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袁绘 罗淑丹 +7 位作者 彭瑾 吴雄枫 陈蕾 呼延梅华 谢珊 查益 张永巍 张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刺激组... 目的探究不同形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4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伪刺激组、单侧rTMS治疗组和双侧rTMS治疗组,每组15例。伪刺激组患者予常规语言训练,单侧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语言训练基础上予单侧rTMS治疗,双侧rTMS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言语训练基础上予双侧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及失语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单侧rTMS治疗组、双侧rTMS治疗组的WAB自发语言评分、听理解评分、命名评分、复述评分和失语商均高于伪刺激组(P<0.05),但单侧rTMS治疗组和双侧rTMS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语言训练联合rTMS治疗可有效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但双侧rTMS治疗的效果并不优于单侧rTM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失语症 非流利性失语症 语言训练
下载PDF
醒脑开喑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孙平秀 姚滔涛 许铛瀚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2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喑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醒脑开喑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对照组采用常规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喑针法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语言交流能力检查表(CADL)评分、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量表(BDAE)失语分级、Barthel指数及临床疗效等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DAE失语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醒脑开喑针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期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可改善语言功能,提高交流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失语 非流利性失语 重复经颅磁刺激 针刺
下载PDF
导航下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周莹 周明 +4 位作者 李世俊 苏新玲 耿雨涵 周美齐 黄丽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9-844,共6页
背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项脑卒中后失语治疗的新技术,但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神经影像导航下重复经颅磁刺激已应用于临床,但对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疗效尚未见研究报道。目的分析... 背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项脑卒中后失语治疗的新技术,但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神经影像导航下重复经颅磁刺激已应用于临床,但对脑卒中后失语的临床疗效尚未见研究报道。目的分析评价神经影像导航定位引导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亚急性脑卒中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前瞻性临床试验。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导航rTMS组(neuronavigational rTMS,nTMS)和传统的国际10-20脑电系统定位组(conventional TMS,cTMS),两组均行右半球额下回三角部(pars triangularis,PTr)低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0 d后,通过不良事件评分量表评价治疗的安全性,以中文语失语症评分(aphasia battery of Chinese,ABC)评价和比较组内和组间的言语功能。结果nTMS组15例,rTMS组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两组复述、命名、听理解、阅读等言语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nTMS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空间与结构、运用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S组听理解、命名、阅读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导航rTMS组复述、命名功能较传统定位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下右侧额下回三角部低频rTMS治疗相比传统定位组可更显著改善亚急性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命名、复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性失语 脑卒中 神经导航 经颅磁刺激 命名障碍 复述障碍
下载PDF
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析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内通达障碍
4
作者 王嘉煜 孙婷婷 +4 位作者 陈卓铭 李婉婷 陈小云 王平 刘邦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3436-3439,共4页
目的: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的通达情况。方法:纳入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14例与正常受试者30例,通过图词匹配任务、图片范畴判断任务与单词范畴判断任务进行评估,收集任务数据并采用独立样本... 目的:基于知觉符号理论探讨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语义系统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的通达情况。方法:纳入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14例与正常受试者30例,通过图词匹配任务、图片范畴判断任务与单词范畴判断任务进行评估,收集任务数据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任务正确率及范畴判断分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语患者组与正常受试者组的图词匹配任务正确率差异(P=0.066)、图片范畴判断任务正确率差异(P=0.118)、单词范畴判断任务正确率差异(P=0.123)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范畴判断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失语患者范畴判断分离率高于正常受试者,均数分别为21.70%和11.29%。结论: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存在语义系统单词内知觉符号与结构表征通达障碍,治疗时应注意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型失语症 语义系统 结构表征 基础表征 知觉符号 具身认知
