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3 位作者 吴弘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 3~ 8(4 .31± 1.35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 目的 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闭合VS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6例患者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部VSD。术前超声测量缺损直径 3~ 8(4 .31± 1.35 )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通过F6~ 8长鞘置入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 3~ 8(4 .6 3± 1.5 9)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 1~ 6 (3.31± 1.19)mm。植入封堵器腰部直径为 4~ 16 (6 .19± 1.91)mm。 14例封堵器到位后 15min左心室造影示无分流 ,2例少量分流。术后 1周经胸超声检查无分流 ,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应用自制非对称型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安全、有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间隔缺损 封堵器 VSD 镍钛合金 先天性心脏畸形
下载PDF
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云 罗飞 +2 位作者 李晓琴 陈祖德 王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51-55,共5页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 目的对比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检索数据库包括: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2月1日。采用Rev Man 5.3软件数据处理,Meta分析偏心型和对称型封堵器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完全闭合率(即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率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率。结果 6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称型封堵器安放成功率(97.08%比96.38%,P=0.71)和即刻完全闭合率(97.51%比93.45%,P=0.30)均优于偏心型封堵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率(0.90%比1.39%,P=0.41)、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1.71%比3.05%,P=0.32)、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3.42%比4.95%,P=0.62)和手术所耗时间[MD=4.85,95%CI:-0.44~10.13,P=0.07]均低于偏心型封堵器。但是这些结论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本文分析出偏心型封堵器较对称型封堵器有太多弊端,但是这些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否定该封堵器在临床上使用具有保护主动脉瓣膜的优势。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个体化治疗,选择恰当的封堵器,这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封堵器 对称封堵器 间隔缺损封堵器 膜周部间隔缺损 META分析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对称型封堵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许美珍 罗来树 +6 位作者 李颐 程应樟 李运德 吴延庆 吴清华 程晓曙 彭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3-666,共4页
目的:探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介入封堵治疗策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嵴内型VSD患者31例,行导管封堵治疗。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大动脉短轴切面VSD中断口位于12点至1点之间。左室造影显示... 目的:探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介入封堵治疗策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嵴内型VSD患者31例,行导管封堵治疗。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大动脉短轴切面VSD中断口位于12点至1点之间。左室造影显示VSD分流后准确判断VSD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测量左室侧分流口大小、距主动脉瓣的距离,以指导术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以及封堵器释放的形态调整。对比手术前、后患者左心室和主动脉瓣上的影像资料。结果成功封堵22例,其中13例左室造影表现缺损口血流束方向自左室面到右室面相对于主动脉瓣为斜行向上,缺损左室面基底宽为(5.12&#177;1.38)mm,采用对称型封堵器(6-10 mm);9例左室造影表现缺损口血流束方向自左室面到右室面相对于主动脉瓣几乎平行,缺损左室面基底宽为(7.18&#177;1.26)mm,采用零偏心型封堵器(9-12 mm)。未成功封堵的9例嵴内型缺损较大,其中2例有主动脉窦瘤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结论宜在有经验的影像医师对影像作出准确分析后,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对称型封堵器,以减少操作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嵴内间隔缺损 对称封堵器 介入封堵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勤 高雷 +8 位作者 徐新华 赵天力 杨进福 王欣 谢立 熊炼 尹倪 金万存 杨一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0-498,共9页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的作用、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179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适用的室间隔缺损类型及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术中对偏心型封堵器选型的作用、成功封堵的关键及操作中避免损伤的经验。方法:对179例采用偏心型封堵器成功施行外科微创封堵术的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适用偏心型封堵器的缺损类型、大小及形态,及通过随访评估偏心型封堵器封堵室间隔缺损的疗效。结果:成功使用偏心型封堵器的179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中膜周型占86.59%,双动脉下型占13.41%。封堵器型号选择一般比缺损测量最大径大2-3mm。随访示封堵器位置正确,固定满意,无轻量以上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无严重传导阻滞发生。结论:偏心型封堵器的应用较好的扩大了外科微创封堵术的适用范围,超声心动图引导封堵器正确放置能较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封堵器 间隔缺损 外科微创封堵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封堵嵴内型室间隔缺损:46例回顾封堵过程中选择类型、确定大小、避免损伤的经验 被引量:8
