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例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彦锋 周翼 +1 位作者 蒋志敏 李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99-800,共2页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时一项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手段,操作严格遵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但因为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及其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对历史的回顾分析有助于避免严重不良情况的发生。以下是对本院近两年的非溶血性输血不...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时一项重要的且不可替代的手段,操作严格遵循《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但因为血液成分的复杂性及其后果的不可预知性,对历史的回顾分析有助于避免严重不良情况的发生。以下是对本院近两年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来自本院2011~2012年的临床输血患者,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为25~9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溶血性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治疗 输血患者 血液成分 统计分析 可替代
下载PDF
hs-CRP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晓明 胡嵩 +1 位作者 龚国富 张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目的探讨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在患者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03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输血不良反应组(阳性组),以... 目的探讨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在患者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103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输血不良反应组(阳性组),以在本院同期接受输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的无输血不良反应的107名患者的病例资料为正常对照组(阴性组),测定输血反应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患者在输血前后的血清hs-CR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输血前后hs-CRP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输血不良反应组输血前后的hs-CRP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感C反应蛋白 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评价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建梅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3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输血并发生不良反应的病患95例,其中有45例病患发生非溶血性发热不良反应将其设为发热组,有50例病患发生非溶血性过敏不良... 目的研究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输血并发生不良反应的病患95例,其中有45例病患发生非溶血性发热不良反应将其设为发热组,有50例病患发生非溶血性过敏不良反应将其设为过敏组,另外抽选45例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患设为对照组,所有病患采取5m L的静脉血,并使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患输血前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过敏组和发热组输血前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过敏组及发热组与对照组输血后的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是一种炎症指标,发生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时候,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对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中,C反应蛋白测定有着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C反应蛋白 溶血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连续对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吉成 沈德才 +3 位作者 谭彬宾 韦喜敢 周建月 石雄英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 目的探讨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的发生率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体系,连续监测2006年1月-2014年9月本院门诊或/和住院患者FNHTR的发病情况,对确诊的280例FNHTR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输注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及冷沉淀患者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8‰(33/43 684)、0.42‰(156/374 343)、0.17‰(88/519 460)和0.08‰(3/38 361);2)输注悬浮红细胞与少白红细胞的FNHTR的发生率分别为0.50‰(119/240 232)vs 0.28‰(37/134 111)(P<0.05);3)男性和女性FNHTR患者有输血史的比例分别为72.4%(121/167)vs 71.7%(81/113)(P>0.05)。结论引起FNHTR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小板;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可明显降低FNHTR的发生率;输血史是FNHTR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发生率 血液成分 血小板 少白红细胞 输血
下载PDF
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俞霞 马淑群 +3 位作者 施明秀 林芷彤 翁雅云 徐永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254-2259,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点,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89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分析产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对数据进行分类与统计。比较不同血液成分、性别、年龄、血型、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和红细胞储存时间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科室和疾病分布情况。结果2019-2022年共输血19180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71人次。2019-2022年各年度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6%、0.42%、0.41%、0.47%,各年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3,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并且过敏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2022年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8%,血浆为0.38%,血小板为1.32%,冷沉淀为0.45%,各种血液成分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P<0.05)。红细胞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均以过敏反应为主。男性与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不同年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P>0.05);有输血史的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无输血史受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P<0.05);受血者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前5名的科室分别为血液科、消化内科、妇科、重症监护病房和感染科。随着血小板储存时间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5)。随着红细胞储存时间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先上升再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清市医院输血不良反应以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为主。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血液成分、输血史、血液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及血小板储存时间有关。临床应多因素管理输血患者,以降低其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性发热反应 储存损伤
下载PDF
