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背景区域冬季大气PM_(2.5)中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煜娴 曹芳 +4 位作者 贾小芳 颜鹏 谢添 任磊 章炎麟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7,共13页
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5个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金沙、龙凤山、上甸子和瓦里关,同步采集了PM_(2.5)样品,分析了其中的非极性有机物: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和藿烷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上甸子和龙凤山的多环芳烃平均浓度显著高于... 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5个区域大气本底站:临安、金沙、龙凤山、上甸子和瓦里关,同步采集了PM_(2.5)样品,分析了其中的非极性有机物: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和藿烷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上甸子和龙凤山的多环芳烃平均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站点,分别为35.2±25.6 ng/m^(3)和27.5±16.8 ng/m^(3);藿烷类物质的浓度在上甸子和临安出现高值,分别为2.72±1.78 ng/m^(3)和2.47±0.990 ng/m^(3);正构烷烃浓度以临安最高,为86.7±40.6 ng/m^(3)。对各站点多环芳烃和藿烷类化合物采用比值法,正构烷烃采用主峰碳数(C_(max))、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和植物蜡贡献率(%Wax C_(n)),结合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综合进行源解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除瓦里关外,其余站点燃烧源均以化石燃料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临安(94.9%)>金沙(75.3%)>龙凤山(74.7%)>上甸子(62.5%)>瓦里关(35.6%)。后向轨迹聚类分析(HYSPLIT)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表明各站点主要受到外来传输气团的影响,并查明了各站点的潜在污染源区。对背景站点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地区PM_(2.5)中非极性有机物来源相似,京津冀地区的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高于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化石燃料贡献率显著高于生物质燃烧;华中地区燃煤和交通排放源排放贡献率均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生物质燃烧贡献率远高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大气 PM_(2.5)极性有机化合物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非极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系数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晓霞 陶澍 +1 位作者 李杭 朴海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根据分子拓扑理论,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有机污染物吸附系数的关系。通过对300种有机化合物的’x与logKoc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x与非极性化合物Koc的对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当在模型中引入1Xv、2X和2Xv时,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 根据分子拓扑理论,研究了分子连接性指数与有机污染物吸附系数的关系。通过对300种有机化合物的’x与logKoc进行回归分析,发现1x与非极性化合物Koc的对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当在模型中引入1Xv、2X和2Xv时,计算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在研究的99种非极性化合物中,55%的估算误差在0.2个对数单位之内。据此建立了根据分子连接性指数估算非极性有机污染物Koc的定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连接性指数 有机污染物 非极性化合物
下载PDF
估算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的片段常数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海瑛 陶澍 +1 位作者 卢晓霞 习晓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30,共6页
根据脂肪烃、多卤联苯、卤代苯和稠环芳烃等 80种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 (BCF)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有机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的片段常数法估算模型。模型包含 9个片段常数和 1 6个结构校正因子 ,模型可决系数为 0 .995 ... 根据脂肪烃、多卤联苯、卤代苯和稠环芳烃等 80种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 (BCF)的实测数据 ,建立了有机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的片段常数法估算模型。模型包含 9个片段常数和 1 6个结构校正因子 ,模型可决系数为 0 .995 ,平均绝对误差为 0 .1 83 6个对数单位 ,学生化残差呈随机分布。以调整可决系数和平均绝对误差为描述统计量 ,进行了类别剔除的 jackknife检验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模型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段常数 生物富集因子 极性有机化合物 鱼体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液相质谱测定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纲勇 罗杰鸿 黄锦波 《广州化学》 CAS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从衍生、离子加合、离子源、裂解等方面对近年来液相质谱测定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研究进行综述。其中,衍生方式主要介绍了醛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烯烃与炔烃等物质的衍生方式,离子加合主要介绍了铵根离子加合等正离子... 从衍生、离子加合、离子源、裂解等方面对近年来液相质谱测定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研究进行综述。其中,衍生方式主要介绍了醛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烯烃与炔烃等物质的衍生方式,离子加合主要介绍了铵根离子加合等正离子加合模式与甲酸根等负离子加合模式,离子源主要介绍了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APPI、DESI三种离子源在测定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研究,裂解方式以三氯杀螨醇为例子。文章以实例对液相质谱测定非极性或弱极性物质的策略进行了讨论,对它们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 离子加合 离子源 裂解 极性或者弱极性化合物
下载PDF
