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性的本体论审视——拉图尔“非现代性”哲学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50,共7页
从时间上看,现代性表现为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的断裂,从空间上看,表现为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之间的割裂。本体论上的这种双重割裂,其哲学根基在于主客二分、科学与政治二分的二元论哲学。但是,基于其经验哲学和科学人类学的立场,拉图尔指... 从时间上看,现代性表现为现代与前现代之间的断裂,从空间上看,表现为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之间的割裂。本体论上的这种双重割裂,其哲学根基在于主客二分、科学与政治二分的二元论哲学。但是,基于其经验哲学和科学人类学的立场,拉图尔指出二元哲学在现实中从未存在过,现实所存在的永远都是主客之间的杂合体。在建构主义的立场之上,以改变对人与物的界定方式入手,拉图尔提出了一种崭新的非现代性理论,呼吁一场"哲学的反哥白尼革命",为我们反思当下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非现代 杂合体
下载PDF
从“道”字看金庸小说语言的非现代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扬 慕俊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从“道”(说)字入手进行研究,发现金庸小说语言继承了宋代以来话本小说语言的一些特点和元素,具有非现代性的特点。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道”字,其用法则折射了叙事方式的特点,“曰”———“道”———“说”的演变,所传达的是古代小说... 从“道”(说)字入手进行研究,发现金庸小说语言继承了宋代以来话本小说语言的一些特点和元素,具有非现代性的特点。看上去微不足道的“道”字,其用法则折射了叙事方式的特点,“曰”———“道”———“说”的演变,所传达的是古代小说叙事方式近代化演变的信息。而金庸的“道”字则体现了演变过程中一种非现代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小说语言 非现代
下载PDF
现代旧体诗词的非现代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仲凡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194,共2页
现代旧体诗词在精神品格、语言形式以及写作传播机制等方面上具有非现代性的特征。在讨论现代旧体诗词的价值和入史问题时,不应该笼统地谈论现代旧体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而应该注意到它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特别是应该注意到... 现代旧体诗词在精神品格、语言形式以及写作传播机制等方面上具有非现代性的特征。在讨论现代旧体诗词的价值和入史问题时,不应该笼统地谈论现代旧体诗词是否具有现代性,而应该注意到它在现代性方面的复杂性与多面性,特别是应该注意到它无法被定性或归入为现代性的层面。现代旧体诗词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是夹缠扭结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分开。现代旧体诗词自身所处文化语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在现代性问题上的复杂性。对现代旧体诗词非现代性的承认,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旧体诗词的轻视或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诗词 非现代
下载PDF
论施蛰存现代派小说的非现代主义特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忠来 杨迎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0-73,共4页
施蛰存是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创作了一批“独辟径蹊”的现代主义的小说 ,但这些现代派小说同时呈现出非现代主义特质。这一方面源于他内在自身思想性格的两重性 。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施蛰存 现代 非现代主义 成因 历史背景 社会政治环境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5
作者 季桂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9,共5页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  鲁迅小说在文化属性上既具有"现代性"的一面,又具有"非现代性"的一面。这一特点主要来自鲁迅的理性与感性、思想与其他复杂心理因素之间的矛盾性。鲁迅小说的这一特点使其内涵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声音",造成了其思想意蕴的复杂性和人们阅读理解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现代 非现代 复杂性 思想意蕴 文化价值标准
下载PDF
郁达夫小说中的现代性与非现代性
6
作者 易晓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郁达夫的小说具有相当的现代性,但从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其现代性的贯彻又很不彻底。本文侧重分析他作品中现代性的表现及何以又造成了现代性的失落。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现代 非现代 自我认同 文化修养
下载PDF
拉图尔的科学实践建构论对物的非现代性追问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日容 张进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6期55-64,共10页
拉图尔认为以人类中心主义和主客体二分及其对立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未存在过,它只不过是自诩为现代人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人类真实的存在境况是处于一个杂合的和对称性的主客未分的非现代性世界之中,由此物之为物必须从此视... 拉图尔认为以人类中心主义和主客体二分及其对立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未存在过,它只不过是自诩为现代人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人类真实的存在境况是处于一个杂合的和对称性的主客未分的非现代性世界之中,由此物之为物必须从此视角出发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拉图尔的科学实践建构论表明科学知识的最终原因既不是自然实在也不是社会实在,而是行动者网络本身之实践建构的结果。在由异质行动者所构成的动态网络之中,人与非人因素对于科学事实的生成在存在论上具有对称性的作用,人相对于非人因素而言并没有绝对支配性的中心地位,拉图尔由此打破了传统哲学基于人类主体性与主客二分的形而上学框架对于物的现代性考察,从而进入到了对于物之意义的关系存在论亦即具有杂合与对称性特征的非现代性追问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图尔 科学实践建构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非现代
下载PDF
拉图尔非现代哲学溯源——基于拉图尔与塞尔的对话 被引量:3
8
作者 史晨 蔡仲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1期138-153,199,共17页
