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吕心瑞 黄朝琴 赵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81,共7页
为了模拟考虑非均匀基质情况下裂缝的特殊导流作用,采用离散裂缝模型结合有限体积方法进行多裂缝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两相流动模拟研究,对裂缝显式降维处理,根据基质岩块非均质特征分区划分Delaunay三角网,以此为基础构建非均匀控制单元... 为了模拟考虑非均匀基质情况下裂缝的特殊导流作用,采用离散裂缝模型结合有限体积方法进行多裂缝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两相流动模拟研究,对裂缝显式降维处理,根据基质岩块非均质特征分区划分Delaunay三角网,以此为基础构建非均匀控制单元,采用有限体积法推导其数值计算格式,并基于IMPES方法进行求解。该方法避免了由于介质交界面处渗透率变化较大、利用标准有限体积方法产生不准确速度场的问题,实现了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油-水两相流动模拟。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开展了含复杂裂缝非均匀基质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数值模拟研究,为此类油藏的开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碳酸盐岩油藏 离散裂缝模型 有限体积法 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均质碳酸盐储层的地层流体取样
2
作者 郭顺勇 王恩成 +2 位作者 张帅伟 周小妮 王素娟 《国外测井技术》 2009年第6期53-55,共3页
运用裸眼井测井和取心技术对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带有一定的风险,而使用钻机操作进行生产测试则花费昂贵。电缆式地层测试仪不仅动态分析井下流体,采集代表性储层流体样本,还可以在含油气层段采集多个流体样本,进而帮助解释储层... 运用裸眼井测井和取心技术对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带有一定的风险,而使用钻机操作进行生产测试则花费昂贵。电缆式地层测试仪不仅动态分析井下流体,采集代表性储层流体样本,还可以在含油气层段采集多个流体样本,进而帮助解释储层流体特性在纵向和横向变化上的异常。文章运用海湾地区碳酸盐储层实际测试数据展示了电缆地层测试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的电缆地层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式地层测试仪 非均质碳酸盐储层 流体 样本
下载PDF
用CT技术确定非均质碳酸盐岩心中的残余油分布
3
作者 Hick.,PJ 田中原 《国外测井技术》 1994年第1期35-42,共8页
关键词 岩心 CT 非均质碳酸盐 残余油 测井
下载PDF
阿曼达利尔油田非均质碳酸盐油藏的综合油藏表征和流动模型
4
作者 Maghsood Abbaszadeh 吴元 《石油勘探开发情报》 2001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介绍了阿曼达利尔油田Shuaiba层上部非均质碳酸盐油藏确定性油藏表征方法和条件地质统计油藏表征方法。文中指出,综合使用测井、岩芯、压力不稳定试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能创建一个高分辨力的油藏描述,这个油藏描述能用于油藏模... 本文介绍了阿曼达利尔油田Shuaiba层上部非均质碳酸盐油藏确定性油藏表征方法和条件地质统计油藏表征方法。文中指出,综合使用测井、岩芯、压力不稳定试井、地质和地震等资料能创建一个高分辨力的油藏描述,这个油藏描述能用于油藏模拟模型,并很好地拟合油田历史生产数据。通常,地质统计技术、地质数据,结合一定的渗透率非均质数据,能获得最好的油藏表征结果,而不需要人工修改数据。粗略的折中的油藏描述虽然也能拟合油田历史生产数据,但需要修改的油藏数据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在历史拟合中,只有详细和简明的油藏描述才能得到与观察数据相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曼达利尔油田 非均质碳酸盐油藏 综合油藏表征 流动模型
下载PDF
在中东Abu Dhabi地区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中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由测井导出渗透率
5
作者 曹鉴华 Badarinadh 《国外测井技术》 2002年第6期28-34,共7页
碳酸盐岩的渗透率估算多年来一直是一种挑战,测井,特别是高分辨率的测井,常受到岩性的影响。因此,当岩心覆盖率有限同时缺乏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时,采用标准测井系列(电阻率,密度,中子,井径,伽马射线)估算渗透率对构建和约束... 碳酸盐岩的渗透率估算多年来一直是一种挑战,测井,特别是高分辨率的测井,常受到岩性的影响。因此,当岩心覆盖率有限同时缺乏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时,采用标准测井系列(电阻率,密度,中子,井径,伽马射线)估算渗透率对构建和约束三维地质渗透率模型十分关键。两条新曲线,深电阻率和微电阻率活度曲线。可由相应的电阻率测井导出,它们不受流体效应的影响,因而保存有更好的地层特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两步就可实现渗透率估算,第一步,采用深电阻率和微电阻率活度曲线和标准测井系列作为输入,经过神经网络训练后估算出由测井导出的岩石类型的概率。第二步,由单独训练的神经网络使用第一步得到的岩石类型概率和一组测井资料来预测渗透率。文中列举两个全来说明该方法在预测位于Abu Dhabi,UAE地区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时十分有效,该储层的渗透率在0.5毫达西到大于20达西范围的变化,第一个例子为隐式测试,估算的渗透率与岩心渗透率资料吻合得很好,第二个全则显示出该方法在位于取心井附近的非取心井中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这种估算技术十分稳定,而且发现它在构造地质单元渗透率模型时有助于岩心资料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Abu Dhabi地区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 油气地 人工神经网络 测井 渗透率
下载PDF
碳酸盐岩非均质气藏地层压降规律
6
作者 秦凌嵩 《石化技术》 CAS 2017年第5期91-91,共1页
地层压力是气田开发中的重要指标,掌握气藏压力变化规律,对于气田中长期规划和技术调整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非均质储层气藏压力变化规律。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压降规律
