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湿化治疗仪与人工鼻在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徐菁 周丽珍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湿化治疗仪与人工鼻在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过滤,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呼吸湿化治疗仪与人工鼻在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过滤,试验组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气道湿化过滤。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气道湿化满意率、痰液黏稠度、日均痰液量、日吸痰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日均痰液量及日吸痰频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损伤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湿化治疗仪用于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患者较人工鼻更有优势,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气道状况、提升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日均痰液量和日吸痰频率,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湿化治疗仪 人工鼻 人工气道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痰液黏稠度
下载PDF
不同湿化方式在颅脑损伤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玲玲 何青 刘勤 《现代科学仪器》 2024年第4期158-16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湿化方式分别运用于颅脑损伤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于本院进行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A组(43例),其余为B组(37例),其... 目的:比较不同湿化方式分别运用于颅脑损伤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于本院进行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本院2021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A组(43例),其余为B组(37例),其中A组进行文丘里氧疗温湿化,B组进行微量泵持续滴入法湿化,对比两组通气期间生命体征、氧疗效、吸痰次数、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生命体征、氧疗效、吸痰次数、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文丘里氧疗温湿化效果确切,治疗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丘里氧疗温湿化 微量泵持续滴入法湿化 颅脑损伤 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
下载PDF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美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9期9-12,共4页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因机体失去上呼吸道或呼吸机的加温加湿功能,易出现排痰不畅的问题,可能会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从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方式...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对于非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因机体失去上呼吸道或呼吸机的加温加湿功能,易出现排痰不畅的问题,可能会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从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方式的选择与应用、气道湿化的温湿度、气道湿化液的选择、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气道湿化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下载PDF
ICU护士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知识及实践现状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旋 米洁 +3 位作者 姚娟 简福霞 袁智慧 杨雪莲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9期859-863,共5页
目的探讨ICU护士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情况,并分析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8-9月通过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60家医院的1194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 目的探讨ICU护士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情况,并分析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1年8-9月通过便利抽样选取重庆市60家医院的1194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知识与实践情况。结果1194名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为(13.12±2.69)分。湿化液和人工鼻禁忌证问题,正确率均低于40%。不同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医院等级、是否有专科护士证及是否接受过气道湿化培训的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ICU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护理需要进一步规范,可以通过分层次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ICU护士气道湿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知识 现况调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行非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希 周红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本研究根据在ICU行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特点,从口腔护理方法、溶液、频次及评价指标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和管理者对在ICU行非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视程度,并选择恰当的口腔护理方案。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非机械通气 口腔护理 综述
下载PDF
中国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与非机械通气治疗指南(2023) 被引量:12
6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 宁波诺丁汉大学GRADE中心 +4 位作者 孙同文 张西京 黎毅敏 彭志勇 赵鸣雁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3年第5期9-24,共16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医学界对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仍是其主要的且被广泛...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非心源性肺水肿,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医学界对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肺保护机械通气策略仍是其主要的且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措施,但对于ARDS的非机械通气治疗策略,目前仍缺乏系统的总结。因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危重医学专委会组织国内相关学科专家,依照GRADE国际指南制定规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分析、讨论,最终形成本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医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非机械通气治疗 诊断 指南
下载PDF
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在非机械通气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钊 朱昭琼 +3 位作者 陈峰 张益 谢冕 余志豪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评价非机械通气患者经口/鼻采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连续无创监测PETCO2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吸氧,连续监测和比较不同氧流量下PETCO2图形和读数变化,分析恒定氧流量下PETCO2与PaCO2... 目的评价非机械通气患者经口/鼻采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连续无创监测PETCO2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非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用自制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吸氧,连续监测和比较不同氧流量下PETCO2图形和读数变化,分析恒定氧流量下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氧流量下均可检测到正常形态PETCO2矩形波形;不同氧流量下不同时间点所测得的PETCO2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TCO2与PaCO2呈中度相关(r=0.50~0.55,P<0.05)。结论自制呼气末二氧化碳采样器经口/鼻连续无创监测PETCO2,在不同氧流量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经济、安全、无创、实用的特点,可以作为危重病人抢救时的快速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采样器 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 非机械通气