长三角背景大气PM_(2.5)中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特征及来源
5
作者 吴长流 曹芳 +4 位作者 贾小芳 张煜娴 谢添 任磊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6-657,共12页
为了探究长三角区域大气细颗粒物中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来源特征,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了129个PM_(2.5)样品,对其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非极性有机化合物(NPOCs,包括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和藿烷类)... 为了探究长三角区域大气细颗粒物中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来源特征,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了129个PM_(2.5)样品,对其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非极性有机化合物(NPOCs,包括多环芳烃、正构烷烃和藿烷类)进行了分析,并用分子示踪物、特征比值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等方法探究了有机气溶胶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临安ρ(PM_(2.5))的年平均值约为(32.36±20.44)μg·m^(-3),ρ(NPOCs)年平均值约为(59.05±40.39)ng·m^(-3),呈现出冬高夏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正构烷烃主要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草和木材等)燃烧等人为源,其次为高等植物角质层蜡排放;多环芳烃主要源于燃煤燃烧、机动车排放和生物质燃烧等非化石源的混合贡献;藿烷类物质主要源于机动车排放,其中冬季还受到燃煤源的影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析表明临安主要受到外来气团输送的影响.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对采样期间观测到的NPOCs进行源解析,得到了燃煤燃烧源、交通排放源和生物质燃烧等非化石源:冬季以交通源为主,贡献率为59%;春、夏季以燃煤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8%和57%;秋季以生物质燃烧等非化石源为主,贡献率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背景大气 极性有机化合物 PMF模型 源解析
原文传递
广西十万大山背景点PM_(2.5)中非极性有机气溶胶组成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邢佳莉 曹芳 +2 位作者 王谦 张煜娴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95-2905,共11页
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的非极性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n-alkanes)等,通常用于识别污染来源,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探究广西背景点PM_(2.5)中非极性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 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的非极性化合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和正构烷烃(n-alkanes)等,通常用于识别污染来源,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重要的影响.为探究广西背景点PM_(2.5)中非极性有机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对野外采集的PM_(2.5)样品分析了其中17种多环芳烃和20种正构烷烃.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和正构烷烃全年的平均值分别为(4.28±4.25)ng·m^(-3)和(13.7±14.72)ng·m^(-3);季节变化规律均是:冬季[(7.86±5.19)ng·m^(-3)和(27.51±16.9)ng·m^(-3)]>春季[(2.73±1.76)ng·m^(-3)和(7.64±4.71)ng·m^(-3)]>秋季[(2.34±1.45)ng·m^(-3)和(7.01±4.55)ng·m^(-3)]>夏季[(1.91±1.67)ng·m^(-3)和(3.98±3.12)ng·m^(-3)].PAHs中5环和6环的分子占比较大,超过60%,其次是中低环分子(4环和3环);n-alkanes中高分子量占比较高(C29>C31>C27),且奇偶碳数有明显差异.另外结合特征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后向轨迹相互验证发现:冬季非极性有机气溶胶中41.5%受港口船舶交通排放、海洋源输送影响,36.7%的污染贡献来自燃煤和局地生物质燃烧;春季污染气团中有25.2%来自生物质燃烧传输影响,45.0%来自研究区域南部的海洋输送,高等植物蜡排放污染较高;夏季53.4%气团污染来自船舶交通源传输,10.6%的污染来自西南泰国的跨境输送.广西背景点有机气溶胶受到局地排放和传输源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极性化合物 多环芳烃(PAHs) 正构烷烃(n-alkanes) 后向轨迹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生活与工业污水混合处理系统中关键毒物追踪 被引量:7
7
作者 程静 于红霞 金洪钧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4,87,共4页
以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A2O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程序,对关键毒物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进水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A2O系统的处理,出水已不显示24h急性毒性;因曝气可去除废水毒性,C18固... 以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A2O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毒性鉴别评价(TIE)程序,对关键毒物进行了追踪。结果表明,进水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具有24h急性毒性,经过A2O系统的处理,出水已不显示24h急性毒性;因曝气可去除废水毒性,C18固相提取亦可去除废水毒性,据此判断进水中存在的主要毒物为挥发性非极性有机化合物。进出水的GC/MS图谱显示。处理前后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关键毒物基本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生活工业混合污水 毒性鉴别评价 挥发性极性有机化合物 急性毒性试验 毒物
下载PDF
储层含水性的液相色谱识别方法
8
作者 郎东升 郭树生 《录井工程》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根据极性芳香化合物和非极性芳香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可以识别储层含水性。建立了判别方法,使储层含水性识别及描述有了新的定量手段。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鉴别) 储层 含水量 [极性芳香化合物] [极性芳香化合物]
下载PDF
氢键的模型
9
作者 JohnWHill 姚彩萍 《丽水学院学报》 1989年第S1期104-79,共2页
