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蒋文 朱勇根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人工肝治疗185人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并选择63例病情相似重型病毒... 目的 探讨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人工肝治疗185人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并选择63例病情相似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 76例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冶疗组近期存活率为67.1%,对照组为31.7%。血转氨酶从(183.36±78.46)U/L下降至(79.42±64.30)U/L(P<0.01),血总胆红素从(310.15±90.24)umol/L下降至(145.26±50.76)umol/L(P<0.01),血氨从(119.42±65.20)ug/dl下降至(77.08±36.38)ug/dl(P<0.01),内毒素从(59±12.53)ng/dl下降至(29±7.32)ng/d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从(16±5.3)%上升至(32±7.2)%(P<0.05)。人工肝冶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5%。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提高存活率,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疗效 安全性 重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妊娠急性脂肪肝、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并多器官衰竭1例
2
作者 黄锦雄 黄振宇 覃凌 《江西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妊娠并发症 急性脂肪肝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多器官衰竭
下载PDF
1例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
3
作者 唐引辉 《现代护理》 2003年第7期570-570,共1页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衰竭 护理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妊娠期 急性脂肪肝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丹 罗新华 《肝脏》 2022年第5期600-603,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ACLF最常见的病因,在其治疗中,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是HBV相关ACLF(HBV-ACLF)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NBALSS治疗HBV-ACLF的疗效及预后进行总...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衰竭类型之一,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ACLF最常见的病因,在其治疗中,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NBALSS)是HBV相关ACLF(HBV-ACLF)重要治疗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NBALSS治疗HBV-ACLF的疗效及预后进行总结,为临床上HBV-ACLF预后判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预后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支持效果对比研究
5
作者 杨宝山 陈立艳 +1 位作者 马英骥 明晓宇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6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支持疗效。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48例患者。观察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总胆红素(TIB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人工肝支持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支持疗效。方法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48例患者。观察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总胆红素(TIB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人工肝支持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一般状态,对于降低胆红素及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重型肝炎
下载PDF
试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启星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机制,尝试性地提出了该学科的定义和科学使命。着重强调,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应该服务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此可以预料,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中原生/次生化学污染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将为有利于全球污染控制和原生与次生化学污染引起的生态恶化和地方病防治的环境战略制定和目的于节省地球自然资源的生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非生物复合系统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鸟氨酰门冬氨酸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郭翔飞 王继军 +2 位作者 吴晓荫 张洋 郭文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934-935,共2页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门冬氨酸 重型肝炎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病死率
下载PDF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牛润章 王英杰 +3 位作者 王宇明 刘俊 刘国栋 李嘉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重型肝炎 临床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 非生物系统 疗效
原文传递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秀灵 牟春燕 李武 《医学信息》 2018年第2期40-42,共3页
肝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其治疗包括内科综合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移植和生物干细胞移植等。作为早中期肝衰竭患者过渡到肝移植的重要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与广泛应... 肝衰竭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极高,其治疗包括内科综合治疗、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移植和生物干细胞移植等。作为早中期肝衰竭患者过渡到肝移植的重要治疗方法,非生物型人工肝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认可与广泛应用。本文重点对常用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清除胆红素效果方面的分析
10
作者 刘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分析对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非生物性人工肝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胆红素清除产生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24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更好的控制并清除患者体内胆红素,对患者实施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 分析对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非生物性人工肝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胆红素清除产生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24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更好的控制并清除患者体内胆红素,对患者实施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干预,评价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于治疗后不同时间阶段进行随访工作,评价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有明显恢复,肾功能指标改善,血常规指标显示患者相应指标趋于好转,电解质指标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治疗后患者12周生存率较高,24周后有一定程度降低。结论 实施DPMAS治疗后患者肝功能衰竭情况有明显改善,体现出治疗的显著效果。DPMAS应用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有明显好转,该治疗方式也会对电解质产生相应影响,在临床应用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具备适配性的方式进行干预,以保证在最大限度上突出治疗的有效性,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肝功能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治疗效果 生存率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清秀 李萌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5-1116,共2页
儿童急性肝衰竭是慢性肝病患儿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受损的多系统紊乱,伴或不伴与肝细胞坏死相关的脑病。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能替代或模拟正常肝脏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 儿童急性肝衰竭是慢性肝病患儿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受损的多系统紊乱,伴或不伴与肝细胞坏死相关的脑病。儿童急性肝衰竭病因复杂、病死率高,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能替代或模拟正常肝脏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体外装置,可以使因肝功能衰竭所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得以清除,并替代肝脏的部分代谢功能,以维持生命,为肝脏自身恢复或接受肝移植争取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急性肝衰竭 治疗效果 患儿 护理 正常肝脏 肝功能受损 肝细胞坏死
原文传递
