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说”、“不可说”与语言非工具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尹铁超 马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思维的维度分为两种:语言维度和非语言维度。这两个维度都可以通过表达方式在人际间进行沟通。语言维度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非语言维度通过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可说",非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不可说&qu... 思维的维度分为两种:语言维度和非语言维度。这两个维度都可以通过表达方式在人际间进行沟通。语言维度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非语言维度通过非语言符号来表达。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可说",非语言符号的表达称为"不可说"。"可说"和"不可说"都是人类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人类思维的表达。同时,"可说"和"不可说"具有共同的性质。"可说"和"不可说"是人类的共性表达。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的统一性及其互补性所表现出的递归和自返特征体现了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说 不可说 统一性 互补性 语言非工具性
下载PDF
修辞的目的——兼论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尹铁超 刘彦卓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人们对修辞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可见人们对人类语言修辞现象的关注。直至今天,人们对修辞学研究的兴趣仍然没有减少,因为人类看到了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文化发展使人类的语言表达需要有更多的层次,并且... 人们对修辞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可见人们对人类语言修辞现象的关注。直至今天,人们对修辞学研究的兴趣仍然没有减少,因为人类看到了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看到了文化发展使人类的语言表达需要有更多的层次,并且人类的思维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发展。无论是网络语言、文学语言、戏剧语言、政治演讲都需要一个最佳的表达形式即语言来进行表达。所以,现代人类更加注重对修辞的研究,以期待利用修辞这一人类语言强有力的表达手段来实现满足自己思想表达的需求。从修辞的目的中我们也能够窥见语言的非工具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出众 换取利益 人类本能 语言非工具性
下载PDF
不同评价下的非工具性帮助对自尊不同的学生后继测验成绩的影响
3
作者 张承芬 常淑敏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4-217,共4页
本实验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不同评价条件下非工具性帮助对自尊不同学生后继作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高自尊组的成绩优于低自尊组。(2)在有帮助的情况下,高自尊组的成绩显著优于低自尊组;在没有帮助的... 本实验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不同评价条件下非工具性帮助对自尊不同学生后继作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高自尊组的成绩优于低自尊组。(2)在有帮助的情况下,高自尊组的成绩显著优于低自尊组;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二者没有显著差异。(3)高自尊组的成绩在挑战性评价下优于鼓励性评价下,低自尊组的成绩在鼓励性评价下优于挑战性评价下.(4)在挑战性评价下,受到帮助的被试成绩略好;在鼓励性评价下,未受到帮助的被试成绩略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战性评价 自尊 非工具性帮助 后继测验成绩
下载PDF
幻象与否认:OECD《回到教育的未来》的价值取向研究——基于非工具性分析路径 被引量:5
4
作者 钟程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9,共13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发布了《回到教育的未来: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已成为各国政府构想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揭示OECD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和价值偏好,在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发布了《回到教育的未来:经合组织关于学校教育的四种图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已成为各国政府构想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分析报告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揭示OECD作为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和价值偏好,在借鉴经验的同时省察警示。该报告在目标和话语建构上具有鲜明的非工具性,即不提供特定、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对教育未来发展方法与空间提供设想、辩论和探讨。基于教育政策的非工具性分析路径,借助“幻象”和“否认”两个概念工具分析发现,报告凸显了“重视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强调教师职能顺应教育变化”“强化学习自主权”“强调技术推进教育变革”四种价值取向,同时却回避了教育的公益性与私利性、教师的“教书”技能和“育人”本职、学习者中心与教师中心、教育技术的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这四对价值矛盾与张力。报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了启示:为我国加强社会与家庭学校联结,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融合教育与技术,建设“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等。同时,报告所回避的价值矛盾也值得我们警惕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合组织 未来教育 价值取向 价值矛盾 价值张力 非工具性分析
下载PDF
哈特与拉兹论法治的非工具性道德价值:一种再认识
5
作者 高伟伟(译) 《金陵法律评论》 2020年第1期295-325,共31页
