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9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证研究——基于温州市非遗活态化发展与旅游融合的调研
1
作者 倪建发 邱旭光 张海琼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有效把握非遗与旅游的内在规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揭示非遗活态化发展与旅游融合的价值共性和契合点,通过典型案例探究融合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以温州市非遗活态化发展与旅游融合的实证调研...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有效把握非遗与旅游的内在规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揭示非遗活态化发展与旅游融合的价值共性和契合点,通过典型案例探究融合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以温州市非遗活态化发展与旅游融合的实证调研为案例,在梳理非遗的现代性活态传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温州市非遗与旅游融合的主要特征:注重非遗品牌打造,主动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非遗研学、非遗体验已经成为非遗常见的存在形态,非遗创意多元化,新型非遗产品不断产生。同时,针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探索、促进非遗的现代性表达、营造非遗现代性发展新空间、构建非遗与旅游融合运行机制等对策,以此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新形态的加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与旅游融合 现代性 温州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当代变迁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春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时代意义在于重构过去与当下的关系:让历时坐标轴上被视为“过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价值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实现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时代意义在于重构过去与当下的关系:让历时坐标轴上被视为“过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产生同构,转换为人们能够理解的、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样态嵌入共时空间,从而对当代社会具有活的价值。这种转化当以“非遗美学观”为研究视角,即把美学视域从传统美学所限定的“大传统”中拓展出来,形成整合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更大的美学视域,最终走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活态传承 “活历史” 非遗美学观
下载PDF
重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年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艳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自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引介到国内以来,我国的非遗研究迅速跟进,经历了从非遗概念研究到辩证关系思考,从“物观”主导到“人观”引导,从基本理论到非遗实践,从研究之“学”到学科之“学”的研究进程。对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的关... 自200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引介到国内以来,我国的非遗研究迅速跟进,经历了从非遗概念研究到辩证关系思考,从“物观”主导到“人观”引导,从基本理论到非遗实践,从研究之“学”到学科之“学”的研究进程。对国家战略和人民需求的关注及对海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在地化活化运用是研究取得不俗成绩的关键。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重复研究的频繁、研究视野的不开阔和研究指导性的不足。鉴于此,未来的非遗研究应秉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研究取向,以推动非遗学科的建设发展,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 非遗实践 学科建设
下载PDF
非遗文化数字化“活化”“再生”的传播研究——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
4
作者 孟凡奇 《传媒》 CSSCI 2024年第15期I0008-I0008,共1页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在文化主体性觉醒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下,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增进多元文明的自觉省察,又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在文化主体性觉醒和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下,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能增进多元文明的自觉省察,又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者杨红在调研数个非遗博物馆设计项目案例的基础上,开展了一场“新非遗行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一书,展示了非遗文化的传承经验、历史理念的丰富性,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向未来的创新性和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交流 博物馆设计 多元文明 项目案例 非遗文化
下载PDF
探索非遗保护融合路径--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
5
作者 武凤珠 《人民周刊》 2024年第12期48-49,共2页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本刊记者走访专家、学者,探访展览、市集,在实践中探求非遗的创新发展和活态传承之路,以营造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关注和保护中华文脉,谱写时代华章。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自然遗产 融合路径 活态传承 非遗保护 良好氛围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宁夏麻编文化传播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举 马凡丁 《传媒论坛》 2024年第7期92-94,共3页
在不断迭代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优化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凸显非遗文化的赋能作用是当前传承非遗文化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现状,以宁夏麻编文化的传播作为分析案例,试图在对其传播模式的分析中探寻非遗文化传播的经... 在不断迭代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优化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凸显非遗文化的赋能作用是当前传承非遗文化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现状,以宁夏麻编文化的传播作为分析案例,试图在对其传播模式的分析中探寻非遗文化传播的经验规律,以期为我国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思路借鉴。研究认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应兼顾大战略与小故事,多层次丰富非遗故事;借力各种媒体,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覆盖;秉持守正创新理念,打造特色非遗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化传播 宁夏麻编
下载PDF
哈尼《四季生产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及其徒李有亮访谈
7
作者 于敏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51-158,I0003,共9页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窝果策尼果》等。《四季生产调》属于哈尼哈吧的一个篇章,是朱小和演唱的众多哈尼古歌之一。2007年6月,朱小和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季生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传承人 哈尼族 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元阳县 云南红河州 古歌 国家级非遗 攀枝花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数字化实践
8
作者 卫才华 徐照智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共7页