下载PDF
阳离子VES转向酸体系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毛金成 王晨 +4 位作者 张恒 张文龙 杨小江 赵金洲 陈绍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69,共5页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采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一种依靠酸浓度变黏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为转向剂构建了VES转向酸体系,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VE...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采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一种依靠酸浓度变黏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为转向剂构建了VES转向酸体系,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VES转向酸在地层中的转向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液质量分数为3%时,VES转向酸的表观黏度达到峰值,为217 mPa·s。VES残酸体系在120℃、170 s^-1下剪切30 min后,黏度仍可以保持100 mPa·s,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与常规酸相比,VES转向酸能使低渗透岩心的渗透率提高2.35倍,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可同时改造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转向酸化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非均质碳酸盐
下载PDF
碳酸盐油藏过渡带原始含水饱和度的建模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瑜 夏力 《国外油田工程》 2007年第9期16-17,共2页
能够准确地模拟出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对于预测油藏可采油量及指导油田开发方案有重要意义。文中强调了在油藏条件下测得的油/盐水毛管压力的重要性,以及收集准确的Archie饱和度和黏度指数数值从而减少测井解释不确定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 非均质碳酸盐 油藏 过滤带含水饱和度 模拟模型
原文传递
复杂油气藏的电相识别和渗透率预测
9
作者 SamgHeonLee 黄亚丽 张占松 《测井与射孔》 2003年第2期35-40,共6页
给出利用测井数据预测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非参数回归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分两步完成。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基于模型的聚类分析(MCA)和判别分析的组合方法,将测井数据划分成不同的电相。这种划分仅依据测井测量反映... 给出利用测井数据预测渗透率的方法,该方法使用非参数回归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分两步完成。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基于模型的聚类分析(MCA)和判别分析的组合方法,将测井数据划分成不同的电相。这种划分仅依据测井测量反映的矿物和岩相特征,而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然后,在每一类电相中应用非参数回归技术预测渗透率。这里检验了三种非参数回归技术,即交错条件期望法(ACE)、广义加法模型(GAM)和神经网络(NNET),探讨了每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将这一技术用于Permian盆地中的一个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碳酸盐岩储层的Salt Greek油田单元,并将预测结果同另外三种分别基于分层、岩相、流动单元分类法的渗透率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对非取心井数据的预测结果所做的判别分析误差率检验表明,基于电相的数据分类方法要优于其它方法。对于渗透率预测而言,ACE方法要优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油气藏 电相识别 渗透率 预测 参数回归 碳酸盐岩储层 测井
下载PDF
独特高效的多级控制酸压技术在孟买油田的应用
10
作者 方梦莉 任洪智 《国外油田工程》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孟买海湾油田的生产层都是薄层、致密、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典型的岩性模式。短期内,所有井的产量急剧下降。采取有效措施使油井增产一直是公认的难题。常规的增产方法都不成功,而独特的多级酸压技术被证实在这样的地层非常有效... 孟买海湾油田的生产层都是薄层、致密、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典型的岩性模式。短期内,所有井的产量急剧下降。采取有效措施使油井增产一直是公认的难题。常规的增产方法都不成功,而独特的多级酸压技术被证实在这样的地层非常有效。技术人员经过研究确定了地层岩性,找到了一种适合的酸液体系,并考察了不同酸液对地层岩石的酸蚀形态。研究表明,通过黏性压裂液进行多级压裂,并用改良酸液体系交替酸化裂缝表面能提供更好的侵蚀形态。最后,闭合裂缝并以低排量注入大量硝酸进一步提高渗透率。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控制好各级的酸反应速度,就能均匀地酸化和侵蚀裂缝的最远部分、中间部分和近井部分。地层岩心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效果。在后期工作评估中会在增产措施前后进行温度测量和不稳定试井。本文描述了改良酸液体系的技术基础,包括室内测试结果。也讨论了措施设计、实施和裂缝几何结构评估。生产对比显示,裂缝酸化后油井产能有了质的飞跃。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控制酸反应速度,更好地酸化致密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从而生成更长的裂缝和获得更高的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碳酸盐岩储集层 多级控制酸化压裂 增产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