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接触耦合式潮流控制器的不停电融冰装置拓扑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爱红 杨熠 +5 位作者 杨惠源 宋金根 裘鹏 陈骞 宋幸 贾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8666-8673,共8页
现有分裂子导线的交流融冰技术大多将改变负荷电流,影响正常电力输送,或者影响电力线路正常开断,增加线路停电风险。利用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调控原理,将单匝耦合变压器分布式地卡合在分裂子导线上,将被融冰段内的间隔棒进行绝缘改造,使... 现有分裂子导线的交流融冰技术大多将改变负荷电流,影响正常电力输送,或者影响电力线路正常开断,增加线路停电风险。利用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的调控原理,将单匝耦合变压器分布式地卡合在分裂子导线上,将被融冰段内的间隔棒进行绝缘改造,使融冰电流只在融冰段内的子导线间进行轮换;在耦合变压器的控制侧采用旁路开关将融冰装置退出,在并联联接电容与电感元件中采用可控开关实现耦合变压器等效阻抗的柔性调控,与单匝耦合变压器共同形成非接触耦合式交流融冰拓扑;为了不改变负荷电流的大小,基于融冰电流与负荷电流的分流比,推导了被融冰段对外等效阻抗不变的各子导线与融冰子单元等效阻抗的数学关系式,提出不影响正常电力传输的、各子导线依次融冰的各融冰子单元协调控制策略。基于某500kV输电线路实例,从理论计算和数字仿真2个方面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接触耦合式融冰装置 分布式潮流调控技术 融冰装置拓扑 协调控制策略 对外等效阻抗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非接触耦合原理的新型随钻微电阻率成像仪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 倪卫宁 +3 位作者 米金泰 康正明 闫立鹏 宋朝晖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分析随钻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方法和探测器方案,研制一种新型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工程仪器,并通过现场应用试验验证仪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基于非接触式耦合侧向电阻率测量原理,分析随钻条件下的井筒电场建立和扫描成像方法,形成上下两... 分析随钻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方法和探测器方案,研制一种新型随钻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工程仪器,并通过现场应用试验验证仪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基于非接触式耦合侧向电阻率测量原理,分析随钻条件下的井筒电场建立和扫描成像方法,形成上下两个发射电极聚焦、中间3个成像电极接收的电极系组合方案。利用电磁场有限元仿真确定电极系源距和仪器探测特性。结果表明仪器的裂缝电阻率真值分辨率与成像电极直径相当,扫描图像上对5 mm裂缝有可辨识响应;高速采集电子系统和多传感器组合在仪器动态旋转下检测电阻率信号和工具面角度,可实现高转速下的128扇区全井筒覆盖的地层图像;研制的随钻电阻率成像仪器在现场试验中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地层图像,随钻电阻率曲线与电缆测井数据高度吻合,且分辨率更高,能更好地分辨出薄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电阻率成像 可视化钻井 非接触耦合
下载PDF
气胎离合器状态信号非接触耦合及监测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吴杰长 陈立志 《机电设备》 2008年第6期11-13,33,共4页
在深入分析气胎离合器常用的电刷-滑环接触式信号装置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非接触式信号耦合传输技术的改进思路和实现方法,设计和研制了信号耦合和处理电路板,试验结果表明,非接触式信号耦合技术可解决传统的接触式信号传输方... 在深入分析气胎离合器常用的电刷-滑环接触式信号装置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非接触式信号耦合传输技术的改进思路和实现方法,设计和研制了信号耦合和处理电路板,试验结果表明,非接触式信号耦合技术可解决传统的接触式信号传输方法在舰船特殊工作环境下不可避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胎离合器 接触信号耦合 监测装置
下载PDF
一种用于信号传输的新型非接触耦合装置
4
作者 余莉 马子懿 +1 位作者 冯涌泉 胡广明 《飞控与探测》 2022年第5期71-76,共6页
针对非接触通信系统中的传统耦合装置所用铁磁材料存在感量宽温易变性、大量级振动应用和旋转端面安装受限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耦合装置,采用印制铜线组或是多组导线绕制成型螺旋盘状的方式替代传统铁磁材料形成通信介质,从而实现... 针对非接触通信系统中的传统耦合装置所用铁磁材料存在感量宽温易变性、大量级振动应用和旋转端面安装受限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耦合装置,采用印制铜线组或是多组导线绕制成型螺旋盘状的方式替代传统铁磁材料形成通信介质,从而实现了原、副边间的高质量通信,保证了其工程实用性。结合实例安装和多温度试验验证,该装置具有安装方式灵活和宽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输 非接触耦合 宽温应用 可旋转结构 耦合谐振
下载PDF
基于电泳滴定和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测定人源血清总蛋白
5
作者 张瑞华 郭泽华 +4 位作者 张强 查根晗 曹成喜 樊柳荫 刘伟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7-713,共7页
血清总蛋白含量检测与人体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电泳滴定(ET)技术结合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实时捕获ET过程中通道内物质的电导率变化,在不依赖指示剂和光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定量检测人源血清总蛋白含量,ET-... 血清总蛋白含量检测与人体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电泳滴定(ET)技术结合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实时捕获ET过程中通道内物质的电导率变化,在不依赖指示剂和光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定量检测人源血清总蛋白含量,ET-C4D检测总耗时约300 s。