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团聚二钼酸铵热分解机理及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江山 佀龙祥 +3 位作者 刘涛 雷宁宁 李玉涛 李莉 《中国钼业》 2022年第5期38-42,共5页
通过DSC-TGA研究了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失重过程包含了4个连续阶段,各阶段反应温度区间为196.79~206.63℃、227.55~235.15℃、278.06~305.68℃和735.... 通过DSC-TGA研究了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非团聚二钼酸铵在室温至800℃温度范围内的失重过程包含了4个连续阶段,各阶段反应温度区间为196.79~206.63℃、227.55~235.15℃、278.06~305.68℃和735.97~800℃。经分析,非团聚热分解实际只包括前3阶段,第4阶段的失重是由于前3阶段热分解产物的升华而引起的。XRD和SEM表征显示:非团聚二钼酸铵热分解产物为纯相MoO_(3),其形貌遗传了母体二钼酸铵的形貌,并对MoO_(3)形貌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非团聚二钼酸铵的热分解机理并进行理论验证,在热分解的前3个阶段均失去摩尔比为2∶1的NH_(3)和H_(2)O。通过各阶段的热反应焓变值,计算了实验室条件下非团聚二钼酸铵及热分解中间产物(NH_(4))_(2)Mo_(3)O 10(s)、(NH_(4))_(4)Mo_(8)O_(26)(s)和(NH_(4))_(2)Mo_(2)O_(7)(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以及非团聚二钼酸铵热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团聚二钼酸铵 热分解 机理 热力学
下载PDF
二钼酸铵(ADM)非团聚晶体的生成试验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建海 郭军刚 王仙琴 《中国钼业》 2003年第1期24-28,共5页
探讨了二钼酸铵非团聚晶体生成的机理及制取新工艺。采取该工艺制取的ADM费氏粒度(Fsss)约 3 0 μm ,激光粒度分布d0 .5为 3 70 μm ,松装比达到 1.3 7g/cm3。
关键词 非团聚二钼酸铵晶体 松装比重 粒度分布 费氏粒度
下载PDF
多序列非团聚二钼酸铵生产工艺研究
3
作者 杨伟 刘锦锐 +2 位作者 易建 高志强 杨晓娇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2,共10页
为满足高端钼材对优质钼原材料的重大需求,本文提出制备多序列非团聚二钼酸铵的关键调控过程与生产工艺,通过试验与产物结构表征,对结晶过程各参数的影响与调控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初始钼浓度的调控与分散剂的加入有利于溶液... 为满足高端钼材对优质钼原材料的重大需求,本文提出制备多序列非团聚二钼酸铵的关键调控过程与生产工艺,通过试验与产物结构表征,对结晶过程各参数的影响与调控进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溶液初始钼浓度的调控与分散剂的加入有利于溶液过饱和度稳定在非自发形核的介稳区,避免团聚而生产粒度较大、粒度分布窄的非团聚型二钼酸铵;晶体的尺寸与粒度分布受晶体生长周期长短的影响,较大的搅拌速度能够促进晶粒的生长速率。本研究成功开发出多序列形貌粒度均匀且分布窄非团聚二钼酸铵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该产品粒度D50在80~130μm、100~140μm、140~180μm、220~280μm、280~380μm多个粒度区间,可有效满足国内外对不同规格二钼酸铵产品的需求,为我国高端钼材的生产和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式结晶 非团聚 二钼酸铵 多序列 粒度分布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伍炫蓓 何淑勤 +2 位作者 王家沐 石畅 赵弘益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5-192,共8页
【目的】揭示植被类型对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从土壤团聚体角度,就天然次生林、灌草、乔灌、混交林(幼林)、岷江柏(幼林)、退耕岷江柏林6种典型植被条件下... 【目的】揭示植被类型对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为研究区域,从土壤团聚体角度,就天然次生林、灌草、乔灌、混交林(幼林)、岷江柏(幼林)、退耕岷江柏林6种典型植被条件下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及其交换性盐基离子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非水稳性团聚体均以>2 mm粒径团聚体为主,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其含量呈总体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植被条件下各粒径团聚体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平均含量表现为Ca^(2+)>K^+>Mg^(2+);植被类型不仅影响着各粒径团聚体的分布,同时也影响着不同粒径团聚体中Ca^(2+)、K^+、Mg^(2+)等盐基离子的分布。【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山地森林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和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性团聚 交换性盐基离子 植被类型
下载PDF
不同深度土壤团聚体含量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寅寅 孙仲秀 +2 位作者 顾欣燕 刘杨杨 李晓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18期130-130,共1页
以辽宁朝阳喀左地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土壤剖面中不同深度的干筛、湿筛测得的团聚体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土壤团聚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土壤团聚 水稳性团聚 水温性团聚
