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被引量:47
1
作者 石书臣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83,共3页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重特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方向,突出其主导地位;又应重视其非意识形... 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重特性。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方向,突出其主导地位;又应重视其非意识形态性,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意积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统一
下载PDF
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澍军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德育的功能就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种特性。德育功能的自在性与自为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前提性条件;德育功能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的基本形态。德育的非... 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德育的功能就同时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种特性。德育功能的自在性与自为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前提性条件;德育功能的阶级性与非阶级性,是其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的的基本形态。德育的非阶级、非意识形态性功能问题,实际是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功能效应的共同性因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功能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下载PDF
文艺“非意识形态性”评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6期61-64,共4页
按照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通常说法,认为文艺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一界定,在我国八十年代之前并无异议,自从1985年以来则有了分歧。争论是在对以往庸俗社会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出现的。毋需讳言,由于以往意识形态领域内政治斗争火... 按照我们传统的文艺理论通常说法,认为文艺是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这一界定,在我国八十年代之前并无异议,自从1985年以来则有了分歧。争论是在对以往庸俗社会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出现的。毋需讳言,由于以往意识形态领域内政治斗争火药味太浓,致使意识形态这一名称在现时的名声变得不很妙。有些作家艺术家唯恐避之不及,便着力于追求“非意识形态化”,有些文论家就提出了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因素”或“超意识形态性”。他们总的意向就是要摆脱政治的纠缠,使文艺从意识形态领域中超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性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领域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 精神现象学 弗洛伊德 艺术创作 评析
下载PDF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元骧 《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一改革、开放的十年,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学观念也不例外。特别是最近三年,长期以来为我国文学理论界所一致公认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正在受到臣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文学理论界的不少学者、... 一改革、开放的十年,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学观念也不例外。特别是最近三年,长期以来为我国文学理论界所一致公认的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理论,正在受到臣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文学理论界的不少学者、特别是其中的青年学者,正日益抛弃文学的意识形态本性论,试图从现代西方的文学理论中,去寻求对文学本性的最终解释。这是对于长期思想禁锢的一种叛逆和反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性 文学界 思想观点 个人意识 作家 意识 社会生活 阶级意识 作品内容 社会地位
原文传递
文艺的准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邵建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艺意识形态性是一直引起争议的问题,近来争论变得尤为复杂。由于前段时间一些热衷于自由化的学者播布过文艺非意识形态性和超意识形态性的言论,这个学术问题便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坚持意识形态论的同志首先在政治上予以理论反击,自... 文艺意识形态性是一直引起争议的问题,近来争论变得尤为复杂。由于前段时间一些热衷于自由化的学者播布过文艺非意识形态性和超意识形态性的言论,这个学术问题便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坚持意识形态论的同志首先在政治上予以理论反击,自然是必要的。但这并不应当妨碍心平气和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 学术问题 政治色彩 恩格斯 上层建筑 自由化 马克思 言论
下载PDF
毛泽东论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6
作者 阳晓儒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X期7-11,共5页
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界多年来争论不休,现在仍在继续争论的问题.许多人在批判文艺非意识形态性的观点时,通常援引的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包括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但是... 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界多年来争论不休,现在仍在继续争论的问题.许多人在批判文艺非意识形态性的观点时,通常援引的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这主要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包括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但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中的有关论述文艺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的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毛泽东同志 工农兵群众 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生活 革命文艺 意识形态 政治标准 文艺工作者
下载PDF
文艺意识形态性再辨析
7
作者 朱日复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性 文艺的意识形态 阶级 共产主义 再辨析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阶级社会 社会生活 混合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形态
下载PDF
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论争与反思 被引量:6
8