法国科学哲学家米歇尔·塞尔是拉图尔的哲学导师,他的关系哲学是拉图尔拒斥现代性二分的非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源头。不同于以往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的截然二分,非现代哲学注重关联性,在统一与杂多、二分与综合中选择... 法国科学哲学家米歇尔·塞尔是拉图尔的哲学导师,他的关系哲学是拉图尔拒斥现代性二分的非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源头。不同于以往人与非人、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政治的截然二分,非现代哲学注重关联性,在统一与杂多、二分与综合中选择后者。实际上,非现代哲学就是一种关系哲学。塞尔这位学界普遍忽视的科学哲学家为拉图尔提供了诸多重要的灵感来源,拉图尔从塞尔那里继承了相似的时空观,直接借用了“转译”、“拟客体”等核心概念,在“人类世”等现实层面也与塞尔主张一致。梳理二人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非现代哲学,进而为把握当下关联混杂的社会现状提供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图尔 塞尔 非现代 关系 转译 拟客体
下载PDF
地方·技术·“再生式”建筑——摩尔“非现代”地区主义概述
9
作者 铁雷 单军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3期47-50,共4页
"非现代"地区主义是针对弗兰姆普敦批判的地区主义中的哲学矛盾而提出的修正性理论,是批判的地区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延伸。斯蒂文.摩尔通过"地方"和"技术"两个核心概念的论述意在引出"地方"与&qu... "非现代"地区主义是针对弗兰姆普敦批判的地区主义中的哲学矛盾而提出的修正性理论,是批判的地区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延伸。斯蒂文.摩尔通过"地方"和"技术"两个核心概念的论述意在引出"地方"与"技术"合一、文化与自然交融的"非现代"视野,并认为只有在"非现代"世界中,批判的地区主义中"地方"与"技术"的内在矛盾才能得以化解。而"非现代"地区主义的核心则是"再生式"建筑,其目标在于让人的习俗制度参与到自然系统的循环往复中。最后,摩尔提出了美学、政治和生态等"再生式"建筑的三个标准,并以宣言的方式总结了"再生式"建筑的八个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技术 “再生式”建筑 非现代”地区主义
下载PDF
以非现代的方式抗争最大熵 被引量:2
10
作者 基尔·莫 陈昊 +1 位作者 张朔炯 胡琛琛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22-25,共4页
根据热力学原理,文章认为建筑师需要通过不同的语汇和实践使建筑更趋向开放的、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系统,而不是仅仅追求节能规范、建筑模拟或建筑认证。
关键词 热力学 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的系统 非现代
下载PDF
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的认知语言学阐释:回眸与前瞻
11
作者 田良斌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3期34-43,共10页
文章主要对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予以回顾和展望。经梳理,代表性观点主要有转喻观、概念整合观以及构式观。相关研究颇有洞见,但尚存缺憾。后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立足汉语的语言事实,对非典型宾语进行重新... 文章主要对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予以回顾和展望。经梳理,代表性观点主要有转喻观、概念整合观以及构式观。相关研究颇有洞见,但尚存缺憾。后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立足汉语的语言事实,对非典型宾语进行重新界定和分类;第二,颗粒度观察非典型宾语的本体特征,聚焦其在细部表现方面的差异;第三,依据语言事实,选用适恰的理论模型,避免“削足适履”;最后,针对鲜有涉足但价值不浅的问题(例如语言内的能产性问题、跨语言的动因问题等),展开细致探讨,尝试填补盲区,从而全面深化对非典型宾语结构的理解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典型宾语结构 认知语言学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的生成研究: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田良斌 庄会彬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4-67,93,共15页
本文主要在生成语法视域下对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展望。梳理后发现,此类研究主要聚焦非典型宾语的形成机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轻动词观、施用范畴观、词汇特征观以及外框架模型观。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典型宾语... 本文主要在生成语法视域下对现代汉语非典型宾语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展望。梳理后发现,此类研究主要聚焦非典型宾语的形成机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轻动词观、施用范畴观、词汇特征观以及外框架模型观。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典型宾语的句法编码,但仍有不足。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结合汉语实际以及非典型宾语的本体特征,对非典型宾语进行重新界定和分类;其次,关注非典型宾语内部在细部表现方面的差异,明确其初级结构;再次,揭示分类后的非典型宾语的句法编码,进一步丰富非典型宾语研究;最后,针对前辈先贤鲜有论及但却重要的相关话题(例如语言内以及跨语言的类推性问题和动因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加深对非典型宾语的理解和认识。本文还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初步构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典型宾语 生成语法 述评 展望
下载PDF
在现代与非现代之间——被诗歌史忽略的诗人李小雨诗歌之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小凤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2,共5页
李小雨虽为朦胧诗命名的发端之一,却被诗歌史叙述所忽略。她的诗描画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谱,使用了象征、隐喻等与"朦胧诗"同质的诗歌表现手法,注重诗的感觉与想象,构造了"智力的空间",涵盖的诗域广泛阔大,以徘徊于现... 李小雨虽为朦胧诗命名的发端之一,却被诗歌史叙述所忽略。她的诗描画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谱,使用了象征、隐喻等与"朦胧诗"同质的诗歌表现手法,注重诗的感觉与想象,构造了"智力的空间",涵盖的诗域广泛阔大,以徘徊于现代与非现代之间的自觉姿态显示了独特的"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小雨 朦胧诗 现代 非现代
原文传递
拉图尔论“非现代性”
14
作者 孟强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3,共4页
