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文字符号语言在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 1
-
-
作者
党静萍
李朝建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
-
出处
《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
文摘
文字语言是各种文体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医学科技论文写作中,除了文字语言这种载体形式以外,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载体形式,这就是非文字符号语言。在医学科技论文中合理、恰当、规范地使用非文字符号语言,一方面可以使医学科技语言表达简洁、明了,另一方面也可使内容的表达更为直观、生动,从而增加论文信息量,更好地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
-
关键词
非文字符号语言
写作
医学科技论文
语言表达
-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H15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浅析中小学教科书中非文字符号的认知特性
被引量:7
- 2
-
-
作者
惠凌峰
-
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1-66,共6页
-
文摘
教科书是通过文字和非文字符号来呈现教学内容的,非文字符号具有直观形象、寓意丰富、整体传达、一目了然、审美感人、强化认知、记忆深刻、模塑心灵的传播优势。集合性结构符号是教科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文字符号,它既是一种心理模塑结构,同时也是一种情境结构和视觉组织结构。在教科书中应该充分利用非文字符号营造良好的知识和文化信息交流界面,巧妙地呈现、传达内容,在提高认知效率和效果的同时,更好地陶铸、模塑学生的学科认知结构和文化心理结构。
-
关键词
中小学教科书
非文字符号
认知特性
-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xtbooks
non-verbal symbols
cognitive feature
-
分类号
G423.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挖掘文本内涵的另一种工具——非文字符号作用例说
- 3
-
-
作者
谢修天
-
机构
浙江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
-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4年第11期55-56,共2页
-
文摘
阅读与阅读教学属于言语层面的运用实践。解读文本主要是通过感知言语形式的音节与文字符号两种形式进行。汉语文本的阅读对应物除文字符号形式外,还存在诸如标点符号、段落标志、印刷方面的加粗、加黑、斜体等非文字符号形式。非文字符号与文字符号,共同构成文本的整体,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是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
关键词
语文教育
阅读教学
言语形式
非文字符号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非文字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解读与应用
- 4
-
-
作者
黄娟
-
机构
重庆市长寿实验中学校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10期447-448,共2页
-
文摘
语文学科是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基础学科,但同时由于语文知识较难理解,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有效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而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应用非文字符号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含义的理解。通过有效的应用图片、插画等方式,将语文知识的文字内容,用更为立体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有效的了解与掌握,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应该有效的对语文教材上的非文字符号进行详细的梳理,并且科学的建立符合学生的语言、汉字以及语文知识学习的各方面的非文字符号运用策略,使学生充分的认识了解语文教材中的非文字符号的含义。笔者通过对非文字符号在语文教学中的结语与应用的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
关键词
非文字符号
语文教学
解读与应用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蚌埠双墩遗址陶符看史前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王晖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15,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05jzd00029)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双墩遗址陶符中象形类的刻划符号以及"文字画"类陶符,可以证明文字性的图形或符号产生于裴李岗、青莲岗与仰韶文化时期,虽还不是成熟的汉字,但这些与后来汉字形体结构一脉相承,应该就是汉字的源头和孕育期,可称之为"文字性符号"和"文字画"。双墩遗址陶符中的几何类的刻划符号,可称之为"非文字性符号",与后来汉字没有什么关系。数量甚多的双墩遗址陶符对我们检视新石器时代陶器刻划符号的性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关键词
双墩遗址
刻划符号
文字画
文字性符号
非文字性符号
史前
-
Keywords
Shuangdun site
carved symbols
pictographs
text symbols
non text symbols
pre-historic
-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即时符号——超文本和即时会话中使用的象形表意符号
- 6
-
-
作者
章寿品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08年第3X期69-71,共3页
-
文摘
通过对即时符号(原文)的技术性知识和历史性知识进行研究,为艺术设计学科相关的创作提供适度的理论参考。在首次给出即时符号、私人即时符号、共用即时符号概念的基础上展开论述。剖析它与网络语言的关系、基本特征、私人性至集体性转变等技术性知识。同时,即时符号作为人们用于沟通的非文字符号,通过论述进一步纵向的剖析,揭示它的历史来源、创作实例和未来新的可能性。
-
关键词
超文本
即时会话
即时符号
非文字符号
-
Keywords
hypertext, instant messaging, instant symbol, non-text symbol
-
分类号
J504
[艺术—艺术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