作者 董学文 陈诚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三十年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的论争史。三次围绕着文艺意识形态的讨论与争鸣,贯穿于整个新时期。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到文学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再到近年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三十年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的论争史。三次围绕着文艺意识形态的讨论与争鸣,贯穿于整个新时期。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到文学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再到近年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讨论,于不同的理论氛围、时代背景和理论层面,对文学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尤其是近年的讨论,对纠正文学理论的美学化和虚无化倾向,回归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功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审美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切磋琢磨,深入开掘——艺术意识形态论外一篇 被引量:1
9
作者 陆梅林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25,共4页
笔者在《何谓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艺术》二文中,根据个人的粗浅理解,从研究对象出发,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历史主义的方法和原则,对马克思的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个命题的内容作些挖掘和探讨,提出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 笔者在《何谓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艺术》二文中,根据个人的粗浅理解,从研究对象出发,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历史主义的方法和原则,对马克思的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个命题的内容作些挖掘和探讨,提出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昌大同志的《意识形态问题需要深入讨论》(以下简称《讨论》)一文,去年拜读过了。我没有立即对话与之切磋,是想多听到一些批评意见。最近,《文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历史主义 研究对象 意识形态 文艺研究 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式 非意识形态性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意识形态理论的文艺批评意义
10
作者 黄小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它又有超意识形态的非意识形态性。文艺应该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共同融铸的产物;意识形态是个体被召唤为主体后,作为人的存在的生活经验的集合体,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社会意识形式(纯知识体... 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它又有超意识形态的非意识形态性。文艺应该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共同融铸的产物;意识形态是个体被召唤为主体后,作为人的存在的生活经验的集合体,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社会意识形式(纯知识体系)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必须反映社会现实,但它是特定历史内容相对于社会意识形式的“异化”人反映的观念体系,也是特定历史时期中,统治阶级进行屈从心理再生产的一种手段,意识形态具有蒙蔽性;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意识形态是创作者的显意识层次,其无意识只有通过“症状阅读”(阿尔都塞语)才能获得。作为文艺批评家,无疑是特定历史条件熏陶出来的文化人,他挣扎于各种意识形态交织的网络中,又必须超脱这种罗网的羁绊。他不仅要全面阐释文艺文本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显意识层次,更应深入文本无意识层面的揭示;他不仅要解释文艺文本生成的特定历史因素,更应该打破文艺文本作为意识形态的历史结构的框范,发现文艺文本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理论 文艺批评家 文艺作品 文艺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 意识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的三个阶段——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论争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富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2期40-42,共3页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围绕意识形态问题的论争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个问题,分别体现为:新时期之初关于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论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关于文学是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论争。这三个阶段的论争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总体格局和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智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8,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新型学科,这一学科最显著的"特色"是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视野和参照,而且还对其生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中国特色新型学科,这一学科最显著的"特色"是其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视野和参照,而且还对其生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部分研究对象、主导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及其运用还具有非意识形态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学泛化或归结为意识形态研究。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正确理解"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等基本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走出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两难困境的关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和基石,更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效能,不断弱化和消解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负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科学
原文传递
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边平恕 《文艺争鸣》 CSSCI 1991年第5期6-14,共9页
