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1
1
作者 陈康宁 +2 位作者 王伊龙 王拥军 缪中荣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66-1181,共16页
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颅内动脉狭窄... 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rge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颅内动脉狭窄为50%~69%的年卒中风险为6%,狭窄为70%~99%的年卒中风险高达19%,而症状性慢性颅内动脉闭塞的患者年卒中风险可达23.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塞 内大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老年患者NLR、TGF-β1、Cav-1水平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可静 王琳 杨宁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陷窝蛋白1(Cav-1)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的...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陷窝蛋白1(Cav-1)与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12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的老年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患者120例。根据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NLR、TGF-β1、Cav-1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TGF-β1、Cav-1预测术后出血的价值。结果出血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9.91±2.28)分,NLR和Cav-1分别为(7.20±1.12)和(19.29±5.53)ng·mL^(-1),均高于非出血组(P<0.05);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评分为(5.40±0.77)分,TGF-β1为(20.20±8.28)pg·mL^(-1),均低于非出血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NLR是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ASPECTS评分是患者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于ASPECTS评分、NIHSS评分、NLR建立的预测模型预测术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0%和84.00%。结论NLR、Cav-1、TGF-β1均与老年患者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术后出血有关。基于ASPECTS评分、NIHSS评分、NLR建立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患者术后出血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转化生长因子-β1 陷窝蛋白1 内大动脉急性闭塞 机械取栓 术后出血 老年人群
下载PDF
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3
作者 陈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与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_(max))、脑血管最小血流速度(V_(min))、脑血管平均流量速度(Q_(mean))、脑血管外阻力(Rv)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50例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分为单纯机械取栓组(25例,单一机械取栓治疗)和联合静脉溶栓组(25例,在单纯机械取栓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随访结束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前循环颅内大动脉的脑血流灌注、脑血管储备能力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联合静脉溶栓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静脉溶栓组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高于单纯机械取栓组,90 d全因死亡发生率低于单纯机械取栓组;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V_(max)、V_(min)、Q_(mean)、脑血管储备力(CV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高;两组患者Rv、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水平均降低,且联合静脉溶栓组较单纯机械取栓组更低(均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ACI患者而言,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较单一使用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增加患者机体的脑血流灌注量,改善脑血管储备能力,虽然24 h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较高,但患者死亡率更低,远期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 单纯机械取栓 静脉溶栓 脑血流灌注
下载PDF
B/A比值与老年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狭窄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王玉 国玲 +7 位作者 孙婧 李皓 阴均涛 许英冬 吴力娟 张洁 贾亚男 魏玉清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老年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LVO)狭窄程度、机械取栓后侧支循环以及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3年3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9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LVO患者(LVO组),根据梗死动脉狭窄程...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B/A)比值与老年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LVO)狭窄程度、机械取栓后侧支循环以及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3年3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09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LVO患者(LVO组),根据梗死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36例)、中度狭窄组(45例)和重度狭窄组(28例),根据术后改良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31例)、侧支循环中等组(49例)和侧支循环较差组(29例),根据mRS评分分为神经预后良好组(27例)和神经预后不良组(82例),另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中心就诊的63例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临床信息以及术前(对照组体检日)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计算B/A比值,比较组间B/A比值差异,分析B/A比值对神经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LVO组血清间接胆红素、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狭窄组血清间接胆红素、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侧支循环较差组血清间接胆红素、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和侧支循环中等组(P<0.05),神经预后不良组血清TBiL、白蛋白、B/A比值低于神经预后良好组(P<0.05)。B/A比值预测LVO患者机械取栓后90 d神经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大于TBiL、白蛋白的0.659、0.633(Z=3.647、3.838,P<0.05)。结论老年LVO患者血清TBil、白蛋白水平、B/A比值下降与LVO动脉狭窄程度加重,与术后侧支循环开放程度较差及神经预后恢复程度不良有关,B/A比值下降在LVO神经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 机械取栓 侧支循环 预后 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会军 吕清 +2 位作者 张允 姚胜旗 王晓平 《世界临床药物》 2021年第7期523-527,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大动脉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常导致严重残疾或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研究尝试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但是由于较高的围...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大动脉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常导致严重残疾或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既往研究尝试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但是由于较高的围手术期风险、技术要求以及入选患者的严格适应证,其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一些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表明,血管内治疗可能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可选择手段,但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据的支持。目前针对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专家共识建议还是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内再通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初步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永亮 马林 +5 位作者 谭华桥 方淳 封灏 徐霁充 严烁 韩洪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 目的评估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同济医院采用血管内再通治疗的15例亚急性和慢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86.7%)成功再通。术中发生末梢栓塞事件7例(症状性3例,无症状性4例),血管夹层1例,术后出现支架取栓相关脑出血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高灌注综合征。出院时13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2例再通失败患者中1例症状恶化,1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3例获血管造影随访平均5.8个月,1例并发夹层再通失败患者病变段再闭塞,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1例支架内再狭窄,其余11例均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上再狭窄。14例获临床随访平均5.6个月,12例成功再通患者中除1例支架内狭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均无再发卒中及TIA,90 d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示功能良好;2例再通失败患者90 d m RS评分示功能恶化。结论严格筛选患者基础上采取血管内开通术治疗非急性期颅内大动脉闭塞是可行、安全的,近期内能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降低卒中再发率,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大动脉 急性/慢性血管闭塞 血管内再通术 可行性和安全性
