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对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彦军 景治安 +2 位作者 毛长青 李纪华 胡和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12期2059-2061,共3页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对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将78例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GEM)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表柔...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对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将78例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GEM)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表柔比星(EP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进展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复发率为17. 95%(7/39),进展率为2. 56%(1/39);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复发率为23. 08%(9/39),进展率为5. 13%(2/39),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 08%(9/39);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 51%(8/39),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于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吉西他滨以及表柔比星均能够降低患者两年内的复发率,但部分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无法改变病情的进展,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表柔比星 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复发率
下载PDF
p-AKT与VEGF、HER-2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研究
2
作者 冷飞云 陈莹 +1 位作者 桂传枝 刘艳洁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9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0例...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9例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0例膀胱黏膜良性组织(慢性炎症、乳头状瘤组织)中p-AKT、VEGF、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p-AKT、VEGF、HER-2表达均显著高于膀胱良性组织的表达(P<0.05);p-AKT、VEGF和HER-2在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P<0.05);p-AKT在后期复发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未复发患者(P<0.05);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p-AKT与VEGF、HER-2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AKT、VEGF和HER-2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P<0.05)。结论p-AKT、VEGF及HER-2蛋白均可能参与了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预后指标;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p-AKT与VEGF、HER-2可能存在相互调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 磷酸化蛋白激酶B 血管内生长因子 人类表生长因子受体2 预后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两种膀胱内灌注方法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明琼 罗德康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4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应用吡柔比星(THP)两种不同膀胱内灌注方法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TURBT治疗的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71例,术后应用吡柔比星30mg膀胱内灌...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应用吡柔比星(THP)两种不同膀胱内灌注方法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TURBT治疗的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71例,术后应用吡柔比星30mg膀胱内灌注治疗。按不同的灌注方法分组,早期单次灌注组35例,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单次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常规连续灌注组36例,术后1周开始膀胱灌注THP,每周1次连续8次后,每月1次连续10次。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2年后每6个月检查1次。结果: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71例,治疗后随访至少24个月,最长71个月,平均53个月;两组71例膀胱肿瘤复发共13例,合计复发率18.31%;多在术后2年内复发,占复发总例数的84.62%。单次灌注组复发率为20%,多次灌注组为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均无Ⅲ级以上毒副反应。单次灌注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多次灌注组为3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经尿道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治疗效果良好,早期单次灌注与常规连续灌注比较,复发率基本相同,可明显降低不良反应。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THP早期单次膀胱灌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尿膀胱电切术 吡柔比星 膀胱灌注
原文传递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沈海波 曾彦恺 +3 位作者 顾正勤 张良 康健 齐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 目的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7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别接受单次经尿道电切术(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单次TUR组,n=38)或单次TUR、ReTUR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ReTUR组,n=38)。观察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和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首次TUR术后次日起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结果 ReTUR组患者首次TUR术后肿瘤残存率为31.6%,ReTUR术后重新分期率为10.5%。ReTUR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单次TUR组患者(2.8%和21.1%,P<0.05)。结论 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可发现首次TUR术后的残存肿瘤,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降低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 再次电切 残存肿瘤 重新分期 复发率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楠 陈俊星 陈凌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6-408,42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1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所有病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据术后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 【目的】探讨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到2008年12月161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随访资料,所有病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据术后复发率分析影响复发相关因素。【结果】161例中,45例术后复发,术后的总复发率为27.95%。肿瘤分级为G2、G3级患者较G1级患者复发率高;肿瘤分期为T1期患者较Ta期患者复发率高;肿瘤多发患者较肿瘤单发患者复发率高;复发肿瘤患者较初发肿瘤患者复发率高(P<0.05)。