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知”“道”与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被引量:
1
1
作者
邹元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q...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无声""无形"。"生知"就不是逻辑的知识性的"知",而是基于天生本性的体悟,"体"之"悟"即整全身(体)心的直观,是对内感官(内视心观)所显现(见)"物"的"直透"。而(生)"知"作为知解力则是会意顿悟,瞬间生成,(心)"目"击(敞开)"道"存(显现)。真正的(生)"知"就是基于非对象性审美直觉的无中生有:原创、草创、首创、始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道”
“自知”
“生知”
审美
非
对象
化思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对象化”美感论何以可能?——《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评介
2
作者
刘春阳
《艺术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标识性概念是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审美非对象化”正是这样的标识性概念。邹元江自2000年提出“审美非对象化”观念以来,一直致力于破除审美领域“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并在此领域深耕,先后出版了《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
标识性概念是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审美非对象化”正是这样的标识性概念。邹元江自2000年提出“审美非对象化”观念以来,一直致力于破除审美领域“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并在此领域深耕,先后出版了《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论意象与非对象化》等著作,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其新著《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则更进一步,通过对艺术审美“非对象化”的深入探讨,聚焦对诗歌、绘画、音乐、戏曲、话剧等门类艺术形式的分析,阐释了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的基本特征,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一条“非对象化”美感论的理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
非
对象
化思维》
非
对象
化
意象
美感论
原文传递
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
3
作者
朱鲁子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2期83-89,共7页
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这对美学范畴予以具体的逻辑辨析,即将其纳入更宽泛的主客体的矛盾关系中,将主体———人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主体和非审美主体,将客体———对象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对象和非审美对象,是具体理解和把握审美...
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这对美学范畴予以具体的逻辑辨析,即将其纳入更宽泛的主客体的矛盾关系中,将主体———人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主体和非审美主体,将客体———对象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对象和非审美对象,是具体理解和把握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前提。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四对矛盾:一是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二是审美主体———非审美对象;三是非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四是非审美主体———非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就在这四对矛盾之间展开。这种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意义深远,它启示我们:现实中的主体多以非审美主体即一般主体的形式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尚未诞生,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尚处于潜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主体
非
审美
主体
审美
对象
非审美对象
审美
主客体的辩证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知”“道”与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被引量:
1
1
作者
邹元江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审美非对象化问题研究”(14BZX106)。
文摘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自知""生知"。"自知"即非外在感官耳目的"反听""内视",其所"知"之"物"就是具有明晰性的非对象性的"无声""无形"。"生知"就不是逻辑的知识性的"知",而是基于天生本性的体悟,"体"之"悟"即整全身(体)心的直观,是对内感官(内视心观)所显现(见)"物"的"直透"。而(生)"知"作为知解力则是会意顿悟,瞬间生成,(心)"目"击(敞开)"道"存(显现)。真正的(生)"知"就是基于非对象性审美直觉的无中生有:原创、草创、首创、始造。
关键词
“知”“道”
“自知”
“生知”
审美
非
对象
化思维
Keywords
knowing the truth(Tao)
knowing yourself
knowing by instinct
aesthetics of non-objectification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对象化”美感论何以可能?——《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评介
2
作者
刘春阳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文摘
标识性概念是建构学术话语体系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审美非对象化”正是这样的标识性概念。邹元江自2000年提出“审美非对象化”观念以来,一直致力于破除审美领域“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并在此领域深耕,先后出版了《中西戏剧审美陌生化思维研究》《论意象与非对象化》等著作,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其新著《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则更进一步,通过对艺术审美“非对象化”的深入探讨,聚焦对诗歌、绘画、音乐、戏曲、话剧等门类艺术形式的分析,阐释了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的基本特征,较为完整地呈现了一条“非对象化”美感论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
《艺术
审美
非
对象
化思维》
非
对象
化
意象
美感论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
3
作者
朱鲁子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年第2期83-89,共7页
文摘
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这对美学范畴予以具体的逻辑辨析,即将其纳入更宽泛的主客体的矛盾关系中,将主体———人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主体和非审美主体,将客体———对象在逻辑上具体分析为审美对象和非审美对象,是具体理解和把握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前提。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四对矛盾:一是审美主体———审美对象;二是审美主体———非审美对象;三是非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四是非审美主体———非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就在这四对矛盾之间展开。这种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意义深远,它启示我们:现实中的主体多以非审美主体即一般主体的形式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尚未诞生,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审美主体尚处于潜在状态。
关键词
审美
主体
非
审美
主体
审美
对象
非审美对象
审美
主客体的辩证法
Keywords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e non-aesthetic subject
The aesthetic object
The non- aesthetic object
The dialec-tics for the aesthetic host and guest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知”“道”与审美非对象化思维
邹元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对象化”美感论何以可能?——《艺术审美非对象化思维》评介
刘春阳
《艺术评论》
CSSCI
2024
0
原文传递
3
审美主客体的辩证法
朱鲁子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