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列相液晶中非对称相位光栅的产生及形貌
1
作者 任常愚 李尤 丁红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5-1162,共8页
为了研究液晶中相位光栅的动态衍射特性和光栅形貌,提出了在C_(60)掺杂垂直排列向列相液晶(NLC)中产生非对称光栅的方法,分析了光栅产生机制并建立了光栅形貌的数学模型。首先,用水平偏振光的斜入射光束写入相位光栅。然后,利用一束光... 为了研究液晶中相位光栅的动态衍射特性和光栅形貌,提出了在C_(60)掺杂垂直排列向列相液晶(NLC)中产生非对称光栅的方法,分析了光栅产生机制并建立了光栅形貌的数学模型。首先,用水平偏振光的斜入射光束写入相位光栅。然后,利用一束光作为探测光读出光栅并利用光电探测器记录衍射光强。实验表明,光栅的最大衍射效率超过60%,且衍射强度分布不对称。基于非对称衍射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光折变效应产生非对称衍射分布和衍射效率超过对称光栅Raman-Nath衍射理论极限的物理机制。最后,给出了在NLC中形成非对称锯齿形光栅的假设,并提出了描述非对称锯齿形相位光栅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位光栅的高衍射效率来源于液晶中非正弦调制的空间电荷场。这种非对称电场主要是表面电荷调制和Carr-Helfrich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出的非对称锯齿形光栅模型假设能够很好地描述非对称衍射和衍射效率突破Raman-Nath理论关于对称光栅衍射理论限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液晶 非对称相位光栅 衍射效率 光折变效应
下载PDF
非对称相位相序方式下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的优化 被引量:30
2
作者 卢顺达 程琳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利用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中的时间-距离分析图,找出制约双向通过带带宽的瓶颈交叉口,经过对主干道交叉口相位差和相位相序的改善,对经典的双向绿波图解法进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经典的... 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利用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中的时间-距离分析图,找出制约双向通过带带宽的瓶颈交叉口,经过对主干道交叉口相位差和相位相序的改善,对经典的双向绿波图解法进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经典的双向绿波图解法,优化后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图解法能确保干道协调控制系统获得更大的绿波带宽,绿波协调控制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两个方向的带宽分别增加了56%和33%,可以有效地改善交通流的运行状态,且图解法简单直观、方便应用,有利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双向绿波 图解法 非对称相位相序 相位 绿波带宽度
下载PDF
非对称经济相位协变量子克隆的最优性(英文)
3
作者 戴结林 张文海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97-1502,共6页
量子克隆被认为对量子密码术最优的个体窃听.特别的,最优相位协变量子克隆被认为是BB84方案的最优个体攻击.本文我们利用Cerf s形式,严格的证明两维空间中1→2非对称经济型相位协变量子克隆的最优性.证明中,我们得出另一种独立的幺正变... 量子克隆被认为对量子密码术最优的个体窃听.特别的,最优相位协变量子克隆被认为是BB84方案的最优个体攻击.本文我们利用Cerf s形式,严格的证明两维空间中1→2非对称经济型相位协变量子克隆的最优性.证明中,我们得出另一种独立的幺正变换.我们的结果涵盖了以前的结果[Durt T,et al.Phys.Rev.A,2004,69:062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克隆 最优非对称相位协变量子克隆 最优非对称经济相位协变量子克隆
下载PDF
基于相位相序的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4
作者 程爱文 卢顺达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S01期113-115,123,共4页
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瓶颈地带,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道路运行状况的重要方法。分析相位相序对信号配时的影响和非对称相位的适用条件,针对部分交叉口非对称交通流的特征,改变通常情况下使用的对称相位设置方... 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瓶颈地带,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道路运行状况的重要方法。分析相位相序对信号配时的影响和非对称相位的适用条件,针对部分交叉口非对称交通流的特征,改变通常情况下使用的对称相位设置方法,设置非对称相位,通过对进口车道渠化、相位相序的优化来提高绿灯时间的使用效率,提高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使用SYNCHRO软件对交叉口对称相位配时方案和优化方案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非对称相位对减少非对称交通流的交叉口的延误和提高服务水平有着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配时 非对称交通流 非对称相位 SYNCHRO仿真
下载PDF
远程信息集中:优化非对称经济1→3相位协变克隆之逆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家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1-13,共13页
研究基于优化非对称经济1→3相位协变克隆的远程信息集中问题.首先,以最大纠缠W型态为量子信道,分别通过投影测量和半正定算子值测量,给出了两个远程信息集中协议,以非最大纠缠W型态为量子信道,将上述协议进行了推广.其次,通过投影测量... 研究基于优化非对称经济1→3相位协变克隆的远程信息集中问题.首先,以最大纠缠W型态为量子信道,分别通过投影测量和半正定算子值测量,给出了两个远程信息集中协议,以非最大纠缠W型态为量子信道,将上述协议进行了推广.其次,通过投影测量,并分别以最大纠缠GHZ型态和四粒子团簇态为量子信道,提出了两个远程信息集中方案.当以最大纠缠GHZ型态为量子信道时,远程信息集中成功的概率总为1;而以W型态或团簇态为量子信道、信息集中成功的概率呈现出克隆态或量子信道之参数的函数形式.在以GHZ型态、团簇态和W型态这三种态为量子信道的信息集中协议中,前者之恢复操作最简单,第三个的恢复操作最复杂.最后,指出了上述协议都是安全和实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非对称经济1—3相位协变克隆 远程信息集中 量子纠缠态
下载PDF
8APSK_TCM编码调制方法在水声传输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淑霞 刘志斌 仵敏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5431-5433,共3页