数字化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深化。在信息化时代,非遗数据具有文化资源存储功能上的优势,有助于非遗保护实践的具体实施。数据存储与输出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据能够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海量信... 数字化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深化。在信息化时代,非遗数据具有文化资源存储功能上的优势,有助于非遗保护实践的具体实施。数据存储与输出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据能够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海量信息分析的视角;另一方面,层级化保护的数字化实践中,不同数据主体存在着交互性联系。数据的利用需要统筹信息存储的科学性,更要注重潜在的文化逻辑,保持自身独有的“数据”特征和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实践 非遗数据 系统性保护
下载PDF
三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与开发研究
9
作者 卢新新 《江苏商论》 2024年第7期57-60,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旅游开发被认为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内所呈现出来的非遗特色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当地非遗旅游资源现状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调查梳理了三亚市非遗项目发展现状,对三亚市24项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旅游开发被认为是非遗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内所呈现出来的非遗特色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当地非遗旅游资源现状的研究极为重要。本文调查梳理了三亚市非遗项目发展现状,对三亚市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得分结果将三亚市非遗旅游资源划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所属类别分别提出开发建议,为三亚市非遗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及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三亚非遗旅游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要素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研究
10
作者 彭亮 刘旭青 柯平 《图书馆》 CSSCI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随着非遗传承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许多地区结合当地非遗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非遗项目的发展策略,学界和理论界对此也愈加重视。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要素说”视角下的管理、服务和资源三要素来分析全国的代... 随着非遗传承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许多地区结合当地非遗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非遗项目的发展策略,学界和理论界对此也愈加重视。文章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要素说”视角下的管理、服务和资源三要素来分析全国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发现我国非遗项目主要有文化保护和商业合作两种管理路径。非遗项目通过非遗助疫、非遗扶智、非遗扶贫和非遗助残等服务形式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但面临着资源方面的困境。面对新发展阶段下非遗传承的转型,文章从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行业及图书馆技术层面探讨了非遗项目的管理、服务和资源的发展策略,以期从图书馆学理论和应用实践方面为我国各类型非遗项目的高质量传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说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 传承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20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艳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7-168,共12页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及实践持续跟进,20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国际国内保护经验的融合贯通,在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学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及实践持续跟进,20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国际国内保护经验的融合贯通,在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层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研究盛况。同时,20年来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也存在转化应用研究不充分的问题。未来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内容方面应加强对非遗相关政策、体制以及非遗与科技、文化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机制方面应强化研究的问题导向,推动非遗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加快非遗学科发展,以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研究 应用转化研究
下载PDF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化保护与传播的数字技术赋权策略研究
12
作者 崔琪 王坤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96,共8页
随着大数据的生成并快速渗透、运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变着体育非遗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体育非遗数字化建设以及智能化保护与传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育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全面... 随着大数据的生成并快速渗透、运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改变着体育非遗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体育非遗数字化建设以及智能化保护与传播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针对体育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播的现实状况,全面认识其数字技术的执行特征,已经成为进行现代性保护与传播的关键。在对体育非遗资源数字技术智能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由田野调查向智慧数据分析拓展、提升体育非遗资源档案处理效率、缩小体育非遗传承人对数字技术认知差距角度,对体育非遗信息数字化赋权的合理逻辑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非遗数字化分类体系、融入非遗虚拟现实技术、建立非遗展示与传播平台、确立“参与式数字化保护”理念等,是体育非遗资源智能化保护与传播的主要赋权路径。而随着大数据、虚拟现实和视觉搜索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融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非遗的高度融合,体育非遗资源的智能化数字保护与传播将成为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物质文化遗产 智能化保护 智能化传播 数字技术赋权 体育非遗资源
下载PDF
文化与认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相关思考
13
