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凯娜 项磊 王叶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67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将同期入院的70例非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各指标情况,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可... 目的探讨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67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将同期入院的70例非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各指标情况,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D-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脂多糖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是非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以血D-乳酸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积极干预相关危险因素可改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提高疾病综合防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肠道屏障功能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社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评估探讨
2
作者 孙玉晓 王俊君 +2 位作者 袁国平 邓荣荣 刘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改...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针灸
下载PDF
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
3
作者 孙欢 冯定坤 +2 位作者 郑旭 林超 尚发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7-0120,共4页
针对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对其开展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其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 取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2022年6月~2023年12月),分组,参照组用药方案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研究组... 针对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对其开展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药方案,其治疗效果、安全性。方法 取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2022年6月~2023年12月),分组,参照组用药方案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研究组用药方案为: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结果 完成用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指标,P<0.05。结论 针对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序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药物治疗方案,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房颤醒后缺血性 有效性 安全
下载PDF
清晨血压与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动脉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李利峰 霍旭宁 +2 位作者 路峰 黄津 刘秀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98-140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清晨血压与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动脉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清晨血压、动脉... 目的:探讨分析清晨血压与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动脉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清晨血压、动脉弹性指标及神经功能评分,分析清晨血压与动脉弹性、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病人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弹性指标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僵硬度指数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病人根据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将其分为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血压水平越高,CrPWV、IMT、僵硬度指数β和NIHSS评分越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清晨血压水平与CrPWV、IMT、僵硬度指数β和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清晨收缩压是Cr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和P<0.05),LDL-C和清晨收缩压是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年龄、BMI、清晨收缩压、清晨舒张压均是僵硬度指数β和NIHS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清晨血压与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动脉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残性急性缺血性 清晨血压 神经功能 动脉弹性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对非高血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紧张素和心钠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中吉 卢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非高血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 、 (Ang 、 )和心钠素的影响。方法 :70例非高血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 (4 0例 )和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 (30例 ) ,2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 ...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非高血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 、 (Ang 、 )和心钠素的影响。方法 :70例非高血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 (4 0例 )和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 (30例 ) ,2组均于治疗前后测定 Ang 、Ang 、心钠素和血压 ,并评定疗效。结果 :Ang 、Ang 和心钠素治疗前 2组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管紧张素下降和心钠素上升均较对照组明显 (P均 <0 .0 5 ) ,且治疗组血压有明显上升 ;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 (90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7.5 % ) ,P<0 .0 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调节血管紧张素、心钠素的分泌和提高血压的作用 ,通过增加脑血流量灌注 ,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有利于变性脑细胞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血管紧张素 心钠素 生脉注射液 高血压性急性缺血性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6
作者 邱锦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 目的:观察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2例急性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卒中7.9%,对照组患者发生卒中13.2%,二组相比,P<0.05。治疗组2例(2.6%)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对照组4例(5.3%)患者出现进展性脑梗死。两组中均1例出现中重度出血,出血发生率均为1.3%。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卒中发生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急性致残性缺血性
下载PDF
非溶栓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药物及康复治疗新进展
7
作者 李刚 李邦林 +1 位作者 王国防 殷晓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250-252,共3页
本文分别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纤药物、脑保护药物,改善侧支循环药物以及中成药等六个方面总结一下目前关于非溶栓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药物研究情况,分析一下这几种脑卒中临床药物治疗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非... 本文分别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降纤药物、脑保护药物,改善侧支循环药物以及中成药等六个方面总结一下目前关于非溶栓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药物研究情况,分析一下这几种脑卒中临床药物治疗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非溶栓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措施作出分析,综述了非溶栓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药物及康复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性急性缺血性 药物治疗 双重抗血小板 尤瑞克林 康复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吕立杨 寿旦 《浙江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51-256,共6页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cardiogenic acute ischemic stroke,NCAIS)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在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75例NCAIS患者... 目的分析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on-cardiogenic acute ischemic stroke,NCAIS)患者复发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在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75例NC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复发组25例患者,非复发组15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随访1年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NCAIS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NCAIS患者1年内缺血复发率为14.29%。复发组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颅内动脉狭窄评分、α角和MA值均明显高于非复发组患者,而R值和K值则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出院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用药依从性均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颅内动脉狭窄评分、α角和MA值可以作为NCAIS复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用药高依从性、R值和K值延长是预防NCAIS复发缺血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R值和K值延长、出院后服用抗血小板和/或他汀类药物的高依从性是预防NCAIS复发缺血的保护因素;年龄、颅内动脉狭窄评分、R值、K值、α角、MA值、用药依从性与NCAIS复发缺血相关,在预测NCAIS患者复发缺血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急性缺血性 复发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序贯双抗治疗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王横 高文进 +1 位作者 刘洋 赵会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86-88,共3页
对替罗非班序贯双抗治疗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收集的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为替罗非班序贯治疗组(观察组)和双抗(阿司匹林和... 对替罗非班序贯双抗治疗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之间收集的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为替罗非班序贯治疗组(观察组)和双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对比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H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非房颤醒后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替罗非班序贯双抗治疗效果理想,可增强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预后效果改善,减少颅内出血的几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班序贯双抗治疗 急性房颤醒后缺血性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比值与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艳华 张彩晓 +2 位作者 杜录 刘俞辰 赵亮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9年第4期141-14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对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323例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相关药物使用史、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进行分组:≤10.0×109/L、(10.1~11.0)×109/L、(11.1~12.0)×109/L、≥12.1×109/L;按照NLR进行分组:<3.6、3.6~6.5、>6.5;按照LMR进行分组:<2.97、2.97~4.83、>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对预后的预测能力,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按照MRS评分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213例,MRS评分≤2)和预后不良组(110例,MRS评分为3~6)。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基线NHISS评分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住院时间也显著延长(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LMR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1 vs(10.1~11.0)×109·L-1:比值比为1.788,95%置信区间为1.119~2.854,P=0.015]、NLR(比值比为1.275,95%置信区间为1.031~1.576,P=0.025)、LMR(<2.97 vs 2.97~4.83:比值比为0.277,95%置信区间为0.072~0.814,P=0.01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值比为2.389,95%置信区间为1.194~4.799,P=0.014)和基线NHISS评分(比值比为12.630,95%置信区间为6.115~27.741,P<0.001)是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均不是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理想预测指标,而联合检测可能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LMR、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基线NIHSS评分是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MRS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LR和LMR的检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廉,因此适合临床推广应用。今后有待开展更大样本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缺血性 白细胞计数 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改良Rankin量表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