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皮建才 范衍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6,共16页
本文从新型基础设施的产品偏向性出发,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直接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促进各类劳动工资增长,但间接导致的要素重新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总效应... 本文从新型基础设施的产品偏向性出发,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影响劳动工资和工资差距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基础设施直接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促进各类劳动工资增长,但间接导致的要素重新配置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总效应取决于资本与各类劳动之间的替代性以及技能型中间品与非技能型中间品之间的替代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技能型产品偏向型的新型基础设施可能导致工资差距扩大,但可以带来劳动工资的“普惠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 产品偏向性 技能劳动工资 技能劳动工资 工资差距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技能溢价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陶爱萍 孙鑫 蒯鹏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115,共14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规制与劳动力的关系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研究较少从劳动力技能角度考察环境规制与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关系。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技能溢价层面探究环境规制对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规制与劳动力的关系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但相关研究较少从劳动力技能角度考察环境规制与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关系。运用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从技能溢价层面探究环境规制对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技能溢价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这种U型关系通过环境规制对非技能劳动力与技能劳动力供需的变化而表征,并且我国现阶段正处于U型拐点左侧,同时环境规制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在我国不同地区因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适度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环境规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带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技能溢价 工资收入差距
下载PDF
技能溢价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
3
作者 谷卓越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22-626,共5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与非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之比即技能溢价明显上升,而整体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如何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值得探讨。通过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可以发现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与非技能劳动者的工资之比即技能溢价明显上升,而整体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如何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值得探讨。通过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可以发现技能溢价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论是:技能溢价虽然对技能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提升作用,但对非技能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占主导。因此,整体来说技能溢价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调整技能劳动的供求结构、完善资本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减少人才流失,以及完善政府财政收支体系来实现技能劳动供求平衡是平抑技能溢价、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溢价 要素收入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下载PDF
城市规模扩大了城市内部技能工资差距吗?——基于CHIP2013微观数据 被引量:3
4
作者 彭俊超 文余源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90,共13页
集聚经济影响不同规模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同时会加剧城市内部劳动力工资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拓展的双层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构建分析城市规模对技能工资差距影响机制的模型,从劳动力技能溢价的角度对城市规模导致的城市内部收入差距... 集聚经济影响不同规模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同时会加剧城市内部劳动力工资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拓展的双层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构建分析城市规模对技能工资差距影响机制的模型,从劳动力技能溢价的角度对城市规模导致的城市内部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CHIP2013微观数据,实证探讨城市规模是否存在劳动力技能偏好从而影响城市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可观测的劳动力个体特征、城市特征以及行业和省份固定效应后,城市规模对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及在改变技能划分标准、工资计算方法和城市规模划分方法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为中国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集聚经济 技能溢价 工资差距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下载PDF
人力资本的双重外部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为什么大规模产业转移没有出现 被引量:8
5
作者 白彦 吴言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7,88,共8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模型,理论研究得到,技能型劳动力的流动受到经济利益的引导,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产生外部效应,这促使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致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形成...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模型,理论研究得到,技能型劳动力的流动受到经济利益的引导,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技能劳动力的空间聚集产生外部效应,这促使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引致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劳动力流动的双重外部效应,使得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高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存,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向内地转移。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技能劳动力和非技能劳动力流动的统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文章所提出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空间聚集 外部效应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工资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立娜 李蕾蕾 孟祥霞 《产业经济评论》 CSSCI 2021年第3期88-102,共15页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微观企业异质性工人工资水平和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显著提高了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工资水平,但是相对于非技能劳动而... 本文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微观企业异质性工人工资水平和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显著提高了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的工资水平,但是相对于非技能劳动而言,技能劳动的工资水平增加幅度更大,从而拉大了工资差距。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途径促进工人工资水平上升并拉大工资差距,通过进口途径降低工人工资水平并缩小工资差距,出口途径起主导作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有企业工资差距影响较小,而对私营和外资企业工资差距影响较大。汇率工资弹性动态呈“V”型分布。进一步地,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增加投资,减少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工资水平 工资差距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立娜 《商业经济》 202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进出口贸易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就业水平。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汇率与就业的整体关系、汇率—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汇率变动影响就业的机制和国别比较四个方面,总结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进出口贸易来影响一国或地区的就业水平。现有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研究汇率与就业的整体关系、汇率—就业效应的影响因素、汇率变动影响就业的机制和国别比较四个方面,总结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汇率就业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变动 就业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就业效应研究
8
作者 杨立娜 李蕾蕾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微观企业工人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国内失业,相对于技能劳动,非技能劳动的失业率更高。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通过出... 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微观企业工人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加剧了国内失业,相对于技能劳动,非技能劳动的失业率更高。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途径减少就业,又通过进口途径增加就业,而出口途径占主导地位。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男性失业大于女性,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人失业大于国有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就业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下载PDF
技术进步方向诱发劳动力结构优化了吗? 被引量:10
9
作者 董直庆 蔡啸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3,187-188,共9页
以往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存在技能偏向,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生产率往往会产生非对称影响。然而,这种偏向性效果的作用强度及其对劳动力结构的作用效果并未有效测算。为此,以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通过标准化系... 以往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存在技能偏向,对技能和非技能劳动生产率往往会产生非对称影响。然而,这种偏向性效果的作用强度及其对劳动力结构的作用效果并未有效测算。为此,以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通过标准化系统法测算我国1978—2010年技术进步的偏向性强度,再以分位数回归验证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指数对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质量结构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我国技能和非技能劳动并未表现出替代关系而是表现出互补关系,二者的替代弹性为0.89。同时,技术进步正以年均4.7%—7.5%的速度偏向于技能劳动,其对劳动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质量结构的优化作用显著,但在劳动力结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技术进步方向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这表明,我国优化劳动力结构应重视教育及技术进步方向对异质性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的影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方向 劳动力结构 技能劳动 非技能劳动 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