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性符号:意识形态性·多元文化主文·非本体论——简评达琳·杰西卡《性别/性符号学》
1
作者 程丽蓉 《符号与传媒》 2012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在《性别/性符号学》的“致谢”和“理论途径的旅行地图”中,达琳·杰西卡以一位严肃学者特有的严谨,介绍了此书所借鉴和倚重的理论资源,他们是:克丽斯汀·德尔菲、安吉拉·卡特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性理论;... 在《性别/性符号学》的“致谢”和“理论途径的旅行地图”中,达琳·杰西卡以一位严肃学者特有的严谨,介绍了此书所借鉴和倚重的理论资源,他们是:克丽斯汀·德尔菲、安吉拉·卡特和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性理论;克劳德·列维一斯特劳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多元文化主义 杰西卡 意识形态性 性别 非本体论 简评 斯特劳斯
下载PDF
论阿尔弗雷德·施密特的非本体论马克思主义观及对其的批判性回应
2
作者 祝杨军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18,共7页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依据自身对"本体论"概念的预设,在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性质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特征、与旧形而上学的区别和马克思学等几个角度分析论述了其非本体论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对...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依据自身对"本体论"概念的预设,在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性质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特征、与旧形而上学的区别和马克思学等几个角度分析论述了其非本体论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对这一观点进行批判性的回应中,通过对本体论问题进行再反思,可以确证"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弗雷德·施密特 非本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本体论性质诠释——A·施密特眼中的批判唯物主义
3
作者 赵长伟 安其心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14-17,共4页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 A·施密特 非本体论 “第二自然” 同一性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实践本体论
4
作者 雷荣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9,共5页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关于实践的论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将它在哲学层面上加以讨论;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一步将实践概念置入到社会经济与社会历史范畴中加以研究。至此,实践更加强调社会变革之维度,历史概念在实践论中得以凸显。实践概念从哲学层面到生产层面的转变,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从旧的唯物主义哲学转向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然而,研究哲学,马克思旨在废弃旧的理念,构建新的体系。于是,历史维度逐渐在马克思的实践论中呈现出来,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得以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唯物主义并非实践哲学之本体,实践也并非马克思哲学之全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提出与运用,使哲学研究彻底超越了外在的、抽象的人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学研究的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与生产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本体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指向——兼与俞宣孟先生商榷
5
作者 卢春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98-201,共4页
哲学从其产生开始,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对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反思中试图为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最后的、合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的时期哲学有着不同的关怀指向对象,即哲学的本体及哲学的本体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 哲学从其产生开始,实际上就是在通过对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反思中试图为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最后的、合理的根据和标准。不同的时期哲学有着不同的关怀指向对象,即哲学的本体及哲学的本体论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本体,而这种本体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通过实践为手段和途径,形成关于现实的人的存在。因此“现实的人的存在”应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怀 本体论 非本体论 现实人学本体论
下载PDF
A.施密特论马克思的非同一性思想
6
作者 赵长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施密特站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立场之上,追随他的老师和前辈阿多尔诺重新挖掘并深刻剖析了马克思的非同一性思想。他主张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在他看来,主张本体论哲学本身即是对"第二自... 施密特站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立场之上,追随他的老师和前辈阿多尔诺重新挖掘并深刻剖析了马克思的非同一性思想。他主张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在他看来,主张本体论哲学本身即是对"第二自然"的认同,而同一性思维又必然公开地或隐蔽地走向本体论,所以坚持非同一性思想与主张非本体论哲学是相互关联的。这一思想的诠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施密特 非本体论 第二自然 同一性
下载PDF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7
作者 张翠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08年第4期35-39,共5页
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 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社会在实践这一中介基础上辩证统一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中介的非本体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驳斥了物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把握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密特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实践中介 非本体论 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西方音乐教育哲学价值观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叶金玫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4-27,共4页
关于音乐教育的价值,西方音乐教育哲学有两种观点: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观点;音乐教育的文化、实践和功能价值观点。研究和探讨西方音乐教育价值观,借鉴其中合理的内容,对建立、完善和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具有积极... 关于音乐教育的价值,西方音乐教育哲学有两种观点: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观点;音乐教育的文化、实践和功能价值观点。研究和探讨西方音乐教育价值观,借鉴其中合理的内容,对建立、完善和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 本体论 非本体论
下载PDF
A.施密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析评
9
作者 赵长伟 陈静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12-14,共3页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A.施密特认为,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其自然观的基础的。施密特强调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指出了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qu...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A.施密特认为,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其自然观的基础的。施密特强调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指出了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这些观点无疑对我国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否本体论的讨论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施密特 非本体论 “第二自然” 同一性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的本体论差异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7-185,223,共10页