5
作者 程应樟 李正章 +4 位作者 吴险峰 吴清华 程晓曙 李运德 吴延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0-743,共4页
目的: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一直是室间隔缺损封堵的难点,成功率不高,对其造影特点和使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成功病例报道少见。观察嵴内型室间隔缺损造影特点及使用国产封堵器的封堵治疗效果。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有介入适... 目的: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一直是室间隔缺损封堵的难点,成功率不高,对其造影特点和使用国产封堵器封堵成功病例报道少见。观察嵴内型室间隔缺损造影特点及使用国产封堵器的封堵治疗效果。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有介入适应证的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46例,按主动脉短轴切面缺损口部位分成4组:A组为11点半~12点,B组为12点~12点半,C组为12点半~1点,D组为1点~1点半。对不同组别采用不同体位造影显示室间隔缺损,依此制定封堵策略,选择封堵器和封堵方式。结果:4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100%,无相关并发症发生。46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中A组10例,B组13例,C组16例,D组7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左前斜投照角度大,而且随着缺损部位变化(A组至D组)逐渐加大。根据缺损口大小及分组分别使用对称型、偏心型、零偏心型封堵器,均封堵成功。改良猪尾导管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过程中效果显著。结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特点是左前斜投照角度大,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有封堵适应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嵴内 左心造影 介入治疗 国产封堵器 心血管植入物
下载PDF
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在先天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荣 孔祥清 +8 位作者 盛燕辉 曹克将 许迪 周蕾 邓军 钱岭梅 雍永宏 陈莉 陆凤翔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对称型封堵器(S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VSO介入治疗63例PMVSD患者。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0%(58/63)。PMVSD直径5.1±1.9mm,PMVSD距主动脉瓣2.7±1.0mm,SVSO直径7.2±2.1mm。即... 目的探讨对称型封堵器(S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VSO介入治疗63例PMVSD患者。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0%(58/63)。PMVSD直径5.1±1.9mm,PMVSD距主动脉瓣2.7±1.0mm,SVSO直径7.2±2.1mm。即刻封闭率94.8%。心律失常发生率23.8%(15/63例),心肌损伤2例,封堵器脱落1例,术后新发生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1例。平均随访7.4±2.7个月,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或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发生。结论应用SVSO介入治疗PMVSD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要高度重视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对称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用国产零偏心封堵器介入封堵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七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金明 廖德宁 +2 位作者 杜荣增 钱建英 陈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46,共2页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非对称
下载PDF
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洪浪 王洪 +3 位作者 陈章强 陆林祥 尹秋林 赖珩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 目的:评价应用PDA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筛选适合经导管封堵治疗IVSD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及肺动脉瓣距离,经皮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动静脉轨道,经7~12F输送鞘管通过右股静脉途径释放封堵器。结果:超声心动图测量的VSD直径5~7mm,平均6.5±0.5mm,大血管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2点至1点钟位,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3mm,平均2.5±0.5mm。PDA封堵器的直径7~10mm,平均8.5±1.5mm,20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术后杂音消失或明显减弱(4/6级降至1~2/6级),左心室造影无分流现象,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无主动脉瓣返流,无穿膈血流。随访5个月~6年(平均36±12个月)未见穿隔血流、明显主动脉瓣返流以及传导阻滞等并发症。结论:PDA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近期疗效佳,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嵴内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偏心型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池菊芳 郭航远 +3 位作者 彭放 杨彪 邢杨波 曲百鸣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1期8-9,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 目的探讨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7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的直径为4~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的距离1~2mm,距肺动脉瓣距离4~6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中在右前斜45度下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示完全封堵6例,少量残余分流1例,在3个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干下 心导管术 封堵器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达新 管丽华 +4 位作者 王晓彦 王宜青 黄国倩 潘翠珍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观察动物体内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观察封堵器表面、内部在不同时期组织生长情况。