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病毒型基因传递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涛 张凤鱼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介绍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与非病毒型基因传递系统的设计方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对基因传递系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非病毒型基因传递系统 阳离子脂质体 阳离子聚合物
下载PDF
OAS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相关(英文)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亚萍 翟嵩 +4 位作者 王文俊 邓慧玲 李梅 贾晓黎 党双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1-386,共6页
目的探讨OSA1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0例EV71感染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2例为无任何并发症的轻症,108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1例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应用SNPscan分... 目的探讨OSA1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80例EV71感染患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72例为无任何并发症的轻症,108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1例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应用SNPscan分型技术分析OAS1基因rs2660和rs113145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rs2660和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上无显著差异。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儿童和轻度EV71感染者之间有显著差异,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AG基因型频率较高(OR=2.27,95%CI:1.07-4.85),GG基因型频率较低(OR=0.27,95%CI:0.08-0.97)。rs113145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和轻症EV71感染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OAS1基因rs2660和rs1131454多态性和EV71感染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OAS1基因rs2660多态性与EV71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易感性相关,携带OAS1 rs2660 AG基因型的患儿感染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 基因多态性 OAS1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表达流行性感冒病毒HA基因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小东 韩峰 +3 位作者 应革 王璇 王艳 吴淑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通过RT PCR扩增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HA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 CMV,该重组质粒与腺病毒DNA共转化E.coliBJ5183,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DNA,将其转染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PCR证实HA基因已整合至腺病毒基因组中,... 通过RT PCR扩增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HA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 CMV,该重组质粒与腺病毒DNA共转化E.coliBJ5183,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DNA,将其转染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PCR证实HA基因已整合至腺病毒基因组中,Westernblot结果检测到重组病毒感染293细胞中HA的表达。重组病毒经滴鼻和灌胃两种途径免疫小鼠,结果2次免疫后滴鼻组和灌胃组均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10000和1∶1000。除血清IgG外,还在肺灌洗液中检测到分泌型IgA。滴鼻组的免疫效果强于灌胃组。经小剂量攻毒实验显示,重组腺病毒保护率为100%。该文成功构建了表达流感病毒HA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重组病毒免疫小鼠可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病毒 血凝素 重组腺病毒 疫苗 HA基因 复制重组腺病毒 RT-PCR
下载PDF
建国后首次登革热暴发分离的2株登革4型病毒prM和E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志文 俞永新 +2 位作者 贾丽丽 董关木 王志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8-682,686,共6页
目的对建国后1978年广东佛山首次暴发登革热流行时从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的两株登革4型病毒(78-42、78-56)进行其分子特征研究并了解其可能来源。方法用Vero细胞培养1978年分离自广东佛山登革热病人的78-42、78-56两病毒株,RNA抽提后... 目的对建国后1978年广东佛山首次暴发登革热流行时从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的两株登革4型病毒(78-42、78-56)进行其分子特征研究并了解其可能来源。方法用Vero细胞培养1978年分离自广东佛山登革热病人的78-42、78-56两病毒株,RNA抽提后RT-PCR法扩增prM、E区基因,克隆至pGEM-TEasy载体后测序;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其氨基酸序列并与其他国内外登革4型病毒株序列比较;运用CLUSTALX1.83和MEGA3.1软件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78-42、78-56两株高度同源,prM、E基因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登革4型病毒同源性很高并证实为登革4型毒株,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离株同属基因IIA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与印尼ID1973株最高。结论78-42、78-56两新分离病毒株为建国后首次分离到的登革4型毒株,其来源最可能来自印度尼西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4病毒 prM基因 E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树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系统的构建与基因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元姣 王先裕 +3 位作者 王学英 玄超 蒋和生 小林淳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8,共6页