作者 郑长铃 林淑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非遗保护和传承实践尤与非遗自身存续、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其被不断地再创造之规律特性,回到文化本身认识和阐释诸如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必要。既要坚持以民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主体,又要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 非遗保护和传承实践尤与非遗自身存续、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其被不断地再创造之规律特性,回到文化本身认识和阐释诸如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必要。既要坚持以民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主体,又要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新兴的社会人文生态中获得长足发展和健康延续:一方面,要修复或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和延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传承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真正激发其内在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属性 非遗保护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晨菡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在数字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是非遗数字化传播、推广和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目前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风险,并基于SWOT... 在数字媒体时代,短视频平台是非遗数字化传播、推广和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目前非遗短视频的传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的内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风险,并基于SWOT战略矩阵,从政府、传播者、平台多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提升传播效果,助力非遗在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承与传播,以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播 短视频平台
下载PDF
中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述评
15
作者 朱德明 叶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1-145,178,共6页
阐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介绍了传统医药非遗的申报条件及我国传统医药非遗保护取得的成效。指出我国现阶段传统医药非遗存在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数目偏少且分类不清,单位和个人对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与传承乏力,传... 阐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介绍了传统医药非遗的申报条件及我国传统医药非遗保护取得的成效。指出我国现阶段传统医药非遗存在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数目偏少且分类不清,单位和个人对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与传承乏力,传承人才缺乏,软硬传播平台和数字化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要高度重视传统医药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加强对非遗项目的考核与评估,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加快软硬传播平台、数字化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我国传统医药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中医药非遗 非遗传承 非遗保护 传承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研究方法刍议
16
作者 苏发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和范式不仅是学科存在的... 随着非遗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关于非遗学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和范式不仅是学科存在的标志,也是学科不断发展的保障,非遗学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教育体系 人才培养 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编写 学科建设 方法刍议 非遗保护 深入人心
下载PDF
西南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大理白族建筑彩绘为例
17
作者 曹羽涵 王玺 +1 位作者 周家琪 刘媛 《新西部》 2024年第7期132-135,共4页
西南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宝库。为促进非遗文化保护与利用,本文以大理白族建筑彩绘为例,运用文化基因理论,从题材、色彩、风格、文化四个方面梳理文化基因类别,构建基因图谱。并针对非遗文化发展中存... 西南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宝库。为促进非遗文化保护与利用,本文以大理白族建筑彩绘为例,运用文化基因理论,从题材、色彩、风格、文化四个方面梳理文化基因类别,构建基因图谱。并针对非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文化基因图谱提出解决策略。有效实现对大理白族建筑彩绘文化基因进行提取与设计应用,为西南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丝绸之路 基因图谱 保护与利用 物质文化遗产 基因理论 非遗文化 解决策略 彩绘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模式思考——以江苏省级非遗资源“绒花制作技艺”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袁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7,162,共3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推进,如何开发非遗资源,实现经济的正面带动效应,保障传承人生存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级非遗"绒花制作技艺"为例,比较和研究了南京、扬州两地非...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推进,如何开发非遗资源,实现经济的正面带动效应,保障传承人生存空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级非遗"绒花制作技艺"为例,比较和研究了南京、扬州两地非遗资源开发模式优劣势,归纳了目前非遗资源开发的瓶颈,并探讨了突破瓶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模式 非遗资源内涵 绒花制作技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思诚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1-89,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以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挖掘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分析当前非遗保护和社会利用工作的成果和局限,由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以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挖掘喀左东蒙民间故事独特的文化价值,分析当前非遗保护和社会利用工作的成果和局限,由此提出了提升辽西区域文化软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具体对策。喀左东蒙民间故事具有融合蒙汉民族文化和粘连历史地理文明的文化价值。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版了十二卷本《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社会利用工作存在较大空白,亟待填补。非遗保护是坚实基础,社会利用是灵魂生命。两方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区域文化软实力 非遗保护 社会利用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诺 《文化产业》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新媒体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渠道。新媒体环境下,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助力非遗实现跨文化传播:一是挖掘非遗资源,讲好非遗故事;二是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新媒体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了重要渠道。新媒体环境下,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助力非遗实现跨文化传播:一是挖掘非遗资源,讲好非遗故事;二是数字赋能,丰富非遗的传播形式;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助力非遗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平台 国际交流与合作 互联网 中华文化 传播形式 非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