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罪
1
作者 高学全 赵振立 《唐山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21-22,共2页
本文分析了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构成要件,剖析了此罪与集资诈骗罪、虚假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区别。
关键词 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罪 构成要件 集资诈骗罪
下载PDF
国际集邮组织反对非法发行邮票
2
《中国集邮》 2000年第9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国际集邮组织 非法发行 邮票 邮品
下载PDF
非法发行链上的侵权所得赔偿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承亮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31,共18页
在合法利用他人作品的情形,著作权人只能要求发行链第一个环节的发行人支付报酬,而在非法利用他人作品的情形,著作权人却可以同时要求发行链所有环节的侵权人赔偿各自的侵权所得。判断赔偿是否超额不应当以权利人在合法发行链上能够收... 在合法利用他人作品的情形,著作权人只能要求发行链第一个环节的发行人支付报酬,而在非法利用他人作品的情形,著作权人却可以同时要求发行链所有环节的侵权人赔偿各自的侵权所得。判断赔偿是否超额不应当以权利人在合法发行链上能够收取的报酬为准,而应当以被侵权人所遭受的损害为准,只有超出损害的赔偿,才构成超额赔偿。被侵权人以与侵权人同样的方式利用作品所能够获得的利润就是以特殊方法计算出来的损害。允许权利人获得非法发行链各环节的全部侵权所得并不构成超额赔偿。在计算上游侵权人应当赔偿的侵权所得时,不应当扣除下游侵权人已经支付的赔偿金。利用发行权一次用尽或者连带责任的原理将赔偿义务人的范围限定在非法发行链某一个环节的做法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非法发行 发行权用尽 损害赔偿
原文传递
优惠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类非法集资犯罪的刑法规制
4
作者 张晓丹 《浙江金融》 2019年第11期49-56,共8页
随着营销方式的创新,发行优惠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逐渐演变成一种公开吸纳社会公众资金的融资手段。为吸引消费者持有预付卡,经营者通常会承诺一定的优惠条件;由于办卡时需预存现金,商家易借机通过大量发行预付卡非法募集资金,从事非法... 随着营销方式的创新,发行优惠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逐渐演变成一种公开吸纳社会公众资金的融资手段。为吸引消费者持有预付卡,经营者通常会承诺一定的优惠条件;由于办卡时需预存现金,商家易借机通过大量发行预付卡非法募集资金,从事非法集资。该类预付卡往往针对不特定对象进行公开、大量发行,在我国目前行政监管缺位的情况下,运用刑法打击该类预付卡形式的非法集资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惠型单用途预付卡 金融属性 非法集资 非法发行证券罪
下载PDF
“股民”受骗为哪般?——福建讯通电信有限公司非法募股被起诉
5
作者 高庙门 《开放潮》 2004年第11期43-45,共3页
2001年9月,福建讯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违反证券发行条例,私自向自然人募股一事被曝光。2004年10月21日,福建讯通电信有限公司及总经理丁崎被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发行股票罪起诉。
关键词 讯通电信有限公司 福建 非法发行股票罪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社会公众股
下载PDF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法律风险及防范逻辑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萍 《西南金融》 2017年第8期43-49,共7页
互联网特性冲击着传统"公开"与"非公开"界限,使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活动的开展本身就面临巨大的合规问题,加之现今相关制度供给严重匮乏,众多平台陷入合规困境。平台主要法律风险包括因非法公开发行证券、非法集... 互联网特性冲击着传统"公开"与"非公开"界限,使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活动的开展本身就面临巨大的合规问题,加之现今相关制度供给严重匮乏,众多平台陷入合规困境。平台主要法律风险包括因非法公开发行证券、非法集资被归责,以及当平台怠于督导信息充分披露时免责声明失效。无论是平台的风险防范抑或监管逻辑,均可从非公开股权融资的特定方式、特定对象和特定规范出发,包括对非公开方式的坚持与放开,明确合格投资者资质标准和人数计算方法,保证适度的制度供给,如此方可引导行业持续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 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 股权众筹 非法发行证券 非法集资 法律风险 合格投资人 证券监管立法 信息披露 投资者权益保护
下载PDF
网络著作权犯罪中"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司法认定--以陈力等人侵犯著作权罪案为例
7
作者 周宜俊 《中国版权》 2021年第5期80-83,共4页
网络著作权犯罪中,往往涉案作品种类众多、数量巨大且权利人分散,逐一收集权利人出具的版权证明文书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客观上也难以做到。对此,可运用刑事推定规则认定涉案作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但鉴于运用推定規則认定案件事实具... 网络著作权犯罪中,往往涉案作品种类众多、数量巨大且权利人分散,逐一收集权利人出具的版权证明文书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客观上也难以做到。对此,可运用刑事推定规则认定涉案作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但鉴于运用推定規則认定案件事实具有一定的盖然性,在适用时应严格注意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 刑事推定 抽样认定 非法复制发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