下载PDF
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章凤 陶芳萍 +2 位作者 史倩 魏登惠 王银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203-1204,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吸... 目的:观察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法进行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管道痰痂形成率、刺激性咳嗽率和气道黏膜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加热湿化吸氧法行气道湿化能够保证吸入气体得到充分湿化,减少患者气道水分的丢失,对改善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非机械通气 加温湿化 呼吸道护理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辛绍斌 阎皓 +2 位作者 沈莉 孙强 齐勇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3468-3470,共3页
目的探讨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住ICU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210例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纳入研究。以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为主导实施EGDS。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 目的探讨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入住ICU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210例为研究对象,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纳入研究。以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为主导实施EGDS。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及对照组(无EGDS),每组70例。比较3组镇静达标时间;不良事件(如心动过缓、血压降低、低氧血症等)发生率,谵妄发生率[通过ICU意识模糊评分(CAM-ICU)评估];机械通气治疗率和入住ICU时间等。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率以及入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率以及入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镇静达标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右美托咪定为主导的EGDS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安全可行。EGDS可以降低非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治疗率,并缩短入住ICU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 ICU 非机械通气
下载PDF
电热恒温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迪 沈美芳 +2 位作者 周舸 柳畅华 李春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11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电热恒温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间歇滴注湿化气道,观察组采用电热恒温湿化法提高吸入气体的温湿度。两组持续气... 目的探讨电热恒温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间歇滴注湿化气道,观察组采用电热恒温湿化法提高吸入气体的温湿度。两组持续气道湿化2周,比较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但两组气道湿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热恒温湿化法进行气道湿化提高了气道管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间歇湿化 电热恒温湿化
下载PDF
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俊霞 黄琴红 +1 位作者 曹晓东 王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2例。A组使用湿纱布覆盖法,B组使用呼吸过滤器法,C组采用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 目的:探讨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2例。A组使用湿纱布覆盖法,B组使用呼吸过滤器法,C组采用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三组湿化液均使用灭菌注射用水。对3组气道在气道湿化效果、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等方面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气道湿化效果、管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无管道痰痂形成。结论: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能改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性氧疗 恒温加热湿化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研究
下载PDF
纳布啡对ICU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雁 孙建新 +1 位作者 秦延军 董士民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纳布啡对ICU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非机械通气、疼痛数字(NRS)评分>4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和吗啡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给药后1、6、12、24、36、48 h的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RR)、动脉血压... 目的研究纳布啡对ICU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非机械通气、疼痛数字(NRS)评分>4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纳布啡组和吗啡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给药后1、6、12、24、36、48 h的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RR)、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评分(VAS评分)、谵妄评估[先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对患者意识进行评估,然后行ICU谵妄评估工具(CAM-ICU)评估谵妄发生情况],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组间不同时间HR、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除外用药后48 h RR水平低于1 h(P<0.05),其他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用药后24、36、48 h RR水平均低于1、6、12 h,且低于同时间纳布啡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除外36 h SPO2水平高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时间均保持平稳(P>0.05),纳布啡组用药后6、12、24、36 h SPO2水平均高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后24 h、36 h、48 h VAS评分均低于1 h、6 h,24 h、36 h、48 h,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吗啡组12 h VAS评分低于1 h,纳布啡组24 h VAS评分低于1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组用药36 h、48 h RASS评分显著低于用药后1 h、6 h、1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用药后24 h、36 h、48 h RASS评分低于用药后1 h、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患者1~48 h RASS评分均低于吗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患者谵妄发生率为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ICU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具有与吗啡相同的镇痛效果,且对患者循环功能影响小,减少呼吸抑制,使患者保持镇定减少谵妄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镇痛 非机械通气 ICU 安全性
