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之于此在:从非本真性到本真性 被引量:4
1
作者 舒红跃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在世有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两种样式:通过用具操劳着的此在处于非本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的此在逃避或遗忘了它的存在;此在的本真生存是"向死而生"。在《存在与时间》中技术之于此在是一种沉沦或消极的因素...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在世有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两种样式:通过用具操劳着的此在处于非本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的此在逃避或遗忘了它的存在;此在的本真生存是"向死而生"。在《存在与时间》中技术之于此在是一种沉沦或消极的因素。通过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和对古希腊神话的解读,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认为,技术对于此在不仅不是一种消极的和沉沦的因素,反而是此在生存积极的和本真的建构;《技术与时间》使生存论的时间分析技术化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此在 生存 非本真生存
原文传递
理解人生:从海德格尔到佛教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章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149,168,共13页
海德格尔对人生的理解既不是陷入具体生存之中,也不是完全外在于生存,而是属于一种既跳入人生又跳出人生的生存论现象学。它大致有以下环节:1.描述人生本身的开展、抛出和占有;2.分析人生本身的非本真理解和本真理解;3.区分人生的非本... 海德格尔对人生的理解既不是陷入具体生存之中,也不是完全外在于生存,而是属于一种既跳入人生又跳出人生的生存论现象学。它大致有以下环节:1.描述人生本身的开展、抛出和占有;2.分析人生本身的非本真理解和本真理解;3.区分人生的非本真意义和本真意义;4.展示本真生存的可能性;5.表明本真人生的本真缘发性和顺随性。海德格尔对本真缘发和顺随的现象学分析可以开启一种对佛教缘起学说及其随缘主张的新阐释,而他对非本真生存和本真生存的分析则可以给出一种对佛教因果轮回学说的生存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佛教 人生 非本真生存 生存
下载PDF
迷失“本己”的哭泣灵魂——觉新悲剧之因重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迎春 《长沙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73-75,共3页
觉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形象,他的不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但觉新的悲剧更多地在于他"本己"的迷失。因"本己"的迷失而成为一"心奴",从而导致他对自我生存感性、自我认同的丧失,迷失"本己&qu... 觉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悲剧形象,他的不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但觉新的悲剧更多地在于他"本己"的迷失。因"本己"的迷失而成为一"心奴",从而导致他对自我生存感性、自我认同的丧失,迷失"本己"的非本真生存状态,是觉新悲剧最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新 非本真生存 心奴
下载PDF
内心张力──作为哲学存在的李商隐和约翰·多恩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旭春 《外国语文》 1998年第3期8-13,共6页
本文从存在主义关于此在的本真生存状态和非本真生存状态的论述入手,分析了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和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作为哲学存在的内在张力性心态,即对个体的非本真生命形式的困惑感和焦虑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 本文从存在主义关于此在的本真生存状态和非本真生存状态的论述入手,分析了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和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作为哲学存在的内在张力性心态,即对个体的非本真生命形式的困惑感和焦虑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这种内心张力是身心匮乏时代的诗人所共有的心态,它具有超乎历史和文化语境限制的类同性;玄学派诗人和晚唐诗人高度张力性的文本结构最终还原为这样一种同样高度张力性的哲学心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约翰·多恩 哲学存在 内心张力 非本真生存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