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园还是主题公园?——对当代中国城市住区非现实空间意象构造的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竹 叶珉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50,共5页
房地产住区开发建设的一个核心空间策略是各种异域风格主题的创造,它对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生产观念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一住区空间建造方式的本质是创造了非现实的空间意象,用抽象和嫁接的空间意象来掩... 房地产住区开发建设的一个核心空间策略是各种异域风格主题的创造,它对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生产观念正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这一住区空间建造方式的本质是创造了非现实的空间意象,用抽象和嫁接的空间意象来掩盖和替代城市空间作为居住体验以及城市文化发生和延续的基础。本文试图以西方城市设计学科和政治经济学科中相关重要思想为理论依据,对当代中国城市住区中非现实空间意象构造的现象从其产生原因到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期望能为在城市和建筑学科领域思考"我们应该创造怎样的城市空间和未来"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现实空间意象 城市意象 空间生产 垄断地租
下载PDF
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的“迭加”与“坍缩”——空间理论视角下的《彼得堡》透视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娜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安德烈·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中,存在着"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两个相互"迭加"与"坍缩"的空间层面。所谓"现实空间",即《彼得堡》文本中所涉及的诸如涅瓦大街、莫伊卡... 在安德烈·别雷的长篇小说《彼得堡》中,存在着"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两个相互"迭加"与"坍缩"的空间层面。所谓"现实空间",即《彼得堡》文本中所涉及的诸如涅瓦大街、莫伊卡河等彼得堡的现实空间,它们被作家称为"第一空间"。所谓"非现实空间",是那些基于现实空间又超越现实空间的意识空间,它们往往是意识主体的精神场域,是相对于"第一空间"的"第二空间"。换言之,"第二空间"首先是心理性的和精神性的,它们由各种梦、幻觉、禅定式的思维所构成。本文尝试运用城市空间理论和量子力学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考察深藏于两个空间维度中的作者立场。本文认为,在《彼得堡》的现实空间与非现实空间的"迭加"与"坍缩"里,作家以象征主义的方式表达了时代精神的裂变,人类意识的混乱,俄罗斯命运图景的虚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理论 《彼得堡》 现实空间 非现实空间 “迭加” “坍缩”
下载PDF
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体认性与互动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克定 张晓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0,共5页
本文首先将王寅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修补为“现实↔体认者↔语言”原则,从而强调了体认者的主体性,突显了现实、体认者和语言之间的互动性,然后,据此探讨了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体认性和互动性。这种构式的体认性在于,体... 本文首先将王寅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修补为“现实↔体认者↔语言”原则,从而强调了体认者的主体性,突显了现实、体认者和语言之间的互动性,然后,据此探讨了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体认性和互动性。这种构式的体认性在于,体认者运用认知想象能力把某一方位事件识解为一个位移事件,并运用不可动实体的动态化机制把可动实体的可动性特征投射到不可动实体之上,从而将不可动实体构想为可以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发生位移的实体,最终体认出非现实空间位移事件。这种构式的互动性在于,体认者虽然拥有体认现实、表达现实的主体性作用,但会受到来自于现实和语言的反作用,不可动实体的结构形状和语言的结构系统会限制体认者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体认原则 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 体认性 互动性
原文传递
英语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的认知机制与限制条件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克定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6-607,共12页
提要:非现实位移是认知主体运用想象能力构想出来的一种心理上的视觉位移现象,是认知主体把静态空间情景识解为动态空间情景的结果。根据构式语法关于构式为形义配对的观点,描述非现实位移现象的语言表达式可称为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 提要:非现实位移是认知主体运用想象能力构想出来的一种心理上的视觉位移现象,是认知主体把静态空间情景识解为动态空间情景的结果。根据构式语法关于构式为形义配对的观点,描述非现实位移现象的语言表达式可称为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英语中体现为X V_MY构式。本研究发现,英语X V_MY构式的构成取决于一个认知机制和三个限制条件,即不可动实体的动态化机制、X所指实体空间上的可延伸线性条件、V_M的持续线性位移条件和Y所指实体的必备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非现实空间位移关系构式 认知机制 限制条件
原文传递
李安电影的空间意识
5
作者 代美丽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7期59-60,共2页
李安执导的影片,无一不表达了对自我和信仰的追寻。本文以现实空间形态、非现实空间形态和第三空间形态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探析其影片中的结构构成、节奏韵律和空间意识的观照方式,深入研究李安电影的空间意识及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李安电影 空间意识 现实空间 非现实空间 第三空间