本文以人源血清白蛋白(HSA)标准品作为模式蛋白,与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母液、核黄素等混合后,在紫外灯光下照射10 min聚合形成凝胶,进行ET实验,耦合在ET管道外壁的非接触式电导检测电极捕捉通道内物质在电泳过程中的电导率信号,经检测模块和数据采集卡处理后送入计算机,由开发的分析测试软件根据电导率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25~3.00 g/L,线性拟合度(R2)在0.98以上,检出限(LOD)为0.01 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0%,0.50 g/L的HSA标准品的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低于7.20%,表明该检测系统具备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和灵敏度。最后,针对人源实际血样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建立了相应的总蛋白标准曲线,然后选取4位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ET-C4D检测,并将ET-C4D检测结果与双缩脲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4.43%以内,进一步证明了该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与可用性,以及该检测系统在临床即时检测(POCT)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生化分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泳滴定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血清总蛋白 定量检测
下载PDF
基于ARM9的便携式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军山 王宁 +5 位作者 徐征 安良坤 徐飞 严小冲 刘冲 王立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6-620,共5页
研制了一种应用于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此检测器在ARM9嵌入式平台上开发,所有功能由ARM9微处理器控制完成。检测器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信号激励、信号调理、信号采集处理及显示单元;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 研制了一种应用于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此检测器在ARM9嵌入式平台上开发,所有功能由ARM9微处理器控制完成。检测器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信号激励、信号调理、信号采集处理及显示单元;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检测器的激励信号频率范围为0~2 MHz;电压范围为0~20 Vpp(峰峰值);检测器的外形尺寸为130 mm×102 mm×35 mm。利用此检测器测试了一种三层结构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灵敏度。该芯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极片(包含铜检测电极)、厚度为16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绝缘层和PDMS沟道片(包含微沟道)组成。溶液在蠕动泵的驱动下,从芯片的尖端进入微沟道,并在电极处得到检测。本研究对检测器的激励频率和电压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激励频率(50 kHz)和电压(20 Vpp)下,得到的KCl检出限为9.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ARM9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便携式
下载PDF
几种无机阳离子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离检测 被引量:7
7
作者 谭峰 杨丙成 +3 位作者 陈令新 马继平 王海龙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研制出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器使用两个5mm长的管状电极套在分离毛细管的外面,电极相距2mm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对影响检测器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激发频率、峰峰电压(Vp p)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频率为25~35kHz、Vp p... 研制出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器使用两个5mm长的管状电极套在分离毛细管的外面,电极相距2mm并与函数信号发生器连接。对影响检测器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激发频率、峰峰电压(Vp p)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频率为25~35kHz、Vp p在30V时检测器有最佳的信号噪声比;以2 N 吗啡啉乙磺酸(MES) 组氨酸(His)为缓冲体系,用自制的检测器对Li+,Na+,K+,Mg2+,Ca2+和Ba2+等几种常见的无机离子进行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优化了缓冲溶液的pH值、浓度和分离电压等条件,当缓冲液中MES与His的浓度均为10mmol/L、pH值为5 0和分离电压为10kV时,体系有最好的分离效果;在最佳的分离检测条件下,6种离子的检测限依次为:16,13,5,10,10和8μmol/L,响应线性范围为10-6~10-3mol/L,相关系数大于0 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阳离子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分离检测 电化学检验 分离电压 缓冲浓度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谭峰 关亚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的检测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 50篇。C4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的新检测技术。C4D检测器的原理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微型化、集成化,不污染检测电极,因而很... 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的检测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引用文献 50篇。C4D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的新检测技术。C4D检测器的原理清楚,结构简单,易于微型化、集成化,不污染检测电极,因而很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微流控芯片电泳 综述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及芯片毛细管电泳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康信煌 陈缵光 +2 位作者 李全文 蔡沛祥 莫金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1-477,共7页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CE)及芯片毛细管电泳(MCE)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ively Coupled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C4D)的研究状况;并分别对其装置、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81篇。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芯片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接触电导检测 高频电导检测
