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6
1
作者 石鸥 刘丽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6-70,共5页
学校天经地义是人们所推崇的,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伊里奇却耸人听闻地要否定学校,认为现代学校的弊端是把学校与教育、证书与能力、受教育与义务等同。他的“非学校化”思想貌似荒诞,却有着理性的基石,其中关于构建以“网络学习”为... 学校天经地义是人们所推崇的,但美国教育社会学家伊里奇却耸人听闻地要否定学校,认为现代学校的弊端是把学校与教育、证书与能力、受教育与义务等同。他的“非学校化”思想貌似荒诞,却有着理性的基石,其中关于构建以“网络学习”为主通道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建立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实施以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思想等,都是有相当见地的。对我们拓宽教育空间、延伸教育时间、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校功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学校 非学校化社会 学校思想 学习社会 终身教育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廖春林 方帧云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3-44,共2页
通过对美国教育批评家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其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如下几点启示:发掘人的自学本能、保障人的学习权、反思学校的作用、全面改革学校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建制。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社会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现代学校的负功能批判及其化解——基于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洵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借助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西方现代学校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是否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助于世界的祛魅等三个常识进行批判性反思,在分析中勾勒出西方学校制度在制造贫困、反教育性、隐性课程、世界宗教等方面的社会... 借助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西方现代学校是否有助于教育公平、是否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助于世界的祛魅等三个常识进行批判性反思,在分析中勾勒出西方学校制度在制造贫困、反教育性、隐性课程、世界宗教等方面的社会负功能,并进而提出防止过度"学校化"、加强其他制度的教育品质、建立全社会终身学习网络等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社会 现代性 负功能
下载PDF
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理论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4
作者 刘秀峰 《西南教育论丛》 2009年第4期5-8,共4页
美国教育批评家伊里奇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揭露了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并主张废除学校,建立非学校化社会。非学校化社会理论虽然被斥之为“荒诞”、“激进”,但它为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反思和启示,对建设学... 美国教育批评家伊里奇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视角,揭露了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并主张废除学校,建立非学校化社会。非学校化社会理论虽然被斥之为“荒诞”、“激进”,但它为我们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反思和启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很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社会 学习型社会
下载PDF
是“非学校化”,更是“非制度化”——对《非学校化社会》的再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丽 《现代教育论丛》 2014年第5期17-24,共8页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对学校弊端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学习网络"以取代学校,进而达到"非学校化社会"的理想。在中国学者对《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中,存在一种普遍批评:伊里奇主张"废...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对学校弊端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了"学习网络"以取代学校,进而达到"非学校化社会"的理想。在中国学者对《非学校化社会》的解读中,存在一种普遍批评:伊里奇主张"废除所有类型的学校"是走向极端、非此即彼、因噎废食。事实上,伊里奇并非单纯地主张"非学校化",而是追求社会的"非制度化",想要扭转制度化给社会造成的不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校化社会 学校 制度 制度
下载PDF
现代西方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4期67-78,共12页
'非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思想是一股产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社会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是七十年代国际上盛极一时的'非学校化'运动的理论依据;也是当代资产阶级教育未来学的重要派别之一.该思想曾在... '非学校化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思想是一股产生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社会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是七十年代国际上盛极一时的'非学校化'运动的理论依据;也是当代资产阶级教育未来学的重要派别之一.该思想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长期的、激烈的争论,并对七、八十年代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一定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校化社会 伊里奇 教育改革 激进主义 八十年代 学习过程 社会批判理论 学校教育 偶然学习 机构
下载PDF
对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批判的反思——读《非学校化社会》有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军梅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1-34,共4页
分析了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对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可的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行而上学的;其对学校"隐蔽课程"的认识是片面,脱离实际的;其行为方法(废除学校)是非此即彼、因噎废食... 分析了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的精神内涵,对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可的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行而上学的;其对学校"隐蔽课程"的认识是片面,脱离实际的;其行为方法(废除学校)是非此即彼、因噎废食的批判观点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学校 隐蔽课程 非学校化社会
下载PDF
论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对终身教育的启示
8
作者 吴荷 《中国成人教育》 2018年第10期17-19,共3页
20世纪初,美国当代教育家伊里奇提出学习并非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社会及校外多途径学习资源影响的总和,并对学校教育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基于该非学校化教育思想,伊里奇提倡学习方法的多途径、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及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20世纪初,美国当代教育家伊里奇提出学习并非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社会及校外多途径学习资源影响的总和,并对学校教育的绝对性提出了质疑。基于该非学校化教育思想,伊里奇提倡学习方法的多途径、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及学习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学校、社区及家庭教育的共生共存、共同发展。在分析伊里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非学校学习理论及思想内涵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社会思想 终身教育
下载PDF
“非学校化社会”思想述评
9
作者 张国玲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伊万·伊里奇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对学校体制和学校"固有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和揭露,并提出以"学习网络"取代学校。"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源于"教育作为向贫困开战的武器"的... 伊万·伊里奇提出的"非学校化社会"思想,对学校体制和学校"固有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和揭露,并提出以"学习网络"取代学校。"非学校化社会"思想源于"教育作为向贫困开战的武器"的失败,也与"消费主义"、"批判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脉相承。"非学校化社会"对建立学习化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对审视互联网冲击下的学校价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校化社会 学习社会 学校价值
下载PDF
《非学校化社会》之要旨解读及其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晋 杜文阁 《新教育(海南)》 2011年第8期62-63,共2页
