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扎染非物质文化技艺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文婷 侯玲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1年第4期235-236,共2页
扎染作为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商品属性是显而易见的。扎染的它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网络营销环境中,其产品销售在稳中呈缓慢上升趋势。通过推广扎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宣传扎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扎染作为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商品属性是显而易见的。扎染的它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网络营销环境中,其产品销售在稳中呈缓慢上升趋势。通过推广扎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宣传扎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和扩大产品以及品牌的市场占比为基础而提出一些从外部的对应措施。本文拟就其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染 非物质文化技艺 网络营销
下载PDF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 海南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传承价值和创新价值,应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落脚点,使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纽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为抓手,提升产品创意设计含量;以新的传播形式为着力点,赋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海南省 创新保护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活化路径研究——以江苏徐州马庄村为例
3
作者 周萌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6期60-62,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地方独特地域环境和文化风俗,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与信息,深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地方独特地域环境和文化风俗,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与信息,深入了解目标地区的情况,以及乡村振兴政策背景,综合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的活化途径进行探讨,可以为各地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提供依据,并为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技艺物质文化遗产景观 活化路径
下载PDF
工作诀窍知识在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永兵 龚自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3期63-69,共7页
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 技艺水平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认定标准和名录入选的争议,也不利于其传承人的认定和授艺。技艺形成的逻辑路径是基于传承人行动能力范式下的工作活动中涉及知识的构建。显性化表述的工作诀窍知识是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可以成为当前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项目评选和传承人认定中的关键性指标和技艺研究的方向,可以为学艺人的培养提供知识来源和文本依据,加快学艺人的成才效率,推进非遗的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可以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提供现实个案。未来我国少数民族技艺类非遗中的工作诀窍知识应该是以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为核心,工作过程为载体,非遗传承人为主体,专家学者为主导进行开发。其实施路径是首先描述传承人的能力,然后找到工作诀窍知识点,进而开发出工作诀窍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诀窍知识 职业教育
下载PDF
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邵明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69-72,共4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滁州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遗产项目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滁州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遗产项目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结合景区开发的手工非遗项目展示、主题旅游街区开发模式、主题节庆活动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 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路径探讨
6
作者 胡健 许芳红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07-610,共4页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体性基地,另一类是关系性基地。关系性生产基地由多种方面或元素整合而成,追求一种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具有艺术的、社会的、商业的、信息的...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体性基地,另一类是关系性基地。关系性生产基地由多种方面或元素整合而成,追求一种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具有艺术的、社会的、商业的、信息的多种功能,相较实体性生产基地的实在与稳定,相对空灵与多变,是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新的方法或路径。实体性基地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关系性基地更适用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关系性 生产基地 艺术大师工作室
下载PDF
安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7
作者 陈艳君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4期195-198,共4页
文章从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价值到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就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今后应该加大对皖中和皖北地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深入挖掘史料... 文章从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价值到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方面就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今后应该加大对皖中和皖北地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通过长期深入的田野调查深入挖掘史料,进行细致入微的个案研究;从更广阔的视野深化安徽传统技艺类非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述评
下载PDF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陈珊 罗靖 章牧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4期144-150,161-162,共9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开发上存在着较大障碍,现有的手工技艺类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开发层次低、缺乏创新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它的保护必须建立在对其历史文化内核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挖掘其文化精髓,最大限度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着这一原则,笔者对广东省石湾陶塑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提出以综合性的主题公园为开发平台,社区内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协同式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运作思路,为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找到其生存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参与 石湾陶塑 广东省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异与传承保护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秀伟 李晓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144-151,共8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既是大运河文化带空间生产的内容,又直接推动着空间本身的生产。历时性的空间生产最终导致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格局的形成。当前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分散、局部群簇的分布特征,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生产的累积结果和直观反映。大运河贯通南北后,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由多中心分散到向运河两端集中分布演变的时空分异规律。应立足大运河文化带历时性的空间生产逻辑,从建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生产场域、塑造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社会共识、凝结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识系统等方面探讨大运河文化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生产 空间分布 传承保护
下载PDF
特殊教育学校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先春 孙计领 《现代特殊教育》 2019年第2期7-10,35,共5页
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是当前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全国286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职业培训的现状与意愿的调查研究,发现三分之一左右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培训,但在培训过... 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是当前残疾人实现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全国286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职业培训的现状与意愿的调查研究,发现三分之一左右的特殊教育学校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项目培训,但在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特殊教育学校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时,应结合不同类型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色,优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职业教育 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残疾人就业 特殊教育