下载PDF
有轨电车非接触感应耦合空心线圈的选型研究
10
作者 吴萍 罗成 叶启舟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6年第4期9-14,共6页
针对有轨电车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空心变压器空心线圈的选型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矩形空心线圈和圆形空心线圈的自感和互感进行计算,根据自感和互感计算出耦合系数。结合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对比分析2种空心线圈的... 针对有轨电车非接触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核心部分空心变压器空心线圈的选型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矩形空心线圈和圆形空心线圈的自感和互感进行计算,根据自感和互感计算出耦合系数。结合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对比分析2种空心线圈的耦合性能随初、次级线圈间隙、线径、初、次级线圈尺寸、初、次级线圈相同及不同尺寸下偏移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尺寸较大时,随着气隙、导线截面半径、线圈尺寸以及初、次级线圈相同尺寸下偏移量的增大,矩形线圈耦合性能都好于圆形线圈。反之,圆形线圈的耦合性能要好于矩形线圈。虽然随着初、次级线圈不同尺寸下偏移量的增大,圆形线圈耦合性能略好于矩形线圈,但其耦合系数远小于相同尺寸下的耦合系数。结合有轨电车大功率、大尺寸的条件,得出有轨电车适合采用初、次级线圈相同尺寸的矩形线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接触感应耦合 圆形空心线圈 矩形空心线圈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的研制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凯鹏 杨秀娟 +1 位作者 张琳 陈缵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8-353,共6页
研制了一种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此检测器由信号发生器、两个管状电极、接收放大器等组成。其与液相色谱的连接只需将分离柱后原有的连接管穿过检测盒的两个管状电极,简单方便,易于与其它检测器联用。对影响仪... 研制了一种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此检测器由信号发生器、两个管状电极、接收放大器等组成。其与液相色谱的连接只需将分离柱后原有的连接管穿过检测盒的两个管状电极,简单方便,易于与其它检测器联用。对影响仪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当激发频率70 k Hz、激发电压60 V、电极长度10 mm、电极间距1.5 mm时性能最优。将此检测器应用于中药鸦胆子油软胶囊的分析,在等度洗脱的条件下分离测定了鸦胆子油中的油酸和亚油酸,线性范围为5~1000μg/m L,检出限分别为2.5和1.0μg/m L,平均回收率在98.1%~101.3%之间。本方法简单、无需复杂衍生化过程、成本低、灵敏、准确,适用于荷电和极性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 油酸 亚油酸
下载PDF
常规离子色谱系统-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小花 侯彦杰 +1 位作者 杨丙成 艾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2-826,共5页
通过考察电极长度及电极间距、检测管管径及材质、激励信号频率、电压和波形等参数对信噪比的影响,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常规型离子色谱系统的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C^4D)。在抑制模式下,该检测器对常见无机阴离子(F^-、Cl^-、NO_2^-... 通过考察电极长度及电极间距、检测管管径及材质、激励信号频率、电压和波形等参数对信噪比的影响,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常规型离子色谱系统的电容耦合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C^4D)。在抑制模式下,该检测器对常见无机阴离子(F^-、Cl^-、NO_2^-、Br^-、NO_3^-和SO_4^(2-))的检出限(信噪比=3)为0.02~0.08μmol/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1.8%(n=6);在0.1~10μm o l/L范围内上述6种无机阴离子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自制C4D的主要性能参数与商品化接触式电导检测器相当。该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电极污染等优点,有利于拓展离子色谱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电容耦合接触式电导检测器 信噪比 阴离子
下载PDF
EI型非接触电磁耦合变压器传输特性的仿真和分析
13
作者 郭朝阳 胡长岭 +1 位作者 郭彪 杨仕勇 《电工电气》 2011年第4期19-21,共3页
介绍了EI型非接触电磁耦合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ANSYS软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较符合。通过给出的效率随频率和气隙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在气隙为0.2mm,频率为650Hz时,效率能超过50%,此时变压器的耦合系... 介绍了EI型非接触电磁耦合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ANSYS软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较符合。通过给出的效率随频率和气隙的变化曲线可以得出在气隙为0.2mm,频率为650Hz时,效率能超过50%,此时变压器的耦合系数接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软件 接触电磁耦合变压器 气隙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的电泳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仿真研究(英文)