下载PDF
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孝翠 刘臻 +3 位作者 苏清伦 赵秦 夏晓昧 陆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5)和iTBS组(n=25),两组均予言语治疗,iTBS组给予i... 目的探讨间歇性theta节律经颅磁刺激(iTBS)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5)和iTBS组(n=25),两组均予言语治疗,iTBS组给予iTBS,假刺激组接受假iTBS,共4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和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进行评估。结果假刺激组脱落2例,iTBS组脱落3例。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听理解、复述、命名、朗读、语言功能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5.012,P<0.001),iTBS组显著优于假刺激组(|t|>3.968,P<0.001),iTBS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假刺激组(χ^(2)=8.835,P<0.05)。结论iTBS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能与促进BDN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利性失语 经颅磁刺激 间歇性theta节律刺激 言语
下载PDF
英语学习者故事复述中的非流利度因子结构研究
6
作者 鲍贵 王钰棨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5,77,共7页
口语非流利度在二语习得领域是一个多维构念,但是缺乏实证支持。本研究基于139名英语学习者故事复述的表现,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考察口语非流利度的因子结构及其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口语非流利度主要包括中断流利度和修补流利... 口语非流利度在二语习得领域是一个多维构念,但是缺乏实证支持。本研究基于139名英语学习者故事复述的表现,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考察口语非流利度的因子结构及其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口语非流利度主要包括中断流利度和修补流利度两个因子,其中中断流利度包括句中、句末停顿时长和发声时间比,修补流利度包括重复比、自我修正比和填充比;两个因子呈显负相关,但是与英语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本研究深化了对口语非流利度多种测量之间关系的认识,冀望为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述 口语非流利 中断流利 修补流利 语言水平
下载PDF
英译汉同传中的非流利现象研究——以21位口译员的同传实验表现为例
7
作者 郑婕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3期1146-1156,共11页
非流利现象阻碍语言流畅性,得到口译学界诸多关注。鉴于先前研究仅聚焦个别非流利子类型,该领域亟待更深入系统的探究。因此,本文采用实证法,拟探究英译汉同传中非流利现象的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数据来自21位学生译员的同传表现,通过... 非流利现象阻碍语言流畅性,得到口译学界诸多关注。鉴于先前研究仅聚焦个别非流利子类型,该领域亟待更深入系统的探究。因此,本文采用实证法,拟探究英译汉同传中非流利现象的分布特征以及成因。研究数据来自21位学生译员的同传表现,通过Elan 6.1软件进行标注分析。在为期两天的译前准备后,学生译员完成一段300词篇幅的同传任务,内容为新冠疫情期间的英国酒吧。同传结束后,译员参与回顾性访谈,以引导其回忆同传中非流利现象的成因。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 在非流利现象的四种子类型中(无声停顿、有声停顿、自我修正及重复),无声停顿出现频次最高,有声停顿和自我修正位居其次,重复出现频次最低。2) 非流利现象的成因归为两类:由高认知负荷导致的非流利和低认知负荷信息中出现的非流利。3) 在高认知负荷下,非流利现象多发生于源语和目标语间的语法及句法差异处,同时,数字、列举以及专有名词等特殊信息类型也易导致非流利现象产生。4) 低认知负荷信息中出现的非流利现象成因包括同传策略、译员生理/心理状态以及个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 英中同传 认知负荷
下载PDF
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的康复医疗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洁 王辰英 张清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9-12,共4页
对6例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给以1.5~3个月的语言训练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言语表达分测验结果示:识图呼名,动物呼名、读词、语句复述均有显著差异(P<0.05),词复述能力和自动语序变化更为显著(P<0.01),但回答呼名和读句治疗前... 对6例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给以1.5~3个月的语言训练和针刺治疗。治疗前后言语表达分测验结果示:识图呼名,动物呼名、读词、语句复述均有显著差异(P<0.05),词复述能力和自动语序变化更为显著(P<0.01),但回答呼名和读句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应用康复医疗中的语言训练辅以针刺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重度非流利型失语症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重度非流利 康复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非流利填充策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缪海燕 刘春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0,共6页
本文依据感知回路监察理论,考察了英语专业学生口语非流利填充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填充策略使用频率高、受母语影响;它们主要是计划性的,形态性的较少;其分布具有规律性;学生同时使用填充策略和其他非流利填充策略。
关键词 填充策略 非流利 监察 口语产出
下载PDF
汉语二语学习者口语非流利产出分类体系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希竹 彭爽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00-105,共6页
