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非奇不传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方胜
-
机构
江苏省社科院文学所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9-25,共7页
-
文摘
明清小说理论中有所谓“稗家小史,非奇不传”之说。显然,这里的“奇”,被强调为是小说的内在特征和根本要素。然则,“非奇不传”之说确切吗?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搞清“非奇不传”之“奇”是指什么,这样,才能正确地了解此说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及它在我国古代小说理论发展中究竟有些什么意义。
-
关键词
非奇不传
明清时代
小说理论
小说创作
境界
居士
题材内容
中国古代小说
空观
小说艺术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从李渔“非奇不传”的喜剧观看《望江亭》的审美特征
- 2
-
-
作者
李日星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85-89,共5页
-
文摘
意大利著名喜剧作家哥尔多尼曾说:“喜剧在各个时代里,都是文明民族所珍爱的娱乐”,历史悠久时中华民族尤其如此。由于儒、道、佛三教合流而形成的庞大思想体系对中国人民的长期统治和影响,“乐天知命”、“恶生乐死”、“修心养性”等人生哲学深入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心理,使中国人民在思想方式、道德情操和艺术趣味各方面都充满着一种以“
-
关键词
李渔
望江
非奇不传
喜剧观
衙内
喜剧作品
审美特征
尖新
喜剧艺术
立心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传奇
- 3
-
-
作者
陈四益
-
出处
《上海戏剧》
1998年第7期13-13,共1页
-
文摘
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叫“传奇”,后来发展起来的戏曲,如南戏、昆腔,也叫“传奇”。我不曾细考,这“传奇”的“传”字,究竟应当读作“zhuan”呢还是读作“chuan”。想当然,两者都是可以讲得通的。读前者,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讲——非奇不传——若不是非常之人、非常之事,便不必为它作传;读作后者,则是从鉴赏论的角度讲——非奇不传——若不是写的非常之人、非常之事,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就不能传之广远。这恐怕是中国古代对小说、戏曲的一种看法。
-
关键词
“传奇”
非奇不传
中国古代
戏曲
文言小说
唐宋时期
艺术探索
讲得通
鉴赏论
创作论
-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探秘传奇之“奇”
- 4
-
-
作者
尹雨
-
机构
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
出处
《艺海》
2014年第9期60-63,共4页
-
文摘
古人呼剧本为传奇。传奇,"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李渔)。"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孔尚任)。"其事甚奇特"、"非奇不传"虽不是传奇的全部,至少,这是传奇的法脉准绳之一。与传奇一脉相承的现行各戏曲剧种理应遵循这一法脉准绳,然现行的戏曲创作则不尽然。
-
关键词
传奇
戏曲
非奇不传
戏曲创作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奇:李渔小说的艺术境界
- 5
-
-
作者
杜松柏
-
机构
四川达县师专
-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145-153,共9页
-
文摘
李渔的小说深负盛名,广泛流传。孙楷第先生说它“篇篇有境界风趣”,这“境界风趣”可用“奇”来概括。“奇”既体现了他在理论上的积极探索、刻意创新,创作上的认真实践,也体现了他作为作家的良好素质和才华,但求奇也系他作品的致命缺陷。
-
关键词
李渔小说
“奇”
小说创作
非奇不传
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
矛盾冲突
题材内容
《闲情偶寄》
作品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渔的戏剧理论体系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黄强
-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1-14,共4页
-
文摘
李渔戏剧乃小说家之剧,其戏剧理论乃小说家的戏剧理论。"非奇不传"、"非新不传"的戏剧观是李渔戏剧理论体系的核心,具体表现为对"情节趣味"的重视和追求。围绕这一中心,李渔提倡新编传奇,强调结构第一,将宾白提升到与曲词并列甚至超过曲词的地位,主张在传奇格局的各个环节对观众保密,轻视脱离情节整体、只重"抒情趣味"和表现因素的折子戏,要求"戏场关目日日更新"和增加舞台布景的写实成分。李渔的戏剧理论不再是曲词地位至高无上的"抒情中心论",而是情节地位至高无上的"叙事中心论"。李渔对宾白的推崇孕含着后世话剧的萌芽。李渔的戏剧理论实质上是一种戏剧改革的理论。
-
关键词
李渔
戏剧理论
理论体系
传奇
非奇不传
戏剧情节
戏剧观
审美趣味
明清戏曲
曲词
-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儒林外史》:中国古典美学理念的终结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包绍亮
-
机构
三明市委党校
-
出处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7-80,共4页
-
文摘
明中叶以前的小说是以“非奇不传”为其审美理念的,《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从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审美途径的开拓,自然深沉、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审美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说以崇高为核心的“无奇之奇”的审美理念的成熟和古典审美理念的基本终结。
-
关键词
叙事文学
审美理念
非奇不传
无奇之奇
-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平”中见“奇”——《金瓶梅》之“奇”琐议之二
- 8
-
-
作者
赵兴勤
-
出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8-22,共5页
-
文摘
清初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一书中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夺人心魄的情节,起伏跌宕的关目,固然是文学作品之“奇”的重要因素,但是,若以平淡闲净之笔,铺叙日常琐事,亦见其奇,则更为不易。《金瓶梅》正是凭藉对客观现实生活末节的生动叙述,由平淡中见其奇特,表现出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一、从看似无奇的人物出场谈起戏剧、小说之类文学作品的人物登场,往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而且也为以后情节的铺展埋下了伏笔,是文学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戏剧家历来注重作品人物的第一次登场。李渔认为,此类关目较之“家门”“
-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潘金莲
西门庆
三国演义
人物性格
现实生活
性格特征
个性特征
起伏跌宕
非奇不传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小小说创作三技:奇、精、巧
- 9
-
-
作者
赵振汉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10期3-4,共2页
-
文摘
怎样写好小小说?各家说法纷呈。以我所见,最重要的是:做到奇、精、巧。(一) 行文“非奇不传”(李渔语)。古人把有曲折离奇故事的小说称之为“传奇”。小小说因篇幅特短,更应在“奇”字上做足文章。
-
关键词
小说创作
李渔
潜信息
小说家
小小说
优秀作品
突转
非奇不传
二十年
欧·亨利
-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冯梦龙《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加工整理略论
- 10
-
-
作者
崔成前
-
出处
《淮阴师专学报》
1996年第4期50-51,共2页
-
文摘
冯梦龙的三言故事.多搜集整理记载民间流传之故事.却又并非是单纯机械的记叙.内中溶入了作者的加工和发挥。《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在唐、五代、宋时就有零星记叙.冯文承其故事大概.对其进行增、削、删、改.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加了曲折性,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创造了以“奇”为特征和标志的小说艺术境界。
-
关键词
冯梦龙
浪漫主义
艺术加工
非奇不传
曲折性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