柞蚕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以蛹滞育越冬,其蚕蛹具有个大、容易固定、保存时间长、无须饲养、容易运输等优点。利用柞蚕蛹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来蛋白质,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可减少操作上的烦琐... 柞蚕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以蛹滞育越冬,其蚕蛹具有个大、容易固定、保存时间长、无须饲养、容易运输等优点。利用柞蚕蛹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外来蛋白质,可以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可减少操作上的烦琐和劳动力。以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peNPV)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在柞蚕培养细胞(AnPe细胞)和柞蚕蛹中成功地表达了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并利用AnPe细胞筛选、获得了纯化AnpeLacZ重组病毒。该重组病毒在TC-100(含10%FBS)培养的AnPe细胞中,感染后第12天β-半乳糖苷酶达到最高,酶活性为40.9units/ml,在SF-900Ⅱ培养的AnPe细胞中,感染后第18天β-半乳糖苷酶达到最高,酶活性为59.9units/ml,后者表达量稍高,但时间滞后。AnpeLacZ在5℃保存了7个月的柞蚕蛹中,感染后第15天酶活性达到最高,雌蛹为14.3units/g,雄蛹为11.7units/g,雌蛹比雄蛹略高。结果显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柞蚕蛹可以作为一个可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新型杆状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系统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体病毒 柞蚕 杆状病毒基因表达载体系统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庄敏 谷鸿喜 +4 位作者 孔卫兰 李迪 魏兰兰 李金梁 林道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pBAD(B)鄄HPV11L1,表达HPVL1蛋白,为进一步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法从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片段,克隆至pBluescript质粒,并测序。将其从克隆重组质...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pBAD(B)鄄HPV11L1,表达HPVL1蛋白,为进一步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法从尖锐湿疣组织标本中扩增人乳头瘤病毒11型L1基因片段,克隆至pBluescript质粒,并测序。将其从克隆重组质粒中切下连入表达载体,建立pBAD(B)鄄HPV11L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宿主菌Top10中,经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融合蛋白L1,经SDS鄄PAGE电泳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结果3株HPV11L1经测序发现变异一致,每株均有2个核苷酸变异,但未影响氨基酸变化。经SDS鄄PAGE鉴定L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9×103,与预期值相同,Westernblot证明表达蛋白能与单克隆抗体反应,成功构建了pBAD(B)鄄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结论所构建的pBAD(B)鄄HPV11L1原核表达系统能够高效表达HPV11L1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1 L1基因 原核表达系统 HPV11 基因表达 疫苗
下载PDF
登革4型病毒深圳分离株E基因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阳帆 何建凡 +4 位作者 冼慧霞 何雅青 张海龙 姚相杰 杨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对深圳市2005年从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的1株登革病毒进行型别鉴定,从分子水平分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其可能的地域来源。方法用C6/36细胞培养增殖病毒株SZ0524,收集病毒液。用逆转录-半套式PCR(RT-semi-nested-PCR)... 目的对深圳市2005年从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液中分离到的1株登革病毒进行型别鉴定,从分子水平分析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追踪其可能的地域来源。方法用C6/36细胞培养增殖病毒株SZ0524,收集病毒液。用逆转录-半套式PCR(RT-semi-nested-PCR)方法和荧光PCR方法对其进行型别鉴定。扩增病毒E基因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登革病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深圳市登革病毒分离株用4型特异性引物扩增出392bp的特异性条带,荧光PCR进一步证实了分离的病毒株为登革4型病毒。SZ0524与登革病毒4型国际标准株H241株在E基因上核苷酸同源性为99.7%,而与登革病毒1、2、3型国际标准株HAWAII、NGC、H87同源性分别为57.0%、59.2%和56.2%。基因进化树显示SZ0524株与D4-73NIID株和D4-61NIID株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H241,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属基因Ⅰ亚型。结论从分子水平证明从深圳市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的毒株确为DEN-4型病毒。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此病例为输入性感染病例,该毒株最有可能来源于东南亚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4病毒 E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树