14
作者 廖红华 于军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291-5296,共6页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 由于毛细管电泳芯片电容耦合非接触微电导检测器具有电极不接触溶液,不存在电极的钝化和玷污,不受电泳分离电压影响等优点,被认为是生化分析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技术。根据四电极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检测特点,采用小波消噪方法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依据芯片检测池内仅背景缓冲液与加入待测物质后所呈现的电导率不同致使信号电压会突变的特性,采用小波奇异性检测确定信号变化发生和恢复时刻,从而实现毛细管电泳芯片系统的微电导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噪声,能有效地检测到微电导的波动,并能精确地确定电导率溶液波动的发生、恢复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包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信号消噪与奇异性检测 芯片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多通道非接触电导检测装置用于自由流电泳分离在线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子其 张强 +4 位作者 姜晓腾 刘小平 曹成喜 肖华 刘伟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现有自由流电泳(FFE)装置因不具备在线检测功能,其实用性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多通道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C-C^(4)D)装置并开发了自动测量软件。MC-C^(4)D装置采用了并行分时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即... 现有自由流电泳(FFE)装置因不具备在线检测功能,其实用性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多通道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C-C^(4)D)装置并开发了自动测量软件。MC-C^(4)D装置采用了并行分时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即由多个同样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模块并行排列,而单个电导检测模块又由多个非接触电导检测池组成,采用模拟开关切换这些检测池,能够分时检测流经相应检测池溶液的电导率。多个电导检测模块的检测池总数等于FFE的组分数,它们分别串行接入到FFE各流路中,这样MC-C^(4)D装置就可在线并行分时在线测量各组分溶液的电导率。为验证所设计MC-C^(4)D装置的检测性能,采用配制的氯化钾标准溶液作为检测对象对MC-C^(4)D装置进行了标定和测试。实验数据表明,MC-C^(4)D装置电导率检测范围为0.015~2.5 mS/cm,检出限(LOD)为0.002 mS/cm,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2.31%,测量相对误差(RE)为3.03%和通道间测量相对偏差为1.60%,这些参数表明该装置检测范围较大,LOD低,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通道间测量相对偏差小。另外,将MC-C^(4)D装置应用于往复式自由流等电聚焦电泳(RFFIEF)在蛋白质聚焦过程中对各组分溶液电导率进行实时在线检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MC-C^(4)D装置不仅可实现对FFE各组分溶液电导率的实时在线检测,而且还可在RFFIEF实验中辅助掌握分离的实验进度,提高FFE装置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检测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多通道 自由流电泳 蛋白质分离
下载PDF
多材料3D打印技术制作用于毛细管电泳的非接触电导/激光诱导荧光二合一检测池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丕旺 杨立业 +3 位作者 刘强 陆善贵 梁英 张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21-926,共6页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 利用多材料3D打印技术研制了用于毛细管电泳(CE)的二合一检测池,实现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C^(4)D)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LIF)两种检测方法在毛细管柱上同一位置同时检测。3D打印的检测池采用了导电的复合聚乳酸(PLA)材料制作C^(4)D的屏蔽层,采用普通的绝缘PLA材料支撑C^(4)D金属管电极并隔离屏蔽层。两根金属管电极通过“打印-暂停-打印”的方式嵌入到检测池中,两电极被2 mm厚的导电屏蔽层隔开,在屏蔽层中有一直径为1 mm的圆形通孔用于LIF检测。该检测池与带流通式进样接口的自组装CE系统联用,用于同时检测无机离子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氨基酸。研究优化了C 4D激励信号频率与电泳缓冲液浓度,选用的电泳缓冲溶液为10 mmol/L 3-吗啉丙烷-1-磺酸(MOPS)与10 mmol/L二(2-羟乙基)亚氨基三(羟甲基)甲烷(Bis-Tris)的混合溶液,选用C^(4)D激励频率为77 kHz。二合一检测池应用于内径为25μm的毛细管时,C^(4)D对Na^(+)、K^(+)和Li^(+)的检出限分别为2.2、2.0和2.6μmol/L;LIF对荧光素和FITC的检出限分别为7.6和1.7 nmol/L。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至4.5%之间(n=3),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r^(2)≥0.9904。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实验室内实现复杂结构的制作,降低了制作的成本,且便于方法的推广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柱上检测 组合检测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激光诱导荧光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新型非接触式径向C^4D传感器优化设计
17
作者 宋悦 常亚 +3 位作者 冀海峰 王保良 黄志尧 李海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5-380,共6页