论述了应用于水声信道的网格编码调制技术,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有效编码长度,最小乘积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水声信道的8APSK_TCM编码调制方法,并在给定的水声信道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8APSK_TCM模式相对于标准的TC... 论述了应用于水声信道的网格编码调制技术,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有效编码长度,最小乘积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水声信道的8APSK_TCM编码调制方法,并在给定的水声信道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8APSK_TCM模式相对于标准的TCM模式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改善了水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信道 信道编码 网格编码调制(TCM) 非对称相位调制(APSK)
下载PDF
基于水声信道的MAPSK-TCM编码调制技术研究
7
作者 郭淑霞 仵敏娟 黄建国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6,共4页
论述了应用于水声信道的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水声信道带宽有限的情况,提出了在信号频带不展宽的情况下提高水声通信性能的多进制非对称MAPSK-TCM编码调制方法,并在给定的水声信道下,分别对码率为1/2、... 论述了应用于水声信道的网格编码调制TCM技术,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针对水声信道带宽有限的情况,提出了在信号频带不展宽的情况下提高水声通信性能的多进制非对称MAPSK-TCM编码调制方法,并在给定的水声信道下,分别对码率为1/2、2/3的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MAPSK-TCM方法(M=4或8)相对于相同信号带宽的标准TCM方法,在信噪比相同的情况下,降低了系统的误码率,对改善水声通信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信道 网格编码调制(TCM) 非对称相位调制(APSK)
下载PDF
真实感海下光照效果实时绘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梦雅 刘丁 +2 位作者 唐勇 李颖 周升腾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6-2329,共4页
海洋场景仿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为解决海下光照效果实时模拟问题,提出一种海下光照的模型.首先,以光线追踪理论和比尔朗伯定律为基础,通过求解采样点的亮度值积分和透光比率解决海水与光照交互光束产生问题;其次,引入Shadow... 海洋场景仿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为解决海下光照效果实时模拟问题,提出一种海下光照的模型.首先,以光线追踪理论和比尔朗伯定律为基础,通过求解采样点的亮度值积分和透光比率解决海水与光照交互光束产生问题;其次,引入Shadow Mapping方法对深度图采样,改善物体阴影绘制实时性问题,并通过纹理映射技术模拟光散射形成的焦散现象;再次,修改相位函数非对称因子g,消除海水散射对体积光的影响,提高了光在水中传播的真实性;最后,利用线性八叉树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加速,保证算法的实时性.实验对比和分析表明,能够实时绘制出逼真的海下光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下光照 亮度值积分 SHADOW MAPPING 相位函数非对称因子 线性八叉树
下载PDF
Cyclonic Separation Technology:Researches and Developments 被引量:5
9
作者 汪华林 张艳红 +1 位作者 王剑刚 刘洪来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2-219,共8页
Centered on thetechniqu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the reinforced cyclonic separation process, its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 for separation ot ions, molecules and their aggregates using polyalsperse aroplets are ... Centered on thetechniqu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the reinforced cyclonic separation process, its principles and mechanism for separation ot ions, molecules and their aggregates using polyalsperse aroplets are discussed gener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ish-hook phenomenon of the grade efficiency curve in cyclonic separation for both gas and liquid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shear force on particle be- havior (or that of particle swarm) is also summarized. A novel idea for cyclonic separation is presented here: enhancing the cyclonic seoaration process of ions, molecules and their aggregates with monodisperse microspheres and their surface grafting, rearran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by size using centrifugal field, reinforcing the cyclonic separation performance with orderly arranged particle swarm. Als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hortcut flow, recirculation flow, the asymmetric structure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yclonic flow field with a com-bined method of Volumetric 3-component Velocimetry (V3V) and Phase-Doppler Particle Anemometer (PDPA) are elaborated. It is recommended to develop new systems for the separation of heterogeneous phases with cyclonic technolog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apture and reuse of CO2, methanol to olefins (MTO) process, coal transfer, andthe exploitation of oil sh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INTERFACE COLLOID MICRO-SEPARATION mono-disperse HYDROCYCLONE CYCLONE particulate array wastewater exhaust g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