赫伯特·哈特与约瑟夫·拉兹通常被理解为从根本上反对朗·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的论证,即法治的原则具有道德价值。哈特与拉兹被认为是作出了"工具性的异议",其中说这些原则没有道德价值,因为它们实际上是... 赫伯特·哈特与约瑟夫·拉兹通常被理解为从根本上反对朗·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的论证,即法治的原则具有道德价值。哈特与拉兹被认为是作出了"工具性的异议",其中说这些原则没有道德价值,因为它们实际上是源于反思如何最好地遵循法律以指导行为的原则。最近,许多理论家探讨了富勒对哈特和拉兹的防卫,反驳"工具性的异议",并肯定符合合法性原则的非工具性道德价值。这篇文章认为,尽管这一道德价值应该被肯定,但是正统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研读他们的作品可以表明,哈特和拉兹从来没有将他们对合法性原则的工具性的或"目的性的"价值之论证理解为对其道德价值的否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特 拉兹 富勒 法治 非工具性道德
下载PDF
传记文学:游走在事实与杜撰两界间的体裁样式----再论语言的非工具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尹铁超 邹莹 《中国外语》 CSSCI 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
传记文学具有两面性。传记必须以事实或是历史的真实为准绳来进行写作,而文学则是以语言来构筑世界,因此,传记与文学可谓"南辕北辙"。本论文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体裁样式(genre)具有结合之点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人类不同... 传记文学具有两面性。传记必须以事实或是历史的真实为准绳来进行写作,而文学则是以语言来构筑世界,因此,传记与文学可谓"南辕北辙"。本论文认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体裁样式(genre)具有结合之点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人类不同的欣赏需求,因而存在合理性。历史与事实为研究者所备,而语言营造出的时空、环境与对话则满足了非研究者消遣的需要。语言所构筑的世界既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转述,也同样可以对虚拟的"非事实"进行描写。这是语言特质的非工具性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文学 存在 事实 语言世界 真值 语言非工具性
原文传递
神:语言构筑的世界——再论语言非工具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尹铁超 陆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6,共5页
语言是人类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的最典型表征。从语言的本质特征和人类认知思维的特点出发,可以把"成人讲故事,儿童听故事"的信息交流过程形象地称为Fairy Tale Model(童话模式),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语言信息交换... 语言是人类文化传统和认知方式的最典型表征。从语言的本质特征和人类认知思维的特点出发,可以把"成人讲故事,儿童听故事"的信息交流过程形象地称为Fairy Tale Model(童话模式),将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语言信息交换模式和认知方式确立下来。本文探讨人类通过童话模式对神的世界的描述,说明建构语言的世界在人类认知的趋同特征,同时也说明这个世界存在于语言中,是语言非工具性特征的代表性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认知 FTM 原型 语言非工具性
下载PDF
不当交际工具使用的语言——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之二) 被引量:40
8
作者 钱冠连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共5页
本文第一部分对作为定义的语言工具论(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进行了反思:(1)以功能定义语言有缺陷;(2)西哲对工具论的质问,正是不能容忍工具论对'语言乃‘存在'之家'的抹煞;(3)就本质而言,是语言支配人;(4)语言作为工具去... 本文第一部分对作为定义的语言工具论(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进行了反思:(1)以功能定义语言有缺陷;(2)西哲对工具论的质问,正是不能容忍工具论对'语言乃‘存在'之家'的抹煞;(3)就本质而言,是语言支配人;(4)语言作为工具去认知对象时,不是很靠得住.第二个部分从四个方面梳理了不当工具使用的语言的面貌:(1)它使'存在'显现;(2)人栖息在语言所筑的家中,因而它是人的家园;(3)人类爱智慧的一种样态;(4)语言是生命现象本身.最后作者给出这个话题的意义:不认识语言的非工具性方式,我们就不能认识语言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性转向 非工具性方式 存在
下载PDF
可表达的思维维度形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邹莹 尹铁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可说"是语言表达思维的一个维度,而"不可说"表达"可说"思维之外的其他维度。"可说"是相对封闭性的系统,"不可说"是相对开放性的系统。"可说"与"不可说"表现维... "可说"是语言表达思维的一个维度,而"不可说"表达"可说"思维之外的其他维度。"可说"是相对封闭性的系统,"不可说"是相对开放性的系统。"可说"与"不可说"表现维特根斯坦对表达思维维度的困惑和不解。不同的表达思维维度可以借助语言符号来部分表达,也可以借助非语言符号直接表达。"可说"是语言维度的表达,"不可说"是非语言维度的表达。语言的非工具性质表现思维维度的差异以及表达的概括和非细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表达的思维维度 可说 不可说 表达 非工具性
下载PDF
农民工和市民作为受传者的信息传播内容之分析——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之间信息传播内容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红艳 安文军 旷宋仁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7,62,共5页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之间信息传播内容的分析认为,农民工与市民由于在城市中朋友圈子、职业性质、居住关系等因素,二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基本处于零星而非系统的状态,工具性信息成为二者之间信息传播的主要信息类型。并得出结论:农...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民与农民工之间信息传播内容的分析认为,农民工与市民由于在城市中朋友圈子、职业性质、居住关系等因素,二者之间的信息传播基本处于零星而非系统的状态,工具性信息成为二者之间信息传播的主要信息类型。并得出结论:农民工与市民群体内部的分化已经超出了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性,而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分化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它对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体化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 工具性信息 非工具性信息
下载PDF
