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的显微Raman光谱原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琦 朱彤 +2 位作者 李宏军 丁杰 李怡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8-1522,共5页
由于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原位观测反应动力学过程对揭示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对NO2在NaCl颗粒物表面反应的原位观测,将显微Raman光谱技术应用于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原位研究.结果表明:NO2在NaCl颗... 由于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原位观测反应动力学过程对揭示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文中通过对NO2在NaCl颗粒物表面反应的原位观测,将显微Raman光谱技术应用于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原位研究.结果表明:NO2在NaCl颗粒物表面的初始反应几率γo 为8.6×10-5,反应最终在NaCl颗粒物表面形成一层无定形NaNO3的饱和层,阻碍反应继续进行.该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大气颗粒物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的研究,其1μm左右的横向空间分辨率对进一步开展单颗粒研究有极大优势,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Raman光谱 非均相化学反应 单颗粒
下载PDF
非均相化学反应的类分形动力学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成伦 徐龙君 鲜学福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5-276,共12页
大多数非均相反应的动力学不遵从经典的动力学规律。随着分形几何理论在表面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非均相反应的类分形动力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综述了分形表面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及非均相反应的类分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非均相化学反应 动力学 类分形 分形表面 反应速率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研究应用软件包
3
作者 邹策千 吕春华 段毅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是非均相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课题 ,已有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及本人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汇集成了本软件包 ,它集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各类问题于一体 ,用它可以... 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是非均相化学反应中的重要课题 ,已有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在前人研究及本人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汇集成了本软件包 ,它集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中的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各类问题于一体 ,用它可以方便地对这些问题行进模拟计算研究 ,计算结果统计和作图比较等 ;故这个软件包是研究单颗粒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界面环境 ,用它可以方便地进行相应的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工程 单颗粒 应用软件 BASIC Windows 分形几何对称模型 数值方法 内蒙古师范大学 非均相化学反应 催化剂颗粒
下载PDF
内陆输送过程中沙尘单颗粒类型及其非均相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卫军 沼龙义 +2 位作者 余华 王伟 杨书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采用单颗粒分析方法对2004年2~3月发生在北京的3次沙尘暴的样品中沙尘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3次沙尘暴的反向轨迹图显示,它们主要来自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地区,且这些沙尘颗粒主要通过高空长距离输送到下游区域.... 采用单颗粒分析方法对2004年2~3月发生在北京的3次沙尘暴的样品中沙尘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3次沙尘暴的反向轨迹图显示,它们主要来自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地区,且这些沙尘颗粒主要通过高空长距离输送到下游区域.使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对481个沙尘颗粒进行分析,并根据成分特征,把这些沙尘颗粒划分为8种类型,主要类型有“富Si”、“富Ca”、“富S”、“富Fe”.将北京样品分析结果与呼和浩特、塔克拉玛干和敦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长距离输送的沙尘颗粒表面发生了SO2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导致部分颗粒局部的表面发生化学修改作用,且“富Ca”的碱性矿物为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了更有利的反应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沙尘暴 单个沙尘颗粒 矿物气溶胶 非均相化学反应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含均相/非均相反应传质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武文华 李锡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52-1158,共7页
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应用多孔多相介质溶混污染物输运过程的数值模型,对多孔多相介质中含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化学反应主要包含均相快速/慢速和非均相快速/慢速等5种化学反应过程,溶质输运行为的控制机制主... 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应用多孔多相介质溶混污染物输运过程的数值模型,对多孔多相介质中含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化学反应主要包含均相快速/慢速和非均相快速/慢速等5种化学反应过程,溶质输运行为的控制机制主要考虑对流、扩散及降解、吸附等。基于原有的隐式特征线Galerkin离散化的有限元方法,求解模型控制方程的边值初值问题,求解过程中把均相化学反应物质中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开,非均相反应物质按照固相和液相分开,对均相反应物及非均相液相物质浓度耦合求解,而均相生成物和非均相固相物质独立求解。使方程组按照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对于含有非线性内状态变量的右端项进行迭代求解。数值例题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数值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过程 均相/非均相化学反应 隐式特征线有限元法 多孔多相介质
下载PDF
CuO/Al_2O_3作为载氧剂的流化床化学链燃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俊 郭雪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4,共6页