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径向结构的非接触式电导测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串联谐振的原理,引入电感模块以消除耦合电容对测量的不利影响,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同时,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 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径向结构的非接触式电导测量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串联谐振的原理,引入电感模块以消除耦合电容对测量的不利影响,扩大了测量范围,提高了测量灵敏度。同时,用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传感器的电极张角进行了优化研究。在5.0、7.5、9.1、10.2和12.0 mm 5种不同内径的管道中进行了电导测量实验,电导测量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新型非接触式径向C^4D电导测量传感器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检测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C^4D) 径向结构 串联谐振 传感器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C^(4)D技术的非满管液体流速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鹤明 宋晓文 +2 位作者 周弘林 库帅超 赵恒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满足目前小型化设备中液体流速测量的需求,通过将空间滤波测速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测量(C^(4)D)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满管液体流速测量的新方法。设计了一种轴向两电极结构的C^(4)D传感器,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传感器... 为满足目前小型化设备中液体流速测量的需求,通过将空间滤波测速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测量(C^(4)D)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满管液体流速测量的新方法。设计了一种轴向两电极结构的C^(4)D传感器,采用COMSOL仿真软件建立了传感器的三维仿真模型,并对其空间灵敏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该传感器的空间滤波效应对液体流速测量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并采用等效峰值频率的方法得到了速度测量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可适用于空间滤波的C^(4)D液体流速测量系统,并通过该测量系统验证了C^(4)D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空间滤波效应,且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在1.39~2.35 m/s的速度范围内,测量速度的绝对误差均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测量 空间滤波 等效峰值频率 液体流速 满管流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对运动员营养补剂中人体必需支链氨基酸的检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挺钧 邱俊 徐中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3-696,共4页
建立了运动员营养补剂中3种人体必需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E-C4D)测定方法。通过研究电泳时背景电解质种类、浓度以及电导检测器的激发电压,激发频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实验... 建立了运动员营养补剂中3种人体必需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E-C4D)测定方法。通过研究电泳时背景电解质种类、浓度以及电导检测器的激发电压,激发频率等参数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为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0 cm×75μm,有效长度50 cm),以5.0 mol/L的乙酸为背景电解质;C4D检测器激发电压为40 V,激发频率为600 kHz;运行电压为+15 kV,温度为25℃。3种氨基酸在50.0~1000.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4,加标回收率在98.6%~105.4%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14.88μmol/L。方法已应用于运动员蛋白营养补剂中的支链氨基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检测
原文传递
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法测定连翘中三萜酸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梦杰 徐中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0-1333,共4页
建立了测定连翘中三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白桦脂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析方法。通过对H3BO3浓度、β-环糊精(β-CD)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60 mmol/L H3BO3-6 mmol/Lβ... 建立了测定连翘中三萜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白桦脂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分析方法。通过对H3BO3浓度、β-环糊精(β-CD)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60 mmol/L H3BO3-6 mmol/Lβ-CD的背景电解质中,且分离电压为15 kV,5 kPa压力进样4 s的条件下,三萜酸得以分离。三萜酸质量浓度在5.0~80.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35,方法的检出限在1.04~1.43μg/mL之间,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2%~0.04%,3.5%~4.4%。方法应用于河南栾川老翘中的三萜酸的回收率测试,三萜酸的加标回收率为88.1%~94.1%。方法可应用于连翘样品中的三萜酸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容耦合接触电导 连翘 三萜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