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i,1926-2002),生于维也纳,并在萨尔茨堡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51年到美国,5年牧师助手的职务为他接触并了解美国社会少数民族与下层人民提供了机会。
关键词 非学校化社会 隐性课程 现代社会
原文传递
伊呈奇对“学校化社会”的批判及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燕 《现代教育论丛》 2007年第4期15-19,共5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学校愈加推崇。学校似乎在促进个体培养、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无以复加的重要作用。伊里奇却从另一个极端重新审视学校,对现代学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废除学校”的主张。他尝试以“教育网络”为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学校愈加推崇。学校似乎在促进个体培养、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着无以复加的重要作用。伊里奇却从另一个极端重新审视学校,对现代学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出“废除学校”的主张。他尝试以“教育网络”为载体构建“非学校化社会”。尽管非学校化社会因无法满足人们快速、系统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需求而显得过于浪漫而今缺乏现实的可能性,但伊里奇对学校化社会的批判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终身教育、完善学校功能无疑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学校 非学校化社会
下载PDF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
12
作者 张行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19,15,共5页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①张行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近几年,教育功能研究一度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许多学者不仅阐释了教育的显性功能和正向功能,而且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的隐性功能和负向功能;有的学者针对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 论学校教育功能替代①张行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近几年,教育功能研究一度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许多学者不仅阐释了教育的显性功能和正向功能,而且进一步探讨了教育的隐性功能和负向功能;有的学者针对教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教育功能的释放与阻滞”的命题;也有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教育功能 功能替代 功能需求 教育功能研究 负向功能 非学校化社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功能系统 社会结构 教育缺失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社会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娟 孙益祥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0年第1期14-17,共4页
针对于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弊端,作者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非学校化社会。这种新型的学习社会并非空想,以当前较为流行的云计算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本文对该新型学习社会独特优势做了说明,并肯定了该新型社会存在的意... 针对于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与弊端,作者尝试构建一种新型的社会——非学校化社会。这种新型的学习社会并非空想,以当前较为流行的云计算技术作为技术支撑。本文对该新型学习社会独特优势做了说明,并肯定了该新型社会存在的意义。文末对构建的新型学习社会与现存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学习社会做了简要的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学校化社会 云计算 构想
下载PDF
“学校消亡论”评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金洲 吕洪波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8-42,共5页
“学校消亡论”(deschooling)又称非学校论或反学校论,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从根本上批判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并要求彻底改革乃至取消学校制度的一派主张,其代表人物主要为伊利奇(Illich,
关键词 学校制度 现代学校教育 理论流派 彻底改革 代表人物 学校教育制度 非学校化社会 伊利 隐蔽课程 结构体制
下载PDF
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红亚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5,共5页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校外学习更有价值,学校教育不等于教育的全部,学习网络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他的观点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吻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社会 终身教育 探微
下载PDF
美国激进主义教育思想述评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0-53,共4页
激进主义教育思想通过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批评,提出了教育的自由选择和“非学校化社会”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公立学校的危机,激发人们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为美国公共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推动了世界各国可选择性... 激进主义教育思想通过对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的批评,提出了教育的自由选择和“非学校化社会”的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公立学校的危机,激发人们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为美国公共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推动了世界各国可选择性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激进主望教育思想 自由学校教育 非学校化社会
下载PDF
《21世纪学习的革命》评介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琦 《地理教学》 2016年第13期1-1,共1页
20世纪中叶,学习效能的研究向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非学校化社会"思潮和"终身学习"理念。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工业化时代下传统的教育体制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1965年初,一批几乎互不相识却... 20世纪中叶,学习效能的研究向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非学校化社会"思潮和"终身学习"理念。同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工业化时代下传统的教育体制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1965年初,一批几乎互不相识却有着共同思想的美国人走到一起,开始设计一种新的教育环境,旨在探索教育究竟何以并如何更好地开展起来,于是筹建了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型学校——瑟谷学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过程 传统学校教育 非学校化社会 自主学习型 学习效能 工业时代 共同思想 教育工作者 人的发展 教育体制
下载PDF
尼尔·波兹曼的激进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姗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26-127,共2页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评论家,曾担任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一生著作甚丰,共写了18部著作和200多篇的学术论文。主要教育著作包括《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Teaching as aSubversive Activity)...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评论家,曾担任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一生著作甚丰,共写了18部著作和200多篇的学术论文。主要教育著作包括《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Teaching as aSubversive Activity)、《怎样认识一所优秀的学校》(How to Recognize a Good school)、《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教育的目的:重新确立学校的价值》(The end of the Education:Redifining of School)等。波兹曼与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伊万·伊里奇(Ivan Illich)齐名,共同被视为西方激进主义教育阵营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的"颠覆性教学"的思想以及他对现代媒体和现代技术消极作用的批判在西方影响甚远,是西方教育领域中较早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一种教育思潮。"颠覆性教学"的思想主张虽不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来得激烈,但对当代学校的变革更具现实性和根本性,对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尤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 后现代主义特征 教育评论家 伊里奇 现代媒体 非学校化社会 教学方法 批判性思维 价值理念 现代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