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特点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潘鑫艳
王丽
+3 位作者
陈玥
黎贵芸
杨丽琳
杨举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
细胞
弥漫性
基因重排
免疫表
型
分
型
生发
中心
b
细胞
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
b
IOMED-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发中心型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鉴别
被引量:
2
2
作者
江山
孙浩然
伊慧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分析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与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部位淋巴结大小及形态差异,并做出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有明确病理诊断为DLBCL且有明确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完整影像资料的...
目的分析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与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部位淋巴结大小及形态差异,并做出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有明确病理诊断为DLBCL且有明确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46例,分别记录双侧颈部、双侧颌下、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窝、双侧腹股沟、腹腔每侧最大两个淋巴结的垂直径乘积和长短径之比(L/S),将各部位垂直径乘积和L/S值按GCB和non-GCB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eny U检验,再计算出有统计学意义组的均数进行比较,并做ROC曲线尝试鉴别诊断。结果垂直径乘积:全部组GCB型:0.88(0.31,1.00)cm^2;全部组non-GCB型:0.84(0.44,1.44)cm^2;颈部组GCB型:1.05(0.47,1.13)cm^2;颈部组non-GCB型:1.14(0.61,4.00)cm^2;腹股沟组GCB型:(0.38±0.26)cm^2;腹股沟组non-GCB型:0.72(0.44,0.98)cm^2。GCB型患者和non-GCB型患者淋巴结的垂直径之积在全身(P=0.002)、双侧颈部(P=0.034)和双侧腹股沟(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测得临界值:全身0.490 cm^2,双侧颈部0.925 cm^2,双侧腹股沟0.490 cm^2。而双侧腋窝、双侧颌下、双侧锁骨上窝、腹腔淋巴结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值:全部组GCB型:1.91±0.71;全部组non-GCB型:2.19±0.85;腋窝组GCB型:1.79±0.22;腋窝组non-GCB型:2.28±0.77;颌下组GCB型:1.62±0.25;颌下组non-GCB型;1.90±0.55。non-GCB型患者和GCB型患者淋巴结的L/S值在全身(P=0.012)、双侧腋下(P=0.042)和双侧颌下(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测得临界值:全身1.845,双侧腋窝2.055,双侧颌下诊断显著性水平P>0.05。而双侧颈部、双侧腹肌沟、双侧锁骨上窝、腹腔淋巴结L/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LBCL中non-GCB型患者淋巴结普遍较GCB型患者大,主要表现在双侧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并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在恶性度上低于GCB型,主要表现在双侧腋窝及双侧颌下,腋窝处数据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
b
细胞
淋巴瘤
垂直径乘积之和
生发
中心
b
细胞
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园
沈明芳
+2 位作者
郭志琴
唐伦
郭晓珺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0期895-897,905,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原发DLBCL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取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CDC6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分析CDC6蛋...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原发DLBCL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取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CDC6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分析CDC6蛋白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CDC6蛋白阳性率(56.67%)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在DLBCL组织中,非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non-GCB)亚型患者CDC6蛋白阳性率(71.05%)明显高于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GCB)亚型(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结果显示,GCB亚型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non-GCB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16、12.39,P均<0.05);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的OS和PFS均长于未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8、4.72,P均<0.05),CDC6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OS和PFS短于CDC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96、7.25,P均<0.05)。结论CDC6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CDC6蛋白在non-GCB亚型中的表达高于GCB亚型;CDC6蛋白阳性的DLBCL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分裂周期蛋白6
弥漫大
b
细胞
淋巴瘤
预后
非
生发
中心
型
b
细胞
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特点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潘鑫艳
王丽
陈玥
黎贵芸
杨丽琳
杨举伦
机构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病理科
出处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7-11,共5页
基金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引工程(20080C012)
文摘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中Ig基因重排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6例DLBCL中CD10、BCL-6、MUM1表达,采用Hans免疫分型方法将DLBCL分为GCB和non-GCB;同时提取所有样本基因组DNA,利用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进行PCR扩增Ig基因,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基因重排情况,并以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作为阴性对照。结果46例DLBCL样本中GCB 12例、non-GCB 34例,其中45例样本扩增出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条带,检测敏感性为97.8%,15例反应性增生病变均未检测到重排条带,检测特异性为100.0%。GCB和non-GCB重链IGH重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链IGκ-A、IGκ-B和IGλ重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B和non-GCB的Ig基因轻链重排条带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和规律,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
