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念非意志论与双重性质概念
1
作者 文学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关于信念与意志之关系的种种争议,归根到底是直接意志论与非意志论之间的分歧。反对直接意志论而支持非意志论的经典论证是概念不可能论证和心理不可能论证。虽然非意志论占据着当代知识论的正统地位,但最近的心理实验证明凭意志而相信... 关于信念与意志之关系的种种争议,归根到底是直接意志论与非意志论之间的分歧。反对直接意志论而支持非意志论的经典论证是概念不可能论证和心理不可能论证。虽然非意志论占据着当代知识论的正统地位,但最近的心理实验证明凭意志而相信在概念和心理上都是可能的。信念概念实际上是拥有具体特征和抽象价值的双重性质概念,人们既可以根据具体特征进行信念归赋判断,也可以根据抽象价值进行信念归赋判断,从而形成了宽窄两种信念概念。直接意志论具有信念宽概念下的合理性,非意志论具有信念窄概念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意志论 非意志论 双重性质概念 信念宽概念 信念窄概念
下载PDF
关于非意志性结果事件他动词构式的研究——基于汉语、日语对比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佳馨 汪宇彤 《品位·经典》 2023年第9期49-52,共4页
本文对日语中利用他动词构式编码非意志性结果事件这一形式与意义不匹配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并利用BJSTC中日对译语料库对非意志性结果事件的构式选择情况进行汉日对比考察。本文认为,汉语和日语均存在利用他动词构式(及物构式)编码非... 本文对日语中利用他动词构式编码非意志性结果事件这一形式与意义不匹配的情况进行分析阐述,并利用BJSTC中日对译语料库对非意志性结果事件的构式选择情况进行汉日对比考察。本文认为,汉语和日语均存在利用他动词构式(及物构式)编码非意志性结果事件的情况,但二者在主语的选择上存在差异,即对非意志性结果事件进行编码时,日语的主语既可以为动作主体,也可以为非意志性结果事件的经历者、受影响者,而汉语中大多将动作主体编码为主语,而很少将事件的受影响者编码为句子的主语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他动词 构式语法 认知
下载PDF
日语“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表达式的构式选择——兼与汉语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姚艳玲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8年第2期39-46,共8页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以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的语言编码(「太郎はガラスの先で掌を切ってしまった」)为例,探讨了日语典型及物构式「-が-をVt」的语义扩展机制及构式选好的认知动因,并通过日汉对比考察了日汉语构式选择的差...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以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的语言编码(「太郎はガラスの先で掌を切ってしまった」)为例,探讨了日语典型及物构式「-が-をVt」的语义扩展机制及构式选好的认知动因,并通过日汉对比考察了日汉语构式选择的差异及语言表征背后识解方式的差异。本文认为日语选择及物构式编码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是以认知主体作为参照点,通过在说话者和非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之间建立心理通道,表达说话者本可以避免这一结果,却因为没有阻止或防止其发生而由此产生自责或后悔之意。是以基于同一认知域内部原因到结果的"转喻"认知加工为动因,反映了日语母语者参与事件内部互动关系的主观识解,突显了说话者的"责任性"。而编码同一事件汉语多以被动构式对应,反映了汉语母语者基于事件外部视点客观地观察事件关系,突显了说话者的"受影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性变化结果事件 及物构式 构式选择 识解 主观性
下载PDF
论日语原生他动词句与非意志现象——以有生名词的原生他动词句为中心
4
作者 孙学章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4-106,共3页
日语原生他动词句中,主语承担执行句子行为或动作的主体功能,谓语起着作用于客体、致使客体产生某种变化的驱使作用,主体的意志性和动作性构成了他动词句的主要特征。但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并非总是单一的,非意志表现凸显了他... 日语原生他动词句中,主语承担执行句子行为或动作的主体功能,谓语起着作用于客体、致使客体产生某种变化的驱使作用,主体的意志性和动作性构成了他动词句的主要特征。但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并非总是单一的,非意志表现凸显了他动词的意志性缺失,呈现表征结构和深层语义的对立分裂状况。探究他动词句的非意志现象,对于活用他动词的语法资源,消除语言应用的误解和歧义,提高日语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他动词句 意志 动作性 意志现象
下载PDF
日语非意志动词的命令形
5
作者 杨阳 《科技信息》 2014年第4期236-236,共1页
