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6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期CYP2C19基因背景不明的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李敏 蒋春丽 +2 位作者 冯朝华 成静 张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基因背景不明的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为临床更高效、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基因不明的急性轻型非心源性脑... 目的:探讨急性期基因背景不明的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为临床更高效、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基因不明的急性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充分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说明各治疗方案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观察与比较每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三组治疗21d、90d后的NIHSS、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后随访,三组出血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脑梗死复发率(2.00%、4.00%)相当(P>0.05),但均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方案可绕行CYP2C19基因缺陷,在治疗急性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中,与传统氯吡格雷双抗对改善患者神经与日常生活功能效果相当,但能更有效地预防90d内脑梗死复发,在基因背景不明下,疗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CYP2C19基因 心源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非心源性急性期非大面积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评估
2
作者 孟晓敏 田莉 +1 位作者 贾强 郭志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非心源性急性期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评估。方法 本研究筛选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心源性急性期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单用组(n=30)和联... 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非心源性急性期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评估。方法 本研究筛选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非心源性急性期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单用组(n=30)和联合组(n=30),单用组患者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单用组基础上补充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omocysteine,Hcy)、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单用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ib和Hcy水平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b和Hcy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Fib和Hcy水平均低于单用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单用组患者的80.00%(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单用组的10.00%,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为3.33%,低于单用组的20.00%(P<0.05)。结论 针对非心源性急性期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Fib和Hcy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较高,脑梗死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急性 大面积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下载PDF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春景 李敏 +2 位作者 代慈祥 陈绘颖 王中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04—2022-04河北燕达医院的240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04—2022-04河北燕达医院的240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0.06μg(/kg·min)、0.08μg(/kg·min)和0.1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比较4组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LYM)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及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4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三组PC、血小板聚集率、LYM、MPV、MPVLR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P<0.05),观察三组PT、TT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P<0.05),观察三组FIB、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P<0.05)。结论0.10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较好,抗凝血作用较强,有利于抑制和预防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 盐酸替罗 不同剂量 神经功能缺损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清Neu5Ac、S100A1水平与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张东 李玲 +8 位作者 张然 刘亚丽 张颖 王艳红 韦海燕 李勇 侯书敏 黄晶 栢静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066-1069,107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S100钙结合蛋白质A1(S100A1)水平与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5例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小/中面积组(... 目的 探讨血清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S100钙结合蛋白质A1(S100A1)水平与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5例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面积将患者分为小/中面积组(梗死直径≤4 cm,97例)和大面积组(梗死直径>4 cm,6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低NIHSS组(NIHSS<16分,108例)和高NIHSS组(NIHSS≥16分,57例)。检测患者Neu5Ac、S100A1水平,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41)和预后良好组(n=124)。采用Pearson相关法探讨血清Neu5Ac、S100A1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小/中面积组Neu5Ac、S100A1水平低于大面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IHSS组Neu5Ac、S100A1水平低于高NIH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eu5Ac、S100A1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01)。预后良好组血清Neu5Ac、S100A1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梗死面积大面积比例、入院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大面积、入院NIHSS评分≥15.33分、Neu5Ac≥274.58 ng/mL、S100A1≥5.08 ng/mL是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Neu5Ac、S100A1与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有关,有望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神经氨酸 S100钙结合蛋白质A1 急性心源性
下载PDF
抗栓治疗后血小板参数对非心源性脑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徐迎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4期15-19,共5页
目的研究抗栓治疗后血小板参数对非心源性脑梗死(NC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71例NCCI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首日抗栓之前完成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PDW/PLT、MPV/PLT]测定。抗栓7 d后... 目的研究抗栓治疗后血小板参数对非心源性脑梗死(NCC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71例NCCI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首日抗栓之前完成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PDW/PLT、MPV/PLT]测定。抗栓7 d后,所有NCCI患者均完善PDW、MPV、PLT、PDW/PLT、MPV/PLT复查,分别以PLT7、PDW7、MPV7、MPV7/PLT7、PDW7/PLT7表示。选取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6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做出评估,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10例)与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61例)。①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血化验结果;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CCI患者抗栓7 d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③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阳性指标对NC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抗栓后,61例患者预后良好,10例患者预后不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吸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白细胞计数、尿酸、尿素氮、肌酐、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MPV、PDW、PLT7、PDW/PL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PLT(157.72±46.53)×10^(9)/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195.04±55.42)×10^(9)/L,MPV/PLT(0.77±0.14)×10^(-10)f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0.61±0.23)×10^(-10)fl/L,差异有显著性(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MPV7、MPV7/PLT7、PDW7、PDW7/PLT7分别为(14.72±4.07)fl、(0.73±0.23)×10^(-10)fl/L、(11.63±1.48)fl、(0.92±0.39)×10^(-10)fl/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2.29±3.26)fl、(0.52±0.21)×10^(-10)fl/L、(9.81±1.58)fl、(0.71±0.25)×10^(-10)fl/L,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PLT、MPV/PLT、PDW7、PDW7/PLT7、MPV7、MPV7/PLT7)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7为NC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7.668,95%CI=(1.526,38.527),P=0.012<0.05]。