以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和气固非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嵌入了气固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内热源项的UDF(自定义函数)程序,对化学链燃烧燃料反应器——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甲烷进气速度... 以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和气固非均相化学反应动力学为基础,嵌入了气固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内热源项的UDF(自定义函数)程序,对化学链燃烧燃料反应器——鼓泡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及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甲烷进气速度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动、传热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甲烷进气速度增加,床内气固混合更加剧烈,气泡的产生、碰撞和破碎使得气固分布不均,流化质量下降,导致反应器内化学反应速率以及温度分布不均,床内局部存在的高温区域将使颗粒温度过高而烧结,降低了甲烷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燃烧 鼓泡流化床 气固非均相化学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沙尘表面非均相吸附系数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的数值模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嘉伟 韩志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7,共13页
本文从实验气溶胶样品、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对以往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合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非均相吸附系数γ的参考值,并利用区域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研究了非均相吸附系数γ的不确定性对东亚地区沙尘... 本文从实验气溶胶样品、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对以往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适合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的非均相吸附系数γ的参考值,并利用区域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研究了非均相吸附系数γ的不确定性对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非均相化学过程的影响。为了研究非均相反应对γ的敏感性,针对其中四种物质(HNO3、N2O5、O3和SO2)的γ上限值和下限值,分别进行了T-up(上限值)和T-low(下限值)两个敏感实验;针对相对湿度对HNO3和N2O5非均相吸附系数的影响进行了T-rh敏感实验。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比较好地反映气态物质、气溶胶浓度的演变过程和非均相反应过程。考虑非均相反应后模拟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与观测值更接近一些。采用γ参考值的模拟结果总体上比采用γ上限值和γ下限值更合理,把γ系数作为相对湿度的函数来处理比作为常数处理更合理。沙尘气溶胶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可以使模拟区域内SO2、NOx和O3的平均浓度下降,使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物浓度增加,采用γ参考值计算得到3 km以下的上述物质的变化率分别为-3.44%、-5.92%、-1.75%、5.22%和23.25%,显示沙尘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对大气化学成分特别是气溶胶有较大的影响;不同γ取值对上述物质变化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对硝酸盐和臭氧的影响较大,T-up和T-low模拟结果之间可以相差13.4%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沙尘气溶胶 非均相吸附系数 非均相化学反应
下载PDF
苏州城市气溶胶和臭氧相互作用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佳慧 刘红年 +1 位作者 王学远 胡森林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29-33,共5页
利用2014年苏州地区观测资料对城市气溶胶与O_3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晴空指数(CI)与PM_(10)、PM_(2.5)呈显著负相关; PM_(10)、PM_(2.5)质量浓度每增加1μg/m3,晴天条件下白天向下短波辐射(DSR)分别下降1. 48 W/m2和1... 利用2014年苏州地区观测资料对城市气溶胶与O_3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市晴空指数(CI)与PM_(10)、PM_(2.5)呈显著负相关; PM_(10)、PM_(2.5)质量浓度每增加1μg/m3,晴天条件下白天向下短波辐射(DSR)分别下降1. 48 W/m2和1. 52 W/m2; DSR与O_3呈显著正相关; O_3与PM_(10)、PM_(2.5)呈负相关,表明气溶胶对O_3浓度存在衰减作用。2014年11月10日—12日个例研究表明,在到达地面的DSR几乎不变的情况下,气溶胶与O_3之间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造成O_3浓度降低。2014年12月13日—14日个例研究表明,气溶胶通过对太阳辐射的消光作用,造成到达地面的DSR减弱,O_3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臭氧 向下短波辐射 非均相化学反应 苏州
下载PDF
北京春季沙尘和霾期间气溶胶的对比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梁琳 韩志伟 +3 位作者 李嘉伟 李洁 高艳 武云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8,共14页
利用气象模式WRF驱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模拟研究了2014年北京地区春季颗粒物及气溶胶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对比分析了沙尘期(3月17日、29日)和霾期(3月25~27日)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和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比较了沙尘和人为气溶胶表... 利用气象模式WRF驱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模拟研究了2014年北京地区春季颗粒物及气溶胶化学组分的时空变化,对比分析了沙尘期(3月17日、29日)和霾期(3月25~27日)的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和气溶胶化学组分特征,比较了沙尘和人为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对大气化学成分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结果显示,模式对于气象要素、PM2.5、PM10及其化学组分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考虑了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化学反应后明显提高了模式对PM2.5及气溶胶化学组分模拟的准确性。沙尘期间,沙尘对PM10质量浓度贡献占主导地位(50.7%),对PM2.5的贡献与有机气溶胶(OM)和人为排放的一次颗粒物(PPM)相当;霾期间,硝酸盐NO3-(25.6%)和OM(23.6%)对PM2.5的贡献最大,在PM10中NO3-、PPM和OM的贡献相当。沙尘期,粗粒子明显增加,在PM10中所占比例与细粒子相当,为45.5%;霾期,细粒子占主导地位,占PM10质量浓度的85.6%。非均相化学反应使沙尘期间硫酸盐(SO42–)和NO3-浓度分别增加16.9%和83.8%,使霾期间的SO42-和NO3–浓度分别增加14.5%和45.0%。2014年3月,非均相化学反应使北京月均SO2、NO2、O3、SO42-、NH4+和NO3-的浓度分别变化了-2.5%、-5.7%、-3.4%、11.7%、18.6%和58.5%,本文结果表明非均相化学反应对二次无机气溶胶的生成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沙尘 气溶胶组分 非均相化学反应
下载PDF
赴加拿大学习汇报
10
作者 周春红 《气象科技合作动态》 2004年第1期28-30,共3页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气气溶胶自身的污染特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大气中的非均相化学反应都有密切关系。气溶胶还和其他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形成。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气溶胶 大气科学 非均相化学反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
下载PDF
SCR烟气脱硝技术中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刚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3,共5页
