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脆弱与承认:论巴特勒的非暴力伦理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都岚岚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2,160,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朱迪斯.巴特勒的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论研究"(12CWW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10YJC752008)
-
文摘
朱迪斯·巴特勒虽素以性别理论著称,但近年来她的学术思考已逐渐从抽象的哲学推理转向实践哲学的两个分支,即政治学和伦理学。这种转向既与9.11事件以后的全球政治局势密切相关,更与巴特勒一直探问的"什么是人?什么样的生命算是生命?"这一哲学问题息息相关。通过解读巴特勒对脆弱和政治选择关系的思考,本文认为,巴特勒在后9.11时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根本上重新构想主体与他者的关系,从而避免暴力的发生。基于公共领域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巴特勒提出的非暴力伦理一如既往地体现了她对边缘群体的深切关怀。
-
关键词
巴特勒
脆弱
承认
非暴力伦理
-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我是谁?”——朱迪斯·巴特勒主体哲学的伦理反思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王慧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2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14BZX125
-
文摘
朱迪斯·巴特勒为伦理主体提供了一个富有挑衅性的批评框架,将"我是谁"作为伦理实践的出发点,认为与生俱来的脆弱无知特质不但构成了人类原初褫夺的生存处境,同时也成为责任伦理的基础和起点。在批判吸收列维纳斯"他者伦理"的基础上,巴特勒提出"非暴力伦理",并将成为"人"之政治的思考置于国际政治的框架之下,关注那些被政治主体规范排除在外的岌岌可危的"赤裸生命",以实现主体自我与他者和谐共存的相处之道。
-
关键词
朱迪斯·巴特勒
主体
他者
非暴力伦理
-
分类号
B82-06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