下载PDF
西藏尼洋河流域农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质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聂晓刚 梁博 +2 位作者 万丹 喻武 杨东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促进尼洋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选取流域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有机质含量的差异特征,对该流域土壤结构稳定性与保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水稳性团聚体,粒径>2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 为促进尼洋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选取流域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及有机质含量的差异特征,对该流域土壤结构稳定性与保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非水稳性团聚体,粒径>2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粒径<2mm的为15~30cm土层高于0~15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粒径>0.25mm的团聚体数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粒径<0.25mm的为15~30cm土层高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0~15cm土层高于15~30cm土层。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15cm=0.203x-4.877(R^2=0.458),y15~30cm=0.514x-11.133(R^2=0.434)。整体而言,尼洋河流域农田土壤结构稳定性及肥力相对较差,建议实施客土还田的同时对农业耕作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科学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洋河流域 水稳性团聚 水稳性团聚 土壤有机质 西藏
下载PDF
二钼酸铵形态对钼粉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强 《中国钼业》 2008年第2期55-57,共3页
通过对团聚态与非团聚二钼酸铵进行焙解-还原实验,得到不同形貌的钼粉。在实验基础上对钼粉还原过程各阶段的粉末粒度形貌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一定还原条件下二钼酸铵原料对最终钼粉产品的遗传性影响。
关键词 二钼酸铵 非团聚 形貌 还原 钼粉
下载PDF
海洋非色素团聚颗粒对水下量子通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秀再 周丽娟 +1 位作者 翟梦思 葛羽洁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6,共9页
为了研究海洋非色素团聚颗粒对水下量子通信性能的影响,基于Mie散射理论和Gordon模型,分析了非色素团聚颗粒的散射与吸收特性。针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建立了海洋非色素团聚颗粒质量浓度与链路衰减、量子安全密钥产生率、信道建立速率、... 为了研究海洋非色素团聚颗粒对水下量子通信性能的影响,基于Mie散射理论和Gordon模型,分析了非色素团聚颗粒的散射与吸收特性。针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建立了海洋非色素团聚颗粒质量浓度与链路衰减、量子安全密钥产生率、信道建立速率、幅值阻尼信道容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当采用波长为580 nm的光信号进行水下量子通信、传输距离为2 km、海洋非色素团聚颗粒的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对应的链路衰减、量子安全密钥产生率和幅值阻尼信道容量分别为1.659、8.295×10^(-5)和0.486;保真度为0.899时,量子信道建立速率为58.2 pair/s。该仿真结果可为海洋环境中量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海洋色素团聚颗粒 量子安全密钥产生率 信道建立速率 幅值阻尼信道
原文传递
团粒结构对黄绵土溅蚀速率和结皮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霞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7期229-235,共7页
为弄清团粒结构在土壤结皮形成过程所起的作用,笔者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试验,测定土壤溅蚀速率,同时采样制作土壤切片,分析不同直径团粒对黄绵土溅蚀速率和结皮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5 mm≤D〈2.0 mm和D〈0.038 mm的团粒土壤较易... 为弄清团粒结构在土壤结皮形成过程所起的作用,笔者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溅蚀试验,测定土壤溅蚀速率,同时采样制作土壤切片,分析不同直径团粒对黄绵土溅蚀速率和结皮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5 mm≤D〈2.0 mm和D〈0.038 mm的团粒土壤较易形成结皮,在降雨历时5 min时,土壤表面有结皮形成,随着降雨的继续,土壤表面结皮形成趋于完善;而中度直径0.038 mm≤D〈0.15 mm的团粒土壤不易形成结皮,在降雨历时5 min时,土壤表面都没有结皮形成。在团粒直径范围是0.105 mm≤D〈0.22 mm,随着土壤团粒直径的减小,土壤的溅蚀速率逐渐增加,直径位于0.096~0.15 mm之间的团粒结构土壤的溅蚀速率达到最大,随后,随着土壤团粒直径的减小,土壤溅蚀速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粒结构 土壤溅蚀 土壤结皮 水稳性团聚 黄绵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