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洲文学学与非洲文学的批评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卓 孙晓萌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6-49,共14页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众多专家学者就“非洲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展开了多轮笔谈沙龙,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立足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就非洲文学研究的方法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创新展...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众多专家学者就“非洲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建构”展开了多轮笔谈沙龙,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立足中国立场和中国视角,就非洲文学研究的方法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创新展开思考和深入交流。本次笔谈专栏聚焦“中国非洲文学学与非洲文学的批评路径”,通过这两大中国非洲文学研究理论来关注非洲文学外在的多样性和内在的异质性,以地方性透视全球性,由民族性关注世界性,由此进一步深化理解非洲文学之间及其与世界文学的多重对话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洲 批评路径 世界族裔文
下载PDF
两头能落地 中间挑得起——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建设范例
2
作者 王颖 刘鸿武 《西部学刊》 202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教育部新增交叉学科门类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以学科建设引领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其中,将区域国别学设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体现了国家在解决国际关系领域重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对知识体系和人才资源的高度... 教育部新增交叉学科门类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以学科建设引领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其中,将区域国别学设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体现了国家在解决国际关系领域重大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中对知识体系和人才资源的高度重视与迫切需求。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接世界其他区域与国家,是涉及全世界时空地域、以及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各领域知识与思想的探索和总结,使得该学科必须走实事求是、扎根实践、系统推进的建设和发展路线。“两头能落地”要求各领域研究要扎根到对象区域中去,“中间挑得起”要求学科的知识思想构建和人才培养要能够指导实践、服务现实需求、多方协同合力。秉持服务浙江、落地非洲的理念,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与学科建设实践可成为我国区域国别学建设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区域国别 科建设 非洲学
下载PDF
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构建理路——朱振武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雅乐 朱振武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朱振武是上海市二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 朱振武是上海市二级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世界文学多样性与文明互鉴”创新团队负责人,社会兼职有(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等多种,是国家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和国家重点项目“当代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策略与问题”首席专家。本次访谈,他分享了多年来从事中外文学研究的治学心得,详细介绍了“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掘进路径、理论内核、深层内涵及其批评实践。“中国非洲文学学”的成功建构是对此前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过度西化、话语缺失等问题的有力反拨,标志着中国非洲文学研究新的转向,是中国非洲文学研究与全球非洲文学研究的成功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非洲 “非主流”文 四大流散理论 非洲性理论
下载PDF
在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建构国家话语权--再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鸿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3,79,共8页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类知识、思想、学术与观念领域作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是中华民族在当今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追求中国的话语权、表达中华民族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理念与政策主张,...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类知识、思想、学术与观念领域作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是中华民族在当今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追求中国的话语权、表达中华民族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理念与政策主张,进而为21世纪的人类贡献出更有价值的思想智慧的必要努力。这一学科建构的意义,应当上升到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境界上去探寻自己的学术路径、理论形态与知识工具。"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3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承续中国学术传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总结中非合作实践"3个维度的融汇贯通,或许将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拓展出敞朗清新的学术境界与精神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研究 非洲情怀 中国特色 全球视野 非洲学建构
原文传递
初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鸿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伟大的变革时代总会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的风生水起,物换景移。30年来,随着中国外交实践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并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之重大变革,中国的学术理论界一直在努力作出理论回应,尝试着理论创新与知识变革。今天,非洲研究正... 伟大的变革时代总会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的风生水起,物换景移。30年来,随着中国外交实践与经验的不断累积,并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之重大变革,中国的学术理论界一直在努力作出理论回应,尝试着理论创新与知识变革。今天,非洲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国学术拓展的"新边疆",成为理论创新的新天地。从一个更长远的未来——中国发展进程及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变动的大背景来看,非洲研究这一"学术新边疆"之探测与开垦,对中国学术现代品质之锻造——诸如全球视野之拓展,世界情怀之建构,主体意识之觉醒,中国特色之形成,等等,都可能具有某种重要的引领与增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交往 术意义 理论创新 非洲学建构
原文传递
“非洲学”的演进形态及其中国路径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鸿武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63,共23页
"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的非洲研究逐渐成为大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社科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 "非洲学"是一门专门以非洲大陆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的综合性交叉学科。19世纪晚期以后,西方的非洲研究逐渐成为大学体系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社科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研究活动由西方扩展到全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领域。当代中国的非洲研究肇始并建基于20世纪中叶新中国建立后与非洲交往的需要,推进于中非交往合作快速发展面临挑战的广泛知识需求。目前,中国非洲学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与基本路径,应该是在秉承中华学术传统的基础上,立足于深入观察和综合把握当代中非发展合作的民族实践,形成可以说明、解释和指导这一民族实践的原创性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并在学科建设的一些基础领域做出持续的努力,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学术品格而又融通中外的"中国非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与国别政治 非洲学 科内涵 演进形态 中国路径