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诊断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利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22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究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采用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价值情况。方法选择43例我院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比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 目的探究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采用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价值情况。方法选择43例我院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对比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情况。结果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确诊结果阳性31例(72.09%)、阴性12例(27.91%);体征监测检验阳性25例(58.14%)、阴性18例(41.86%);C反应蛋白检验阳性29例(67.44%)、阴性14例(32.56%);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结果灵敏度(90.32%)、特异度(91.67%)、准确性(90.70%)均明显高于体征监测检验(54.84%、33.33%、48.84%),输血前疑似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无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与无不良反应患者相比,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后C反应蛋白较高,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输血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输血前,可见组间差异(P<0.05)。结论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予以C反应蛋白检验,其诊断准确性水平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C反应蛋白 诊断
原文传递
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中不规则抗体检测技术对不良反应及溶血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巴芳芳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中应用不规则抗体检测技术的效果,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非Rh血型系统输血患者80例,按照是否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组,各40例,对照组未进... 目的探究非Rh血型系统患者输血中应用不规则抗体检测技术的效果,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接诊的非Rh血型系统输血患者80例,按照是否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组,各40例,对照组未进行检测,观察组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同时统计不规则抗体免疫球蛋白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同血液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显著(P<0.05);IgG型占比20.0%、IgM型占比57.5%、IgG型+IgM型占比22.5%。结论重视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及溶血情况,在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患者的输血安全性更高,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输血 不规则抗体检测 不良反应及溶血
下载PDF
抗-C抗体及抗-e抗体导致迟发型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琳 韩春俐 +1 位作者 卢健 刘明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0期2875-2876,共2页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是在输血结束24 h后发生的溶血反应,多发生于既往有输血史及妊娠史的受血者,多为同种IgG抗体引起,由于抗体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无法发现抗体,输注后由于血型抗原的刺激导致溶血...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是在输血结束24 h后发生的溶血反应,多发生于既往有输血史及妊娠史的受血者,多为同种IgG抗体引起,由于抗体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无法发现抗体,输注后由于血型抗原的刺激导致溶血反应的发生。本实验室通过对1例由于Rh血型抗原不匹配输注产生抗-C抗体及抗-e抗体导致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分析,阐述Rh血型分型及匹配输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抗体 抗-E抗体 迟发型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Rh抗原分型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2021~2022年276例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姗姗 荆亚楠 +4 位作者 侯晓燕 薛亚飞 张媛媛 黄霞 王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临床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我院提供科学、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统计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进行输血治疗的总人次,收集此时间段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类别,分析受血者... 目的分析本院临床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我院提供科学、安全的输血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统计本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进行输血治疗的总人次,收集此时间段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类别,分析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输血史、输注的血液成分、疾病类型等的关系。结果期间接受输血治疗9237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276例,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30%,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70%),其次为新鲜冰冻血浆和悬浮红细胞(0.50%和0.31%)。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0.11%、0.05%和0.004%,过敏反应分别为0.06%(红细胞)、0.64%(血小板)和0.16%(血浆)。悬浮红细胞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0.23%)高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04%),过敏反应发生率无差别(0.06%和0.07%);新鲜冰冻血浆(0.50%)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血浆制品;浓缩血小板(1.09%)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采血小板(0.65%)。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为血液内科,其次为肾移植科。不同年龄、有无输血史、输注不同血液成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输注的血液成分以及患者本身因素有关,临床输血时应综合多因素,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医院应完善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体系,加强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培训,增强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38-839,共2页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 目的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 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观察这些患者FNHTR的发生率。结果 在 1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 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6 % ;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 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和 2 0 .83%。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可防止或减低FNHT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临床应用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去白细胞输血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英文)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树铭 成晓玲 +3 位作者 胡建 向国春 张佳思 黎儒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68-570,共3页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 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和浓缩血小板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效果。选择 1 0 0例肝硬化、胃溃疡和胃癌等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 ,对照组相类似 50例病人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 2 4 0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重症肝炎、烧伤、癌症放、化疗等患者分为两组 ,各组 1 2 0例随机接受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或未去白细胞的血小板悬液 ,观察FNHTR的发生率。结果表明 ,在 1 0 0例接受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的患者中未发生FNHTR ,对照组 50例患者中有 8例发生FNHTR ,发生率为 1 6 % ;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 ,去白细胞和未去白细胞的FNHTR发生7例和 2 5例 ,发生率分别为 5 .83 %和 2 0 .83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输血 预防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向国春 张佳思 +2 位作者 成晓玲 黎儒清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发热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临床应用 预防