下载PDF
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结构及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罗辑 周国英 朱积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0-235,共6页
lef-8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重要的早期表达基因,编码病毒RNA聚合酶的最大亚基。本文通过对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进行测序,对其基因结构及其在杆状病毒中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发现lef-8基因在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编码区长2... lef-8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重要的早期表达基因,编码病毒RNA聚合酶的最大亚基。本文通过对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进行测序,对其基因结构及其在杆状病毒中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发现lef-8基因在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编码区长2 634 bp,编码877个氨基酸。在5’-UTR区具有可能为其启动子及转录起始位点的信号序列,在3’-UTR区具有加尾信号序列,但这些序列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蛋白序列与常见的模式NPV同源性较低,但具有共同的签名序列。通过对杆状病毒lef-8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颗粒体病毒和核型多角体病毒明显分为两支,而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又明显分为4个分支,其进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寄主的进化关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桐尺蛾 多角体病毒 杆状病毒 lef-8基因 基因结构 系统进化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韵 易咏竹 +2 位作者 李志勇 张志芳 柳纪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P1-2A3C。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间接血凝方法检测血淋巴中的表达产物:目的蛋白在感染病毒后120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抗原表达呈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128。结果显示O型FMDV的P1-2A3C基因已在家蚕体内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基因工程疫苗 P1-2A3C基因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下载PDF
军曹鱼淋巴囊肿病毒的系统关系研究及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秀英 孙修勤 +5 位作者 吴淑勤 吴谡琦 张进兴 洪旭光 郑凤荣 曲凌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 从患淋巴囊肿病的养殖军曹鱼肿瘤中分离到一种虹彩病毒,命名为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为探讨LCDV-rc的系统地位,从DNA水平上分析了该病毒株与淋巴囊肿病毒中国牙鲆分离株(LCDV-cn)、淋巴囊肿病毒韩国鲈鱼分离株(LCDV-sb)、淋巴囊肿病毒日本牙鲆分离株(LCDV-jf)、淋巴囊肿病毒欧洲分离株(LCDV-1)和淋巴囊肿病毒日本岩鱼分离株(LCDV-rf)的系统关系。以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为分子标记,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长度为1356bp的含178个信息位点的mcp基因序列;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Bayesian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进行了置信度检验。结果表明,构建的淋巴囊肿病毒ML、NJ、MP和Bayesian系统树的拓扑结构一致,LCDV-rc和LCDV-sb聚为一支,LCDV-cn和LCDV-jf聚为一支,LCDV-1和LCDV-rf分别各为一支。在35种虹彩病毒的系统关系分析中,LCDV-rc与另5株淋巴囊肿病毒在系统树上聚为一大支,说明LCDV-rc与淋巴囊肿病毒的关系近于其他虹彩病毒。根据遗传距离和系统关系分析认为,LCDV-rc属于一种新的基因型,称其为淋巴囊肿病毒Ⅳ型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淋巴囊肿病毒军曹鱼分离株(LCDV-rc) 系统关系 基因
下载PDF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容琴 柯伟伦 +1 位作者 蒋晨 裴元英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可有效介导基因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机制如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可显著提高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在脑部的蓄积量,从而提高所携带外源基因... 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可有效介导基因药物跨越血脑屏障,到达病变部位发挥疗效,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适当机制如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作用可显著提高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在脑部的蓄积量,从而提高所携带外源基因在脑部的表达量。本文主要从受体介导和吸附介导两种机制入手,综述脑靶向非病毒基因递释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靶向系统 病毒载体 基因药物 受体介导机制 吸附介导机制
下载PDF
