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4
1
作者 杜新平 卢才义 +3 位作者 张健 王士雯 吴兴利 刘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指导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RVOT VT)的临床使用价值。选择 12例RVOT VT患者在NMS EnSite 3000TM指导下进行电生理标测和消融治疗, 经股静脉将 9F64极球囊电极(Array)和普通 7F消融电极送至RVOT采集信号,计算机将采集到的 3 360个点的实时心内膜电图通过逆运算法处理后显示分析RVOT三维立体图上彩色等电势图,确定心动过速时心内膜最早激动点。在脱离X线时,由导航和定位系统实时跟踪导管位置变化,并实施靶点消融。9例能诱发出持续性或非持续性VT, 3例仅能诱发RVOT早搏。与以往传统方法消融的 19例结果相比较,心内膜最早激动时间 (EEAT)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的起点提前(29. 4±12. 3msvs18. 7±8. 1ms,P<0. 01),放电部位减少 ( 5. 7±3. 4vs8. 2±3. 1,P<0. 05 )个,手术时间延长(246. 9±53. 0minvs190. 2±74. 6min,P<0. 05);X线曝光时间(44. 3±17. 5minvs57. 5±20. 1min)、即刻成功率(100% vs84. 2% )、6个月随访成功率(100% vs73. 7% ),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5。结论:NMS指导消融RV OT VT安全可靠,靶点定位准确,且在提高远期成功率方面有优于传统标测方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屈百鸣 车贤达 +4 位作者 王长华 吴立萱 胡雪烈 俞坚武 李忠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 为探讨非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房颤的起始激动部位、折返途径与传导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对 6例左房起源的房颤 ,用改良Ross法穿刺房间隔后置入EnSite30 0 0标测球囊导管于左房 ,将大头导管分别送至左上、下肺静脉 ,右上、下肺静脉 ,二尖瓣口及在左房前后、左右各壁移动 ,描记左房三维几何图形。记录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起源点、房颤起始的传导方向、折返部位。设计消融点与消融线 ,用 5 0~ 5 5℃温控消融导管放电 ,每点 6 0s。参考消融终点 :①房早等房性心律失常消失 ,必要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重复检查 ;②设计的线状消融部位传导中断 ;③先前的电生理方法不能诱发房颤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经EnSite30 0 0标测 ,6例房早均起源于左房后壁 ,其中单点起源 2例、多点起源 4例 ;折返限于左房壁 2例、与左上肺静脉有关 3例、与右上肺静脉有关 2例、合并典型心房扑动 1例。EnSite30 0 0引导下的左房消融术 3例成功、3例有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1个月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后房早明显减少 (5 6 .8±7.5 8个vs 15 2 6 2 .4± 8914 .5个 ,P <0 .0 0 1)。结论 :用EnSite30 0 0能准确标测左房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电生理 左房后壁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疑难心律失常消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淑敏 郭涛 +3 位作者 韩明华 赵玲 刘中梅 杨晖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9-42,49,共5页
目的 研究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疑难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方法 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8-76岁,电生理检查为右室特发性室性早搏1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1例,右房房性... 目的 研究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疑难心律失常的标测与消融的有效性与优越性。方法 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8-76岁,电生理检查为右室特发性室性早搏1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1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2例,左房心房颤动6例.其中4例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末成功,1例成功后复发.经股静脉置入64极球囊电极和射频消融导管至同一心腔.计算机标测系统首先构建心腔几何构型,然后建立心动过速的腔内等电势图,分析心动过速的起源点及关键峡部,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至拟定靶点处进行消融,结果 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偏间隔的室性早搏患者行片状消融获得成功;2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标测其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后中间隔及左后间隔区域行片状消融成功;1例左房房性心动过速标测其心动过速起源于右肺下静脉间隔部并指引消融导管行右肺下静脉至二尖瓣之间线性消融获得成功;2例右房房性心动过速巾1例标测其最早激动点位于下腔静脉口,此处行环状消融获得成功,另1例位于上腔静脉后方穿过界嵴中部线性消融获得成功;6例左房房颤患者1例在窦性心律卜标测其敛房颤房早起源于左右上肺静脉之间,行线性消融成功,另5例在房颤发作下标测其房颤起源折返部位,分别行右上下肺静脉、左上下肺静脉、左右上肺静脉之间、左下肺静脉与二尖瓣峡部之间线件消融成功,12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随访2—2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心律失常的心内膜标测与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对复杂、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的阐明和指导消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下载PDF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对右房阵发性心房颤动起源与折返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车贤达 屈百鸣 +3 位作者 吴立萱 胡雪烈 俞坚武 李忠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探讨右房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源及折返机制 ,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指导。