一位人类学家的美学沉思——贾克·玛奎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聂春华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4,共7页
贾克·玛奎是首次明确提出"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并对之进行系统建构的人类学家。他对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界定;他对审美经验进行了泛人类的考察,确定了美感沉思和非工具性形式... 贾克·玛奎是首次明确提出"审美人类学"这门学科并对之进行系统建构的人类学家。他对审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界定;他对审美经验进行了泛人类的考察,确定了美感沉思和非工具性形式在审美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心地位;他根据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与文化唯物主义,确定了生产技术、社会网络和观念构形作为审美人类学文化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的重要性;他成功地将美学研究引入到人类学视野中,对这两门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相互借鉴有不可忽视的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克·玛奎 审美人类学 美感沉思 非工具性形式 文化唯物主义
下载PDF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知博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172,共4页
文章从民族审美观念、言语形式和言语行为角度分别探讨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分析审美观念与言语交际存在的高度融合关系,指出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模式不仅证实了语言是人最本真的存在,还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言语符号系统下的相... 文章从民族审美观念、言语形式和言语行为角度分别探讨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分析审美观念与言语交际存在的高度融合关系,指出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模式不仅证实了语言是人最本真的存在,还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言语符号系统下的相似规则转换。这种转换具有指导现实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跨文化交际者更有效、更得体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言语交际 民族审美观念 言语形式 言语行为 语言非工具性
下载PDF
对军事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峰敏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年第2期63-65,共3页
本文从军事院校大学语文课实施过程中所遭遇的一些尴尬现象入手,针对军校学员培养的特点,从"人文科学性"和"非工具性"的角度对大学语文课的定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学语文 人文科学性 非工具性
下载PDF
表达本位:语文意识的觉醒——《夹竹桃》的教学价值开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陆华山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语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语文界为此引发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福建师范大学的潘新和教授果敢地提出,语文的种差既非工具性,也非人文性,而是言语性。何为言语?它指的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的语言运用和表现。
关键词 语文意识 《夹竹桃》 教学价值 觉醒 本位 福建师范大学 非工具性 语言运用
下载PDF
Total colorectal and terminal ileal duplication presenting as intussusception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被引量:7
15
作者 Yuen Chi H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6338-6340,共3页
Colonic intussuscep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duplication are diseases that arise in young childre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dult cases of intussusception and enteric duplication is non-specific and thus poses a ... Colonic intussuscep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duplication are diseases that arise in young childre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dult cases of intussusception and enteric duplication is non-specific and thus pose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A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is recommended in adult cases as the most sensitive diagnostic tool and the pathognomonic finding of outer intussuscepiens and central intussusceptum is diagnostic. A septum of a duplicated colon in a non-intussuscepted segment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With advancements in radiolog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d availability of CT scanners, the capacity for a correct pre-operative diagnosi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Our current case report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an uncommon etiology for enteric intussusception and duplication as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acute abdomen in an adult patient. Our analyses of this patient also highlight the successful use of CT scanning to make this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eal duplication Colonic duplication INTUSSUSCEPTI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下载PDF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cutting tool temperature nonlinear model using PSO algorithm