日语命令形表达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执行动作。能用于命令形的动词通常为意志动词,但日语中也存在大量的非意志动词的命令形。本文以仁田义雄对意志性阶段性的解释为依据,通过例句探讨非意志动词命令形的含义,并由此得出非意志动词命令形... 日语命令形表达说话人要求听话人执行动作。能用于命令形的动词通常为意志动词,但日语中也存在大量的非意志动词的命令形。本文以仁田义雄对意志性阶段性的解释为依据,通过例句探讨非意志动词命令形的含义,并由此得出非意志动词命令形的使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动词 命令形 意志
下载PDF
日语非意志动词的可能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倩卿 《科教文汇》 2009年第34期269-270,共2页
日语中的非意志动词,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可能表达"~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等形式,因为其本身即含有可能意义,是一种无标识的可能表达。但由于汉语中的可能表达对非意志动词没有限制,所以很多学习者受汉语影响... 日语中的非意志动词,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可能表达"~れる/られる""~ことができる"等形式,因为其本身即含有可能意义,是一种无标识的可能表达。但由于汉语中的可能表达对非意志动词没有限制,所以很多学习者受汉语影响,会出现误用。本文对日语的非意志动词进行意义上的分类,分别阐述其如何表达可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动词 可能表达 无标识
下载PDF
从句法结构看日语动词的意志性与非意志性的相互转化——以“自我制御性”为中心
7
作者 李乐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48-49,共2页
利用仁田提出的动词的“自我制御性”,分析日语中动词的意志性与非意志性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分析例句得知,在不同的连用语、语气和语态的修饰下,动作主体对动词本身可控度有所不同。根据可控阶段(如动作的发生阶段、过程阶段、结果阶... 利用仁田提出的动词的“自我制御性”,分析日语中动词的意志性与非意志性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分析例句得知,在不同的连用语、语气和语态的修饰下,动作主体对动词本身可控度有所不同。根据可控阶段(如动作的发生阶段、过程阶段、结果阶段)和主体意图的差异,动词的意志性发生从无到有或者从有到无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意志动词 意志动词 意志 制御性
下载PDF
日语非意志性结果事件构式选择及认知动因考察
8
作者 宋佳馨 姚艳玲 《高等日语教育》 2024年第1期83-97,176,共16页
非意志性结果事件具有自动词构式、他动词构式等多种编码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日语母语者的事件认知情况及构式使用情况进行实证考察,探究非意志性结果事件构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诱发非意志性结果事件的原因条件对日语母语者的... 非意志性结果事件具有自动词构式、他动词构式等多种编码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日语母语者的事件认知情况及构式使用情况进行实证考察,探究非意志性结果事件构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诱发非意志性结果事件的原因条件对日语母语者的事件认知及构式选择具有一定影响。责任性意识、可回避性意识、他动词构式选择比率均呈正相关关系。第二,原因条件对提及的事件阶段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原因明确性、可控性的减弱,日语母语者对事件的关注阶段由原因向结果移动。第三,认知方式与构式选择倾向存在密切关联,责任意识越高,他动词构式使用比率越高,相反,责任意识越低,自动词使用比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结果事件 构式选择 认知动因
原文传递
犯罪未遂中的意志因素辨析
9
作者 古文化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2-16,共5页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意志因素可以分为“犯罪本意”和“非犯罪本意的意志”。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后,由于犯罪本意以外的原因使犯罪过程停止下来,则构成犯罪未遂。在犯罪本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当犯罪人的非犯罪本意的意志出现后,也可以... 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的意志因素可以分为“犯罪本意”和“非犯罪本意的意志”。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后,由于犯罪本意以外的原因使犯罪过程停止下来,则构成犯罪未遂。在犯罪本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当犯罪人的非犯罪本意的意志出现后,也可以使犯罪过程停止下来,但这仍然构成犯罪未遂,而不是构成犯罪中止。由于“非犯罪本意的意志”也属于意志因素,所以犯罪人着手实施犯罪后,导致犯罪未遂的原因既有意志以外的原因也有意志以内的原因。对我国刑法23条中的“意志以外的原因”应做狭义的理解,即它应当是指“犯罪本意以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未遂 犯罪意志 犯罪本意 犯罪本意的意志
下载PDF