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其驱动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起源点、起始激动部位、房颤折返途径与传导方向... 探讨右房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起源及折返机制 ,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提供指导。对阵发性房颤的病人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标测其驱动房颤的房性早搏 (简称房早 )的起源点、起始激动部位、房颤折返途径与传导方向。结果 :7例右房房颤 ,2例合并左房房颤。其中 5例房早有 3个起源点 :3例起源于上腔静脉(SVC)、下腔静脉 (IVC)和界嵴 (CT) ;1例起源于SVC、SVC口和CT ;另 1例起源于SVC、IVC和峡部 (IS)。 1例有 2个起源点 ,起源于SVC口和IVC。单源起源 1例 ,起源于CT。 7例共 8个房颤的折返驱动点 ,其分别为 :SVC、SVC口和CT各 2个驱动点 ;IVC和IS各 1个驱动点。右房房颤的折返部位主要位于SVC、CT和IS ,部分折返经过IVC ;而所有房颤的折返均经过SVC后壁与右房交界处向CT传导。结论 :①用EnSite30 0 0可以精确标测房颤的起源和折返途径 ,指导消融线的设计和评价消融后的线性阻断效果 ;②房颤的机制是房早驱动的心房内不规则折返 ;③驱动房颤折返的房早起源部位有 :CT、SVC、IVC和IS,分单源、双源和多源 ,但大部分位于心房的上部 :SVC和C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房颤 阵发性 折返机制 接触心脏激动系统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新平 卢才义 +3 位作者 王士雯 侯允天 陈瑞 刘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NavX)引导下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对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EnSite30 0 0 NavX建立左房、肺静脉的三维立体图 ,并在距离肺静脉口 1~ 2cm处于左... 探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 NavX)引导下左房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对 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采用EnSite30 0 0 NavX建立左房、肺静脉的三维立体图 ,并在距离肺静脉口 1~ 2cm处于左房后壁描记两环 (一环包括左上、下肺静脉 ,另一环包括右上、下肺静脉 )、两线 (一线为左房后顶部两环之间 ,另一线为左环至二尖瓣峡部连线 )作为消融隔离线 ,于非X线下分别沿各线依次消融。结果 :4例房颤全部终止 ,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 15 1.3± 2 3.2min ,X线曝光时间 2 2 .0± 6 .8min ,术后 6个月内均未复发房颤。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左房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 激动 消融治疗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阵发性房颤 X线 指导 结论 引导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指导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Ⅱ型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附一例报道)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建刚 杨兵 +5 位作者 陈明龙 陈椿 李文奇 朱莉 单其俊 曹克将 《起搏与心脏》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评价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 )在指导房间隔缺损 (ASD)修补术后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1例女性患者 ,41岁 ,ASD修补术后 2 2年开始频繁发作心动过速 ,体表心电图示Ⅱ型房扑。应用EnSite 30 0 0... 评价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 )在指导房间隔缺损 (ASD)修补术后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 1例女性患者 ,41岁 ,ASD修补术后 2 2年开始频繁发作心动过速 ,体表心电图示Ⅱ型房扑。应用EnSite 30 0 0构建右房三维几何模型 ,标测心动过速的折返激动顺序 ,发现手术疤痕与三尖瓣环之间、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之间为折返环路的关键峡部 ,应用导航系统指导峡部消融 ,成功阻断心动过速 ;消融后通过起搏标测判定峡部已达完全双向阻滞。随访 2 0个月 ,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在ASD修补术后房扑的标测和消融中应用EnSite30 0 0系统是安全有效的 ,不仅能确定折返环路的关键峡部 ,而且能准确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房间隔缺损 修补术 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用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标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左房激动途径的探讨
7
作者 车贤达 屈百鸣 +4 位作者 胡雪烈 俞坚武 钱琳艳 王慧 洪银维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 阵发性心房颤动 左房 阵发性房颤 消融治疗
原文传递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8
作者 黄建明 陈志强 +1 位作者 蔡丽芹 阮萍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7期100-103,共4页