氢健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点抽象和困难的概念,然而在化学上它是极为重要的,氢键是基团A——H和原子B在相同或不同分子中的原子之间的引力,A和B都限于氟、氧和氮,也有例外,已知最强的氢键是F—H…F键,它有40Kcal/mol的能量,通常氢键... 氢健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种有点抽象和困难的概念,然而在化学上它是极为重要的,氢键是基团A——H和原子B在相同或不同分子中的原子之间的引力,A和B都限于氟、氧和氮,也有例外,已知最强的氢键是F—H…F键,它有40Kcal/mol的能量,通常氢键的数值大多在3—6Kcal/mol与共键的键能数值(150—400Kcal/mol)成了对比。 H—F…H—F—→2H—F H—F—→H^++F^- △H=+7Kcal/mol △H=+370Kcal/mol 一般来说,氢键的力量随着A的酸性和B的碱性增加而增强,但是,这规则也有许多例外。 氢键可以被钩孔模型所表示,钩代表H—A体系中的H,孔代表A和B,也就是F、O或N(氟、氧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能 缔合 非极性化合物 圆孔 螺旋钻 清管器 棒形 钩形 线或 孔形
下载PDF
XAD—2树脂对九种已知致突变物的吸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张秀豪 刘克明 +1 位作者 姚爱章 尹淑英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84年第1期37-39,共3页
XAD-2树脂是一种非极性树脂,它对于非极性化合物有极好的吸附能力。已知大部分化学致突变物/致癌物都是非极性物质,因此用 XAD-2树脂浓缩液体中的致突致癌物是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致突变物 XAD 极性树脂 非极性化合物 极性物质 树脂处理 双蒸水 平板试验 致突变试验 亚硝基
下载PDF
日本用酶控制磨木浆中树脂含量
11
作者 《造纸信息》 1995年第12期19-19,共1页
日本生产磨木浆所使用的红松中含有大量树脂,存在于树脂中的甘油三酸酯是一种非极性化合物。
关键词 磨木浆 甘油三酸酯 树脂含量 树脂障碍 非极性化合物 日本 脂肪酶 造纸过程 红松 造纸工
下载PDF
燕麦β-葡聚糖
12
《粮食加工》 2017年第4期79-79,共1页
燕麦β-葡聚糖,其基本结构是由D葡萄糖以β14,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这两种糖苷键的比例大致为7:3。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因其具有的黏性阻碍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可对人体具有一些极为有利的... 燕麦β-葡聚糖,其基本结构是由D葡萄糖以β14,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这两种糖苷键的比例大致为7:3。燕麦β-葡聚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因其具有的黏性阻碍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可对人体具有一些极为有利的生理功能:具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糖及提高免疫能力,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等。另外,它还能加快确定人群的免疫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Β-葡聚糖 细菌感染 免疫细胞 肠道微生态 水溶性膳食纤维 体吸收 非极性化合物 内源酶 初步纯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沉香化气丸中3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丽娜 郭伟英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59-1563,共5页
目的:建立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沉香化气丸中乙酸龙脑酯、百秋李醇、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E-30(30.0 m×0.25 mm×0.25μm)色谱柱;以正十二烷为内标;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20℃,保持5 min,以10℃.min-1... 目的:建立以毛细管气相色谱同时测定沉香化气丸中乙酸龙脑酯、百秋李醇、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E-30(30.0 m×0.25 mm×0.25μm)色谱柱;以正十二烷为内标;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起始温度120℃,保持5 min,以10℃.min-1升温至160℃,保持5 min,再以10℃.min-1升温至240℃,保持5 min;气化温度:260℃;检测器温度:28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3.0 mL.min-1;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30∶1。结果:在选定的条件下,乙酸龙脑酯、百秋李醇、去氢木香内酯浓度分别在0.029~1.164 mg.mL-1(r=0.9999)、0.045~1.613 mg.mL-1(r=0.9999)、0.037~1.339 mg.mL-1(r=0.9995)范围内,各成分浓度与内标浓度的比值与其相应的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7%,99.5%,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沉香化气丸中乙酸龙脑酯、百秋李醇、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沉香化气丸 乙酸龙脑酯 百秋李醇 去氢木香内酯 非极性化合物 中成药含量测定 正十二烷内标
原文传递
长春秋季细颗粒物中有机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瑕 曹芳 +3 位作者 翟晓瑶 范美益 张世春 章炎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38-3446,共9页
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长春城郊2016年10月至2016年11月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共40套,分析了颗粒物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以及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多环芳烃以及藿烷类化合物)和生物质燃烧标志物左旋葡聚糖的质... 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长春城郊2016年10月至2016年11月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共40套,分析了颗粒物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以及非极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多环芳烃以及藿烷类化合物)和生物质燃烧标志物左旋葡聚糖的质量浓度,并用分子标记物、特征比值及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有机气溶胶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79. 0±55. 7)μg·m^-3,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 7±15. 6)μg·m^-3和(2. 2±1. 1)μg·m^-3,分别占PM2.5的26. 2%和2. 8%.所测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总平均浓度为(186. 3±104. 5) ng·m^-3,浓度高低顺序为正构烷烃[(101. 3±67. 0) ng·m^-3]>多环芳烃[(81. 4±46. 0) ng·m^-3]>藿烷类化合物[(3. 8±1. 9) ng·m^-3,其主要来源包括煤燃烧源、生物质燃烧源以及交通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该地区有机气溶胶主要排放源的相对贡献依次是煤燃烧源(47. 0%)、生物质燃烧源(42. 6%)和交通源(10. 4%).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东北地区有机气溶胶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极性有机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PCA-MLR)模型 来源解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