下载PDF
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先凤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 目的:分析单纯机械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单纯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治疗后24h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RS评分≤2级、>2级占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3个月内全因死亡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循环颅内大动脉闭塞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单纯机械取栓治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内大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溶栓的可行性
8
作者 王玉 国玲 +6 位作者 孙婧 李皓 阴均涛 许英冬 吴力娟 贾亚男 魏玉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AIATO)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6例AIAT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3)与观察组(n=103)。对照组给予直接血管内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 目的:探究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AIATO)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溶栓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6例AIAT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3)与观察组(n=103)。对照组给予直接血管内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桥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随时间发展而逐渐降低;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改良Ran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ATO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行静脉溶栓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下载PDF
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栓直接抽吸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9
作者 谢慧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6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直接抽吸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护理配合及观察。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65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采用直接血栓抽吸技术治疗,快速准确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积极协助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 目的探讨血栓直接抽吸术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护理配合及观察。方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65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采用直接血栓抽吸技术治疗,快速准确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积极协助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并积极处置。结果65例患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59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19例,大脑中动脉闭塞40例),后循环椎基底动脉闭塞6例;术后58例患者脑血流灌注分级Ⅱb以上,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准确积极术前准备,手术中积极协助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并积极处置,可减少并发症及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 血栓直接抽吸术 护理配合及观察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探讨
10
作者 刘圣山 金小庆 +1 位作者 李清元 王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2月—2022年6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静脉溶栓...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2月—2022年6月在兴化市人民医院治疗的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42例,给予机械取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1.90%,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5)。研究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更确切,有助于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大动脉闭塞 急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杨应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ADAPT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心源性(CE)和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ADAPT技术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支架取栓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90 d死亡率、术后出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90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术后出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后,两组NIHSS、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CE和LAA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应用ADAPT技术,效果显著,可降低90 d死亡率,减少术后出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大血管闭塞血栓直接抽吸首次再通技术 急性脑梗死 心源性 大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M1段闭塞
下载PDF
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开通治疗微栓子监测研究
12
作者 赵新宇 朱良付 +8 位作者 吴立恒 周志龙 徐田明 管民 马振凯 孟淑辉 贺迎坤 周腾飞 周佳男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8-792,F0002,共6页
目的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ICAO)开通治疗中的微栓子(microemboli signal,MES)数量进行监测,遴选术中发生MES的危险步骤,以提高血管内治疗(EVT)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5... 目的 对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NA-ICAO)开通治疗中的微栓子(microemboli signal,MES)数量进行监测,遴选术中发生MES的危险步骤,以提高血管内治疗(EVT)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4月1日—2023年6月30日期间,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56例患有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并接受EVT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数据收集。并分别于再灌注治疗的7个步骤中记录了MES发生的次数,使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统计。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和术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据MES结果以及术后患者扩散加权成像(DWI)中是否存在新的梗死灶,将其分为两组:DWI阳性(+)和DWI阴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MES产生数量较多步骤均为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探寻真腔(均数21.81、17.75,P<0.05)、第1次预扩张(均数23.29、17.43,P<0.05)操作;且术后有新发梗死灶与术中MES总数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 闭塞开通术中微导丝通过闭塞段探寻真腔、球囊预扩张很可能会诱发MES。在手术过程中MES的数量与术后并发性梗死灶有显著相关性。推测术中MES与患者术后新发梗死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 颈内动脉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磁共振成像 超声多普勒 微栓子
下载PDF