淋巴瘤
大
细胞
弥漫性
基因重排
免疫表
型
分
型
生发
中心
b
细胞
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
b
IOMED-2
Keywords
Lymphoma, large-Cell, diffuse
Gene rearrangement
lmmunophenotype
Germinal center
b
-cell-type
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type
b
IOMED-2
分类号
R733.4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发中心型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鉴别
被引量:
2
2
作者
江山
孙浩然
伊慧明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放射科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1-695,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与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各部位淋巴结大小及形态差异,并做出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有明确病理诊断为DLBCL且有明确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完整影像资料的患者46例,分别记录双侧颈部、双侧颌下、双侧腋窝、双侧锁骨上窝、双侧腹股沟、腹腔每侧最大两个淋巴结的垂直径乘积和长短径之比(L/S),将各部位垂直径乘积和L/S值按GCB和non-GCB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eny U检验,再计算出有统计学意义组的均数进行比较,并做ROC曲线尝试鉴别诊断。结果垂直径乘积:全部组GCB型:0.88(0.31,1.00)cm^2;全部组non-GCB型:0.84(0.44,1.44)cm^2;颈部组GCB型:1.05(0.47,1.13)cm^2;颈部组non-GCB型:1.14(0.61,4.00)cm^2;腹股沟组GCB型:(0.38±0.26)cm^2;腹股沟组non-GCB型:0.72(0.44,0.98)cm^2。GCB型患者和non-GCB型患者淋巴结的垂直径之积在全身(P=0.002)、双侧颈部(P=0.034)和双侧腹股沟(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测得临界值:全身0.490 cm^2,双侧颈部0.925 cm^2,双侧腹股沟0.490 cm^2。而双侧腋窝、双侧颌下、双侧锁骨上窝、腹腔淋巴结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值:全部组GCB型:1.91±0.71;全部组non-GCB型:2.19±0.85;腋窝组GCB型:1.79±0.22;腋窝组non-GCB型:2.28±0.77;颌下组GCB型:1.62±0.25;颌下组non-GCB型;1.90±0.55。non-GCB型患者和GCB型患者淋巴结的L/S值在全身(P=0.012)、双侧腋下(P=0.042)和双侧颌下(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测得临界值:全身1.845,双侧腋窝2.055,双侧颌下诊断显著性水平P>0.05。而双侧颈部、双侧腹肌沟、双侧锁骨上窝、腹腔淋巴结L/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DLBCL中non-GCB型患者淋巴结普遍较GCB型患者大,主要表现在双侧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并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在恶性度上低于GCB型,主要表现在双侧腋窝及双侧颌下,腋窝处数据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弥漫大
b
细胞
淋巴瘤
垂直径乘积之和
生发
中心
b
细胞
型
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
Keywords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The sum of the vertical diameter of product
Germinal center
b
cell type
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 type
分类号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园
沈明芳
郭志琴
唐伦
郭晓珺
机构
嘉兴市第一医院血液科
嘉兴市第一医院病理科
出处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年第10期895-897,905,F0002,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9KY693)。
文摘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原发DLBCL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取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CDC6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分析CDC6蛋白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CDC6蛋白阳性率(56.67%)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在DLBCL组织中,非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non-GCB)亚型患者CDC6蛋白阳性率(71.05%)明显高于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GCB)亚型(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结果显示,GCB亚型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长于non-GCB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3.16、12.39,P均<0.05);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的OS和PFS均长于未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8、4.72,P均<0.05),CDC6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OS和PFS短于CDC6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96、7.25,P均<0.05)。结论CDC6蛋白在DLBCL中的表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CDC6蛋白在non-GCB亚型中的表达高于GCB亚型;CDC6蛋白阳性的DLBCL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关键词
细胞
分裂周期蛋白6
弥漫大
b
细胞
淋巴瘤
预后
非
生发
中心
型
b
细胞
样
Keywords
cell division cyclin 6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rognosis
non-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
分类号
R733.1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特点及规律研究
潘鑫艳
王丽
陈玥
黎贵芸
杨丽琳
杨举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发中心型与非生发中心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鉴别
江山
孙浩然
伊慧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3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园
沈明芳
郭志琴
唐伦
郭晓珺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