下载PDF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13
作者 于洋 刘景汉 +2 位作者 欧阳锡林 陈民才 黄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1,共2页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1~3 ],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直接相关...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在10.2%~41.0%[1~3 ],发生率的高低与输入的白细胞含量直接相关.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因其去除率高、红细胞损伤小,成为预防FNHTR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多数医师仍习惯于输血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预防输血反应[3],其疗效不肯定.为此笔者对354名贫血患者输血后FNHTR的发生情况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去白细胞 白细胞滤器 输血反应 溶血性
下载PDF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与HLA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6
14
作者 谭斌 秦莉 +2 位作者 代波 刘显中 罗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9期1030-1031,共2页
关键词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HLA抗体 相关性 同种免疫 器官移植 输血疗效 受血者
下载PDF
脊柱手术自体血回输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洋 陈浩飞 +2 位作者 刘金龙 李德亨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临床患者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血和自体血.目前异体血源紧缺,供不应求,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可缓解血源不足.自体血液回输发生溶血反应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中3例发生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自体血回输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滤除白细胞输血降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丽 曾丽红 +4 位作者 易亚萍 周天红 尹晓林 周亚丽 张新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168-1169,共2页
目的了解滤白细胞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降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贫)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07年6月在本科输血治疗的重型β地贫患儿265例。男149例,女116例;患儿输血0.5-2.0单... 目的了解滤白细胞红细胞(滤白)输注对降低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β地贫)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的意义。方法2003年8月-2007年6月在本科输血治疗的重型β地贫患儿265例。男149例,女116例;患儿输血0.5-2.0单位/次。输血次数1-54次/人。悬浮红细胞(悬红)输注1992例次,共3114.5单位,滤白输注2416例次,共4354.5单位。滤白采用血站型滤白细胞红细胞器制作。悬红输注前根据体质量静泳注射2.5-5.0 mg地塞米松磷酸钠预防输血反应,滤白输注前不使用预防输血反应药物。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悬红输注1 992例次中,发生FNHTR 49例次(2.460%)。滤白输注2 416例次中发生FNHTR 2例次(0.083%)。滤白输注FNHTR发生率显著低于悬红输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5 P〈0.001)。结论输注滤白为重型β地贫患儿未来接受骨髓移植建立了安全的输血平台;重型β地贫患儿应输注滤白,以最大程度降低FNHT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滤白细胞红细胞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被引量:62
17
作者 徐文皓 李志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68-370,共3页
关键词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国际输血协会《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之解读 被引量:37
18
作者 褚晓凌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2-814,共3页
国际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Working Party On Haemovigilanc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于2011年公布了《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以下简称《监测标准》)。《监测标准》以欧洲血液安全监测... 国际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Working Party On Haemovigilance,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于2011年公布了《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标准》(以下简称《监测标准》)。《监测标准》以欧洲血液安全监测网络和其他血液安全监测系统使用的以及已公开发表文献给出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为编制基础,经ISBT血液安全监测工作委员会(2006年9月2日开普敦会议)评审通过后,已在国际血液安全监测网络(International Haemovigilance Network)应用。现将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输血协会 输血不良反应/感染性 监测 标准 解读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平旭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4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行输血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200例同期输血且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进行输血,研究组进行不规则...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例行输血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组,200例同期输血且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进行输血,研究组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后再进行输血。比较两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分析研究组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影响因素,观察研究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发布情况。结果研究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女性占比87.50%、输血次数≥3次占比75.00%、有妊娠史占比50.00%、有血液疾病占比75.00%高于非阳性组的42.19%、32.29%、11.46%、15.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血型系统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5例(62.50%);MNS血型系统中特异性不规则抗体3例(37.50%)。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检出血液中不规则抗体,降低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输血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筛查 溶血性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临床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铮 张伯伟 +4 位作者 张丽 刘玉振 康轶青 杨贺才 程四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5期285-286,共2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 了解本地区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 从而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血液中心的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74份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其中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有79例, 占28.83%.在79例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中, 男34例, 女45例, 分别占43.04%和46.96%.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中, 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54例, 由血浆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5例, 由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有9例, 由洗涤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有1例, 其他类型的血液制品未见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报告.由悬浮红细胞引起的输血反应比例明显高于血浆类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结论 对于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 应尽可能使用滤白红细胞, 确保血制品残留的白细胞量〈5×106/L, 避免发热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合理输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