方法: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制成嵴内型动物模型,使用嵴内型室... 目的:观察动物体内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观察封堵器表面、内部在不同时期组织生长情况。方法: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制成嵴内型动物模型,使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分别在术后4周、12周、24周处死动物,在大体和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以及封堵器表面、内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10只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模型,7只为IVSD,并进行IVSD的封堵,6只动物成功封堵。术后24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对主动脉瓣无影响。大体标本观察:4周、12周、24周封堵器对动脉瓣膜无影响,表面无血栓形成,4周封堵器大部分被薄薄一层组织所覆盖,封堵器清晰可见,封堵器内部也有组织生成。12周、24周封堵器呈毛玻璃状,表面被新生组织覆盖,新生组织与正常心内膜相连,封堵器内部的高分子物质与增生的组织一起形成坚实的组织块,无弹性。光镜下:4周表面可见红细胞渗出,纤维素附着,下层可见纤维素增生。12周可见封堵器表面有完整的新生内皮细胞,表面光滑,无红细胞渗出、纤维素附着,内部可见聚酯纤维断裂,聚酯纤维断裂处可见大量的巨核细胞和炎性细胞。24周封堵器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可见内皮细胞,下层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形成,还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结论:新型嵴内型的VSD封堵器,在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好,对主动脉瓣未造成的影响,与以往的VSD封堵器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 嵴内间隔缺损 封堵器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小腰型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军 张军 +4 位作者 朱霆 薛洁 刘利勋 左健 李寰 《心脏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对43例PmVSD患者术前、术中...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小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对43例PmVSD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观测。结果①超声心动图测得室缺缺损口左室侧均大于右室侧,多数伴右室侧多孔(多束分流)。缺损口形态为不规则形或瘤形。②心血管造影测量缺损口左右室侧大小并与超声测量值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③封堵器型号为4~14(7.7±2.5)mm,1例释放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d消失,余成功封堵;3例少量三尖瓣返流,近期随访观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PmVSD缺损口形态复杂,变异较大,超声心动图指导应用小腰型封堵器闭合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间隔缺损 膜部 封堵 封堵器 间隔缺损 小腰
下载PDF
确定封堵部位选择合适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效果(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解启莲 赵增仁 +7 位作者 王军 高磊 闫宝勇 王震 张密林 周谨 樊文峰 刘坤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2591-2595,共5页
背景: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如果采用对称型或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封堵。目的:观察A4B2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根据膜部瘤大小选择合适封堵器对封堵效果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 背景:对于大入口多出口的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如果采用对称型或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有时难以完全封堵。目的:观察A4B2封堵器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根据膜部瘤大小选择合适封堵器对封堵效果的影响。设计:病例分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对象:2004-08/2006-05拟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介入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226例患者中,对造影术显示膜部瘤为大入口多出口的36例患者应用A4B2封堵器封堵治疗。36例室间隔缺损伴膜部瘤形成患者,造影测量室缺左室面破口(入口)直径平均为(10.6±8.7)mm(8~21mm),右室面均有多个出口,最大右室面破口(出口)直径平均为(3.1±2.9)mm(2~8mm)。主要材料:封堵器与输送装置由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和北京华医圣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采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制作成双盘形,专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封堵器的型号大小以腰部直径来表示,可选型号为4~16mm。方法:①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相应封堵器。②选择不同型号A4B2封堵器,置入封堵器直径为4~16mm,平均(6.3±2.4)mm。③封堵后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封堵后1,3,6,12个月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主要观察指标:封堵后有无残余分流、心律失常以及心脏各瓣膜功能是否受到影响。结果:①封堵膜部瘤左室面破口16例,封堵器完全置于瘤体内封堵瘤体16例,封堵膜部瘤右室面破口4例。②36例患者封堵后15min左心室造影、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32例完全封堵,3例造影示少量分流(<3mm),(其中2例发生在封堵器完全置于瘤体内;1例发生在封堵膜部瘤右室面破口封堵后),其中2例24h后心脏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1例1个月后超声复查无残余分流。③术中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3例和2例,均为一过性,1周内恢复。④封堵器置入体内后血小板黏附较少,凝血功能检查、免疫系统反应(免疫球蛋白、补体)、材料表面再内皮化反应均正常,未发生炎症等宿主反应。无封堵器脱落等材料反应发生。结论:经导管采用A4B2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关键在于对膜部瘤大小、形态、位置及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程度判断并以此来确定封堵部位及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 间隔缺损 膜部瘤 封堵器 植入材料 血液相容性 心血管植入物