目前,对于常见的心动过速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因其机制明确、发生的部位也较局限,现有的多电极接触式标测技术基本上已能满足需要。但是,这样的标测方式并不适于一些发生于心房或心室的,尤其是非持续的... 目前,对于常见的心动过速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因其机制明确、发生的部位也较局限,现有的多电极接触式标测技术基本上已能满足需要。但是,这样的标测方式并不适于一些发生于心房或心室的,尤其是非持续的、难诱发的、多源性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对于一个三维的心腔结构,少数几个接触式电极显然难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心腔激动的情况,致使标测的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往往较长,其定位的精确度也欠佳,患者消融失败率和复发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心内接触
下载PDF
非接触式心内电标测技术
9
作者 姚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技术 接触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内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Ⅰ型心房扑动 消融靶点
下载PDF
Ensite 3000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消融的分析
10
作者 黄建明 陈志强 +1 位作者 蔡丽芹 阮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消融的优势。方法对14例病人,经左股静脉将64极球囊电极及经右股静脉将大头导管置入右心室,En Site 3000系统构建右心室腔三维几何模型,诱发室速或室性早搏,利用虚... 目的探讨非接触式心内膜标测系统指导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消融的优势。方法对14例病人,经左股静脉将64极球囊电极及经右股静脉将大头导管置入右心室,En Site 3000系统构建右心室腔三维几何模型,诱发室速或室性早搏,利用虚拟心内膜电图及导航系统进行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指导消融。结果 14例病人均诱发及标测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或室早,9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侧;2例起源于游离壁;1例有3个不同的起源点;1例有一个起源点在中后间隔,另有两个突破口;1例起源下部后间隔与游离壁移行处,突破口在上中间隔。结论 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对病人及手术医生的损伤。Ensite 3000系统对室速最早激动点的标测和消融更精确、直观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电生理学 非接触心内膜激动标测 右室流出道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非接触球囊导管系统的标测与消融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莉 曹克将 +5 位作者 邹建刚 陈明龙 单其俊 杨兵 李文奇 陈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4期224-226,I002,共4页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0 0 0系统 )指导难治性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的标测与射频消融的初步经验。 5例男性病人 ,年龄 33± 17(17~ 6 2 )岁 ,常规方法标测和导管消融失败 2 .4± 1.1(1~ 4)次。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和右室电生理导管 ,运用置入左室的 6 4极球囊导管和大头电极 ,系统重建三维心内膜几何模型和等电势 ,经右室导管诱发VT ,心动过速周期为 32 3.8± 48.1ms。EnSite 30 0 0系统标测到VT的最早激动点分别位于左后间隔中下部、左侧间隔后下部左束支下方、后下间隔近心尖部、左室后壁近基底部和左后间隔中部。在最早激动点和关键峡部分别行点状、环状和线性消融。 2例患者在心动过速时放电、3例患者在窦性心律时消融 ,均获成功。成功消融靶点处的单极电图均为QS型。X线曝光时间为 2 5± 12min。随访 7.8± 4.6 (1~ 11)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果表明 ,与常规方法比较 ,EnSite 30 0 0系统所建立的心腔三维模拟等电势图可直观地显示心动过速的起源点、传导途径和关键峡部 ,系统模拟的单极腔内电图的形态也有助于判断病灶起源部位及提高消融成功率 ,尤其适用于常规方法消融失败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其独特的导航系统可引导消融导管到达靶点部位指导射频消融 ,并可减少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接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浩 严激 +2 位作者 徐健 孙贤林 范西真 《安徽医学》 2012年第11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总结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经验。方法根据体表12导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典型心房扑动25例,其中阵发性心房扑动17例,持续性心房扑动8例。全部患者口服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常规放... 目的总结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的经验。方法根据体表12导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典型心房扑动25例,其中阵发性心房扑动17例,持续性心房扑动8例。全部患者口服过2种及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常规放置10极冠状窦、右室电极,ARRAY球囊置于右房中下部,构建右房模型,在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引下进行三尖瓣峡部消融。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8例放电过程中房扑终止,7例在窦性下放电消融。术后分别起搏冠状窦近端、低位右心房,证明双向传导时间延长,同时无激动穿过峡部的消融线,证实峡部双向阻滞。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4.0%。结论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典型心房扑动 射频消融
下载PDF
2例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爱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S1期77-78,共2页
