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直接接触式金属热还原制备金属钛的酸洗分离
1
作者 郑海燕 谷健 +1 位作者 王治卿 沈峰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45-1749,共5页
主要探讨酸洗条件对非直接接触式金属热还原后产物中杂质的洗除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醋酸盐酸联合酸洗方案可去除金属热还原产物中的杂质(CaO,Ca,CaTiO3),达到提纯金属Ti的目的;Ti不与醋酸反应,但能溶于浓盐酸,故盐酸酸洗时间不能过长,否... 主要探讨酸洗条件对非直接接触式金属热还原后产物中杂质的洗除效果.研究表明,采用醋酸盐酸联合酸洗方案可去除金属热还原产物中的杂质(CaO,Ca,CaTiO3),达到提纯金属Ti的目的;Ti不与醋酸反应,但能溶于浓盐酸,故盐酸酸洗时间不能过长,否则金属Ti溶解,造成Ti损失,影响Ti收得率;酸洗过程中酸体积浓度越大,酸洗时间越长,金属Ti的纯度越高.综合考虑酸耗、酸洗效率和Ti的溶损等因素,采用体积浓度50%醋酸酸洗6 h和体积浓度20%盐酸酸洗0.5 h的联合酸洗方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冶炼 非直接接触式 金属热还原 冷压块 酸洗分离
下载PDF
流体压力能利用技术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庆锋 周一卉 丁信伟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高压流体能量综合利用技术主要分为直接接触式和非直接接触式两大类。介绍了几种在过程工业上应用较广泛的流体压力能综合利用技术 ,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比较 ,评述了各自的优劣 。
关键词 流体压力能 直接接触式 非直接接触式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斌 元小冬 +3 位作者 薛晶 王连辉 马倩 张萍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 探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溶栓组,同时选取此阶段与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未... 目的 探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溶栓组,同时选取此阶段与之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匹配的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未溶栓组,选取临床健康查体指标皆正常的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非直接接触式无感睡眠监测系统数据,比较3组研究对象睡眠状态生理指标临床监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睡眠指标。结果 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临床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总睡眠时间、入睡后清醒时间、R期时间、R期占比、浅睡眠时间及深睡眠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R期时间及浅睡眠时间均高于未溶栓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与入睡后清醒时间和睡眠效率明显相关,其β值分别为0.020、0.080,Wald值为4.440、31.455,OR值为1.002、1.083,P均?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可以引发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而早期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可以使这种睡眠结构紊乱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睡眠 溶栓治疗 非直接接触式睡眠监测
下载PDF
睡眠联合脑电监测对重症患者意识状态改变的预报价值
4
作者 徐斌 元小冬 +3 位作者 王连辉 马倩 薛晶 张萍淑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31-138,共8页
目的探讨睡眠联合脑电监测对重症患者意识状态改变的预报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不同意识状态重症患者81例,将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分为清醒组19例、嗜睡组48例和昏迷组14例... 目的探讨睡眠联合脑电监测对重症患者意识状态改变的预报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开滦总医院神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诊治的不同意识状态重症患者81例,将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分为清醒组19例、嗜睡组48例和昏迷组14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非直接接触式无感睡眠监测系统数据、定量脑电监测数据,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意识状态转变的相关指标。结果3组患者收缩期血压、REM期睡眠时间和REM期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清醒与嗜睡为因变量的logistic分析主要筛选出F4-δ、F4-慢波指数、F8-δ、F8-θ、F8-(δ+θ)左/右、F8-α指数、F8-慢波指数、T3-α3、T4-α左/右、T5-(δ+θ)左/右等指标,P均<0.05。以嗜睡与昏迷为因变量主要筛选出F4-δ、F4-α2、F4-α/(δ+θ)、F4-α指数、F4-慢波指数、F4-δ指数、F4-θ指数、C4-δ指数、F8-δ、F8-θ、F8-α2、F8-α指数、F8-慢波指数、F8-δ指数、F8-θ指数、T4-δ、T4-θ、T4-α2、T4-α3、T4-α左/右、T4-(δ+θ)左/右、T4-α指数、T4-慢波指数、T4-δ指数等指标,P均<0.05。分别以上述筛选出的指标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变异指数、睡眠期平均心率、总睡眠时间、心血管健康指数、呼吸期最快呼吸、睡眠期平均呼吸等睡眠监测指标是这些高危因素的主要交互影响因素。结论在脑电指标中F4-慢波指数、F8-慢波指数、T4-α左/右是清醒重症患者发生嗜睡的高危因素,F4-α/(δ+θ)、F4-慢波指数、T4-δ、T4-θ、T4-(δ+θ)左/右、T4-慢波指数是嗜睡患者发生昏迷的高危因素。REM期睡眠与意识状态改变有明显的关系。通过非直接接触式睡眠监测技术与脑电生理学监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昏迷 预测 重症患者 非直接接触式无感睡眠监测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