下载PDF
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芳 张春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3-34,共2页
介绍15例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经验。提出由于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儿童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易发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严格规范性操作过程,术中密切配... 介绍15例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经验。提出由于两个封堵器介入封堵儿童先天性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手术时间长,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易发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严格规范性操作过程,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疾病 膜周间隔缺损 封堵器 介入封堵 护理
下载PDF
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婷婷 任跃 +2 位作者 荣星 张松跃 吴蓉洲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1例膜部瘤VSD患儿(男15例,女16例),年龄2~16(4.52±3.09)岁。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封... 目的:探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在治疗膜部瘤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31例膜部瘤VSD患儿(男15例,女16例),年龄2~16(4.52±3.09)岁。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采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封堵膜部瘤VSD,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封堵疗效。术后24 h和1、3、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结果:所有患儿均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置入封堵器直径4~12(6.83±1.95)mm;封堵后15 min左室造影示即刻完全封堵28例,余2例于术后24 h、1例于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时分流消失,完全封堵率总计达100%;术后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24 h内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溶血、瓣膜返流、封堵器移位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介入封堵术前后经胸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变化:封堵术后24 h,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均较术前减少(P<0.01),随访期间上述指标均进一步减少(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封堵术后24 h较术前减少(P<0.01),随访1个月复查时进一步减少(P<0.01),随访3、6个月时变化不明显(P>0.05);二尖瓣口流速E/A比值封堵术前后无显著变化,随访中变化亦不明显(P>0.05)。结论:应用小腰大边型封堵器治疗膜部瘤VSD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膜部瘤 小腰大边封堵器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国际首例应用对称型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0年随访
15
作者 白元 许旭东 +6 位作者 阚通 赵仙先 李松华 徐荣良 郭志福 郑兴 秦永文 《心脏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5-406,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来院就诊时22岁。自诉在出生后100 d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外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为行经导管介入治疗,至我院就诊。
关键词 间隔缺损 经皮介入治疗 对称封堵器 随访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程应樟 吴清华 +3 位作者 程晓曙 刘燕娜 俞建华 吴延庆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2-2,共1页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证实有适应证的合并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患者20例,行介入封堵治疗,并根据膜部瘤形态进行分型,制定封堵策略,选择封堵器和封堵方式。结...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证实有适应证的合并膜部瘤形成的室间隔缺损患者20例,行介入封堵治疗,并根据膜部瘤形态进行分型,制定封堵策略,选择封堵器和封堵方式。结果①20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介入并发症发生;②20例膜部瘤呈4种类型,漏斗型8例、囊袋型5例、菜花型5例、弯管型2例;③根据缺损口大小及膜部瘤类型分别使用细腰大边型、非对称型、对称型封堵器均封堵成功;④改良猪尾导管在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效果显著。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患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费用低,可作为有封堵适应证室间隔缺损患者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部瘤 国产封堵器 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治疗 缺损封堵 技术成功率 左心造影 猪尾导管 漏斗 菜花
下载PDF