ROC曲线显示:MPV7对NCCI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以10.13 fl为临界值,MPV7预测NCCI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6[95%CI=(0.677,0.896),P=0.001<0.05],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69.50%。结论抗栓7 d后MPV为NC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辅助预测NCCI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抗栓治疗 血小板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通窍活血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孙倩 师朋强 +1 位作者 林翠玲 孟珂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分析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功能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WBV)及血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血小板聚集率(PAR)较对照组更低,脑血流量(CBF)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巴氏指数(BI)、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可提升救治效果、功能状况,并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通窍活血汤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7
作者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 高利 +1 位作者 冯凯 郑志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153-1162,共10页
1 前 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更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1-2]。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近200万人次[1,3],其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尽管目前国... 1 前 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性难题,更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1-2]。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近200万人次[1,3],其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管理及二级预防做出巨大努力,总结出相应的指南及共识[4-5]指导临床实践,但仍不能有效阻止脑梗死发病的增长趋势[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中西医结合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超 李全琴 +2 位作者 张瑜 范晓艳 赵富强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肢体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肢体训练+电针疗法)和对照组(肢体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B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采用肢体训练+电针疗法能促进脑功能更快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偏瘫 肢体训练 电针疗法
下载PDF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效果
9
作者 丁奇 乔春友 +1 位作者 王立忠 王翀昊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支架植入对脑组织血运重建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1例,予以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22例,予以药物治疗联合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脑侧支循环形成程度(基于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DSA)分级)、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认知功能评分(MMSE)。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术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SITN/SIR-DSA分级、CBF、CBV和MMSE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支架植入治疗ICASO脑梗死亚急性期患者安全、有效,可促进脑内血管再生,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认知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次全闭塞 急性 支架植入 效果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侧枝代偿的影响
10
作者 黄迪 丁晶 +1 位作者 吴潇哲 田珍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3期40-43,共4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早期侧枝代偿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规范化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每...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早期侧枝代偿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规范化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日针刺1次,连续6d后休息1d。治疗持续4周。1月±3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狭窄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治疗前后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及侧枝代偿开放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MCA的V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RI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ACA的Vs、V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平均流速升高的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多(P<0.05);治疗组一级和二级侧枝代偿开放的总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其中二级侧枝代偿开放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搏动指数,可改善狭窄侧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流速,同时对患者侧枝代偿开放有促进作用,尤其以二级侧枝代偿开放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窍针刺法 急性 颈内动脉狭窄 侧枝代偿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罗清清 陈欣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7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负性情绪、血常规、血生化及排便情况等,分...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负性情绪、血常规、血生化及排便情况等,分析患者便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便秘发生率为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瘫、吞咽困难、插胃管、焦虑、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状况、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糖化血红蛋白水平(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等是便秘的危险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焦虑是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显示,本次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临床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便秘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的措施,预防便秘的发生,以减少便秘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急性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普香 娄方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68-273,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筛选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93例,根据影像学表现是否发生HT可将患者分为HT组(n=39)和非HT组(n=154)。比较两组血清MMP-9、PPARγ水平及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ARγ、MMP-9对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HT组相比,HT组血清PPARγ水平较低,MMP-9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占比、房颤病史占比、发病至治疗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高于非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有房颤史、hs-CRP和MMP-9水平偏高是导致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PPARγ则是发生HT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PARγ、MMP-9单独预测ACI非溶栓治疗后HT的AUC为0.787、0.737,采用log(P)法将PPARγ、MMP-9进行联合,其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898(0.846~0.937)较单独预测的效能更好(P<0.05)。结论MMP-9高水平是ACI患者非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PARγ高水平则是其发生的保护因素,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非溶栓后发生HT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出血性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溶栓
下载PDF