目的:总结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 目的:总结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的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在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指导下标测到心动过速的靶点,并成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非接触式球囊标测系统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对疑难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术中及围术期护理有其自身特点,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室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护理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和频谱分析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
14
作者 王业松 薜娇洁 +4 位作者 胡苑 冯冲 唐安丽 董吁钢 马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6-719,共4页
目的:对在体犬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房颤)进行非接触标测和频谱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和维持机制。方法:测定8只犬基础情况及双侧迷走神经刺激时心房有效不应期及其离散度,非接触标测和频谱分析房颤时左、右房的电活动。结果:迷走神经刺... 目的:对在体犬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颤动(房颤)进行非接触标测和频谱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和维持机制。方法:测定8只犬基础情况及双侧迷走神经刺激时心房有效不应期及其离散度,非接触标测和频谱分析房颤时左、右房的电活动。结果:迷走神经刺激与基础情况相比,左、右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但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增大仅见于左房。迷走神经刺激时房颤易诱发和维持,房颤显示反复有序的激动经优先传导路径传播仅见于左房;频谱分析显示左房的主导频谱高于右房[(12.5±1.5)Hzvs(9.3±1.2)Hz,P<0.05]。停止迷走神经刺激,左、右房房颤频谱降低[(9.2±0.5)Hzvs(8.5±0.6)Hz,P>0.05],房颤自发终止。结论:左、右房电生理特性改变、激动模式差异以及频谱梯度提示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发生和维持依赖于左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迷走神经 接触 主导频谱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
15
作者 杨兵 曹克将 +4 位作者 陈明龙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椿 李闻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 介绍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AFL)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方法  9例典型AFL ,男性 7例 ,女性 2例。使用非接触标测对窦律时峡部的双向传导、AFL时的折返激动序列进行详细标测 ,在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 目的 介绍非接触标测对于典型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AFL)的标测、消融和电生理机制的新认识。方法  9例典型AFL ,男性 7例 ,女性 2例。使用非接触标测对窦律时峡部的双向传导、AFL时的折返激动序列进行详细标测 ,在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后位峡部线性消融 ,然后验证峡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1) 1例为顺钟向AFL ,7均为逆钟向AFL ,1例未能诱发AFL ,所有AFL平均心房心动周期 (2 15± 36 )ms ;(2 )非接触标测三维显示AFL在右房内的整个折返环及其与解剖结构的三维关系 ;(3)激动可以穿过界嵴上部并且传导相对缓慢 ,提示右心房平滑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 ;(4)非接触标测可直观显示复发病例的消融线缺口 ,并直接导航消融 ;(5 ) 1例术中出现心房颤动 ,1例因不能耐受消融所致胸痛放弃手术 ,其余 7例即刻均达到峡部双向阻滞 ,随访 12~ 36月未见复发。结论 非接触标测系统可直观再现典型AFL的完整折返环及其与右房解剖结构的关系 ,确认折返机制 ,对复发病例可发现消融线裂隙并导航消融。同时发现激动可横向穿过界嵴并且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典型心房扑动 电生理 导管 射频消融术 心脏病
下载PDF
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应用中激活凝血时间的监测及意义
16
作者 许凤英 翟大玲 +7 位作者 徐金凤 王玉茹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明龙 朱莉 杨兵 曹克将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25-426,共2页
目的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 0 0 0系统 )指导心律失常标测与射频消融过程中激活凝血时间 (ACT)监测及国人有效延长时间控制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 16例患者 (男 11例、女 5例 ) ,年龄 13~ 67( 40 5± 16 0 )岁。... 目的 介绍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 (EnSite 3 0 0 0系统 )指导心律失常标测与射频消融过程中激活凝血时间 (ACT)监测及国人有效延长时间控制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 16例患者 (男 11例、女 5例 ) ,年龄 13~ 67( 40 5± 16 0 )岁。共运用该系统标测和指导消融 2 0次手术 ,患者基础ACT为 ( 12 2 3± 16 3 )s,在置入EnSite 3 0 0 0球囊导管前首次肝素剂量为 ( 44 0 0 0± 10 46 3 )IU ,使ACT延长至 ( 196± 3 1 4)s。根据ACT的结果予以追加肝素 ,首次追加剂量为 ( 142 5± 63 4)IU。手术时间为 ( 3 8± 1 7)h ,术中ACT时间为 ( 2 12 6± 2 6 8)s。结果 停用肝素后 1h拔管 ,无 1例出现血栓栓塞和出血临床表现 ,球囊表面未发现血栓附着。结论 运用EnSite 3 0 0 0系统指导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时 ,国人ACT维持在 ( 2 12 6± 2 6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凝血时间 导管消融术 接触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接触式与非接触标测在术中偶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作用