在当前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的论争中,我以为应该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极力鼓吹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主张文艺与意识形态脱钩,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和推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种情况是并不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 在当前关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的论争中,我以为应该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极力鼓吹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主张文艺与意识形态脱钩,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和推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种情况是并不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的同志甚至还肯定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学说“是对文艺学的巨大奉献”。但是,他们认为把文艺看作是意识形态的观念有明显的片面性,有漏洞与理论空隙。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些不完全相同的修正观念。如,栾昌大同志认为文艺从总体上看属于社会意识形式,只有一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作品,“也有意识形态性和超意识形态性”。董学文同志认为文艺具有非意识形态性,“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集合体。”这些同志的观点,我认为并不正确和全面。但是在他们的文章中,确实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诸如,究竟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范围和构成因素问题,意识形态形成的方式问题,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特点以及文艺阶级性的复杂性等问题。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针对讨论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目的是希望能推动对问题的深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意识形态性 意识形态 作品 社会生活 原始意识 阶级 艺术家 人类命运 宗教 现实生活
原文传递
文艺认识论是科学的理论
14
作者 涂途 《湖湘论坛》 1997年第4期46-48,共3页
8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坛上风云变幻、某些大小"权威"纷纷宣判和宣称认识论早已被抛弃有如敝屐而不屑一顾之际,朱日复同志偏偏要逆水行舟、顶风而上,默默地花了七、八年的业余时间,撰写了《文艺认识论——从认识论视角探讨文学... 80年代以来,在我国文坛上风云变幻、某些大小"权威"纷纷宣判和宣称认识论早已被抛弃有如敝屐而不屑一顾之际,朱日复同志偏偏要逆水行舟、顶风而上,默默地花了七、八年的业余时间,撰写了《文艺认识论——从认识论视角探讨文学艺术的本质》,用攻坚战的毅力、魄力和胆力,来探讨和研究认识论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这一课题,这种精神便不能不令人感动和钦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认识论 文学艺术 创作实践 非意识形态性 社会意识形态 实践客体 意识形态 创造 作者 认识本质
下载PDF
当批评遭遇尴尬——当代批评走向何处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婉姗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当代 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性 批评形态 文学理论 风格
下载PDF
重写文学史与新历史精神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岳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6-32,共7页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主义 重写文学史 历史叙事 《霸王别姬》 非意识形态性 《故乡天下黄花》 九十年代 政治象征 历史意识
下载PDF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接受度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刘俐 《改革与开放》 2015年第12期31-32,共2页
当下,突出的意识形态性、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高大上"的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接受和重视程度较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中的非意识形态性的宣传、注意到其主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其个体价值,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当下,突出的意识形态性、灌输式的教育方法、"高大上"的价值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接受和重视程度较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中的非意识形态性的宣传、注意到其主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彰显其个体价值,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接受度一个宏观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非意识形态性 主观能动 个体价值
下载PDF
施忠连:五缘文化与中华软实力
18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6-266,共1页
五缘文化具有自发性,亲民性,超政治性,非意识形态性和包容性等生态特性,为中华民族所独有,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特别要珍视和大力发挥民族的这种软实力。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五缘文化 软实力 非意识形态性 生态特 中国文化 亲民 包容
下载PDF
人民本位的唯物史观——略论“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的哲学基础
19
作者 达流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37-39,共3页
在《“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载《湖北社会科学》92年第1期)一文里,郝孚逸先生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着眼,考察了“文学是人学”命题的理论背景和可能出现的理论弱点,指出“仅仅将文艺与人联结起来观察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 在《“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载《湖北社会科学》92年第1期)一文里,郝孚逸先生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着眼,考察了“文学是人学”命题的理论背景和可能出现的理论弱点,指出“仅仅将文艺与人联结起来观察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人的哲学基础作出明确的回答:社会生活中的人还是抽象先验的人?唯物主义的人还是人本主义的人?”作者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试图对人的概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引入“人民”的概念,倡导将文艺与人民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了“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的富有新意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同构 哲学基础 人民本位 唯物史观 非意识形态性 唯物主义 社会生活 原理 马克思主义 经济基础
下载PDF
现实与审美两种语境中的人文精神
20
作者 赵为学 《创作与评论》 CSSCI 1997年第6期2-8,共7页
现实与审美两种语境中的人文精神赵为学个概念或词语,总会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很难确定其结构和意义。时下讨论的“人文精神”也不例外。然而,时逾两年的讨论沸腾声中,“人文精神”... 现实与审美两种语境中的人文精神赵为学个概念或词语,总会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离开一定的语境,把一个语言片断孤立起来分析,就很难确定其结构和意义。时下讨论的“人文精神”也不例外。然而,时逾两年的讨论沸腾声中,“人文精神”却总难逃一锅煮的厄运。可喜的是,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现实语境 审美语境 艺术作品 人类自我意识 非意识形态性 艺术活动 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创作 人生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