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及术后用不同药物灌注与肿瘤复发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多发以及既往复发情况是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 复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钬激光与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姜帅 王国民 +5 位作者 孙立安 张立 徐志兵 林宗明 戎瑞明 郭剑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按随机化原则,通过计算机抽样随机分为2组,钬激光切除组3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bipolar transurethr... 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将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按随机化原则,通过计算机抽样随机分为2组,钬激光切除组30例,经尿道等离子电切(bipola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in saline,TURis)组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闭孔反射发生率、术后冲洗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复查情况。结果钬激光组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is组术中闭孔神经发射发生率36.7%(11/30),2组有显著性差异(Fisher’s检验,P=0.000)。钬激光组手术时间(26.7±14.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42.3±13.8)min(t=4.331,P=0.000)。钬激光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9000 ml(0~30 000 ml)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冲洗量中位数18 000 ml(0~50 000 ml)(Z=-2.810,P=0.005)。2组尿隐血量、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个月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TURis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相比,经尿道钬激光切除具有止血更确切、出血更少、无闭孔神经反射的优点,是安全且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钬激光 尿道等离子电切 对照研究
下载PDF
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薛东炜 刘春来 +1 位作者 张西玲 王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2μm激光组62例,双极等离子组43例。对2组之间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2μm激光组62例,双极等离子组43例。对2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两组相比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复发率亦无明显差异。2μm激光组无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双极等离子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2%(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15.7±4.6)min vs(9.8±3.5)min,2μm激光组手术时间略长。结论: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与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同样具有良好疗效,2μm激光汽化切除术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在手术安全性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 21xm激光 双极等离子切除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术后即刻灌注联合维持灌注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健 宫大鑫 姜元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1-851,856,共2页
探讨129例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即刻灌注羟基喜树碱并联合维持膀胱灌注化疗对尿路上皮癌复发的影响,发现这种方法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
关键词 尿路上 羟基喜树碱 膀胱灌注
下载PDF
Nectin-4在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宋慧茹 罗丹 +6 位作者 温俊秀 倪璐 张可心 王琦 杨柳 宋旭东 董丽儒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03-908,共6页
目的研究Nectin-4在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BUC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及RNAscope技术检测60例浸润性BUC及40例膀胱黏膜慢性炎组织中Nectin-4的表达,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检... 目的研究Nectin-4在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BUC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及RNAscope技术检测60例浸润性BUC及40例膀胱黏膜慢性炎组织中Nectin-4的表达,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浸润性BU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BUC组织中Nectin-4蛋白表达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相关性。结果IHC法检测Nectin-4蛋白在浸润性BUC组及炎症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33%(47/60)、17.50%(7/40);RNAscope技术检测Nectin-4 mRNA在浸润性BUC组及炎症组中表达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0/60)、12.50%(5/40);两种方法检测浸润性BUC组及炎症组中Nectin-4表达的Kappa值分别为0.732及0.610,一致性一般;Nectin-4蛋白在浸润性BUC中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Nectin-4 mRNA在浸润性BUC中的表达与肿瘤最大径、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Nectin-4在浸润性BUC中的高表达和Her-2表达呈正相关(P=0.002),与PD-L1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Nectin-4在浸润性BUC中高表达,且通常和不良预后的病理参数相关,检测浸润性BUC中Nectin-4表达将有助于指导其临床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 Nectin-4 RNAscope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卓 张文圣 +2 位作者 万滨 卢依刚 李勋钢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在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在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吉西他滨化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肿瘤标记物、肿瘤复发时间、肿瘤进展时间、复发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53.33%,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为(1.33±0.11)ng/mL,CEA为(3.42±1.05)n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肿瘤复发率为10.00%,肿瘤复发时间(17.31±2.62)个月,肿瘤进展时间(19.87±2.96)个月;对照组1年肿瘤复发率为36.67%,肿瘤复发时间(11.42±1.33)个月,肿瘤进展时间(17.54±1.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尿痛、血尿、尿频、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应用于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能够提升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减少肿瘤复发,延长肿瘤复发时间和进展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 膀胱肌层浸润性尿路上 复发
下载PDF