近年来,随着第二语言教学对口语实用能力培养重视度的提升,第二语言口语产出的非流利性问题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在我国,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自我监控学习理论,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随着第二语言教学对口语实用能力培养重视度的提升,第二语言口语产出的非流利性问题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然而,在我国,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自我监控学习理论,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方向,重新提出了口语非流利产出的分类体系,即分为由隐型监控行为导致的非流利现象(分为停顿、添加、重复、拖腔、突然中断)和由外显型监控行为导致的非流利产生现象(分为错误修正、恰当修正、重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二语学习者 口语表达 非流利产出 自我监控学习理论
下载PDF
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非流利性失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艳 阿依夏木古丽.沙德尔 +3 位作者 任云萍 徐月阳 穆耶赛尔.麦麦提尼亚孜 熊道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1-94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言语训练,治疗Ⅰ、Ⅱ组在言语训练前接受1个疗程的低频r...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言语训练,治疗Ⅰ、Ⅱ组在言语训练前接受1个疗程的低频rTMS,刺激强度分别为健侧肢体运动诱发电位阈值的80%和100%,余参数相同。结果与对照组及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90 d治疗Ⅰ、Ⅱ组患者AB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结束时相比,治疗结束90 d治疗Ⅰ、Ⅱ组患者ABC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仍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强度低频rTMS刺激结束90 d后,治疗Ⅰ、Ⅱ组的命名准确率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低频rTMS可改善脑梗死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并且治疗效果可持续到治疗后3个月;不同强度的低频rTMS可能对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流利 失语
下载PDF
第二语言口语非流利产出的停顿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缪海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60,共5页
本文以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式和修正分层模型为理论基础,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口语非流利产出中停顿的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停顿频率下降,停顿时间变短,但是停顿位置分... 本文以Levelt的言语产出模式和修正分层模型为理论基础,考察了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口语非流利产出中停顿的使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停顿频率下降,停顿时间变短,但是停顿位置分布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学习者在二语口语产出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仍花在计划在线言语产出上;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言语计划困难减少,但是词汇提取和语言形态层面困难相应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顿 非流利产出 言语计划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汉英口译非流利现象研究 被引量:41
13
作者 戴朝晖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本研究利用PACCEL-S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口译非流利现象。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大量使用停顿及重复,在口译中充当犹豫词(hesitator),是非流利现象的主要原因;男女学生在口译中较多使用低级修正,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 本研究利用PACCEL-S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汉英口译非流利现象。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大量使用停顿及重复,在口译中充当犹豫词(hesitator),是非流利现象的主要原因;男女学生在口译中较多使用低级修正,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男女学生自我修正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多语音及删除修正,而女生多单词及语法修正;高分组与低分组仅在停顿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低分组较高分组更多地使用有声及无声停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口译 非流利
下载PDF
第二语言口语非流利产出的重复现象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7,106,共7页
重复是中国学生口语产出中的常见现象。本研究以PowerGrep为文本处理和分析工具,从COLSEC语料库中提取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中的多种重复数据。通过分析重复语的类型,统计不同种类重复语的频率,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复言语产出有... 重复是中国学生口语产出中的常见现象。本研究以PowerGrep为文本处理和分析工具,从COLSEC语料库中提取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中的多种重复数据。通过分析重复语的类型,统计不同种类重复语的频率,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复言语产出有其规律性,符合Clark&Wasow关于本族语者重复言语产出的3个理论假设。此外,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复言语产出有自己的特征,在类型和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语 中国英语学习者 差异 重复言语产出理论假设 非流利现象
下载PDF
汉英交替口译非流利现象个案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段燕 王文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9-36,共8页