17
作者 何斌 储慧民 +4 位作者 丰明俊 郁一波 杜先锋 刘晶 陈晓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11期1443-1444,共2页
目的探讨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在指导术中偶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FPVC)射频消融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标测方法将32例术中偶发的症状性频发FPVC患者分为接触式标测组(13例)和非接触式标测组(19例),比较两组心内... 目的探讨接触式与非接触式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NMS)在指导术中偶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FPVC)射频消融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标测方法将32例术中偶发的症状性频发FPVC患者分为接触式标测组(13例)和非接触式标测组(19例),比较两组心内膜最早激动时间(EEAT)、消融时间、手术时间、X射曝光时间及成功率等。结果非接触式标测组EEAT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的起点提前,放电次数,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即刻成功率、6个月随访成功率,与接触式标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接触式标测比较,非接触式标测在指导术中偶发性右室流出道FPVC的消融上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接触 期前收缩 室性 射频消融
下载PDF
非接触标测在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应用
18
作者 燕纯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4期403-407,共5页
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以其独有的优势展现了全新的电生理标测方法,在多种心律失常的消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现对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的特点及在室性心动过速消融中的作用分别总结和叙述。
关键词 接触球囊 导管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及非接触球囊标测的作用
19
作者 王斯亮 罗骏 +2 位作者 葛郁芝 盛国太 阮冬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常规标测和非接触球囊标测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对37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常规标测和非接触球囊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消融的成功率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37例...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常规标测和非接触球囊标测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对37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常规标测和非接触球囊标测下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消融的成功率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37例房性心动过速35例经常规标测行射频消融成功30例,4例(其中2例经常规标测消融失败)经非接触球囊标测射频消融均成功,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1.89%。随访(30.65±22.21)个月,2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可作为房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治疗,而非接触球囊标测则在一些特殊病例的消融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接触球囊
下载PDF
非接触心内膜球囊标测系统指导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标测和消融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莉 曹克将 +5 位作者 单其俊 邹建刚 陈明龙 杨兵 陈椿 李文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运用非接触心内膜球囊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系统 )对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进行心内膜标测 ,探讨瘢痕相关性室速的电生理机制、标测和消融。方法 运用非开胸法建立心肌梗死后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猪模型 4只 ;同时选取致... 目的 运用非接触心内膜球囊标测系统 (EnSite30 0 0系统 )对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 )进行心内膜标测 ,探讨瘢痕相关性室速的电生理机制、标测和消融。方法 运用非开胸法建立心肌梗死后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猪模型 4只 ;同时选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合并室速患者2例 ,于左心室或左、右心室内各置入一EnSite30 0 0球囊 ,分别构建左和 (或 )右心室的三维几何模型 ,确定心内膜瘢痕组织的部位、范围和边界 ,分析单形性室速的的激动顺序、关键部位和折返环路及与瘢痕组织的关系 ,并制定消融策略指导消融。结果  (1 )EnSite30 0 0系统准确标测出 4只猪左心室心梗后瘢痕组织 ,其部位、大小及边缘等均与病理一致。 4只猪共诱发出 8种形态的单形性室速 ,系统标测出 2种室速为左心室典型的“8”字形折返途径 ,1种室速最早激动点位于左心室前侧壁瘢痕边缘。通过双心室球囊放置 ,准确标测到 2只猪 5种形态室速在双心室内的激动路径。所有室速的关键位点均在瘢痕组织边缘或其中 ,6种室速位于左室 ,2种室速位于右室。可成功释放电流的 3种室速消融有效 ,1种室速线性消融失败 ;4种室速因放电仅几秒钟即出现心室颤动 ,且反复出现 ,使消融难以完成因而未获成功。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 导管消融术 心肌梗塞 心内膜 接触心内膜球囊系统 瘢痕相关性室性心力过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