尿外泌体miR-29c对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王志刚 董青川 +3 位作者 孙羿 段万里 管振锋 潘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 探讨尿外泌体微小RNA(miR)-29c对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3月,从我院泌尿外科选取152例BUC病人作为验证集。另外,从我院体检中心选择了126例非癌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 探讨尿外泌体微小RNA(miR)-29c对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BUC)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3月,从我院泌尿外科选取152例BUC病人作为验证集。另外,从我院体检中心选择了126例非癌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外泌体miR-29c表达水平。结果 验证集BUC病人尿外泌体miR-29c水平低于非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外泌体miR-17-5p水平和miR-590-5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尿外泌体miR-29c水平诊断BU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53~0.986),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1%和90.2%。亚型分析中,非器官局限性BUC病人尿外泌体miR-29c水平较器官局限性BUC病人进一步降低(P=0.009)。预后分析中,尿外泌体miR-29c高表达组病人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均更长(P<0.05)。结论 尿外泌体miR-29c低水平是BUC病人不利的预后因子,有希望作为器官和非器官局限性BUC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外泌体miR-29c 器官和器官局限性膀胱尿路上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滨 张文圣 +1 位作者 邓新喜 李勋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 目的探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30例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研究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局部化疗方法,研究组采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局部化疗方法。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复发时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大剂量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可一定程度降低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吉西他滨 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肌层浸润性尿路上 复发率
下载PDF
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滢 卜小斌 李强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661-3663,共3页
目的研究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共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电话、书信、走访、门诊... 目的研究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共9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本人或家属通过电话、书信、走访、门诊、膀胱灌注药物同时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主要随访内容有:是否复发、复发时间、是否按时规律用药、再次住院情况等。随访12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7年4月。根据资料查找,选定相关危险因素的变量,通过单因素分析与Cox回归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结果 90例患者中共36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情况,总复发率为40.0%,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9.73个月;单因素中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以往复发情况是患者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而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存在部位、灌注药物种类对肿瘤复发影响效果均不明显(P>0.05)。结论肿瘤数目、肿瘤分期、分级、术后灌注方式与以往复发情况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 尿路上细胞 复发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军 张志炎 郑攀丰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8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个数、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部位、是否即刻灌注、既往病史...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肿瘤个数、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部位、是否即刻灌注、既往病史均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肿瘤分期、肿瘤分级及既往病史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期、肿瘤分级及既往病史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
下载PDF
p120蛋白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以敏 张锡流 +1 位作者 欧海玲 叶星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了解p1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PUC)以及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UC)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HE、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28例为膀胱NPUC、20例为IUC,10例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120、E-cad、p6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 目的了解p1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PUC)以及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UC)的表达情况。方法使用HE、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28例为膀胱NPUC、20例为IUC,10例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120、E-cad、p6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膜p120和E-cad均(+),28例NPU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7%(16/28)和36%(10/28),而IUC均出现两蛋白的异常表达。其中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NPU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和P<0.05),但与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不显著。结论p120在膀胱癌表达异常,有可能成为膀胱NPUC新的标记物,对判断肿瘤预后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20 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 膀胱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安全共识 被引量:10
16
作者 耿江 +9 位作者 胡海龙 马志方 邱剑光 瓦斯里江 王永刚 徐勇 张朋 张昌文 张耘新 张志宏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983-989,共7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群健康。WHO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2015年世界范围内膀胱癌新发患者数为54.1万,位列全部人群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18.8万人,全部人群恶性肿瘤排名第13位[1-2]。70%~8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群健康。WHO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2015年世界范围内膀胱癌新发患者数为54.1万,位列全部人群恶性肿瘤第9位;死亡18.8万人,全部人群恶性肿瘤排名第13位[1-2]。70%~80%的膀胱癌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或表浅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其标准治疗方案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s,TURBT)。研究表明NMIBC术后存在50%~70%的肿瘤复发率和10%~20%的肿瘤进展率,因此需要进一步辅以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以下简称膀胱灌注)[3]。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的目的是减少肿瘤复发,防止肿瘤进展,并消除TURBT术后可能存在的残留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 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 安全共识
