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可吸收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左主干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苡榕 李勇军 +3 位作者 唐一锋 柳丽 徐超 杨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非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 目的 探讨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BR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非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脉非左主干病变需要PCI干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PCI治疗,对照组术中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观察组术中植入BRS。比较两组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手术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40.25±4.13)、(22.41±2.15)min,短于对照组的(50.89±5.24)、(26.87±2.38)min,造影剂用量为(98.74±7.25)mL,低于对照组的(114.52±10.3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6.75±5.39)%,高于对照组的(50.63±5.17)%,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38.12±3.84)、(47.45±4.28)mm,低于对照组的(42.76±4.09)、(52.95±4.71)mm,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S在PCI治疗非左主干病变中效果更佳,可缩短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加快心功能恢复,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左主干病变 生物可吸收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活体非罪犯左主干病变的冠脉斑块成份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李东镐 hs Rim +1 位作者 sy Woo sy Choi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730-3731,3734,共3页
目的研究活体非罪犯左主干病变的冠脉斑块成份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共60例病患在亚洲大学医院被选为研究对象。经血管内超声(IVUS)确认血管直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同时为非罪犯左主干病例。应用血管内超... 目的研究活体非罪犯左主干病变的冠脉斑块成份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共60例病患在亚洲大学医院被选为研究对象。经血管内超声(IVUS)确认血管直径狭窄大于或等于50%,同时为非罪犯左主干病例。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软件(IVUS-VH)所得射频(RF)数据分析斑块成分。以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脉狭窄程度。评价成分与冠脉狭窄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钙化组织面积和体积百分比与可体现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坏死组织面积和体积百分比与可体现冠脉狭窄程度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之间,对比不同冠脉斑块成分的平均组成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VUS所得的RF数据对斑块成分进行分析,利于确认成分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 罪犯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自拟舒脉颗粒联合血脂康胶囊对非左主干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盛莉 余尔慧 徐俊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11期803-804,共2页
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本病以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后发生50%~70%狭窄为临床特征,极易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在临界病变SAP的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 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本病以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后发生50%~70%狭窄为临床特征,极易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在临界病变SAP的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 舒脉颗粒 血脂康胶囊 自由基代谢
下载PDF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郑晓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主动球囊保护技术
下载PDF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6
作者 黄小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 目的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病变冠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且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3.33%)更低(P<0.05);实验组主支血管狭窄情况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更优,手术成功率更高,具有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及X射线曝光时间少等优点,且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减小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单导丝保护技术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以拘禁球囊技术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郑晓东 梁嘉诚 +4 位作者 邱创佳 李晚泉 梁建光 涂军荣 曾小茹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以拘禁球囊技术(JBT)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使... 目的: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以拘禁球囊技术(JBT)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使用DCB以JBT处理,对照组使用普通球囊以JBT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最小管径直径(MLD)、晚期管腔丢失(LLL);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边支术后1年MLD高于对照组,L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LVEF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B以JBT处理非左主干真分叉病变效果优良,可保护边支血管,增强心脏收缩功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拘禁球囊技术 主干真分叉病变 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