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拉图尔从科学论(Science Studies)出发,提出现代性本身是人为制造的幻觉,它从未成为历史现实。现代性一方面基于主体/客体、自然/文化、科学/政治等二元论,另一方面却有意掩盖了转译(translation)过程。借助于... 面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拉图尔从科学论(Science Studies)出发,提出现代性本身是人为制造的幻觉,它从未成为历史现实。现代性一方面基于主体/客体、自然/文化、科学/政治等二元论,另一方面却有意掩盖了转译(translation)过程。借助于"哥白尼式的反革命",拉图尔以转译概念为基础把上述二元对立作为科学实践的结果而非前提,由此揭示了现代性的虚幻性。非现代性概念不仅可以说明现代性的政治建构过程及其目的,而且有望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现代 现代 哥白尼式的反革命 科学 政治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与世界意义
15
作者 郑伟 《理论导刊》 2024年第3期48-55,共8页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走向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生成逻辑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分析,探讨了西方殖民侵略对东方落后国家的“双重使命”,认为东方社会必然以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走向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生成逻辑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分析,探讨了西方殖民侵略对东方落后国家的“双重使命”,认为东方社会必然以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则着重分析了东方社会经历特殊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设想的有效证成,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建构了“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超越西方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理论 中国式现代 资本主义现代化” 跨跃式发展
下载PDF
拉图尔论“非现代性”的人与自然 被引量:9
16
作者 钟晓林 洪晓楠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6,共8页
拉图尔通过对盖娅理论的彻底解读,从非现代性角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盖娅是自然的世俗形象,其中的行动者都是有生命的,而且盖娅不能称为统一的整体。他进一步批判了现代主义的人类形象和全球概念,创造性地定义了人类世时代的... 拉图尔通过对盖娅理论的彻底解读,从非现代性角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盖娅是自然的世俗形象,其中的行动者都是有生命的,而且盖娅不能称为统一的整体。他进一步批判了现代主义的人类形象和全球概念,创造性地定义了人类世时代的地面人和新气候政权,盖娅影响下的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联系是物的议会。拉图尔和新唯物主义都着力于颠覆现代制度的哲学根基,构建反人类中心的科学观,天地境界的人和拉图尔的地面人角色也是非常契合的,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图尔 非现代 盖娅 人类世 地面人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五号屠场》非后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6
17
作者 戴桂玉 李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6-30,共5页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号屠场》 现代主义手法 现代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回归:《五号屠场》的非后现代主义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智 戴桂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4-37,40,共5页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其作品《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叙事、拼贴等典型的后现代手法,但我们在小说中却能找到不具备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非后现代主义因素,这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及向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并...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其作品《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叙事、拼贴等典型的后现代手法,但我们在小说中却能找到不具备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非后现代主义因素,这反映出作者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及向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并由此可追踪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小说中后现代因素与非后现代因素交融共生,和谐共存,呈现出多元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号屠场》 现代手法 现代主义因素 多元特色
下载PDF
新媒体驱动下的非工科现代通信技术教改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洁 《传媒论坛》 2019年第11期82-82,85,共2页
本文针对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非工科专业的特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对如何改革非工科专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在充分调研并分析现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基于新媒体技术提出使用新媒体备... 本文针对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及非工科专业的特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对如何改革非工科专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在充分调研并分析现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基于新媒体技术提出使用新媒体备课、利用网络工具辅助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及实验辅助的新型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工科现代通信技术 教改研究
下载PDF
是否存在“非现代”式样
20
《美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0-130,共1页
关键词 艺术理念 艺术教学 艺术样式 非现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