人工肝支持装置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玮 顾汉卿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10年第4期29-38,共10页
传统的非生物人工肝大多是血液净化方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等。目前多种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因此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多采... 传统的非生物人工肝大多是血液净化方法在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等。目前多种血液净化方法联合治疗是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热点和研究方向,因此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多采用目前现有的多功能血液净化设备,进行多种血液净化方式联合治疗。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物人工肝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解毒方法和装置,如:普罗米修斯人工肝、白蛋白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该类非生物人工肝一般具有两个循环,将传统血液透析与白蛋白吸附结合,分别清除白蛋白结合物毒素和水溶性毒素。因此,该类设备需要在传统血液透析机的基础上增加白蛋白吸附模块,提供动力以及吸附器清除白蛋白结合物毒素,并对该循环提供安全性能监控。生物人工肝由3部分组成:生物成分、生物反应器、体外循环装置。其中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人工肝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与非生物人工肝相比,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需要增加针对生物反应器的支持与辅助装置,包括生物反应器循环的动力提供,生物反应器的营养支持,氧气补充、温度恒定以及代谢物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监测生物反应器中生物成分的活性,保证生物反应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生物反应器
下载PDF
非生物型人工肝对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支持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祖红梅 路青华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支持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9月—2007年8月我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16例慢性重型肝炎(来自我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2000m^3680m),共治疗38人次,平均每例患者(1~4)次。...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支持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9月—2007年8月我科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16例慢性重型肝炎(来自我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2000m^3680m),共治疗38人次,平均每例患者(1~4)次。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PT、PTA),血氨(NH3)等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每次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氨均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有效改善高原地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防止因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肝细胞坏死进一步加重,为肝细胞的再生修复及肝移植赢得了时间,是高原地区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高原地区 慢性重型肝炎
原文传递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肝衰竭16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婵婵 张晨美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1320-1321,1329,共3页
肝功能衰竭是儿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儿童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性肝损伤、中毒、脓毒症或低氧血症等[1]。肝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目前临床对... 肝功能衰竭是儿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儿童主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性肝损伤、中毒、脓毒症或低氧血症等[1]。肝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目前临床对肝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及肝移植[2]。在成人,人工肝支持系统已广泛应用;在儿科,近年亦不断开展并逐步发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即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之一。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我院行PE治疗肝功能衰竭16例患儿情况,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治疗 急性肝衰竭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儿童 肝功能衰竭 遗传代谢性疾病 人工肝支持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冼永超 唐振祥 +6 位作者 杨景毅 徐茹 叶昕 黄成军 韦波 蔡毅峰 程书权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6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PE)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121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共183例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PT及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改变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内在关联。结果...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PE)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121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血浆置换,共183例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PT及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改变情况,探讨其与预后的内在关联。结果12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临床好转率为64.46%(78/121),其中早期83.78%,中期46.87%,晚期6.66%,同时1次与多次人工肝治疗临床好转率比较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二者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浆置换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及无严重并发症的治疗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肝炎
下载PDF
Differentiation of Soil Fauna Populations in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No-Tillage Red Soil Ecosystems 被引量:8
16
作者 HU FENG LI HUIXIN and WU SHANMEI(Nanjing Agriculturo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39-348,共10页
In a field experiment, the populations of major soil fauna groups including earthworms, enchytraeids,arthropods and nematodes were examined in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and no-tillage (NT) red soil ecosystems to evalu... In a field experiment, the populations of major soil fauna groups including earthworms, enchytraeids,arthropods and nematodes were examined in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and no-tillage (NT) red soil ecosystems to evaluate their responses to tillage disturbance. Earthworms, macrry and micro-arthropods were stimulated under NT with earthworms showing the highest population increase by four times, while enchytraeids and nematodes favored CT system, predicting certain adaptability of these animals to plow-disturbed soi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 response index it was found that soil fauna was more sensitive to tillage than soil resource base (C and N pools) and microflora.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soil fauna was also affected by tillage treatments. Analysis on nematode trophic groups showed that bacteria-feeding and plant parasitic nematodes were more abundant in CT soil whereas the proportions of fungivores and omnivorepredators increased in NT soil.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iation in both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fauna population were discussed and the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involved in these changes was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ntional tillage NO-TILLAGE red soil ecosystems soil fauna
下载PDF
