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马克思货币批判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雪婷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7,128,共7页
马克思对货币本质的分析,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始终围绕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展开的,这是贯穿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的一条隐性线索。《巴黎手稿》侧重把货币的神圣幻象归结为资... 马克思对货币本质的分析,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始终围绕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展开的,这是贯穿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的一条隐性线索。《巴黎手稿》侧重把货币的神圣幻象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大纲》则侧重揭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历史性和暂时性,在此基础之上,《资本论》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把货币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透视出马克思货币批判的"视域转换"。这种"转换"不仅关涉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异化的现实根源,而且关乎消解这一异化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圣形象 资本主义私有制 作为资本的货币 货币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批判“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经典论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
2
作者 钟启东 《甘肃理论学刊》 2018年第5期5-11,共7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关于揭露和批判"神圣形象"与"非神圣形象"这个经典论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揭示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建构科学世界观...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关于揭露和批判"神圣形象"与"非神圣形象"这个经典论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立场和观点,揭示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建构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功能和主要使命。从文本背景、思想渊源、理论逻辑、内在意蕴等四个构建维度对这个经典论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解析,获取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念启迪,正是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郑重学术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思想政治教育 神圣形象 非神圣形象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下载PDF
马克思“非神圣形象”的三重形式及其意蕴
3
作者 张兵 孙晓彤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8,共8页
“非神圣形象”虽然是马克思早年的表述,但作为有着极强内在张力的批判表达,却贯穿着马克思整个思想的理论演进。结合马克思思想的进展,“非神圣形象”可从理论上概括为三重形式:鲍威尔彻底抽象观念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表面... “非神圣形象”虽然是马克思早年的表述,但作为有着极强内在张力的批判表达,却贯穿着马克思整个思想的理论演进。结合马克思思想的进展,“非神圣形象”可从理论上概括为三重形式:鲍威尔彻底抽象观念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费尔巴哈表面上现实实则抽象意义上的“感性的人”;作为现实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表达形式”的现实之物——商品。马克思对“非神圣形象”三重形式的批判是层层递进的,至商品批判这里,商品以其对象化下的“表现形式”成为对人异化存在进行完备分析的探究对象,货币和资本则是这一由“表”及“理”分析过程的标志点,最终彻底而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这一异化形式。马克思的分析表明,“非神圣形象”的虚假性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虚假性,“非神圣形象”的批判也不是一种单纯意志的克服行动,相反,对“非神圣形象”的克服实质上是人在现实存在结构中依其复杂必然性关联而展开的现实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非神圣形象 自我异化 资本主义批判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破除资本主义文明的“神圣形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新生 吴大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资本主义文明被塑造成超历史的“神圣形象”。这只不过是一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神话。血腥的原始积累、异化的现实发展以及必将自我终结的命运,都清晰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非文明性和非神圣性。中国式现代化以独特的... 在西方现代化理论中,资本主义文明被塑造成超历史的“神圣形象”。这只不过是一种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神话。血腥的原始积累、异化的现实发展以及必将自我终结的命运,都清晰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非文明性和非神圣性。中国式现代化以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亮相,以“革命—建设—改革”一体化的自主探索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侵略,以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本逻辑超越导致人与人对立的资本逻辑,以胸怀天下、和而不同的世界情怀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狭隘民族偏见和国际霸权,深刻揭橥了资本主义文明的“非神圣形象”。中国式现代化批判性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精神实质和价值意蕴,不在于弥补或修复资本主义文明内在的非正义和不完善,而在于拯救被资本、市场和私有财产联合剥夺的现代人的感性生命和合乎人性的生存方式,赋予共产主义理想新的时代内涵和中国式理解,开启彰显时代智慧、引领世界潮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资本主义文明 非神圣形象 批判超越
下载PDF
“超现代性”的现代性——马克思的现代性追求 被引量:2
5
作者 白刚 吴留戈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24 52,共5页