本文以一篇时长为63分钟的模拟会议交替传译为语料,从语速(SR)、非流利时长(DD)及平均语流长度(MLR)三个时间变量考察译语中的非流利现象。数据分析与统计显示:非流利现象出现的次数与SR不存在直接联系,但与DD及MLR有联系。具体而言,非... 本文以一篇时长为63分钟的模拟会议交替传译为语料,从语速(SR)、非流利时长(DD)及平均语流长度(MLR)三个时间变量考察译语中的非流利现象。数据分析与统计显示:非流利现象出现的次数与SR不存在直接联系,但与DD及MLR有联系。具体而言,非流利现象出现次数越多,译语DD就越长,而MLR就越短。基于以上结果,建议综合考量DD和MLR这两个时间变量上的非流利次数,对口译流利性进行量化评估。在口译教学中,应加强译员的演讲技能和口译应对策略训练以提高译语的流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交替口译 非流利 时间变量
下载PDF
老年人口语非流利性词内重复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楚群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4,96,共9页
非流利性词内重复指词语内部某个构成成分的非语用性重复,在结构上表现出四个明显倾向性特征:一是重复位置的左边界倾向,二是重复形式的趋简性倾向,三是重复结构的自足性倾向,四是重复词语的实词性倾向。其生成原因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 非流利性词内重复指词语内部某个构成成分的非语用性重复,在结构上表现出四个明显倾向性特征:一是重复位置的左边界倾向,二是重复形式的趋简性倾向,三是重复结构的自足性倾向,四是重复词语的实词性倾向。其生成原因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大脑记忆衰退导致词汇提取困难,二是老年人自控能力降低导致的口吃式表达习惯。调查数据显示,非流利性词内重复的出现频率与老龄化具有正相关性,据此判断,衰老会导致口语流利表述能力下降,其中70-74岁是老年人口语流利度下降的一个重要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语言 口语非流利现象 词内重复 语言能力
下载PDF
最大依存距离对口译中非流利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跃 蒋新蕾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8,共8页
依存距离被广泛认为是可以反映句法复杂度的一项测量指标,它亦可以用来建立起语言加工过程中文本因素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非流利度与认知状态和过程相关,并可作为行为测量手段用以评估口译任务的认知负荷。本研... 依存距离被广泛认为是可以反映句法复杂度的一项测量指标,它亦可以用来建立起语言加工过程中文本因素和认知努力之间的关系。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非流利度与认知状态和过程相关,并可作为行为测量手段用以评估口译任务的认知负荷。本研究通过英汉视译实验,考察了原文最大依存距离对译者非流利度的影响及句法结构在二者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最大依存距离长组的句子的非流利度要显著高于最大依存距离短组的句子,但所表现的差异程度在不同句法结构上有所不同。本研究将依存距离引入口译过程分析,证明了依存距离作为衡量和预测口译任务认知负荷及任务难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依存距离 非流利 认知负荷 句法结构 口译 视译
下载PDF
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知 李旭东 +1 位作者 钱端 焦劲松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f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是指以语言功能下降为突出表现、由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进行性非流利型失语(progressive nonfluent aphasia,PNFA)、语义性痴呆以及logopenic型进行...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fimary progressive aphasia,PPA)是指以语言功能下降为突出表现、由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进行性非流利型失语(progressive nonfluent aphasia,PNFA)、语义性痴呆以及logopenic型进行性失语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流利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非流利型失语 临床综合征 语义性痴呆 语言功能
下载PDF
汉英交替口译非流利性原因的文本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段燕 王文宇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2-95,102,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一篇时长为63分钟的模拟会议交替传译语料,寻找汉英口译中的非流利译语产生的原因。对比源语及译语文本发现,造成非流利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不足和口译策略使用的不熟练。为提高口译流利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演... 本文通过分析一篇时长为63分钟的模拟会议交替传译语料,寻找汉英口译中的非流利译语产生的原因。对比源语及译语文本发现,造成非流利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语言能力不足和口译策略使用的不熟练。为提高口译流利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演讲技能训练,提升双语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加强口译策略训练,认识汉英差异、配备教材师资并注重原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流利 文本 原因 建议
下载PDF
中国二语学习者口语非流利停顿心理机制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冬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133,136,共7页
本研究对比14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和10名英语本族语学生回忆性口头报告,调查二语口语非流利停顿心理机制及其与一语口语非流利停顿心理机制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二语停顿心理机制类型复杂。二语与一语停顿心理机制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 本研究对比14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和10名英语本族语学生回忆性口头报告,调查二语口语非流利停顿心理机制及其与一语口语非流利停顿心理机制的异同。研究结果显示二语停顿心理机制类型复杂。二语与一语停顿心理机制之间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明显不同。相同点有:停顿心理机制既有前瞻性,也有回顾性;既涉及言语内容和形式的加工,也涉及对言语内容和形式的监控。不同点有:二语停顿心理机制更复杂,更多涉及言语形式,尤其是形式准确性,更集中于形成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语和二语停顿心理机制量化对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口语产出 非流利停顿 心理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