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杨阳 张明 姚春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的AP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观察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52例化疗后出现肝损伤的AP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6例,两组均采用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保肝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化复肝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细胞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8%(75/76),高于对照组的86.84%(6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AST、ALT、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化复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APL化疗后肝损伤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ATL、AST、hs-CRP、IL-6水平,改善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复肝汤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 肝损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海燕 唐岚 +2 位作者 廖春淑 罗源 林晓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9-242,25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化疗治疗的132例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免疫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接受化疗治疗的132例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血清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8(IL-8)]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IgA、IgG及IgM对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74例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71.62%),感染类型以细菌性感染为主(90.54%);74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8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0.92%);感染组的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感染组的CRP、PCT、IL-8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IgA、IgG、IgM水平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AUC和截断值分别为0.827、2.31 g/L,0.921、13.87 g/L,0.834、1.56 g/L。结论: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并以革兰阴性菌占大多数;血清免疫因子IgA、IgG、IgM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感染 临床特征 免疫因子
下载PDF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
3
作者 樊重 杨良春 +29 位作者 陈以乔 万伍卿 麦惠容 杨丽华 兰和魁 周敦华 李婉丽 郭碧赟 何飞 廖柳华 陈惠芹 甄子俊 贺湘玲 冯晓勤 陈国华 吉训琦 陈沫 黎巧茹 龙兴江 田川 符莹 罗杰思 黄丹萍 张晓莉 唐燕来 王丽娜 李毓 李彬 黄礼彬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6-90,96,共6页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下载PDF
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顺珍 甘宁 +3 位作者 莫娟 李燕妮 梁飞燕 李文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7期1881-1884,共4页
目的观察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注射液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 目的观察人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注射液预防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8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CAM(环磷酰胺+盐酸阿糖胞苷+巯嘌呤)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予以G-CSF注射液预防性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促白细胞生成药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ANC减少发生率、发生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相关继发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发生率为22.4%,明显低于对照组(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持续时间为(9.56±2.08)d,明显短于对照组[(17.61±2.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最低值、最高值分别为(0.15±0.02)×10^(9)/L、(0.88±0.02)×10^(9)/L,均高于对照组[(0.04±0.02)×10^(9)/L、(0.53±0.0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继发症发生率为8.2%,明显低于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与对照组(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注射液可预防儿童ALL化疗后ANC减少的发生,并有助于缩短ANC减少期,减轻ANC减少的程度,并可预防相关继发症发生,且治疗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清CD64、PCT水平预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继发感染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许沛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预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后继发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6例AML患者,统计所有AM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情况,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 目的 探讨血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降钙素原(PCT)预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后继发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6例AML患者,统计所有AM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情况,记录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及血清CD64、PCT水平,采用回归分析AM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 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D64、PCT对AM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26例AML患者化疗后,共有78例出现继发感染(感染组),发生率为6190%,其余48例患者未感染(未感染组)。两组年龄、化疗阶段及血清CD64、PC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st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化疗阶段、血清CD64及PCT均是引起AML患者化疗继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清CD64、PCT单项预测AM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的AUC分别为0806、0733,灵敏度分别为7732%、7819%,特异度分别为7927%、7224%,两者联合预测AML患者化疗继发感染的AUC为0895,灵敏度为8845%,特异度为8027%,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 疗后继发感染与年龄、化疗阶段、血清CD64及PCT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检测血清CD64、PCT能较好的预测AML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 降钙素原 急性细胞白血病 化疗 继发感染
下载PDF
外周血有核细胞连续监测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非正规化疗的指导
6
作者 顾友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0期2219-2220,2222,共3页