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芳 周畅 +3 位作者 李广文 孙玉杰 刘彤辉 张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包括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包括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估是否再通成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0例颅内前循环大动脉血管内治疗病例中有28例成功开通(技术成功率为93.3%),术前mTICI分级较术后m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6例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包括夹层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影像随访,示3人发生责任血管再狭窄,其中1例发生责任血管供血区TIA并表现为发作性对侧肢体无力,另外2例为无症状狭窄;30例临床随访,28例开通成功病例示随访mR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中并发症且未开通成功病例示临床随访mR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病例,血管内治疗在高度选择的病例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颅内 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金文涛 孙玉杰 +2 位作者 杨芬芬 刘彤晖 张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970-977,共8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技术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区域性卒中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非急性闭塞介入开通的技术可行性、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大型区域性卒中中心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随访资料,包括开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临床随访资料及影像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TICI)分级评估是否开通成功,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本文纳入41例患者,成功开通37例,占比90.24%,术后TICI分级较术前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率为9.75%。对37例成功开通患者进行90天临床随访,无复发性TIA或中风;mR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年临床随访时,有2例患者死亡(与手术无关)。35例患者mR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选择的有症状的非急性颅内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技术上可行,围手术期并发症可以接受,随访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颅内 急性闭塞 血管内治疗 球囊扩张术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介入开通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15
作者 时程程 李腾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3-1149,共7页
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但较少见的病因,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关注。经过系统性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发现通过全面评估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梗死核心的大小、梗死周围的脑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状况、梗死... 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但较少见的病因,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关注。经过系统性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发现通过全面评估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梗死核心的大小、梗死周围的脑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状况、梗死段的形态学特征,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等可以制定更加有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而显著增加闭塞开通的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内动脉闭塞 影像诊断 介入放射学 支架
下载PDF
桥接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凡平 单建芳 冷迎春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4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对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 目的探讨桥接治疗对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试验组(25例,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接受Solitaire FR2支架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与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10 d神经功能,术前与术后3个月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10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NSE、hs-CRP、血浆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试验组m RS评分≤?3分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标准剂量静脉溶栓后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与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与脑血管再灌注,降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效果显著,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性卒中 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支架取栓 血管再通 颅内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心源性栓塞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亚玲 沈雪阳 +2 位作者 胡志林 姚敏 葛朝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9-485,共7页
目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70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 目的比较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70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卒中病因分型将患者分为LAA组(n=50)与CE组(n=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血管造影对侧支循环进行评分,总分为3分,0或1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31),2或3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确定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LAA组的侧支循环良好占比高于CE组(64%vs.35%,P=0.027),入院收缩压、血栓负荷评分(CBS)≥6分占比高于CE组(P<0.05),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CE组[5.50(3.00,10.00)分vs.13.50(8.25,17.00)分,P=0.003]。侧支循环良好组的LAA占比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27),而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占比及入院NIHSS评分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P=0.044,P=0.003,P=0.017)。多因素logistic二元逐步向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病因分型为CE(OR=4.607,95%CI 1.337~15.877,P=0.016)、高血压病史(OR=3.357,95%CI 1.059~10.642,P=0.040)、糖尿病史(OR=4.589,95%CI 1.530~13.766,P=0.007)是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A所致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较CE所致者好,卒中病因分型为CE、既往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侧支循环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栓塞 侧支循环
下载PDF
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才磊 张建刚 郭晓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956-960,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行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23例采用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分析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行血管介入治疗,实验组23例采用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后第7、14天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第7、14天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2组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有效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 血管介入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取栓后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福文 李成颖 +1 位作者 陈水洪 黄金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经机械取栓后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SOLITAIRE支架系统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76例,术后90 d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经机械取栓后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行SOLITAIRE支架系统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患者76例,术后90 d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mRS评分≤2分的42例患者列入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分的34例患者列入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NIHSS评分、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取栓次数、血管再通例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危险因素进行Logisit回归分析,年龄、术后NIHSS评分、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不良、取栓次数>3次、血管再通不良是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取栓不良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后NIHSS评分、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及血管再通情况是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 SOLITAIRE支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郑力 黎玉环 +4 位作者 熊光润 李敏 陈书科 李寅珍 郑永强 《微创医学》 2020年第2期233-234,266,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后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闭塞发生率为12.5%(5/40),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闭塞率为2.5%(1/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佳且血管再闭塞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内大动脉闭塞 血管介入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