从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挣脱出来的现代性,本质上就是消解"神圣形象"的"上帝的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哲学通过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现代性之"主体性的自由"在观念上得以... 从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挣脱出来的现代性,本质上就是消解"神圣形象"的"上帝的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哲学通过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现代性之"主体性的自由"在观念上得以确立。但现代性在消解"神圣形象"的同时,又确立了"非神圣形象",人刚摆脱"神圣形象"的统治,又陷入了"非神圣形象"的统治,现代性还只是"半截子"的现代性,它仍未完成。而真正使人摆脱"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的双重异化和统治,最终获得自由个性彻底解放,正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的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神圣形象 非神圣形象 “超现代性” 现代性
下载PDF
涵养学生的崇高精神不是“矫情”——兼及对榜样教育的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全华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0-52,共3页
教育要成为丰富、提升人性和成就人生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捍卫崇高精神,并应以崇高的精神去引领人,使人成为具有崇高精神的人。在精神落俗、平面化的市场经济年代,教育不应被时尚牵着鼻子走,更不应对粗鄙化的种种流俗失却精神免疫力,而应... 教育要成为丰富、提升人性和成就人生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捍卫崇高精神,并应以崇高的精神去引领人,使人成为具有崇高精神的人。在精神落俗、平面化的市场经济年代,教育不应被时尚牵着鼻子走,更不应对粗鄙化的种种流俗失却精神免疫力,而应创造一种氛围,有效地引导人追求崇高。这绝不是一种"矫情"。因为崇高精神是人性提升的必要前提,是人的尊严的体现,是人的物化的解毒剂,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要涵养学生的崇高精神,应发挥榜样教育的精神成人的作用,应将榜样作为生活化的、有着鲜活生命的真正的人来向学生展示和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精神 神圣形象 非神圣形象 榜样
下载PDF
涵养学生的崇高精神不是“矫情”——兼议当下榜样教育的缺陷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全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4-97,共4页
教育要成为丰富、提升人性和成就人生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捍卫崇高精神,以崇高的精神去引领人,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崇高精神的人。教育不应被时尚牵着鼻子走,更不应对粗鄙化的种种流俗失却精神免疫力,而应创造一种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追求... 教育要成为丰富、提升人性和成就人生幸福的教育,就必须捍卫崇高精神,以崇高的精神去引领人,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崇高精神的人。教育不应被时尚牵着鼻子走,更不应对粗鄙化的种种流俗失却精神免疫力,而应创造一种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追求崇高。这绝不是一种"矫情"。因为崇高精神是人性提升的必要前提,是人的尊严的体现,是人的物化的解毒剂,是社会前进、发展的动力。要涵养学生的崇高精神,应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应将榜样作为生活化的、有着鲜活生命的真正的人来向学生展示和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精神 神圣形象 非神圣形象 榜样
下载PDF
货币的本质——从《巴黎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8
作者 雪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28,共7页
马克思对于货币本质的分析,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始终围绕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展开,这构成从《巴黎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一条隐性线索。如果说《巴黎手稿》侧重于从异化... 马克思对于货币本质的分析,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始终围绕其哲学的理论任务——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展开,这构成从《巴黎手稿》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一条隐性线索。如果说《巴黎手稿》侧重于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出发把货币理解为人的类本质的自我异化的话,那么《大纲》更侧重于把货币看作一种物化的社会关系,这反映了马克思货币批判的"视域转换"。这种"转换",不仅关涉人在"非神圣形象"中自我异化的现实根源,而且关乎消解这一异化的现实道路,它始终围绕资本主义生产中的资本、劳动和人的存在方式展开,这三个维度构成马克思货币批判的"三位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神圣形象 异化劳动 物化社会关系 作为资本的货币 货币批判
下载PDF
《资本论》的形而上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9
作者 胡建东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3期35-36,共2页
《理论探讨》2024年1期,15000字在《资本论》中,破除“抽象”的“形而上学批判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双重逻辑进路得到了彻底呈现。马克思借助形而上学批判方法和政治经济学话语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本质分析,将“非神圣形象的... 《理论探讨》2024年1期,15000字在《资本论》中,破除“抽象”的“形而上学批判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双重逻辑进路得到了彻底呈现。马克思借助形而上学批判方法和政治经济学话语方式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本质分析,将“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根源归结为以资本为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现象 本质分析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自我异化 形而上学批判 非神圣形象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资本论》的历史哲学意蕴
10
作者 付文军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7期31-32,共2页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明确表达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所在——聚焦于“工业以至于整个财富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关系”而“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问题以“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展...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已明确表达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所在——聚焦于“工业以至于整个财富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关系”而“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问题以“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马克思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非神圣形象 理论与实践 自我异化 此岸世界 《资本论》 哲学意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