多模式磁共振技术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张中萍 陈钦 +1 位作者 林家秋 张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急性期脑梗死溶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筛选其中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再根据SWI所显示梗死灶内是否存在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为标准,将存在CMBs的30例患者为CMBs组,对应选取同期在医院就诊的无CMBs的30例患者为无CMBs组进行对照性研究。2组均给予快速静脉溶栓治疗,24 h内复查磁共振SWI序列,检测计数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例数,对比CMBs组和无CMBs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DWI、DTI、SWI 3种序列均能显示急性期脑梗死灶,其中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灶的显示率最高(100%),DTI次之(93.3%),SWI最低(86.7%),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能够显示CMBs,而DWI和DTI不能。2组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24 h内复查SWI,发现有HT者15例(25.0%),其中CMBs组有HT者10例(33.3%),无CMBs组有HT者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磁共振技术可以快速评价缺血的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临床静脉溶栓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CMBs是溶栓治疗的重要评估因素,存在CMBs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发生HT的风险增加,应慎重选择溶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 磁共振技术 急性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血浆组织因子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韦玉鲁 韦扬韬 韦建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05-0108,共4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丁苯酞和艾地苯醌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收治的12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炎症... 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丁苯酞和艾地苯醌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收治的12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精神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IL-6、TNF-α、hs-CRP、T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SS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丁苯酞、艾地苯醌可以促进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修复,并提高其认知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与TF水平,促使患者病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艾地苯醌 急性 认知功能 血浆组织因子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探讨电针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赵镇涛 王之湄 安军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 目的:回顾分析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3例接受电针治疗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病历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病历中两个访视点的相关诊疗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病历中的基线资料,除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和动脉硬化情况这5项具有明显的差异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8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9 d。老年组电针干预启动时机为发病后3~6 d,电针治疗总天数多落在5~10 d;两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针刺时上肢部腧穴常选曲池、合谷、外关、内关及手三里,下肢部腧穴常选足三里、丰隆、阳陵泉、悬钟、解溪、太溪及太冲,其他腧穴常选百会。上肢常用的电针组穴分别是曲池加外关和手三里加外关,下肢常用的电针组穴是足三里加丰隆、足三里加解溪和阳陵泉加丰隆。电针波型常选择疏密波,其次是连续波,极少选用断续波;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经过电针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改善;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的启动时机和干预总天数不同;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电针干预方案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电针 不同年龄段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16
作者 曹秋菊 张利娟 李圆圆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25-228,23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24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n=64)和无狭窄... 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miR-124、miR-210表达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24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n=64)和无狭窄组(n=60),检测比较两组血清miR-124、miR-2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并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将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组,比较不同狭窄程度间血清miR-124、miR-210、hs-CRP、Hcy水平差异,并分析血清miR-124、miR-210与hs-CRP、Hcy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狭窄组血清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hs-CRP、Hcy水平高于无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清miR-124、miR-210表达水平均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cy水平: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4、miR-210与hs-CRP、Hcy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miR-124、miR-210可能参与颈动脉狭窄的形成,其表达水平检测或可作为评估非心源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miR-124 MIR-210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核磁共振(MRI)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郭传良 陈建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实施MRI与CT联合诊断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19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CT和MRI诊断方法,对比单一CT、单一MRI和CT联合MRI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情况、诊... 目的观察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实施MRI与CT联合诊断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19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别实施CT和MRI诊断方法,对比单一CT、单一MRI和CT联合MRI诊断方法的疾病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及不同大小病灶检出情况。结果疾病检出阳性率CT联合MRI诊断方法高于单一CT和单一MRI诊断方法,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CT联合MRI诊断方法高于单一CT和单一MRI诊断方法,CT联合MRI诊断方法病灶检出率高于单一CT和单一MRI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实施MRI与CT联合诊断方法展现出来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单一CT和单一MRI诊断方法,疾病诊断准确率高,可直观地发现患者病灶情况,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MRI CT 诊断符合率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许荥洁 黄彬舟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定向力、选项、抽象能力、视空间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评分分别为(4.94±0.48)、(5.04±0.47)、(1.90±0.48)、(4.67±1.05)、(2.76±0.76)、(5.13±0.95)、(2.66±0.86)分,高于对照组的(3.51±0.32)、(3.89±0.28)、(0.95±0.28)、(3.42±0.48)、(1.90±0.47)、(4.27±0.66)、(1.93±0.47)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ET-1(77.26±10.96)ng/L、NO(33.81±5.63)μmol/L、NOS(13.59±4.53)μmol/L、VEGF(212.96±24.45)ng/L低于对照组的(107.71±11.58)ng/L、(49.74±8.99)μmol/L、(26.32±6.33)μmol/L、(278.87±28.94)ng/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MMP-9(122.72±26.04)U/ml、MDA(3.08±0.44)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61.63±28.66)U/ml、(4.14±0.97)μmol/L;血清总抗氧化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AOC(12.10±0.61)U/ml、SOD(96.17±13.35)U/ml高于对照组的(10.52±0.67)、(80.53±28.97)U/ml,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以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认知功能,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尤瑞克林 丁苯酞 认知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
19
作者 罗娜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加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7%)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沉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于早期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硫酸氢氯吡格雷 急性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雪娜 杨月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7期66-69,共4页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系统高发疾病,主要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并发症多,致残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已逐渐发展为严重影响我国民众身体质量与生命安全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介入支架取栓术作为当前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 急性脑梗死作为神经系统高发疾病,主要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并发症多,致残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已逐渐发展为严重影响我国民众身体质量与生命安全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动脉介入支架取栓术作为当前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式,凭借其长“时间窗”、高开通率、术中出血量少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可及时恢复梗死灶血供,减轻脑组织损伤。但由于患者起病急,且治疗时间窗较小,术中及术后易出现再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降低疗效,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现对支架取栓围手术期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支架取栓术 围手术护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