下载PDF
文学语篇空间范畴初探
6
作者 郭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48,共5页
空间范畴既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反映在语篇中就是主观空间和客观空间。空间范畴与立体空间轴对应,不仅包括现实的物理空间,还包括人们内在的心理空间。就文学语篇而言,空间还可以分为现实空间和非现实空间,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 空间范畴既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反映在语篇中就是主观空间和客观空间。空间范畴与立体空间轴对应,不仅包括现实的物理空间,还包括人们内在的心理空间。就文学语篇而言,空间还可以分为现实空间和非现实空间,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出统一的语篇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篇 空间范畴 现实空间 非现实空间
下载PDF
认知语法情境植入视角下企业信任话语建构策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冰 张辉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7-79,共13页
本研究首先选取10家《财富》上榜企业2020年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分别截取CEO信函部分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其次,我们结合Mayer et al.(1995)的企业信任框架和Langacker(1987/1991/2008/2017)的情境植入理论,根据文本语境和时体特征... 本研究首先选取10家《财富》上榜企业2020年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分别截取CEO信函部分建立两个小型语料库。其次,我们结合Mayer et al.(1995)的企业信任框架和Langacker(1987/1991/2008/2017)的情境植入理论,根据文本语境和时体特征标注两个语料库中在接近性现实空间、非接近性现实空间、接近性非现实空间、非接近性非现实空间、言据现实空间等情境下企业的能力、仁爱和正直要素的建构策略,并进行统计与对比。总体而言,企业以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与利益相关者交流的载体,根据受众特征,通过建构与能力、仁爱、正直相关的具有不同现实性特征的空间调整信任建构策略,获得受众对企业的信任,从而获得其资金投入或社会支持以保障经营成功。本研究对中国企业撰写英文信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情境植入 企业信任 话语建构策略 现实空间 非现实空间
下载PDF
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影片《未知死亡》的叙事学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巩攀 《今传媒》 2011年第1期87-88,共2页
2008年,宝莱坞影片《未知死亡》横空出世,创造了印度电影新的票房奇迹。本文试以电影叙事学理论,对《未知死亡》的叙事结构、时序排列、关键点和悬念的设置、叙事层次的过渡和衔接等电影叙事学的基本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本片全方位... 2008年,宝莱坞影片《未知死亡》横空出世,创造了印度电影新的票房奇迹。本文试以电影叙事学理论,对《未知死亡》的叙事结构、时序排列、关键点和悬念的设置、叙事层次的过渡和衔接等电影叙事学的基本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本片全方位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学 序列结构 逆时序追忆 非现实空间 民族特色
下载PDF
万物尽然,以是相蕴——与蔡涛谈《无名》的摄影创作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娟 《电影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电影《无名》作为程耳导演第五部作品,以多线交错的叙事技巧、凝练细腻的影像风格和精巧锋利的视听手法,再度验证他在类型电影中的作者身份。在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中,摄影指导蔡涛的影像创作需要充分搭建起导演个性化视觉风格和... 电影《无名》作为程耳导演第五部作品,以多线交错的叙事技巧、凝练细腻的影像风格和精巧锋利的视听手法,再度验证他在类型电影中的作者身份。在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中,摄影指导蔡涛的影像创作需要充分搭建起导演个性化视觉风格和类型片市场期待之间的桥梁,试图以描绘令人信服的历史时空、捕捉细密生动的情感关系、创造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实现观者对故事文本的理解,并通过摄影机对物质世界的反复过滤提纯,达成导演在电影语言上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纯 互动 呼吸效应 形式感 现实主义空间
原文传递
用多元化的方式讲中国故事——高校动画短片《风雪山神庙》VS《雾上清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方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X期105-106,共2页
今天,在大量中国动画毫无创造性地抄袭、模仿日韩与欧美动画风格,或沉浸在所谓"最炫民族风"的传统中不能自拔的时候,《风雪山神庙》和《雾上清晨》两部高校动画短片对如何讲述一个真正的中国故事,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
关键词 中国元素 非现实空间 好莱坞叙事模式
原文传递
一次主观视角的电影声音运用——对《潜水钟与蝴蝶》的声音角色认识
11
作者 王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132,共3页
声音的主观化处理是电影声音设计的常用手法,也是最有表现力的手法之一。电影《潜水钟与蝴蝶》极大地发挥出声音的潜力,将这一手法用到了极致。该片在声音设计上,以主观视角的声音来结构影片、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声音超越了... 声音的主观化处理是电影声音设计的常用手法,也是最有表现力的手法之一。电影《潜水钟与蝴蝶》极大地发挥出声音的潜力,将这一手法用到了极致。该片在声音设计上,以主观视角的声音来结构影片、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声音超越了画面展现的空间,以声画对位的手法完善了影片的叙事,丰富了表达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钟与蝴蝶》 主观视角 声音角色 声画对位 非现实空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