介绍了我国烟气脱硝技术的现状,重点分析了SCR烟气脱硝技术的特点,指出流场优化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数值模拟方法是实现低耗资、快速、全面预测流场数据的途径。在评述本领域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 介绍了我国烟气脱硝技术的现状,重点分析了SCR烟气脱硝技术的特点,指出流场优化是SCR烟气脱硝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数值模拟方法是实现低耗资、快速、全面预测流场数据的途径。在评述本领域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对SCR烟气脱硝系统的非均相化学反应考虑不全面,以及缺乏足够的模型试验结果验证模拟结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流场优化 数值模拟 非均相化学反应
下载PDF
厦门市灰霾天气气候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立多 叶文健 +1 位作者 陈德花 黄雅芳 《福建气象》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1引言 大气污染是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厦门地区作为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工具迅猛增加,城市企业工厂蓬勃发展,频繁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已经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 1引言 大气污染是当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厦门地区作为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由于交通工具迅猛增加,城市企业工厂蓬勃发展,频繁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已经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直接向大气排放污染气体越来越多。污染气体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转化成气溶胶粒子,导致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气候特征 厦门市 城市化进程 非均相化学反应 灰霾 大气污染 污染气体 工业化过程
下载PDF
分形介质上的化学动力学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荣 李如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6,共6页
经典的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讲只适用于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还很不成熟。最近十几年来,人们开始利用分形的概念来描述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十分复杂的介质形态,并着手研究分形介质上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得到了一些... 经典的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讲只适用于均相反应,非均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还很不成熟。最近十几年来,人们开始利用分形的概念来描述非均相反应体系中十分复杂的介质形态,并着手研究分形介质上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得到了一些大大不同于经典理论的结果。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化学反应 分形介质 化学动力学
原文传递
The roles of heterogeneous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formation of an air pollution complex and gray haze 被引量:25
14
作者 ZHU Tong,SHANG Jing & ZHAO DeFeng State Key Joint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45-153,共9页
Urban and regional air pollu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econdary pollutants such as photo-oxidants (mainly ozone)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which are formed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 Urban and regional air pollu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econdary pollutants such as photo-oxidants (mainly ozone)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which are formed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s of the primary pollutants emitted from various sources. The accumulation of these pollutants under stagnant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gray haze, reducing visibility and causing major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and climate. In an air pollution complex, the co- exist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pollutants provides a large amount of reac- tants for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n the surface of fine particles; these reactions change the oxidizing capacity of the atmos- phere, as well as chemical compositions along with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thereby accelerating formation of the air pollution complex and gray haze. Using in situ technologies, such as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 red Fourier-transform spectroscopy and single-particle Raman spectroscopy,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eaction kinet- ics and mechanism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e., NO2, SO2, 03, and formaldehyde) on the surfaces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atmospheric particles such as CaCO3, kaolinite, montmorillonite, NaC1, sea salt, A1203, and Tit2. We found that the main re- action products were sulfate, nitrate, or formate, which can change the hygroscopicity and light extinction parameters of those particles significantly. By analyz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these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we identified synergetic mechanisms of the three ternary reaction systems, ,i.e., NOE-particles-H2O, SO2-particles-O3, and organics/SO2-particles-UV illumination. These synergetic mechanisms can provid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bas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feedback mechanisms and nonlinear processes in the formation of an air pollution complex and gray ha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particles secondary pollutants oxidizing capacity ternary reaction nonlinear process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