2001-2016年广州市登革3型病毒E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远 蒋力云 +4 位作者 景钦隆 苏文哲 蔡文锋 狄飚 杨智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了解2001-2016年广州市登革3型病毒的流行情况,掌握毒株的进化情况和趋势。方法将登革热确诊病例的血清用荧光PCR检测,阳性血清用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分离毒株的E基因序列,与NCBI的毒株序列相比较,利用Mega 4.0软件构建系统... 目的了解2001-2016年广州市登革3型病毒的流行情况,掌握毒株的进化情况和趋势。方法将登革热确诊病例的血清用荧光PCR检测,阳性血清用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测定分离毒株的E基因序列,与NCBI的毒株序列相比较,利用Mega 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01-2016年共分离到登革3型病毒24株,从基因型上分类属于基因亚型Ⅰ、Ⅱ、Ⅲ和Ⅴ型,基因亚型Ⅲ在流行年份和分离毒株数上稍占优势。流行病学调查和序列分析均显示与东南亚国家流行的登革热相关度较高。结论广州市登革3型病毒以输入为主,随着输入压力增大、基因亚型增多和转换,可能会使广州市登革热流行传播更为复杂,流行风险进一步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3病毒 E基因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HBV S区和C区基因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及其体外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呈辉 欧阳玲 +3 位作者 马会慧 汤正好 李刚 姚集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他能否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目的基因。方法:扩增乙肝病毒(HBV)前S_2/S基因和前C/C基因片段,分别亚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5型腺病... 目的:构建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载体,并检测他能否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目的基因。方法:扩增乙肝病毒(HBV)前S_2/S基因和前C/C基因片段,分别亚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与5型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染BJ5183细菌,经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分别携带HBV S区和C区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HBs和pAd-HBe,经脂质体法转化293细胞包装产生重组腺病毒Ad-HBs和Ad-HBe体,外转染293和Vero细胞,RT-PCR和ELISA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了表达HBsAg和HBeA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可达5×10^(12)pfu/L,并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目的基因。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BsAg和HBeAg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开展HBV基因治疗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内同源重组法 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肝炎病毒E抗原 复制重组腺病毒载体 真核细胞 基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豪 孙桂菊 +1 位作者 钱耕荪 屠红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 目的:研究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基因型分析的可靠性。方法:从美国NCBI基因库中下载HBV全基因序列共2 49条,其中166条为已知基因型的序列,83条为未知型序列。利用ClustalX 1.8软件和TreeView软件对已知基因型的X区序列构建进化树图,分析由该方法获得的基因型是否与原来的吻合,并对未知型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再用S区的进化树分析加以验证。结果:已明确基因型的166条序列利用X基因区序列分析得到的基因型与原先的基因型完全吻合。用X区和S区序列分析方法对83条未知型序列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分别获得A型16条、B型17条、C型2 7条、D型2 1条及F型2条,未发现E、G和H型。结论:利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区序列进行基因型分析是完全可靠的,有助于HBV的致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X 系统发育树分析 基因 基因分析 序列分析方法 基因序列 研究利用 NCBI View 机制研究 HBV 进化树 可靠性 基因 未发现 软件 X区 吻合 S区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区序列系统发育树分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相磊 章振华 +4 位作者 胡国良 陈小玲 梁之昶 徐福洲 石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3期8-13,共6页
从GenBank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基因库(WRLFMD)下载O型FMDV全VP1序列共210条,其中23条为已知基因型序列,其他为未知基因型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 Star中的Clust-alW和Tree View工具,以已知基因型的VP1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验... 从GenBank和世界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基因库(WRLFMD)下载O型FMDV全VP1序列共210条,其中23条为已知基因型序列,其他为未知基因型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DNA Star中的Clust-alW和Tree View工具,以已知基因型的VP1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验证分型结果与已知基因型是否一致。然后以已知基因型序列作为参照,将未知基因型序列与已知基因型序列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已知基因型序列在系统发育树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未知基因型序列的归属,从而明确它们归属于何种基因型。结果表明,采用此种分型方法获得Cathay型74条、SEA型24条、EA型4条、WA型4条、Euro-SA型21条、ME-SA型68条、ISA-1型3条、ISA-2型2条,未能分型序列10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口蹄疫病毒 基因/拓扑 系统发育树 VP1基因
下载PDF
