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非常福利”缺陷的国有企业改革
1
作者 聂正安 谷汉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6-80,共5页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及其谋求"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 ,衍生于僵化的"福利保障""终身雇用"和"铁饭碗"体制。自"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权利"分享格局"的形成 ,国有...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及其谋求"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 ,衍生于僵化的"福利保障""终身雇用"和"铁饭碗"体制。自"改革开放"以后 ,伴随权利"分享格局"的形成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倾向更趋严重 ,致使国有企业曾一度陷于普遍的亏损困境。在目前条件下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是解除"铁饭碗"体制 ,重构劳动就业关系 ,实现"福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非常福利 “身份置换”
下载PDF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与国有企业退出 被引量:9
2
作者 谷汉文 聂正安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4,共9页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 经验研究表明 ,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 ,就成为给工人阶级提供“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就业关系的工具或载体。随后 ,“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在“铁饭碗”体制中 ,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 ,使谋求“非常福利”的意识既有产生基础 ,又有存在空间。实践证明 ,国有企业的“非常福利”行为既阻碍国有资本寻利 ,又侵害国有资本本身 ,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而随着经济转型、非国有经济发展和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国有企业 (职工 )谋取“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也越来越受限制 ,政府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合法代表 ,其理性选择是行使退出权 ,职工对促使国有企业退出也较为积极。但在现实条件下 ,国有企业退出至少有三个基本约束 ,一是“非常福利”的正反馈机制 ,二是业已形成的“分享格局” ,三是持续的就业压力。三个基本约束决定了国有企业采取“内部置换型”路径退出较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退出 铁饭碗 非常福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