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性气藏储气库布井方式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鹏程 余浩杰 +2 位作者 安红燕 徐文 朱亚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储气库布井方式与常规气田开发有很大不同,在相同的投资条件下,气田开发布井方式追求气田采收率最大化,而储气库布井方式追求储气库在一个采气周期(3~4月)内工作气量的最大化;特别是利用非均质性气藏建设的储气库,不同区域气井产气能力... 储气库布井方式与常规气田开发有很大不同,在相同的投资条件下,气田开发布井方式追求气田采收率最大化,而储气库布井方式追求储气库在一个采气周期(3~4月)内工作气量的最大化;特别是利用非均质性气藏建设的储气库,不同区域气井产气能力差异性较大,不宜采用一套井网。以苏A储气库为例,将建库区划分为高、低渗透两个区域,分别论证了不同区域气井采气能力以及区域工作气量随采气井数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气量最大化的非均匀布井方法,确定了高渗区、低渗区合理的井网密度。结果表明,当储气库总井为11口时,采用非均匀布井方式,高渗区井网密度为1.7口/km^2,低渗区井网密度为0.38口/km^2,储气库工作气量较均匀布井提高0.99×10^8m^3,提高幅度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气藏 储气库 匀布井 匀布井 工作气量
下载PDF
考虑离散裂缝的非均质裂缝性气藏数值试井新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志明 张绍琦 +2 位作者 周彪 廖新维 Wei YU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6,共10页
裂缝性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试井分析对储层评价和气藏开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解决传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对天然裂缝表征不精确的难题,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和离散裂缝模型,表征了复杂分布的天然裂缝,构建了考... 裂缝性气藏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试井分析对储层评价和气藏开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解决传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对天然裂缝表征不精确的难题,基于蒙特卡罗随机模拟方法和离散裂缝模型,表征了复杂分布的天然裂缝,构建了考虑离散裂缝和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径向复合裂缝性气藏数值试井模型(DFM-NM),绘制了不同参数下裂缝性气藏气井试井曲线图版,形成了解析试井初拟合、离散裂缝细拟合的试井分析方法,并开展了实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裂缝性气藏不稳定流动阶段包括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阶段、内区裂缝影响阶段、内区径向流阶段、外区裂缝影响阶段和边界控制流阶段;(2)基于地质条件约束下的离散裂缝模型能较好表征复杂、非均质裂缝性气藏,克服了常规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缺点;(3)裂缝数目越多、裂缝平均长度越长,压力导数曲线下凹的幅度越大,内区裂缝参数对试井曲线形态的影响更大。结论认为,所建立的裂缝性气藏数值试井模型及粗细分步拟合方法适用于塔里木盆地裂缝性气藏,能更准确有效地评价储层、反演裂缝参数。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为裂缝性气藏参数反演和开发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我国复杂油气资源的科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 离散裂缝模型 蒙特卡罗模拟 径向分区 试井分析 数值试井新模型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东方A气田海底扇非均质性储层精细刻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覃利娟 晁彩霞 +3 位作者 李雷 王玉 漆智 周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15-19,共5页
莺歌海盆地东方A气田为“十二五”期间发现的高温高压气藏,属于浅海背景海底扇沉积,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地质风险大。利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相位转换、分频解释等技术,对储层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正演模拟和反演... 莺歌海盆地东方A气田为“十二五”期间发现的高温高压气藏,属于浅海背景海底扇沉积,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地质风险大。利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采用相位转换、分频解释等技术,对储层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正演模拟和反演验证,分析了储层的内部结构及叠置连通关系。目的层中新统黄流组一段的2套主要含气砂体中,H1Ⅰa砂体平面可识别出13个单砂体,部分单砂体呈叠置连通关系;H1Ⅱb砂体纵向上可划分为上下2套砂体,中间隔夹层发育。基于砂体精细刻画结果,规避储层不连续及开发井见水风险,优化开发井的井位和井型,提升了钻井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气田 非均质性气藏 储层刻画 相位转换 分频解释 正演模拟 地震反演
下载PDF
应用新型粘性暂堵酸化技术提高气藏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君 邹洪岚 吴海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0,共4页
新型粘性暂堵技术是采用一种粘性酸液体系作为暂堵剂来封堵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低渗透层。这种粘性酸液体系在高温下能保持较高的粘度,耐温性能良好,酸化后其粘度能很快降低,对储层伤害小。室内并联岩心实验模拟暂堵酸化,结果表明... 新型粘性暂堵技术是采用一种粘性酸液体系作为暂堵剂来封堵高渗透层,使酸液转向低渗透层。这种粘性酸液体系在高温下能保持较高的粘度,耐温性能良好,酸化后其粘度能很快降低,对储层伤害小。室内并联岩心实验模拟暂堵酸化,结果表明,暂堵效果较好,由此建立了非均质储层粘性暂堵酸化的数学模型。粘性暂堵技术解决了常规颗粒暂堵剂耐温性能较差的问题,适用于非均质性较强、小层较薄的气藏。采用这项技术在大北气藏进行了暂堵酸化施工,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采气指数增加了2.2-19倍,对开发类似气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粘性酸液体系 暂堵剂 高渗透层 非均质性气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