下载PDF
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行二次电切术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俞婷 《西藏医药》 2018年第5期45-46,共2页
目的探究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应用二次电切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道电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应用二次电切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道电切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二次电切术,比较两组复发情况以及病理结果。结果复发情况:观察组7例(14%),对照组22例(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a、T2、T1的病例结果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二次电切术,不仅降低了复发率并延长了术后复发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肌层浸润性 尿路上 二次电切术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观察(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芮鹏 易正金 +5 位作者 肖川 王树斌 罗云 魏绪磐 朱光强 万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黏膜下剥离术联合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non-muscle invasive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NMIB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攀钢集团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例单发NMIBC患者临床资料。利用专用膀胱黏膜注射针经膀胱镜于肿瘤基底部注射吉西他滨(20 mg/mL)形成局部水肿后行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bladder tumor 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BT-ESD)。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估算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统计复发率。结果:7例患者顺利完成BT-ESD,无中转开放手术及改为其他手术方案。术后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止血,未发生创面膀胱穿孔,术中无输血。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肿瘤最大径0.7~2.0 cm,平均(0.9±0.4) cm,肿瘤均为菜花状,带蒂,位于膀胱侧壁2例,右侧输尿管脊2例,左侧输尿管脊2例,三角区1例。手术时间20~40 min,平均(31.40±2.67) min。术中出血量1~5 mL,平均(2.24±1.46) mL。术后住院时间1~2 d。手术后病理结果为低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复查膀胱镜,未见复发、进展。结论: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吉西他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膀胱癌是安全、可靠、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1470 nm半导体激光 膀胱黏膜下注射 吉西他滨 肌层浸润性尿路上膀胱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玉 仲坤 +2 位作者 李雪 罗文武 蒋俊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中HER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膀胱非浸润性低级别BUC 27例、非浸润性高级别BUC 5例、浸润性高级别BUC 60例,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法检测各组织样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GEPIA数据库或直接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分析HER2(ERBB2)表达与BUC的关系。结果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26.67%,16/60)显著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BUC(7.41%,2/27)和非浸润性高级别BUC(0,0/5)(P<0.05)。多灶性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75.00%,6/8)显著高于单灶性患者(19.23%,10/52)(P<0.05)。各组织学亚型中HER22+/3+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普通型为30%(6/20)、腺样分化型为57.14%(4/7)、微乳头型为66.67%(4/6)、浆细胞样型为100.00%(2/2),余亚型均为0/1+。HER2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GEPIA数据库中,BUC肿瘤组织中HER2(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HER2(ERBB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于HER2(ERBB2)低表达(P>0.05);对TCGA数据进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T和N越高的患者OS较短。结论浸润性高级别BUC中HER22+/3+表达率高于非浸润性低级别和高级别BUC,并与肿瘤个数、组织学亚型密切相关,提示结合HER2表达状态、肿瘤个数和组织学亚型或有助于筛选出可能从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的浸润性高级别BU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 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 HER2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易混淆的膀胱活检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鲁香凤 杨会敏 +1 位作者 方杰 戴欣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7期1034-1042,共9页
目的:探讨膀胱活检中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其它小细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例膀胱黏膜活检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 目的:探讨膀胱活检中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与其它小细胞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例膀胱黏膜活检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82岁,膀胱镜下见:在膀胱颈部10~12点可见黏膜突起如蕈状,蒂不明显。活检组织光镜下见:1)尿路上皮下小细胞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及巢状分布,间质增生;2)瘤细胞体积小,呈短梭形或淋巴细胞样,胞浆极少,局部瘤细胞胞浆宽广透明;3)核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深染且结构不清,部分核不规则,可见双核、核重叠及多核瘤巨细胞,核仁不明显;4)未见核分裂象;5)局部组织可见挤压现象及局灶凝固性坏死;6)可见脉管浸润;7)局部异型增生的尿路上皮基底层处与固有膜内的小细胞性肿瘤成分有移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免疫表型CK少数细胞弱(+),其余标记均(-),病理诊断为:小细胞低分化癌。临床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未送病理,数月后发现肠系膜多个转移瘤结节,瘤细胞形态与活检相似,局部瘤细胞核偏位,可见核仁及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性标记、p63及CD44V6均(+),神经内分泌标记(-),综合考虑最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伴肠壁转移。结论:膀胱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在膀胱镜活检标本中诊断难度较大,应重视其病理特点,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免疫组化特征综合评价,当二者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帮助时,确诊还需以HE切片形态学特征为主,同时在报告中加以注明。膀胱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核分裂象应是有或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小细胞性浸润性尿路上 病理形态学特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