目的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非正规化疗提供方便、可靠的方法。方法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定期检查血象,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别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细胞形态、白细胞总数。结果 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非... 目的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非正规化疗提供方便、可靠的方法。方法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定期检查血象,计数200个有核细胞,分别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细胞形态、白细胞总数。结果 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过非正规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结论对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非正规化疗,血象检测是一种可靠的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象 非正规化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16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访结果分析
7
作者 董整荣 陶千山 +1 位作者 沈元元 董毅 《临床荟萃》 CAS 2023年第9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63例初诊的APL患者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临床血液学特征、治疗、毒性、并发症...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163例初诊的APL患者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临床血液学特征、治疗、毒性、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5(2~84)岁,早期死亡(Early death,ED)13例(8.0%),148例(90.8%)达到了完全缓解,存在附加染色体核型(Additional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ACA)23例(14.1%),FLT3-ITD突变19例(11.7%),低、中和高危组分别有38例(23.3%)、74例(45.4%)和51例(31.3%),联合化疗患者78例(47.9%),其中高危患者29例,低中危患者49例。ED患者的年龄高于非ED组(P<0.01);高危组ED比例显著增加(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42.5(0.1~156)月,5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3.3%,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79.5%,中位PFS及OS均未达到。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治疗方案对PFS(分别为P<0.01,P=0.053)和OS(分别为P<0.01,P=0.021)产生影响。多因素分析仅年龄有较差的PFS(P<0.01)和OS(P<0.01)。而治疗方案对PFS(P=0.213)和OS(P=0.097)无影响。结论年龄和高危是导致APL患者ED的影响因素;年龄是APL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高危患者减少化疗被证明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早期死亡 年龄 化疗
下载PDF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巩固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荷花 许多荣 +5 位作者 张婧 李娟 童秀珍 彭爱华 张国材 罗绍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三氧化二砷(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ATO10mg/d每周5d×...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三氧化二砷(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初治APL患者完全缓解(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ATO10mg/d每周5d×4周或连续20d为1疗程,化疗为常规剂量蒽环类药物-阿糖胞苷"3+7"方案。【结果】54例初治APL患者CR后采用ATO和常规化疗交替巩固治疗方案,男29例,女25例,中位年龄31岁,ATO和化疗巩固中位疗程数各4(2~8)个,ATO总剂量中位数15.1(5.9~34.8)mg/kg。ATO巩固治疗结束阶段常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不增加细菌感染率,其它毒副作用轻微、可逆。巩固治疗期间无治疗相关死亡,所有患者在巩固治疗期间获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中位随访39(12~91)个月,复发2例,其CR期分别为25和46个月;3年、5年无白血病生存率(LFS)和累积复发风险分别为(97.7±2.3)%、(93.4±4.7)%和(2.4±2.3)%、(6.8±4.7)%,其中CR>5年17例(占31%)、>3年29例(占54%),无ATO慢性蓄积中毒和继发第二恶性肿瘤的发生。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性别、病初WBC、Hb、PLT、LDH值、外周血和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以及诱导治疗方案中维甲酸是否联合ATO与LFS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初治APL缓解后采用ATO联合常规化疗安全有效,可获得更高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化疗 缓解后治疗
下载PDF
rhG-CSF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洪晖 钟济华 +3 位作者 韩晓凤 宣正华 韩洁英 陈芳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033-1037,共5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变化的影响,采用油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中性粒细胞表型。结果表明: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化疗后病人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CD64、CD62L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用GCSF后CD64表达上调,CD62L表达显著下调;CD16、CD32、CD14和CD11b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形态、功能及表型出现变化,进一步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化疗 中性粒细胞形态 中性粒细胞功能 中性粒细胞表型
下载PDF
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佳 柳金 +3 位作者 温娟娟 钟凤鸾 张文丽 孟庆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43-294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预防性鞘注APL缓解患者(鞘注组),与同期未行鞘注治疗27例患者作对照(非鞘注组)。随访中位时间30(6~62)个月。比较两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 目的探讨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预防性鞘注APL缓解患者(鞘注组),与同期未行鞘注治疗27例患者作对照(非鞘注组)。随访中位时间30(6~62)个月。比较两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复发率。结果鞘注组20例无一例复发,其中鞘注组中3例高危患者CR后首次腰穿检查发现无症状单纯脑脊液压力增高,鞘注治疗后恢复正常,均随访3年以上未发生CNSL。非鞘注组27例4例复发(1例中危,3例高危),其中1例高危患者发生CNSL。结论预防性鞘内注射化疗有益于减少APL患者CNSL发生,可能有助于减少白血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鞘内注射化疗
下载PDF
STAT3-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黄艳 任宏波 刘颖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0引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APL)是白血病中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的一种特殊亚型,95%的APL因t(15;17)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靶向药物反应性好,是最有希望治愈的一种恶性疾病。APL... 0引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APL)是白血病中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的一种特殊亚型,95%的APL因t(15;17)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靶向药物反应性好,是最有希望治愈的一种恶性疾病。APL伴STAT3-RARa融合基因病例临床非常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化疗 STAT3-RARa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红艳 冉昌丽 +2 位作者 王海燕 叶松 郭静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2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46例初治APL患者均采用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用DA或MA方案巩固1个疗程,以后As2O3与化疗交替治疗,每3月1次,连续治疗3年。再继以甲氨蝶呤片与巯...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46例初治APL患者均采用As2O3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后用DA或MA方案巩固1个疗程,以后As2O3与化疗交替治疗,每3月1次,连续治疗3年。再继以甲氨蝶呤片与巯嘌呤片维持治疗1年。结果:46例患者有38例(82.6%)达到CR,34例坚持治疗者持续缓解,缓解时间17~119个月,中位缓解时间67个月;4例CR2患者缓解时间43~71个月,中位缓解时间54个月。38例患者仍处于CR,生存时间131~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结论:APL患者CR后,采取每年4个周期的巩固和维持方案序贯治疗,减少了化疗及As2O3的疗程,避免了长期连续用药所致的耐药,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复发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化疗 骨髓 TF/Annexin
下载PDF