Hazards and Landscape Changes(Degradations) on Hungarian Karst Mountains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 Effects 被引量:1
17
作者 Móga JNOS Kiss KLAUDIA +5 位作者 Szabó MRIA Kériné Borsodi ANDREA Kéri ANDRS Mari LSZLó Knáb MóNIKA Iván VERONIK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16-28,共13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karst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the karst ecological system,the geohazards and degradation of karst landscapes on the karst areas of the Bakony mountains(Hungary),we investigated the abiotic eleme... In order to study the karst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the karst ecological system,the geohazards and degradation of karst landscapes on the karst areas of the Bakony mountains(Hungary),we investigated the abiotic elements of the environment,soil and cover deposits,erosion soil decay;the changes i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karst waters:contamination at swallow holes,contamination of karst springs;and the biogenic factors:surface vegetation coverage by the corine land cover method,plant-ecological examinations,qualif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with the help of biological water labeling.We recognized that the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during the past few centuries have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vestigated landscapes of karst areas because of their spatial sensitivity.In the scope of our research we concluded that the landscape changes due to natural and human effects can vary strongly on the different karst areas.These differences can arise from the climatic and geomorphologic situation,the coverlayer's qualities,etc.,but primarily from the different utiliz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karst areas(e.g.the intensity,characteristics and territorial extension of utilization).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we detected traces of new and fast geomorphological processes(gully formation,landslides,collapses,new sinkhole development) and landforms(sinkholes,gullies,swallow holes),which are clear evidences of the effect of climatic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landscape Geological hazards Soil erosion Limestone mountain
下载PDF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of maize under combined abiotic stresses
18
作者 Qiong Ran Songlin Zhang +3 位作者 Muhammad Arif Xueting Yin Shanshan Chen Guangqian Re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74-88,共15页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enhance plant tolerance to abiotic stresses like salinity and improve crop yield.However,their effects are variable,and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such variation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enhance plant tolerance to abiotic stresses like salinity and improve crop yield.However,their effects are variable,and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such variation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how drought modifed the effect of AMF on plant resistance to high calcium-saline stress.A pot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how AMF inoculation affects the growth,photosynthetic activity,nutrient uptake and carbon(C),nitrogen(N)and phosphorus(P)stoichiometric ratio(C:N:P)of maize under high calcium stress and contrasting water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calcium stress signifcantly reduce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biomass accumulation,C assimilation rate and C:N stoichiometric ratio in plant tissues.Besides,the adverse effects of calcium stress on photosynthesis were exacerbated under drought.AMF inoculation profoundly alleviated such reductions under drought and saline stress.However,it barely affected maize performance when subjected to calcium stress 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s.Moreover,watering changed AMF impact on nutrient allocation in plant tissues.Under well-watered conditions,AMF stimulated P accumulation in roots and plant growth,but did not induce leaf P accumulation proportional to C and N,resulting in increased leaf C:P and N:P ratios under high calcium stress.In contrast,AMF decreased N content and the N:P ratio in leaves under drought.Overall,AMF inoculation improved maize resistance to calcium-salt stress through enhanced photosynthesis and modulation of nutrient stoichiometry,particularly under water defcit conditions.Thes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regulatory role of AMF i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nutrient homeostasis under compound stresses,and provide signifcant guidan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crop yield in saline and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compound abiotic stresses C:N:P stoichiometry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calcium-salt stress
原文传递
配对血浆置换滤过吸附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叶卫江 金洁 +2 位作者 俞海燕 章松平 黄劲松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广泛应用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并被定义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常用的方法有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血液灌流、血浆吸附、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及上述方法的联合等,其中国内尤以PE最为常用。
关键词 血液透析滤过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吸附治疗 血浆置换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 疗效 配对 血液净化技术
原文传递
血液净化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珊 黄建荣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4-488,共5页
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加重病情、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液净化通过清除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病原体和各种毒素,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感染性疾病病死率的目的。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迅速发展,... 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加重病情、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液净化通过清除患者体内的炎症介质、病原体和各种毒素,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感染性疾病病死率的目的。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技术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肝肾脏疾病,也较多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总结了血液净化技术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感染性疾病 应用 炎症介质 清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