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伯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5,共3页
1.本文不是通过材料归纳句型,而是试图从假设出发,解释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碰巧还能发现一些新材料和新类型。 施事作宾语,不是动宾语义序列的常例。吕叔湘先生(1946)指出:“拿施事作主语、受事作宾语,是有很坚强的心理依据的”,“... 1.本文不是通过材料归纳句型,而是试图从假设出发,解释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类型,碰巧还能发现一些新材料和新类型。 施事作宾语,不是动宾语义序列的常例。吕叔湘先生(1946)指出:“拿施事作主语、受事作宾语,是有很坚强的心理依据的”,“把受事提前,把施事退后,都不仅仅是修辞性的变化;应用这种句式有种种条件,而具备这种条件时,这种词序竟是强迫性的或半强迫性的。”值得注意的是吕先生这里指出的句式的强迫性,那末,这强迫性的条件是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事宾语句 与事主语 主要类型 强迫性 不及物动词 存现句 句子 句式 受事主语句 意志
下载PDF
信念自由与信念伦理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伟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2-40,共9页
信念自由概念沟通了信念本质与信念伦理,是当代哲学的新近热点议题。信念非意志主义认为,由于我们缺少对于信念的意志控制,因此我们并不享有信念自由。基于意图性的信念自由定义既满足了兼容论的思路,又对于意图性有着恰当解释。如果信... 信念自由概念沟通了信念本质与信念伦理,是当代哲学的新近热点议题。信念非意志主义认为,由于我们缺少对于信念的意志控制,因此我们并不享有信念自由。基于意图性的信念自由定义既满足了兼容论的思路,又对于意图性有着恰当解释。如果信念态度是自由的,那么我们能够控制我们的信念态度,进而信念伦理学是可能的。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决定了信念伦理的丰富性,它表现为多重信念规范体系,包括认知规范、道德规范与审慎规范。对应地,这种多元信念规范体系具有认知第一性、道德决定性与实践极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自由 信念意志主义 信念伦理 信念规范
下载PDF
施事类型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洪海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4期21-24,共4页
施事是一种语义成分,对它的类型的划分,讨论者甚少。本文根据语义类型,为施事进行了下位分类,分出能动和非能动的、意志的和非意志的、自动的和他动的三组。经分析发现,每组的后者都是特殊的、复杂的,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类,同时... 施事是一种语义成分,对它的类型的划分,讨论者甚少。本文根据语义类型,为施事进行了下位分类,分出能动和非能动的、意志的和非意志的、自动的和他动的三组。经分析发现,每组的后者都是特殊的、复杂的,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分类,同时论及这三组施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事 能动/能动 意志/意志 自动/他动
下载PDF
表示目的的「ために」「ように」用法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庆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7-69,共3页
运用例析法,对「ために」「ように」在前后项动作主体一致的场合、不一致的场合,前项动词接否定的「ない」这一场合以及两者都能使用时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ために」句中后项动作主体的目的意识强,「ように」句表示后项动作... 运用例析法,对「ために」「ように」在前后项动作主体一致的场合、不一致的场合,前项动词接否定的「ない」这一场合以及两者都能使用时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ために」句中后项动作主体的目的意识强,「ように」句表示后项动作主体以前项的状态为目标的意思。在具体运用时,除了要掌握基本规则外,还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ために”“ように” 意志性动词 意志性动词
下载PDF
关于“故意犯罪”的质疑
14
作者 陈和华 《犯罪研究》 2000年第5期22-23,共2页
本文从犯罪人是否一定意识到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是否一定就是意志行为两方面对刑法中的故意犯罪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犯罪人意识到犯罪行为不应成为故意犯罪的必要前提,它只是故意犯罪的特殊前提,刑法所称故意犯罪行为有许多是... 本文从犯罪人是否一定意识到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是否一定就是意志行为两方面对刑法中的故意犯罪概念提出质疑,认为:犯罪人意识到犯罪行为不应成为故意犯罪的必要前提,它只是故意犯罪的特殊前提,刑法所称故意犯罪行为有许多是无意识的非意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故意犯罪 社会危害性 意志行为 刑法
下载PDF
「(する)ニとができる」与可能动词
15
作者 周新平 《日语知识》 2003年第2期13-14,共2页
大多数的日语课本上,表示可能的「ことができる」和可能动词是先后出现的.学生在学习这两种表达方法的时候,到底对哪一个更易掌握呢?
