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蕃碑文虚词运用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加东周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4年第1期129-146,共18页
虚词是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时代的虚词运用及其变化,对了解藏文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尤为重要。吐蕃碑文从文献来源及年代都为最“原始”的吐蕃文献之一,其内容至今没有任何篡改。依据吐蕃碑文研究当时藏文的虚词运用特征,能够管窥... 虚词是藏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不同时代的虚词运用及其变化,对了解藏文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尤为重要。吐蕃碑文从文献来源及年代都为最“原始”的吐蕃文献之一,其内容至今没有任何篡改。依据吐蕃碑文研究当时藏文的虚词运用特征,能够管窥吐蕃时期藏文虚词的语法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从而能够探究藏文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以目前遗存的吐蕃三代赞普时期13篇碑文,研究了吐蕃时期藏文虚词的运用及其特征并加以分析。把这13篇碑文中出现的虚词分为“格虚词”和“非格虚词”两大类,运用统计法和比较法对这些虚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梳理,并运用其特征与吞米桑布扎所著的《三十颂》及其后面形成的各类藏文语法书中讲述的虚词运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从而找出演变规律。发现《三十颂》中没有出现的个别虚词在以上碑文中有使用,而如今使用的有些虚词在吐蕃碑文中没有出现,如年代越早,虚词“■gyi kyis”代替虚词“■(kyi和kyis)”的频率越高,各类后吐蕃时期藏文语法书中出现且如今使用的虚词“■(yi和yis)”在吐蕃时期的碑文及敦煌文献、钟铭文中均未出现;《三十颂》中未出现的虚词“■(te和de)”不仅在吐蕃碑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用法跟后期藏文语法书中出现的基本吻合。综上,笔者认为《三十颂》中未出现,但已在碑文中出现的虚词是吞米桑布扎时期未出现的虚词;而碑文和《三十颂》中均出现但如今不使用的虚词是因为后期不再使用而导致的。因此虚词运用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古藏文文献年代的衡量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碑文 虚词运用特征 虚词 非格虚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