16
作者 刘益剑 张建明 王树青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26-1029,共4页
In cutting tool temperature experiment,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data could be available. In order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nonlinear regressive curve of cutting tool temperature must... In cutting tool temperature experiment, a large number of related data could be available. In order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nonlinear regressive curve of cutting tool temperature must be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ata.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for estimating the parameters such a curve. The PSO algorithm is an evolutional method based on a very simple concept. Comparison of PSO results with those of GA and LS methods showed that the PSO algorithm is more effective for estima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above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Cutting tool Parameter estimation Temperature nonlinear model
下载PDF
“教育”作为“启导”——基于彼得斯(R.S.Peters)教育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嘉蔚 张晓月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6,共13页
作为分析教育哲学的重要引领者,彼得斯发现“教育”概念被长期混同于社会化形式和工具性过程,难以保持自身独特性。考虑到教育既与人类处境密切相关,又是人类公共传统的重要部分,他回归教育概念的非工具性立场,提出“教育作为启导”的... 作为分析教育哲学的重要引领者,彼得斯发现“教育”概念被长期混同于社会化形式和工具性过程,难以保持自身独特性。考虑到教育既与人类处境密切相关,又是人类公共传统的重要部分,他回归教育概念的非工具性立场,提出“教育作为启导”的综合性概述,以期重建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个体参与文化传承提供开端。启导源于彼得斯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重审,意指学生经由教师的引领,进入公共世界并成为认知上更自主、意愿上更积极的参与者,由此创造心智与世界的根本联结。在当代语境中,对该命题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应对教育中“传统”与“进步”之间的张力、“理性”与“德性”之间的裂隙、“目的”与“过程”之间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斯 启导 教育概念 非工具性 合价值性
原文传递
价值视域下的环境税立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何锦前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91,共9页
在诸多争议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之前,《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得以公布,其规则设计自难免错漏频现。在法律谱系中,价值是规则的源头与灵魂,环境税法规则设计缺陷的根由在于未能找准价值的定位。从价值的视角观察,相关规则的设计仍偏... 在诸多争议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之前,《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得以公布,其规则设计自难免错漏频现。在法律谱系中,价值是规则的源头与灵魂,环境税法规则设计缺陷的根由在于未能找准价值的定位。从价值的视角观察,相关规则的设计仍偏重于经济效率的考量,故此,立法者应调整价值导向,尤其要突出对环境效益和公平导向的考虑。尽管价值导向的调整难以一步到位,但可采用"预告制"等法技术来完善相关规则,从而舒缓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努力实现环境保护的立法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法 公平 效率 工具性价值 非工具性价值
原文传递
杂志APP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以IOS系统中的杂志APP为例
19
作者 艾铭 朱滢怡 《工业设计研究》 2015年第1期3-11,共9页
APP的设计是传统杂志进行数字化移动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杂志APP的用户体验关乎读者对杂志的评价和选择。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杂志APP的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及其与用户评价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人民网评选的百强杂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可在IO... APP的设计是传统杂志进行数字化移动化转型的重要一环,杂志APP的用户体验关乎读者对杂志的评价和选择。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杂志APP的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及其与用户评价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人民网评选的百强杂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中可在IOS系统中下载并阅读的52家杂志APP。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工具性属性(实用性、易用性)和非工具性属性(美观性、趣味性)的层面上分析杂志APP的用户体验设计特征。结合相关分析,本文发现工具性属性中的“内容更新频率”以及非工具性属性中的“互动功能”和读者的评价有显著关联。本文的发现可为传统媒体的APP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体验 杂志APP 内容分析 工具性属性 非工具性属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