维甲酸、砷剂及化疗3种方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哈斯 鲁燕侠 母立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总结和比较维甲酸、砷剂和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特点,并长期随访。方法收集APL病例,分为初治组、维持组和复发组。初治组再分为砷剂单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维... 目的总结和比较维甲酸、砷剂和化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维持治疗的疗效和特点,并长期随访。方法收集APL病例,分为初治组、维持组和复发组。初治组再分为砷剂单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维持组再分为为规律使用砷剂组、偶尔使用砷剂组、化疗组;复发组再分为口服砷剂组、静脉砷剂组。临床观察,长期随访,采用SPSS系统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初治组中砷剂单用组缓解率89.6%,达缓解时间41d,砷剂和维甲酸连续应用组缓解率100%,达缓解时间39d,砷剂和维甲酸联合应用组缓解率100%,达缓解时间28d;维持组中长期生存率规律使用砷剂组、偶尔使用砷剂组和化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组口服砷剂组缓解率75%、静脉砷剂组87.5%。结论APL初治诱导缓解治疗中联合应用优于单用或连续应用,正规维持治疗决定长期预后,高危病例应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维甲酸 化疗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邓蕾 田培军 朱卫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89-79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G—CSF应用时间分为A组(化疗后48h应用组,20例)、B组EANC值(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G—CSF应用时间分为A组(化疗后48h应用组,20例)、B组EANC值(1.0~1.4)×10^9/L时应用组,20例、C组ANC值(0.5~0.9)×10^9/L时应用组,20例和D组(ANC值〈0.5×10^9/L时应用组,20例,比较4组患者ANC值达到≥1.5×10^9/L的时间、G—CSF应用时间及口腔溃疡发生率。结果:A组ANC值达到≥1.5×10^9/L时间、G—CSF应用时间均短于B组、C组及D组,B组则短于C组及D组,C组则短于D组;A组总的1:7腔溃疡发生率低于B组、C组及D组,B组则低于C组及D组,C组则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及早应用G—CSF,化疗后48h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应用时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秋玲 杨玉兰 +3 位作者 马伏英 王晓东 李曙光 姚桂玲 《武警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2 6例ALL患儿在进行强烈化疗时随机分为rhG -CSF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及感... 目的 观察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强烈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2 6例ALL患儿在进行强烈化疗时随机分为rhG -CSF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强烈化疗后治疗组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低时间明显缩短 (t =2 .51 ,P <0 0 1 ) ,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发热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在强烈化疗后应用rhG -CSF可保证强烈化疗方案的顺利进行 ,提高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治疗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陶晓明 冯翠 +2 位作者 李虎生 宾燕成 张华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8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ATRA、ATO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ATRA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化疗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8例初发APL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ATRA、ATO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ATRA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5.7%和92.0%(P>0.05);2组获CR所需时间分别为(25.6±2.2)d、(44.6±2.5)d(P<0.05)。治疗组高白细胞患者的CR率为100.0%(7/7),高于对照组的71.4%(5/7)(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并未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ATO、ATRA联合化疗可作为初发高白细胞AP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化疗
下载PDF
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沛帅 姚敏 顾健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424-425,共2页
目的观察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收录的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的分为4组,A组13例患者采取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B组13例患者采取维甲酸联合化疗;C组13例患者采... 目的观察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收录的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的分为4组,A组13例患者采取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B组13例患者采取维甲酸联合化疗;C组13例患者采取亚砷酸联合化疗;D组13例患者采取化疗,观察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4组的治疗效果分析,A组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率明显的高于B、C、D三组的情况,并且病死率也明显的低于C、D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患者的高白细胞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的低于B、C、D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治疗更准确,可靠性强,值得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维甲酸 亚砷酸 化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2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房微 贺洁 李欣 《陕西中医》 2011年第10期1317-1318,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早幼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先用诱导缓解方案配合复方黄黛片(雄蕉、青黛、太子参、丹参)缓解后治疗方案。结果:32例全部存活,29例6年无复发,复发率为8.0%。结...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早幼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先用诱导缓解方案配合复方黄黛片(雄蕉、青黛、太子参、丹参)缓解后治疗方案。结果:32例全部存活,29例6年无复发,复发率为8.0%。结论: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满意,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复方黄黛片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下载PDF
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闻艳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30-143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行亚砷酸和维甲酸、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方法:资料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行维甲酸与化疗,观察组联合亚砷酸,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行亚砷酸和维甲酸、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方法:资料取本院2008年4月至2015年4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按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行维甲酸与化疗,观察组联合亚砷酸,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早幼粒细胞比例与总白细胞数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行亚砷酸和维甲酸、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白血病 化疗 亚砷酸 维甲酸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晓波 谢佳 +5 位作者 王浩 李光 任婧婧 高飞 戴进前 宋艳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PCT、CRP、IL-6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L患者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水平低下及感染情况,可促进患者恢复,加强患者自身的体质及功能状态,进而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因此该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