原文传递
弗罗贝纽斯的非洲学观点及其对桑戈尔黑人精神学说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宏明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4-30,共7页
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非洲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可以概括为:非洲拥有自己的历史和文明;黑人是非洲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非洲黑人文明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不同文明各具特色和优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向,... 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非洲学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可以概括为:非洲拥有自己的历史和文明;黑人是非洲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非洲黑人文明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不同文明各具特色和优势;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向,等等。上述思想观点不仅在当时欧洲学术界独树一帜,而且深刻地影响了黑人精神运动的倡导者,并成为桑戈尔黑人精神学说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贝纽斯 桑戈尔 黑人精神 非洲学 黑人 精神 戈尔 文明发展
原文传递
探讨21世纪中非关系把握中国非洲学发展机遇--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爱平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术讨论会 第八届年会 中非关系 非洲学 中国 徐州师范大 中非合作论坛 科研单位
原文传递
全球化进程中的非洲学——“审视非洲研究”NEH研讨班侧记
9
作者 李安山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全球化 非洲学 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 民族主义 暴力冲突 经济改革
原文传递
荷兰的非洲学研究简介
10
作者 安春英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非洲学 荷兰 社会文化变迁 科综合 简介 莱顿大 研究中心 分支 系统研究 研究体系
原文传递
我国非洲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成果——评《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研究》一书
11
作者 张象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 非洲学 中国社会科出版社 国际术研讨会 成果 湘潭大 社会研究 2009年
原文传递
非洲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自觉——《非洲学发凡:实践与思考六十问》述评
12
作者 张丽珍 《非洲研究》 2019年第2期-,共10页
《非洲学发凡》是刘鸿武先生30年非洲研究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是国内首部非洲学研究专著,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案例解读,融知识性、实践性、学理性于一体,对从事非洲研究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具有参考意义。《非洲学发凡》的价值首先体... 《非洲学发凡》是刘鸿武先生30年非洲研究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是国内首部非洲学研究专著,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案例解读,融知识性、实践性、学理性于一体,对从事非洲研究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具有参考意义。《非洲学发凡》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非洲学的概念、学科属性、结构特征等基本问题原创性的理论探讨,其次体现在如何开展非洲学分科研究的实践思维论述,最后也体现在厘清智库思维和人才建设对非洲学学科建设与中非关系实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学 科属性 分科建设 智库思维
原文传递
非洲学是一门行走与实践的学问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鸿武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20年第2期1-20,167,168,共22页
非洲学,也可称为非洲研究,是对那些有关非洲这片区域的各种知识、概念、思想、方法的研究活动及其所累积成果的总和性统称,专以非洲大陆的人文与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其内容既包括人... 非洲学,也可称为非洲研究,是对那些有关非洲这片区域的各种知识、概念、思想、方法的研究活动及其所累积成果的总和性统称,专以非洲大陆的人文与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究非洲文明历史进程及当代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其内容既包括人们对遥远非洲大陆方方面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认知研究的种种探索活动,也包括基于这些探索活动积累而成的系统化的关于非洲的概念与方法、知识与思想。今天,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一个重要前提是通过覆盖全球的区域国别研究创新学科建设方法。在广泛而充分地继承开发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传统知识与现代智慧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多元交流,把全人类的知识、思想、文化连接起来、汇通起来,并加以综合创新,创造超越个别区域、个别国家范畴的真正具有普适性的人类共建、共通、共享的知识、思想与文化,从而让人类以更加理性、主动、积极的方式,采取共同行动,塑造共同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合作实践 中国非洲学 非洲中国
原文传递
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理论构建、历史演进及中俄互鉴 被引量:1
14
作者 商文秀 《俄罗斯学刊》 2023年第1期39-59,共21页
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学科建设始于1994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理论建设等多个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俄罗斯区域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是典型的由制度设计过渡到内涵发展。经过多次的调整,俄... 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学科建设始于1994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理论建设等多个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俄罗斯区域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路径是典型的由制度设计过渡到内涵发展。经过多次的调整,俄罗斯区域学最终确定了与政治学并立的学科定位,形成了以巴雷金的“区域学基础”、沃斯克列先斯基的“世界综合区域学”为代表的区域学理论。2022年9月中国正式将区域国别学列入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标志着我国国别区域研究进入新的学科规范化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比我国区域国别学与俄罗斯区域学在学科建设背景、学科定位、学科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异同,吸收俄罗斯区域学学科建设经验,可促进我国新时期区域国别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区域 东方非洲学 区域国别 科建设
下载PDF
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非洲学课程体系建设
15
作者 王珩 刘鸿武 《非洲研究》 2016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建设完善的中国'非洲学'课程体系,培养多层次涉非人才,是全面深化和拓展国家对非洲战略的需要,是国内企业展开对非贸易与投资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非洲学'课程在西方国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我国方... 建设完善的中国'非洲学'课程体系,培养多层次涉非人才,是全面深化和拓展国家对非洲战略的需要,是国内企业展开对非贸易与投资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非洲学'课程在西方国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我国方兴未艾。当前已具备建设非洲学课程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体系包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五个模块的课程内容,以协同创新为主要平台的课程组织实施和适应高校智库建设的课程评价。'非洲学'课程发展正逢其时,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非洲学 课程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人能向非洲学什么
16
《中国监狱学刊》 2014年第6期162-162,共1页
桂涛在2014年5月6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著文《中国人能向非洲学什么》。该文写道,非洲人说,他们要向中国学习寻找一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学习中国人的勤奋务实、高速奔跑。而我们能向非洲学什么?
