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涛 严永兴 沈咏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0-573,5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pro-BNP水平为(984.63±148.6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44±30.75)ng/L(P<0.01)。两组研究对象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BN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pro-BNP水平为(1 326.36±156.85)ng/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10.28±118.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ro-BNP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与其他临床诊断指标和标记物对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预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 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 血压变异性 预后
下载PDF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玉恒 李洪寅 +5 位作者 谌新双 王永东 李更新 宫进亮 冯立军 马桂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42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负荷组120例(给予氯吡格雷首剂300mg,之后改为75mg/d)和标准组122例(给予氯吡格雷75mg/d),均连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卒中量表(NHI...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242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负荷组120例(给予氯吡格雷首剂300mg,之后改为75mg/d)和标准组122例(给予氯吡格雷75mg/d),均连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卒中量表(NHISS)评分、凝血指标、血常规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NHI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负荷组治疗后NHISS评分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对血液系统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且无明显安全性问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 急性 氯吡格雷 负荷剂量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春景 李敏 +2 位作者 代慈祥 陈绘颖 王中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04—2022-04河北燕达医院的240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04—2022-04河北燕达医院的240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列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0.06μg(/kg·min)、0.08μg(/kg·min)和0.1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比较4组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LYM)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及凝血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4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三组PC、血小板聚集率、LYM、MPV、MPVLR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P<0.05),观察三组PT、TT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P<0.05),观察三组FIB、NIHSS、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P<0.05)。结论0.10μg(/kg·min)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较好,抗凝血作用较强,有利于抑制和预防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 盐酸替罗 不同剂量 神经功能缺损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血清TC、TG及ox-LDL水平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春景 孔令辉 +2 位作者 代慈祥 陈绘颖 王卫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组(n=61)与易损组(n=42)。比较两组基础资...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组(n=61)与易损组(n=42)。比较两组基础资料信息及实验室指标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易损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稳定组,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证实血清TC、TG、LDL-C、HDL-C、ox-LDL均能用于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预测,且均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TC≥5.455 mmol/L、TG≥1.305 mmol/L、LDL-C≥2.655 mmol/L、HDL-C≤1.230 mmol/L、ox-LDL≥457.765μg/L均为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TC、TG、ox-LDL易损斑块形成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 易损斑块 胆固醇 甘油三酯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家琇 张淑玲 +1 位作者 白宏英 刘海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NIHSS≥8,GCS≤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NP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NIHSS≥8,GCS≤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分别于入院1、3、7d检测血浆BNP水平,同时进行NIHSS、GCS评分,根据脑水肿CT值判断脑水肿程度。结果 2组3d、7d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增高,脑水肿较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BNP水平下降,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P<0.05)。结论纳洛酮可显著改善急性重症非心源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脑水肿,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血浆BN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急性重症心源性 血浆BNP水平 NIHSS评分 GCS评分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5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再梗死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 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为6. 1%,低于对照组的25. 0%(P <0. 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值得肯定,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面积心源性 低分子肝素钠 阿司匹林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成刚 孙中武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且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包括...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3月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且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包括发病在6 h以内拒绝溶栓治疗的患者)。从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患者中简单随机抽样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从使用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患者中简单随机抽样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均已给予咀嚼服用阿司匹林100 mg,入院后(包括入院当天)开始,研究组每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治疗3周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与入院时的NIHSS评分、总有效率、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以及对比2组患者在出院后随访1年中脑梗死的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在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中,研究组脑梗死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对于非心源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比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更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同时能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再发率,且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心源性急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