下载PDF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乡村旅游品牌塑造的发展现状研究——以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雨 张雅雯 《西部皮革》 2018年第2期91-92,共2页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中称"西兰卡普",土家织锦技艺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也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土家织锦堪称武陵山区土家族人少数民族织锦的典范,民间称做"打花",主要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和湘西土家...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中称"西兰卡普",土家织锦技艺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也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土家织锦堪称武陵山区土家族人少数民族织锦的典范,民间称做"打花",主要以湖北恩施土家族和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为主。而近年来土家织锦参与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发展日渐没落,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归纳了土家织锦乡村旅游品牌的设计和销售方面的有效对策,并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以此为鉴,对当前探索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旅游品牌塑造的有效保护传承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织锦 旅游品牌塑造 发展现状
下载PDF
VR技术在河南省民办高校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原 《科技风》 2021年第14期67-68,87,共3页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在开展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将VR技术融入民办高校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构建中,并结合VR技术的特点,总结归纳VR技术与高...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当前河南省民办高校在开展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将VR技术融入民办高校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构建中,并结合VR技术的特点,总结归纳VR技术与高校教学和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融合的具体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构建 VR技术 河南省民办高校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要义辨析——以安徽省文房四宝制作技艺为例
13
作者 王雅琴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53-62,共10页
安徽省是我国唯一一个生产全套文房四宝的省份。通过在文房四宝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宣城市和黄山市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就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而言,由官方认定的传承人主要有3类,分别是掌握传统技艺的工匠、具有开拓... 安徽省是我国唯一一个生产全套文房四宝的省份。通过在文房四宝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宣城市和黄山市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就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而言,由官方认定的传承人主要有3类,分别是掌握传统技艺的工匠、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掌握传统技艺的企业家,除了这些由官方认定的传承人之外,民间的一些技艺精湛者也承担着非遗传承的责任;就传承内容而言,传承的是包括制作工艺、工匠精神、人文情怀等在内的文化体系;就传承方式而言,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培养、集体传承是现阶段主要的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 文房四宝制作技艺 传承人 传承内容 传承方式
下载PDF
西藏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中的女性角色及社会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秀清 马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96-101,共6页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基本的人力基础,使其实现了活态化传承。另一方面,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年轻女性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提...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基本的人力基础,使其实现了活态化传承。另一方面,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年轻女性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女性传承人 性别平等
下载PDF
自媒体时代徽州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路径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覃欣然 康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74-176,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自媒体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发掘其中的内在价值,对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自媒体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发掘其中的内在价值,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文章从自媒体时代背景入手,简述徽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探索非遗传承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推动徽州非遗的传承和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影响因素 自媒体
下载PDF
浅析文化旅游视野下的荣昌夏布制作技艺
16
作者 谢承珊 《文化产业》 2018年第9期28-29,共2页
本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的方式与途径同各种学科相结合,然而,无论融合哪种学科,都不能脱离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旅游背景下的保护应顺应时代发展轨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互... 本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的方式与途径同各种学科相结合,然而,无论融合哪种学科,都不能脱离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旅游背景下的保护应顺应时代发展轨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良性互动,适当的旅游开发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继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现从文化旅游视野出发,以重庆荣昌的夏布制作技艺为例,进一步阐述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荣昌夏布
下载PDF
“非遗”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模式探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孙立新 王曦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8-71,共4页
以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契机,探讨打破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提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适合传承、发展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模式,以此在高等教育人群中达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以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契机,探讨打破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提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建立适合传承、发展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模式,以此在高等教育人群中达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养、发展和创新的目的,提高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创作水平,推动国家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高校传承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学徒制探析——以芜湖铁画为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锋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困境出发,结合实地对芜湖铁画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调研,深入剖析传统技艺类非遗与现代学徒制结合的内在机理。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体和内容来看,当前主要集中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传统技艺类非遗企业、... 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的困境出发,结合实地对芜湖铁画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调研,深入剖析传统技艺类非遗与现代学徒制结合的内在机理。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体和内容来看,当前主要集中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传统技艺类非遗企业、职业院校、非遗大师等是传统技艺类非遗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三大要素,明确非遗企业(非遗大师)、职业院校以及学徒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传统技艺类非遗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实现文化精准扶贫,但尚处于政策的空白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传统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芜湖铁画
原文传递
非遗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探究——基于甘肃省非遗传统工艺存续现状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雅敏 刘卫华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6,39,共5页
通过分析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的传统技艺类项目的调研数据,厘清了甘肃省非遗传统工艺的分布、种类及发展现状,剖析甘肃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甘肃省非遗传统技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策略。
关键词 甘肃省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 分布 种类
下载PDF
红安大布服饰类非遗衍生品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宇倩 叶洪光 赵红艳 《天津纺织科技》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红安大布作为湖北省红安县特色产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是一种适于服用的绿色环保产品。通过民俗考察的研究方法,从红安大布的艺术特征出发,以单独应用、与红安绣活结合应用、多种工艺组合应用三个方面探讨... 红安大布作为湖北省红安县特色产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质地柔软、透气性好,是一种适于服用的绿色环保产品。通过民俗考察的研究方法,从红安大布的艺术特征出发,以单独应用、与红安绣活结合应用、多种工艺组合应用三个方面探讨红安大布与现代服装的创新结合,并分析了其在饰品配件中的创新设计。研究表明,红安大布服饰类产品开发应突出红安大布的地域特色,将其与现代服饰与生活相融合,有利于红安大布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安大布 创新设计 产品开发 传统手工技艺: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