两种不同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 vpr基因的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获得及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强 李凡 +2 位作者 王健伟 郭丽 洪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构建及包装由全长 5 1kbAFP启动子和低氧反应元件 (HRE)与 0 3kbAFP启动子两者组合的杂合0 3kb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vpr基因的两种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方法 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方法和PacI酶切、PCR、Souther... 目的 构建及包装由全长 5 1kbAFP启动子和低氧反应元件 (HRE)与 0 3kbAFP启动子两者组合的杂合0 3kb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vpr基因的两种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方法 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腺病毒载体制备方法和PacI酶切、PCR、SouthernBlot鉴定方法。结果 构建及包装出由这两种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vpr基因的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 ,经PacI酶切、PCR和SouthernBlot基因整合分析证明构建成功。结论 我们成功构建了的全长5 1kbAFP启动子和HRE与 0 3kbAFP启动子两者组合的杂合 0 3kbAFP启动子控制下表达HIVvpr基因的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启动子 HIV VPR基因 基因表达 复制病毒 低氧反应元件 HRE 治疗
下载PDF
系统进化树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嘉 何永成 +1 位作者 栾韶东 丁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明确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行MHD的患者183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抗-HCV... 目的明确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规律行MHD的患者183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抗-HCV阳性并行MHD患者的HCV-RNA定量。对HCV-RNA定量≥1×106U/L的MHD患者,通过巢氏反转录(RT)-PCR对5’UTR及NS5B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Sequence Scannerv1.0导出峰图,Muscle进行序列比对,MEGA5.1构建进化树以确定基因分型,Bootstrap1000检测进化树的可靠性,Blat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以同源性>95%认为有来自同一传染源的可能。结果 183例行MHD患者中,抗-HCV阳性13例,HCV感染率为7.1%。HCV-RNA定量≥1×106U/L9例:1b型7例(患者分别记录为PC1、PC2、PBC17、PC29、PBC31、PC34、PC32),6a型2例(患者分别记录为PC11、PC20)。1b型中,PC1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PC2与PBC17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PC29与PBC31间的遗传距离为0.035;6a型中,PC11与PC20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PC1与PC2的同源性为100%,PC2与PBC17的同源性为99.23%,PC29与PBC31同源性为96.63%,PC11与PC20同源性为93.63%。9例患者的平均感染时间为(7.9±6.1)年,平均透析时间为(7.0±3.1)年。其中,PC1、PC2、PC11、PBC17和PC20均否认有输血史,行透析治疗1~3年间发现HCV感染;PC29、PBC31、PC32和PC34均有输血史;PC2和PC11在入住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前、PC29和PBC31在进行MHD前均已证实为HCV感染。结论 1b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MHD的患者HCV感染最常见的基因型,其次为6a型。PC1、PC2和PBC17的HCV感染为同一流行株,同源性达99%以上,确定PC2为输入性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基因 血液透析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志强 罗赛群 胡维新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基因治疗已被视为人类最有希望彻底征服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手段之一,发展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对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已发展了缓释系统介导的DNA体内转移,物理方法介导的基因转移及基于流体力学的... 基因治疗已被视为人类最有希望彻底征服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手段之一,发展非病毒基因转运系统对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已发展了缓释系统介导的DNA体内转移,物理方法介导的基因转移及基于流体力学的基因转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转运系统 质粒DN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非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柳湘 田培坤 顾健人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非病毒载体系统具有低毒、低免疫原性和相对靶向性等优点 ,是新兴发展起来的基因转移系统。本文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中所用的几种非病毒载体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基因转移系统 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肿瘤
下载PDF
非病毒介导基因治疗系统 被引量:4
20
作者 翁伟宇 徐惠南 庄庆祺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0年第2期72-75,共4页
非病毒介导基因治疗系统是一种新颖的基因治疗方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将现代药剂的控释及靶向给药技术引入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结合点。本文综述了非病毒介导基因治疗系统的组成,质粒转染细胞的机理,非病毒介导的方式及目前需要... 非病毒介导基因治疗系统是一种新颖的基因治疗方式,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将现代药剂的控释及靶向给药技术引入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结合点。本文综述了非病毒介导基因治疗系统的组成,质粒转染细胞的机理,非病毒介导的方式及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介导 基因治疗系统 介导方式 脂质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