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灌输式教学模式剖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昌彪 鲜永菊 刘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3期145-147,共3页
长期以来,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灌输式教学在现状、原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剖析,提出改革思路,给出面向素... 长期以来,高校理工科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极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灌输式教学在现状、原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剖析,提出改革思路,给出面向素质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工科 非实践性课程 灌输式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下载PDF
非实践性: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主导性品格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吉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6-151,共6页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非实践性品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理论建设与社会文化实践、文学实践相隔离;文学理论建设失却了对文学活动的有效导引和解释能力;文学理论建设对自身问题的漠视及自我导引、自我解释能力的缺乏。新时期文学理...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非实践性品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理论建设与社会文化实践、文学实践相隔离;文学理论建设失却了对文学活动的有效导引和解释能力;文学理论建设对自身问题的漠视及自我导引、自我解释能力的缺乏。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非实践性品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文学理论建设自近现代以来形成的理论先行的生成惯性;文学理论生产与消费的学院化、专业化;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的过度分治;文学理论界理论反思意识的普遍缺乏。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非实践性品格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点:理论创新能力低下;文学理论建设失范、无序;文学活动失去了必要的理论看护与导引,文学活动的发展趋向无序与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理论 非实践性
下载PDF
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慧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语言的抽象性和相对自主性造成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基础性实践理论与操作性实践理论并不是完美的统一体。实践主体转变自身观念,理论从当前的现实出发,不是从过去的哲学理论出发,是解决实践理论非实践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关键词 实践理论 非实践性 解决条件
下载PDF
非实践性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探讨——以《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课程为例
4
作者 李恕宏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38-140,共3页
课内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非实践性课程要不要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也已进入大家关注的视野。以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为例,探讨课内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效果评析,认为课内实践教... 课内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越来越受到重视,非实践性课程要不要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也已进入大家关注的视野。以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中非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为例,探讨课内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效果评析,认为课内实践教学与课程性质没有必然联系,非实践性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样十分广泛,教学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课内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非实践性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内实践教学 非实践性课程 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非实践性真理标准说的历史形态
5
作者 张栓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11-114,共4页
非实践性真理标准是前马克思真理标准说的共性。它有理性、感觉、经验和实验等四种历史形态 :理性标准表面上肯定真理的客观性 ,实际上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感觉标准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经验标准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还停留在认识的领... 非实践性真理标准是前马克思真理标准说的共性。它有理性、感觉、经验和实验等四种历史形态 :理性标准表面上肯定真理的客观性 ,实际上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感觉标准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特点 ;经验标准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但还停留在认识的领域 ;实验标准预告着科学真理标准即将诞生。实践标准的确立来之不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标准 历史形态 非实践性
下载PDF
自性研究缺失 相对主义偏执——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盲点与偏失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吉刚 王建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56-60,共5页
自性研究缺失、相对主义与个人主义偏执,是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所谓文学理论的自性,指的是文学理论独特的规定性或自身的构成性。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一直对文学... 自性研究缺失、相对主义与个人主义偏执,是新时期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建设当中所存在的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所谓文学理论的自性,指的是文学理论独特的规定性或自身的构成性。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一直对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很少给予应有的关注,由此造成了文学理论的批评化与文学理论的知识性异化,文学理论研究的学院化与文学理论的知识性空疏化,文学理论的批判性、乌托邦性偏重与文学理论的失效。而以反本质主义为标榜的相对主义偏执,则有将文学理论建设导向虚无主义、唯事实主义、无为主义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理论 非实践性 自性研究 相对主义
下载PDF
能力导向的高校课程与教学转型——以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
7
作者 李晓翠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4-96,99,共4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这种转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于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能力构成,提出通过实践性课程和非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这种转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关键在于构建与其相适应相匹配的课程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能力构成,提出通过实践性课程和非实践性课程承担学生能力培养任务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实践性课程 非实践性课程
下载PD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Hepatic Paragonimiasis: a Case Report
8
作者 Wei-gang Cao Bao-an Qi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HEPATIC paragonimiasis is a rare disease with non-specific manifestation, which is often misdiagno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Long-time drug therapy treating this disease would be accompanied by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HEPATIC paragonimiasis is a rare disease with non-specific manifestation, which is often misdiagno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Long-time drug therapy treating this disease would be accompanied by the possible development of side effects. Given the fact that this disease has seldom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ARAGONIMIASIS LIVER
下载PDF
科学概念的规范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J.泰尔斯 吴晓松 《世界哲学》 1992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时尚已发生变化,英国和北美的哲学家开始热衷于以“实用的”和“实践的”这些形容词来修饰他们的课题和专业。而与此同时,仍有一些老卫道士率领着一些年轻的门徒,用疑虑的目光注视着这种新风潮,身不由己但心怀憎恶地裹挟在这股潮流... 一、时尚已发生变化,英国和北美的哲学家开始热衷于以“实用的”和“实践的”这些形容词来修饰他们的课题和专业。而与此同时,仍有一些老卫道士率领着一些年轻的门徒,用疑虑的目光注视着这种新风潮,身不由己但心怀憎恶地裹挟在这股潮流中。他们特别珍视哲学的这一形象,即它谈论的是完全非实践性的问题,虽然这种讨论是批判地和严格地进行的。哲学实践的唯一好处就是提高严格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但把这种能力用于现在的社会问题就是为了政治而放弃形而上学,为了道德说教而放弃伦理学,为了弃学而从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经验主义 科学概念 价值判断 第二层次 经验主义者 规范作用 批判思维 伦理学 非实践性 哲学实践
原文传递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 被引量:10
10
作者 PAN Peng YE LiePing +1 位作者 SHI Wei CAO HaiYu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3036-3046,共11页
The concept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emerged in the early 1970s.In China,the first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was finished in 1993,and the first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was built a... The concept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emerged in the early 1970s.In China,the first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was finished in 1993,and the first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was built at about the same time.Up to 2007,China had more than 600 seismic isolation and about 100 energy dissipation building structures.In 2008,the huge Wenchuan earthquake hit the southwest of China,which triggered a bloom of new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representative applications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reviews the state-of-the-practice of Chinese design,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applications.Major findings are as follows:Basic design procedures are becoming standardized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experiences,which mainly involve determination of design earthquake forces,selection of ground motions,modeling and time-history analyses,and performance criteria.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es using multiple ground motions a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sign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Regulations,standard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evices,balance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cost,comparison with real responses,and regular inspection are identified as the issues that should be improv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solation an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isolation structure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 development history design practice regulatory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