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坡度条件下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与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舒安平 张欣 +1 位作者 唐川 潘华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3-1337,1346,共6页
陡峻的地形、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条件、短时强降水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直接影响泥石流堆积数量与规模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泥石流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区段的坡度对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探究流通区、堆... 陡峻的地形、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条件、短时强降水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直接影响泥石流堆积数量与规模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泥石流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区段的坡度对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进行室内模拟实验,探究流通区、堆积区不同坡度条件下非均质泥石流的堆积厚度、面积等特征值的变化特征,即随着流通区坡度增大,泥石流堆积厚度减少,而堆积面积和体积均增大,并进一步建立了不同坡度因子与泥石流堆积数量之间的关系,为预测不同坡度地形条件下泥石流堆积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坡降 容重 堆积量
原文传递
非均质泥石流形成过程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舒安平 孙江涛 +3 位作者 张欣 王澍 师哲 潘华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0-857,共8页
非均质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坡与沟谷中的一种典型固液两相流,具有颗粒级配宽、容重大、流动阻力与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致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在云南省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实施48组泥石流形成动力过程模拟试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 非均质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坡与沟谷中的一种典型固液两相流,具有颗粒级配宽、容重大、流动阻力与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致灾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在云南省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实施48组泥石流形成动力过程模拟试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起动方式,将模拟泥石流起动划分为常遇型、溃坝型及滑坡型三种类型,并进一步将泥石流形成过程划分为固体颗粒起动、固体颗粒加速混掺及固液两相流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基于孔隙水压力及水力因子等测定数据,分析揭示了泥石流形成的三阶段的动力学特征,表明三类泥石流形成后流速较大,均呈急流状态,而且水流强度以溃坝型泥石流为最大,常遇型泥石流次之,滑坡型泥石流最小。本项研究成果对丰富泥石流学科内容以及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形成过程 颗粒起动类型 加速混掺 动力学特征.
原文传递
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特征探讨 被引量:11
3
作者 舒安平 王乐 +1 位作者 杨凯 费祥俊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1期3006-3012,共7页
非均质泥石流是一种固体颗粒级配宽、容重变化大、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典型的固液两相流,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山区,表现出独特的固液两相运动特征.基于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分界粒径的概念,以Darcy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论基础,分别推求... 非均质泥石流是一种固体颗粒级配宽、容重变化大、流速分布不均匀的典型的固液两相流,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山区,表现出独特的固液两相运动特征.基于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分界粒径的概念,以Darcy公式和质量守恒定律为理论基础,分别推求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平均流速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云南省小江流域蒋家沟泥石流模拟实验数据及实测资料,揭示了非均质泥石流固液两相运动特征.蒋家沟泥石流实验与实测资料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以临界容重2.234t/m3为界限,当泥石流容重低于、等于和高于该临界值时,分别出现液相流速大于、等于和小于固相流速的3种情况,由此可以分别揭示稀性泥石流、均质泥石流和稠性泥石流3种不同类型泥石流的运动特征.研究结果为构建非均质泥石流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并对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和预测预报泥石流灾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分界粒径 固液两相流速 运动特征
原文传递
非均质泥石流堆积过程粒度与粒序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舒安平 杨凯 +1 位作者 李芳华 潘华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22-1327,共6页
以非均质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堆积过程现场模拟实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组成的平面变化特点,即容重较低的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两侧及前缘细颗粒较多,而容重较高的黏性泥石流堆积扇的两侧及前缘... 以非均质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堆积过程现场模拟实验,首先分析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组成的平面变化特点,即容重较低的稀性泥石流堆积扇两侧及前缘细颗粒较多,而容重较高的黏性泥石流堆积扇的两侧及前缘粗颗粒较多,并得出非均质泥石流堆积物中值粒径随泥石流容重减小而降低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泥石流堆积物垂向粒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蒋家沟泥石流容重较小时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垂向呈现正粒序分布,否则呈现反粒序分布或混杂粒序分布。本文研究成果对下一阶段建立泥石流堆积动力学模型及预测堆积成灾规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容重 粒度变化 粒序分布
原文传递
非均质泥石流起动判别关系式 被引量:5
5
作者 舒安平 张欣 +2 位作者 段国胜 王澍 师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57-764,共8页
在我国西部山区每年汛期发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认识非均质泥石流(又称黏性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判识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准确预测预报泥石流的基础。本文通过48组正交的水槽实验,模拟非均质泥石流形成的动力过程,分析相关起动因子的量... 在我国西部山区每年汛期发生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认识非均质泥石流(又称黏性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判识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准确预测预报泥石流的基础。本文通过48组正交的水槽实验,模拟非均质泥石流形成的动力过程,分析相关起动因子的量化关系。基于泥沙运动力学理论,将Shields数(又称希尔兹数)列为判识泥石流固体颗粒起动的重要参数,分析非均质系数(颗粒铺设方式)、水流量等水沙因子对泥石流起动的响应关系。进一步从泥沙颗粒的受力角度,以水流剪切力与颗粒起动临界剪切力的比值(即起动判别式)作为表征泥石流颗粒起动的参数(其值大于1时表示泥石流颗粒处于起动状态),分别应用Shields起动拖曳力曲线的整体拟合公式和分段拟合公式两种形式,初步建立了非均质泥石流颗粒起动判别式。通过应用蒋家沟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以Shields起动拖曳力曲线的整体拟合公式得出的起动判别式误差较小,可以应用于泥石流起动条件与致灾临界条件的判识,对我国泥石流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起动过程 Shields数 起动判别关系式
原文传递
非均质泥石流泥位特征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舒安平 杨凯 +1 位作者 师哲 王乐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以非均质泥石流分界粒径模型和固液两相运动模型为基础,结合应用推理公式法和配方法计算泥石流流量,提出了非均质泥石流泥位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泥石流监测预警重点示范点四川省宁南县史家沟泥石流为例进行... 以非均质泥石流分界粒径模型和固液两相运动模型为基础,结合应用推理公式法和配方法计算泥石流流量,提出了非均质泥石流泥位特征值的计算方法。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泥石流监测预警重点示范点四川省宁南县史家沟泥石流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泥石流容重为1.80t/m3时,史家沟10年一遇的泥位特征值最小;当泥石流容重为2.20t/m3时,史家沟百年一遇的泥位特征值达到最大,进一步将泥位特征值计算结果与监测断面相匹配和检验分析,表明该泥位特征值计算方法是可靠的,从而为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设计和研发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泥石流 泥位特征阈值 分界粒径 固液两相流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