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遮蔽”与“澄明”——教育的非本真状态与本真状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长伟 王飞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101-104,共4页
在人文精神缺失严重的当今时代,教育被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等深深遮蔽了,教育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中,教育脱离生活,忽视生命,淡漠精神,肢解整体的人。要想去掉重重遮蔽使教育通达本真状态就应当找回人文精神,让教育回归生活,关... 在人文精神缺失严重的当今时代,教育被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利主义等深深遮蔽了,教育处于一种非本真状态中,教育脱离生活,忽视生命,淡漠精神,肢解整体的人。要想去掉重重遮蔽使教育通达本真状态就应当找回人文精神,让教育回归生活,关注生命,提升精神,从而建构整体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 非本真状态 生命 精神 整体人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本真状态”的张力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1-7,共7页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确定为"在世界中",同时他把"此在"的生存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本真状态,一种是本真状态。笔者认为,两种生存状态的差别在于"此在"和世界之间以及和他人之间是否...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把人的存在确定为"在世界中",同时他把"此在"的生存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本真状态,一种是本真状态。笔者认为,两种生存状态的差别在于"此在"和世界之间以及和他人之间是否有张力。文章试图通过分析非本真状态的无张力和本真状态的张力特征来证明这种观点,并总结本真状态的张力特性,指出这种出现在人("此在")与世界之间的张力可以看成是从近代哲学的主客对立的张力到后期海德格尔所研究的天、地、人、神之间更高层次的张力之间的一个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状态 非本真状态
下载PDF
试论《围城》中方鸿渐的符码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乐养 《安康师专学报》 2005年第5期39-41,共3页
方鸿渐的一生面对种种偶然性的因素束手无策,他在偶然性左右的世界中丧失了自身。这类生存状态即此在被海德格尔称为“非本真状态”。方鸿渐的符码意义在于文学性地展示了这种失去选择,失去自身的“非本真状态”。
关键词 偶然性 此在 非本真状态
下载PDF
拆解心灵的镣铐,舞动坦荡的人生——对毕淑敏新作《女心理师》的解读
4
作者 张丽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1-34,共4页
《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新作,它一改以往作品以死亡为意义载体的风格,而是通过现存的人、事剖析现代人的心灵困惑,让人勇敢地面对自我和他人的过去与现在,实现身份认同,处理好人自身非本真状态和本真状态两种生存方式,拆除心灵的镣铐,... 《女心理师》是毕淑敏的新作,它一改以往作品以死亡为意义载体的风格,而是通过现存的人、事剖析现代人的心灵困惑,让人勇敢地面对自我和他人的过去与现在,实现身份认同,处理好人自身非本真状态和本真状态两种生存方式,拆除心灵的镣铐,舞动坦荡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心理师》 心灵 身份认同 非本真状态 状态
下载PDF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
5
作者 李刚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27-30,共4页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实是对其生长的根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那么任何企图解决技术对我们的拘囚的想法都是肤浅和徒劳的,任何企图在技术内部利用技术...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批判其实是对其生长的根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在海德格尔看来,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形而上学的主客对立的思维模式,那么任何企图解决技术对我们的拘囚的想法都是肤浅和徒劳的,任何企图在技术内部利用技术来遏制技术的疯狂滋生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因为此等做法等于又是用一种存在者来代替另一种存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非本真状态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存在与时间》的“此在存在论”批判
6
作者 文剑武 《兰州学刊》 CSSCI 1992年第4期11-15,共5页
[1]存在主义是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个人日常生活境况的体验和沉思。这一思潮滥觞于克尔凯戈尔于19世纪4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著作,和陀斯妥也夫斯基1864年发表的《地下室手纪》。忧虑、恐惧、死亡和生活的荒谬是这些著作的主题。这一时期... [1]存在主义是对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个人日常生活境况的体验和沉思。这一思潮滥觞于克尔凯戈尔于19世纪4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著作,和陀斯妥也夫斯基1864年发表的《地下室手纪》。忧虑、恐惧、死亡和生活的荒谬是这些著作的主题。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大陆诸国在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旧的封建制度的藩篱中有了较快发展的时期。新旧体制之间、新旧阶级之间以及新兴阶级内部(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现象学 存在论 存在者 海德格尔 非本真状态
下载PDF
内心张力──作为哲学存在的李商隐和约翰·多恩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旭春 《外国语文》 1998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从存在主义关于此在的本真生存状态和非本真生存状态的论述入手,分析了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和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作为哲学存在的内在张力性心态,即对个体的非本真生命形式的困惑感和焦虑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 本文从存在主义关于此在的本真生存状态和非本真生存状态的论述入手,分析了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和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作为哲学存在的内在张力性心态,即对个体的非本真生命形式的困惑感和焦虑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这种内心张力是身心匮乏时代的诗人所共有的心态,它具有超乎历史和文化语境限制的类同性;玄学派诗人和晚唐诗人高度张力性的文本结构最终还原为这样一种同样高度张力性的哲学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约翰·多恩 哲学存在 内心张力 非本生存状态
下载PDF
如何理解海德格尔之“缘在”的“真理”与“非真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松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90,共6页
在海德格尔之《存在与时间》中,“缘在”(Dasein)的“真理”(本真状态)与“非真理”(非本真状态)乃是两个关键性的词语。但是,关于它们的确切含义及其思想意义,海德格尔自己在该书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交代,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 在海德格尔之《存在与时间》中,“缘在”(Dasein)的“真理”(本真状态)与“非真理”(非本真状态)乃是两个关键性的词语。但是,关于它们的确切含义及其思想意义,海德格尔自己在该书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交代,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是迷雾重重。本文试图借助于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实际生活经验”思想(尤其是它的“前理论”和“动荡”这两个基本特征),来澄清如何理解《存在与时间》中“缘在”的“真理”与“非真理”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非本真状态 实际生活经验 思想意义
原文传递
海德格尔的“死”与禅者的“死”
9
作者 刘益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32-165,共34页
死亡问题是人类立存于世间所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之一。如果说,人类的生存生活构建了世界上的诸多秩序,人类看重这些秩序、竭力维持这些秩序的话,则“死亡”给我们送来的东西可能就是对于这些秩序的某种逃离,某种否定。存在的一些千百年... 死亡问题是人类立存于世间所不能回避的根本问题之一。如果说,人类的生存生活构建了世界上的诸多秩序,人类看重这些秩序、竭力维持这些秩序的话,则“死亡”给我们送来的东西可能就是对于这些秩序的某种逃离,某种否定。存在的一些千百年来所争论不已的话题是:什么是人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大乘佛教 生命状态 非本真状态 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