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1
作者 李明娥 栾树荣 +2 位作者 王跃平 张洁 张文博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52-454,共3页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心律失常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
2
作者 李桃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1期11-11,共1页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相互联系的心血管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集合,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液高凝状态。
关键词 致动脉粥样硬化 非心血管药物 代谢综合征 血液高凝状态 胰岛素抵抗 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 糖尿病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的心血管作用(四) 非心血管药物与部分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
3
作者 李桃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4期7-7,共1页
昔多芬与心血管药物 硝酸酯类是一氧化氮(NO)供体,昔多芬与硝酸酯类同时应用时,可明显增强硝酸酯类药物的扩血管作用,进而引起血压降低,严重时有生命危险。而且,在应用昔多芬后24小时内服用硝酸酯类药物时血压下降最明显。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药物的相互作用 心血管作用 硝酸酯类药物 血管作用 昔多芬 一氧化氮 血压降低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的心血管作用(三) 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心律失常危险
4
作者 李桃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3期10-10,共1页
心房颤动西地那非许多病例报道,临床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药物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可诱发心房颤动。纳入11962例枸橼酸西地那非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显示,枸橼酸西地那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多见,占不良... 心房颤动西地那非许多病例报道,临床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药物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可诱发心房颤动。纳入11962例枸橼酸西地那非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显示,枸橼酸西地那非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最为多见,占不良反应总报告例次的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作用 致心律失常 枸橼酸西地那 勃起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 心房颤动 心血管系统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的心血管作用(二) 非心血管药物对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桃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2期10-10,共1页
血压变化低血压地那非是一种环磷酸鸟苷(cGMP)特异的5型磷酸二酯酶(PDE25)的高选择性抑制剂。有病例报道,1例日常服维拉帕米(40mg,2次/日)的无症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服用西地那非约2小时后发生晕厥。检查提示,血压自145/85mmHg降... 血压变化低血压地那非是一种环磷酸鸟苷(cGMP)特异的5型磷酸二酯酶(PDE25)的高选择性抑制剂。有病例报道,1例日常服维拉帕米(40mg,2次/日)的无症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服用西地那非约2小时后发生晕厥。检查提示,血压自145/85mmHg降至135/70mmHg,Holter示室性早搏较用西地那非前频发(255~1210次/24小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明显左心室径减小,此与射血分数及主动脉瓣下压力阶差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低血压 心血管作用 超声心动图检查 心功能 5型磷酸二酯酶 选择性抑制剂 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所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与处理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景 丁仲如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3-445,共3页
目的:介绍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非心血管药物的种类和致病机制,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结果:许多非心血管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速,包括抗微生物药... 目的:介绍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非心血管药物的种类和致病机制,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归纳。结果:许多非心血管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速,包括抗微生物药、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胃肠动力药等。结论:了解导致这种较为罕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及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正确治疗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心动过速 室性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怡辰 樊云 刘勇 《心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539-540,543,共3页
本文评价了一系列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众多不良影响及其特点,其引起的问题之多几乎涵盖了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范围,为此,特提醒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非心血管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并将其影响减少到最小。
关键词 心血管治疗药物 心血管系统 不良影响
下载PDF
非心血管药物的心脏毒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彭文星 石秀锦 林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7,共4页
药物心脏毒性是指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心肌受损,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甚至心肌肥厚或心脏扩大等心脏病变,可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和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等。近年来。由于药物产生的心脏... 药物心脏毒性是指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引起心肌受损,导致心律失常、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甚至心肌肥厚或心脏扩大等心脏病变,可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和慢性心力衰竭症状等。近年来。由于药物产生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多见,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苷类等引起的心脏毒性已经得到广泛重视,但是对于非心血管药物,如抗生素、口服降糖药等导致的心脏毒性可能引起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又常常被忽略。因此,本文就各类非心血管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及常见的心脏毒性症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心脏毒性 左心室射血分数 舒张功能异常 慢性心力衰竭 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不良事件 致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非心血管药物引发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翠香 徐文香 +2 位作者 展瑞 张文博 刘学英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近年来发现,许多非心血管药物也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本文对可能引起此类不良反应的非心血管药物、作用机制及防治措施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非心血管药物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速
原文传递
胆碱酯酶抑制剂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间关系
10
作者 Nordstrom P Religa D +1 位作者 Wimo A 袁志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4年第4期519-519,共1页
心血管疾病(CVD)为全球首位致死病因,而有效降低CVD发生发展的非心血管药物少见。既往发现,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可有效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尚兼有一些抗炎作用。然而既往关于ChEIs用药与CVD风险,尤其是与心肌梗死和死... 心血管疾病(CVD)为全球首位致死病因,而有效降低CVD发生发展的非心血管药物少见。既往发现,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可有效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尚兼有一些抗炎作用。然而既往关于ChEIs用药与CVD风险,尤其是与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间关系远不清楚,现就其进行大样本调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抑制剂 死亡风险 心肌梗死 非心血管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 心血管疾病 致死病因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