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荣 孔祥清 +9 位作者 盛燕辉 曹克将 许迪 周蕾 钱岭梅 杨振文 邓军 雍永宏 陈莉 陆凤翔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1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67例次PMVSD病人。结果255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95.5%(255/267)。120例次接受AVSDO封堵... 目的探讨不同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对称型封堵器(AVSDO)或对称型封堵器(SVSDO)介入治疗267例次PMVSD病人。结果255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技术成功率95.5%(255/267)。120例次接受AVSDO封堵,150例次接受SVSDO封堵(3例病人先后采用不同封堵器接受两次手术)。室间隔缺损(VSD)大小(4·9±2·5)mm,AVSDO大小(7·5±2·7)mm,SVSDO大小(7·8±2·5)mm。AVSDO和SVSDO组的即刻关闭率分别为93·8%和95·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和22·7%(SVSDO组死亡1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8·0%。2例伴膜部瘤的VSD用AVSDO封堵后出现残余分流,改用SVSDO成功封堵;1例VSD用SVSDO封堵后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改用AVSDO后无主动脉返流。结论两种封堵器介入封堵VSD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心律失常是它们共同的主要并发症,应认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间隔缺损 经导管关闭 非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 对称间隔封堵器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18
作者 范美群 吴晓霞 +4 位作者 马东星 焦小杰 刘英 李红 刘惠亮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991-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intracris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2005-07至2010-12经超声心动图初诊43例IVSD患者,男24例,年龄3~21岁,女19例,年龄10~28岁...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intracrist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IVSD)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2005-07至2010-12经超声心动图初诊43例IVSD患者,男24例,年龄3~21岁,女19例,年龄10~28岁,超声测量直径平均(4.5±2.8) mm(3~8 mm)。按常规方法建立股动脉-室间隔-股静脉的轨道行介入治疗,选用国产封堵器治疗。结果43例患者最终确诊为IVSD,其中有2例转心外科治疗,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另1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有3例介入手术未成功,成功封堵的38例中术后有3例主动脉瓣微量反流,随访平均6.5年(4~9年),期间仍有1例患者主动脉瓣微量分流。封堵器无移位,无心律失常。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效果肯定,成功率高,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发生率低,远期随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封堵器 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 嵴内间隔缺损
下载PDF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尚小珂 张刚成 +4 位作者 沈群山 王利军 姚艺 李丁扬 肖书娜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177;8... 目的 分析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封堵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PmVSD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3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1例,女178例,年龄3~34 (9.94&#177;8.53)岁,体重(28.47&#177;18.11) kg.按照缺损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是否>2mm分为两组:A组(150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B组(239例)为术中造影VSD上缘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2mm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术后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机械性溶血、术后三尖瓣反流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B组的即刻手术成功率为93.72%,显著优于A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为22例(14.67%),显著高于B组术后的5例(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次要观察指标中,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机械性溶血发生率、新出现的三尖瓣反流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314、P=0.392、P=0.573、P=0.385、P=0.946.在VSD直径较小时,使用任意类型封堵器均可获得成功.A组中当VSD直径为5~10 mm时,手术成功率明显降低;VSD直径大于10 mm组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仅1例获得成功(P<0.05).B组中或大型缺损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都低于VSD直径≤5mm组的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距离主动脉瓣右冠状动脉瓣不足2mm的PmVSD介入封堵总体成功率较低,但缺损直径小于5mm的室间隔缺损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当缺损直径大于5rnm时成功率非常不理想,有待于更新和改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反流 介入封堵 偏心封堵器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琪 吴晓霞 +3 位作者 王显 张健 石宇杰 徐威 《疑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481-483,共3页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对IVSD患者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筛查,入选适宜介入封堵患者23例,术中监测封堵伞形态及瓣膜等情况,术后进行随访评价近、远期疗效。结...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对IVSD患者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筛查,入选适宜介入封堵患者23例,术中监测封堵伞形态及瓣膜等情况,术后进行随访评价近、远期疗效。结果21例IVSD患者封堵成功,2例因放置封堵器后影响主动脉瓣开放而放弃封堵器,封堵成功率91.3%。2例出现主动脉瓣微量及少量反流,随访12个月较术后无增加。术后48 h及1、6、12个月超声心动图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未见移位及残余分流。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前减少(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IVSD介入封堵术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的评价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间隔缺损 嵴内 封堵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