质可以归结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而对此的解答又分为以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为代表和以拉吕埃勒的统一理论为代表的两条思路。拉吕埃勒从非哲学出发,对柯尔施问题做出了独特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既包含哲学的维度,又包含科学的维度。而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和科学维度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在哲学第一性或者科学第一性的问题,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和平共处,恰恰证明马克思既是一个哲学家又是一个科学家,从而使马克思的理论朝向元一或者实在不断开放,可以有新的要素或环节不断补充进去,这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根源。从拉吕埃勒的这种非哲学解答入手,我们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柯尔施问题的讨论恰恰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等级制和理论的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施问题 认识论断裂 哲学 非哲学 统一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