下载PDF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燕华 贺艳 周伯军 《全科护理》 2017年第16期1972-1973,共2页
[目的]总结5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给予监护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气... [目的]总结5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方法]对50例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给予监护护理、气道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病人无气道堵塞、再次使用呼吸机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病人使用呼吸湿化治疗仪的护理可以降低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概率,减少长期使用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湿化治疗仪 重症监护室 护理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非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湿化新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敏 潘玲 +1 位作者 李惠芳 徐溧婕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3期16-19,共4页
综述了非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湿化的新进展,包括正常湿化的生理机制、湿化效果的判定、传统的气道湿化方式的选择、现代临床新型的气道湿化方式——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认为根据患者病情、医院条件、患者的承受能力等来综合考... 综述了非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人工气道湿化的新进展,包括正常湿化的生理机制、湿化效果的判定、传统的气道湿化方式的选择、现代临床新型的气道湿化方式——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认为根据患者病情、医院条件、患者的承受能力等来综合考虑选择湿化方法及湿化液是今后努力及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湿化
下载PDF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陆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148-2149,共2页
目的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采用力月西、芬太尼、吗啡、丙泊芬等药物交替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镇静过程中加强呼吸、循环监护,监测镇静水平,做好呼吸道的管理和生活护理。结果20例患... 目的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痛镇静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方法。方法20例患者采用力月西、芬太尼、吗啡、丙泊芬等药物交替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镇静,镇静过程中加强呼吸、循环监护,监测镇静水平,做好呼吸道的管理和生活护理。结果20例患者顺利渡过疾病的危重阶段,心理反应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ICU作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医护人员在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尽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在镇痛镇静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护和护理,避免护理并发症和意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械通气 镇痛 镇静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气道管理方法在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毕春霞 李红玉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应急呼吸道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1]。但是对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切开后.患者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滤过的功能,导致分泌物黏稠干燥,痰液不易咳出.出现肺部感染[2]。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带菌的...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应急呼吸道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方法[1]。但是对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切开后.患者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加湿、滤过的功能,导致分泌物黏稠干燥,痰液不易咳出.出现肺部感染[2]。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带菌的滞留物不断流入下呼吸道。也是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患者 非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术 气道管理 呼吸道梗阻 气管切开患者 气管切开后 吸入气体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综合管理 被引量:18
17
作者 常连霞 王春梅 《天津护理》 2017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对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呼吸道综合管理,即加强病室管理;正确摆放体位;选用适当的口腔清洁液进行口腔护理;利用文丘里装置有效湿化气道;气管切开伤口的观察护理;正确的吸痰;定时痰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 目的:对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呼吸道综合管理,即加强病室管理;正确摆放体位;选用适当的口腔清洁液进行口腔护理;利用文丘里装置有效湿化气道;气管切开伤口的观察护理;正确的吸痰;定时痰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加强患者营养;严格消毒隔离,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 呼吸道管理
下载PDF
振动排痰机用于心内直视术后非机械通气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静 郭春梅 郑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美国G5振动排痰机 心内直视术后 非机械通气 疗效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非机械通气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付燕 赵斌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7期26-29,共4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是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是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高达40%~60%。近年来,治疗上出现了很多突破性进展,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复张等,改善了ALI或ARDS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死亡率。而药物治疗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主要讨论非机械通气治疗,包括液体管理策略及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非机械通气治疗 急性肺损伤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进行性呼吸衰竭 药物治疗 LUNG 心源性
下载PDF
6S管理模式预防非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超 楼昀 刘利智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第7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对预防非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非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 目的探讨6S管理模式下的护理措施对预防非机械通气患者ICU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非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重症医学科常规护理。患者转出后,比较两组患者的ICU环境压力源量表得分及ICU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ICU环境压力源量表得分为76.80±20.56,与对照组92.27±20.45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6.96,P<0.05)。干预组发生ICU综合征5例,发生率为9.26%,与对照组(16例,29.62%)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结论 6S管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ICU环境压力源,降低患者ICU综合征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模式 非机械通气 ICU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