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社会性行为: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 |
侯春在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2
|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
蔡玉军
罗国芬
邓喜芬
|
《青年探索》
|
2005 |
15
|
|
3
|
非社会性植食昆虫的同种相残行为及其机理 |
薛怀君
李文柱
杨星科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4
|
试论科学共同体的非社会性 |
文学峰
|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2
|
|
5
|
从非社会性行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化问题 |
罗国芬
蔡玉军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05 |
3
|
|
6
|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
蔡玉军
邓喜芬
罗国芬
|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
2005 |
3
|
|
7
|
农村留守儿童非社会性行为研究 |
侯云霞
|
《中国集体经济》
|
2008 |
2
|
|
8
|
私有财产的非社会性——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首次批判 |
朱学平
|
《法治现代化研究》
|
2018 |
3
|
|
9
|
男幼师生非社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矫正策略 |
嵇辉
张淑满
|
《教育界(高等教育)》
|
2017 |
0 |
|
10
|
非社会的社会性:弥补人工智能责任缺口的一种纾困尝试 |
栾云镪
|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农村社会性非就业收入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
王春光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国际社会的社会性与非社会性 |
马国林
|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3
|
浅析康德之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 |
王林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4
|
教育社会化的两种类型:涂尔干与康德的争执 |
李长伟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5
|
社会排斥对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
杜肖丽
Cody Ding
徐梦思
袁树歌
张利杰
陈红
|
《心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6
|
“社会意识”的不同含义及其取舍 |
刘跃进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8 |
0 |
|
17
|
社会偏差行为少年的心理特征 |
王良
|
《青年探索》
|
1999 |
0 |
|
18
|
论康德义务论中的善人观 |
郭鹏坤
|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
2023 |
0 |
|
19
|
文化对知觉及其神经机制的影响:来自文化神经科学的证据 |
刘将
葛鲁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0
|
论自然与人的能动性 |
邹化政
|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
199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