关键词 中国人 非洲学 《新华每日电讯》 非洲 勤奋
原文传递
“中国非洲文学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笔谈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毅 蔡圣勤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6期1-10,共10页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理论构想引发了学界的热切关注。本刊邀请国内部分学界围绕“中国非洲文学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展开笔谈。本期笔谈中,学者们借助非洲文学“三大流散理论”和“非洲性理论”探讨了当前非洲文学... 朱振武教授提出的“中国非洲文学学”理论构想引发了学界的热切关注。本刊邀请国内部分学界围绕“中国非洲文学学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创新”展开笔谈。本期笔谈中,学者们借助非洲文学“三大流散理论”和“非洲性理论”探讨了当前非洲文学研究的中国方法、中国视角、中国路径等一系列中国话语理论构建,以及如何通过理论创新来指导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中国非洲 中国话语 理论创新
下载PDF
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与非洲区域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略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澳大利亚属于世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后来者,它从欧非学术阵营的对峙中突围而出,在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批评范式的采用和研究立场的选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后殖民批评特征。从1971年开始起步,先后经历草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 澳大利亚属于世界非洲英语文学研究共同体的后来者,它从欧非学术阵营的对峙中突围而出,在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批评范式的采用和研究立场的选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后殖民批评特征。从1971年开始起步,先后经历草创期、发展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澳大利亚非洲英语文学研究的崛起不但提供了一个迥异于欧美或非洲本土的观察非洲英语文学的视角,而且极有可能改变旧有的学术格局并塑造一个全新的非洲区域形象。澳大利亚学者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清晰的方法论,在研究中坚持协同创新,这对把中国非洲文学学如何推向新高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非洲英语文 非洲区域形象 后殖民批评 中国非洲
下载PDF
磨砺十载,拓荒之作——夏新华教授与《非洲法律文化史论》
19
作者 贺鉴 张小虎 《时代法学》 2014年第3期115-116,共2页
非洲法律文化不仅是非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文化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对象。然而,从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无论是在非洲学还是在法学抑或政治学的研究中,均未有直接关注并涉及到非洲法律文化的学术成果,这种研究缺... 非洲法律文化不仅是非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律文化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分析对象。然而,从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无论是在非洲学还是在法学抑或政治学的研究中,均未有直接关注并涉及到非洲法律文化的学术成果,这种研究缺陷导致了我国学界对非洲法律文化研究的忽视,使得那些有关非洲法、非洲法系以及非洲法律文化整体性与多样性的问题普遍存在疑义,因此,加强对非洲法律文化的研究,出版相关成果,弥补研究疏漏,就变得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非洲学 史论 教授 拓荒 文化研究 术成果 文化整体性
下载PDF
非洲情怀、世界眼光--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八十四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薇 刘鸿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49,共8页
中国是在一个在洲际规模上发展起来的内部文化高度多样性的国家,自古就有着多民族的治理体系。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文化能够平等地看待不同文化,视人类为一整体。中国非洲学建设刚刚起步,要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中国是在一个在洲际规模上发展起来的内部文化高度多样性的国家,自古就有着多民族的治理体系。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文化能够平等地看待不同文化,视人类为一整体。中国非洲学建设刚刚起步,要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到"一线体验、一手资料、一流人脉",形成自己的原创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研究 跨文化 人类 非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