关键词 “(すゐ)ニとガごきゐ” 可能动词 日语 语法 文体 词形 意志性动词 “能” “会”
下载PDF
「~がたい」「~にくい」和「~づらい」的用法详析
16
作者 黄丽琼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3期215-215,213,共2页
日语中有许多不容易区分的类语词,这些词意思相近,甚至在字典中也互为释义,但其实在类似的用法中,还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有的使用范围。这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不容易分辨,也给广大日语爱好者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像「~が... 日语中有许多不容易区分的类语词,这些词意思相近,甚至在字典中也互为释义,但其实在类似的用法中,还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和特有的使用范围。这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不容易分辨,也给广大日语爱好者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像「~がたい」「~にくい」和「~づらい」这些词就是其中的例子。本文将从意思、接续和在具体例句中的情感差别、语感来分析这几个词的用法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がたい にくい づらい 意志动词 意志动词
下载PDF
サ变复合动词的助词插入用法
17
作者 邱根成 《日语知识》 2003年第7期5-6,共2页
サ变复合动词作为日语动词的一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方便,容易记忆.其典型的用法之一,就是能在词干与词尾之间插入助词(如「勉强する→勉强をする/勉強もする」),即所谓助词插入用法.但通过考察发现,这种助词插入用法仅限于部分动词... サ变复合动词作为日语动词的一种,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方便,容易记忆.其典型的用法之一,就是能在词干与词尾之间插入助词(如「勉强する→勉强をする/勉強もする」),即所谓助词插入用法.但通过考察发现,这种助词插入用法仅限于部分动词,还有相当一部分动词没有这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サ变复合动词 助词 插入用法 和语 汉语 字音语 外来语 名词性他动词 名词性自动词 意志动词 语法
下载PDF
论信念非意志主义及其局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莉莉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24,共5页
信念非意志主义论题主张信念状态不受认知主体的意志力的控制或影响。此论题成立与否对于信念伦理学的合法性和知识论辩护问题等当代哲学中的规范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此论题的主要争论典型地围绕信念赌博论证和信念意图论证... 信念非意志主义论题主张信念状态不受认知主体的意志力的控制或影响。此论题成立与否对于信念伦理学的合法性和知识论辩护问题等当代哲学中的规范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此论题的主要争论典型地围绕信念赌博论证和信念意图论证两大思路展开。分析表明,这些争论的症结在于信念是否(或在何种意义上)算得上是一种行动。通过引入对信念度问题的探讨,可以看到,信念至少不是典型意义上的行动,从而以意志-行动模式来理解意志-信念关系可能并不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 行动 意图 意志主义
原文传递
自动词的可能表现
19
作者 苏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36期236-236,共1页
中日可能表现不论在使用方法还是意义上都有极大的异同,这一点在自动词的可能表现上体现得极为明显。"打不开"、"装不进"、"停不下"等说法在汉语中无疑被作为可能表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将其译为日语... 中日可能表现不论在使用方法还是意义上都有极大的异同,这一点在自动词的可能表现上体现得极为明显。"打不开"、"装不进"、"停不下"等说法在汉语中无疑被作为可能表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将其译为日语时,大多会使用"けない"、"入れられない"等说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是使用"かない"、"入れない"、等说法代替"けない"、"入れられない"等可能表现的。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将两者混淆,犯类似上面的错误,中日自动词可能表现的异同是可能表现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态 自动词 意志性自动词
下载PDF
目的从句“ために”“ように”的意义和机能
20
作者 徐娟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0年第1期94-95,共2页
本稿以动词句为中心阐明了目的从句“タメニ”和“ョゥニ”的意义和机能。把目的从句分为用言和结句两种情况展开讨论.然后阐述了“タメニ”和“ョゥ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タメニ”表示同一主体动作.主句为实现从句中的目的采取的... 本稿以动词句为中心阐明了目的从句“タメニ”和“ョゥニ”的意义和机能。把目的从句分为用言和结句两种情况展开讨论.然后阐述了“タメニ”和“ョゥ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タメニ”表示同一主体动作.主句为实现从句中的目的采取的积极的动作、措施;“ョゥニ”表示产生某动作结果的时态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 意志 意志 积极动作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