胡塞尔现象学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本体论差异问题的思考,具体表现在纯粹观念与非纯粹观念、纯粹逻辑与非纯粹逻辑、纯粹世界与非纯粹世界等本体论差异问题。胡塞尔的这种思考实际上就是纯粹本体论与非纯粹本体论差异问题的思考。他认为非... 胡塞尔现象学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本体论差异问题的思考,具体表现在纯粹观念与非纯粹观念、纯粹逻辑与非纯粹逻辑、纯粹世界与非纯粹世界等本体论差异问题。胡塞尔的这种思考实际上就是纯粹本体论与非纯粹本体论差异问题的思考。他认为非纯粹本体论是一种非基础本体论或非科学本体论,纯粹本体论则是一种基础本体论或科学本体论,主张现象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对纯粹心灵哲学与非纯粹心灵哲学之间的本体论差异问题的批判性分析中,确证一种严格科学哲学规范及伦理价值典范。但是事实上,胡塞尔的现象学本体论始终包含着一种纯粹性与非纯粹性互渗的现象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纯粹本体论 纯粹本体论 本体论差异
原文传递
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基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11
作者 高锐 《商洛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7,40,共6页
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首先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对人类具有先在性问题,来确立他唯物主义的立场。关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施密特从非本体论的层面提出了自然与社会"互为中介"的一对逆命题。其实,马克思在理解... 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首先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对人类具有先在性问题,来确立他唯物主义的立场。关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施密特从非本体论的层面提出了自然与社会"互为中介"的一对逆命题。其实,马克思在理解自然概念时,既从物质层面注重自然的先在性和客观实在性,又从实践角度强调自然所具有的社会历史特征。社会无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还是作为自然界的对立物,都可以中介自然;但自然只有作为社会的外部环境和生产要素时才能中介社会,当把自然看作全部存在物的总和的自然时,它包含人类社会,总体中介部分显然在逻辑上行不通。所以,施密特的这个"双向中介"理论中的"自然"的内涵不同,把它作为一对逆命题来理解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密特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先在性 “双向中介”理论 本体论 非本体论
下载PDF
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12
作者 王汉华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47,63,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对现实的人进行唯物主义理解的人学理论,而不是一种思辨世界本体问题的抽象本体理论,它是一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批判社会异化,重建理想社会的社会哲学。
关键词 哲学 本体论 非本体论 社会哲学
下载PDF
如何理解马克思思想中的“自然”概念
13
作者 詹姆斯.斯文多 杨雨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1,共5页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如何放弃了一种本体论自然观,即将自然作为一个就物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持存以及秩序而言的关系整体的观点,从而否定了自然或物理世界中的任何内在价值。康德已经把自然或世界降格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因此它的...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如何放弃了一种本体论自然观,即将自然作为一个就物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持存以及秩序而言的关系整体的观点,从而否定了自然或物理世界中的任何内在价值。康德已经把自然或世界降格为一种规范性概念——因此它的价值仅只是对获得客观知识给予启迪。马克思又通过把自然仅仅视为可交换领域和可消费的东西而进一步强化了这一降格,至此每种东西仅是能量或者力的聚集,人类劳动实质上不能令其完美而只可使其改变形式。这种通过劳动所进行的能量重置只为了一个目的:人类种族的自由繁衍。因此,马克思的思想不能被用以支持一种通常所理解的环境哲学,后者给出了内在价值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然 非本体论自然观 规范性
下载PDF
论哲学思维方式的时代变革——兼评《哲学的憧憬——<形而上学>的沉思》
14
作者 彭澧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54-60,共7页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同哲学学派的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的回归”,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 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同哲学学派的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的回归”,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方式 本体论 非本体论 实践
下载PDF
Feminism in Theistic Humanism: The Question of Gender Discourse in African Philosophy
15
作者 Maduabuchi Dukor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11期997-1003,共7页
An inquiry into the ontology of critical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Africa Philosophy is long overdue. Hitherto discourses on gender problems lost focus because of the tendency to leave out the gaps in culture created by... An inquiry into the ontology of critical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Africa Philosophy is long overdue. Hitherto discourses on gender problems lost focus because of the tendency to leave out the gaps in culture created by colonial experience, modernity's assaults and unAfricaness in ontology and essence. It is argued here that the fulcrum for a legitimate feminist doctrine is Theistic Humanism, the philosophy of African philosophy that exposes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aphysical basis of the rightful and ethical place of women in the society without injury, injustice and abuse on womanhood. Theistic Humanism as an ontology and cosmology abhors class struggle among husbands, wives, sons, daughters, etc.. Class struggle between men and women degenerated from the oneness of being ontology and Gender community where husbands and wives were happily married with different complementary social rol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ism HUMANISM Africanity PHILOSOPHY ontology gender and class-struggle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的当代审视
16
作者 朱彦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共6页
基于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精心解读,在对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倾向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施密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非本体论、非目的论的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与社会的双向中介理论。施... 基于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精心解读,在对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理论倾向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施密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非本体论、非目的论的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与社会的双向中介理论。施密特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凸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非本体论 目的论 自然与社会的双向中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