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单一非离子型乳化剂制备氧化聚乙烯蜡微乳液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清泉 周仕祥 +4 位作者 杨震 瞿作明 杨萍 周建华 高敬民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采用高压乳化法,以氧化聚乙烯(OPE)蜡为原料用单一乳化剂制备了淡黄色、半透明的非离子型OPE蜡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和乳化压力对OPE蜡微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乳化剂用量或增加乳化压力均... 采用高压乳化法,以氧化聚乙烯(OPE)蜡为原料用单一乳化剂制备了淡黄色、半透明的非离子型OPE蜡微乳液。考察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的用量和乳化压力对OPE蜡微乳液的乳胶粒子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乳化剂用量或增加乳化压力均有利于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形成粒径更小的OPE乳胶粒子。在乳化剂用量为OPE蜡的25%、助剂用量为乳化剂的5%,乳化时压力为(8.5±0.5)MPa时,可获得性能良好的非离子型OPE微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聚乙烯蜡 离子型乳化
下载PDF
pH和盐类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微乳液的异常流变性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宗淇 郝策 +2 位作者 赵泽荣 祁琳 张洪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625-631,共7页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_9、正十六烷、正己醇和水所组成的微乳液为对象,研究盐和pH值对其粘度和流变性的影响,得出它们在pH值为7时最小,以及二价盐影响最大的结论.正好与离子型微乳液结果相反,为此进行了讨论.并从热效应和电导对其微...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_9、正十六烷、正己醇和水所组成的微乳液为对象,研究盐和pH值对其粘度和流变性的影响,得出它们在pH值为7时最小,以及二价盐影响最大的结论.正好与离子型微乳液结果相反,为此进行了讨论.并从热效应和电导对其微观结构作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流变性 PH值
下载PDF
无助乳化剂的非离子型石蜡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4
3
作者 付雪 诸林 +1 位作者 刘娟 朱蠡庆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7-972,共6页
采用机械搅拌与均质机联用的方法,以58#全精炼切片石蜡为原料进行制备石蜡乳液的实验,考察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石蜡乳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对石蜡... 采用机械搅拌与均质机联用的方法,以58#全精炼切片石蜡为原料进行制备石蜡乳液的实验,考察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石蜡乳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比单一乳化剂的乳化效果好;对石蜡乳化效果影响大小的顺序是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水用量>乳化时间;制备石蜡乳液的最佳条件为:m(Span-80)∶m(Tween-80)=2∶3、乳化剂用量9%(w),乳化温度80℃,乳化时间40 min,乳化水用量74%(w),搅拌转速1 000 r/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石蜡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3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石蜡 58^#全精炼切片石蜡 乳化Span-80 乳化Tween-80 无助乳化
下载PDF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乳化剂的制备及其乳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何丽红 杨帆 +3 位作者 谷雨 王浩 吴启凡 杨晓宇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52-756,共5页
以环氧树脂E51为母体,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基团,合成了非离子型乳化剂,并通过相反转法制备了环氧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随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的粒径减小,分布变... 以环氧树脂E51为母体,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基团,合成了非离子型乳化剂,并通过相反转法制备了环氧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固化膜的性能。结果表明,随乳化剂用量增加,乳液的粒径减小,分布变窄,贮存稳定性与离心稳定性均增强。当乳化剂用量达到21%(以环氧树脂质量为基础)时,乳液的粒径减小至1.45μm;在3 000 r/min,30 min的条件下离心稳定性良好,密封贮存6个月不分层。乳化剂用量为24%时所制乳液在室温下固化7 d后所得胶膜的微观结构致密,铅笔硬度3H,附着力1级,柔韧性1 mm,冲击强度15 kg·cm,耐水性、耐酸性和热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乳化 相反转法 环氧 粒径 稳定性 胶膜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微乳液热力学性质(Ⅱ)——醇类的原子数和活性剂的氧乙烯基团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郝策 石彩云 +3 位作者 陈宗淇 肖贵世 宋聚渭 程德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357-136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甲苯和醇所组成的微乳液,发现醇的烃链上碳原子数直接与热力学函数成线性关系,氧乙烯基团数与自由能、焓以及熵的对数值亦成线性关系。这些结果对研究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很有意义。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微乳液的异常流变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世权 陈宗淇 +4 位作者 郝策 伍世英 贾凤梅 高岚 陈滇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736-742,共7页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流变性、粘度、电导和NMR等实验,研究其微观结构.实验表明:在不同水油比范围内有不同结构,在层状结构区也有异常流变性,对此现象有了进一步理解.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下载PDF
非离子型乳化剂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心亚 傅和青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聚氧乙烯链 聚丙烯酸酯 聚合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制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妙青 卢建军 李文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 采用吐温80和司班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正己烷、甲苯为油相来制备微乳液。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和助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微乳液区形成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微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油相的结构、助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均对微乳液区的形成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动态光散射法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滕弘霓 周秀婷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通过测定 AEO9/己醇 /庚烷 /水 (或盐水 )微乳液体系的相区和电导率 ,研究了盐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盐能一定程度地促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形成 ,盐离子借助于 AEO9亲水基周围的水分子的作用而渗入... 通过测定 AEO9/己醇 /庚烷 /水 (或盐水 )微乳液体系的相区和电导率 ,研究了盐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盐能一定程度地促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形成 ,盐离子借助于 AEO9亲水基周围的水分子的作用而渗入界面膜内部 ,促使 W/O型微乳液导电能力增大。微乳液的水相体积分数越大 ,界面膜越疏松 ,盐离子越易渗入界面膜内部 ,导电的活化能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表面活性 性质 电导率 活化能 相行为
下载PDF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叶文见 孙绍晖 +1 位作者 孙培勤 刘大壮 《上海涂料》 CAS 2006年第11期19-22,共4页
在不同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采用聚乙二醇和环氧树脂合成一系列的高分子非离子型乳化剂,并利用相反转技术制备出相应的水性环氧乳液。研究表明:采用等摩尔量聚乙二醇和环氧树脂E-44,在催化剂过硫酸钾存在下于180℃反应,合成得到的多嵌... 在不同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采用聚乙二醇和环氧树脂合成一系列的高分子非离子型乳化剂,并利用相反转技术制备出相应的水性环氧乳液。研究表明:采用等摩尔量聚乙二醇和环氧树脂E-44,在催化剂过硫酸钾存在下于180℃反应,合成得到的多嵌段共聚产物反应程度高、乳化效果好。乳化剂的用量在22.2%时,采用相反转法制备的环氧乳液具有最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乳化 水性环氧 相反转 离心稳定性
下载PDF
以非离子型乳化剂为原料制备油包水型有机硅乳液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祺 陈超 +3 位作者 余凤湄 刘天利 孙素明 朱敬芝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获得稳定的有机硅乳液,分别采用几种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的非离子型乳化剂(Gransurf 71,77,90,Span 60,Tween85)制备了有机硅乳液。考察了乳化剂Gransurf 77(R77)浓度、乳化剂并用、油水质量比、环境温度对有机硅乳液类型、液滴尺寸、... 为获得稳定的有机硅乳液,分别采用几种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的非离子型乳化剂(Gransurf 71,77,90,Span 60,Tween85)制备了有机硅乳液。考察了乳化剂Gransurf 77(R77)浓度、乳化剂并用、油水质量比、环境温度对有机硅乳液类型、液滴尺寸、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乳化剂R77与R71复配获得了液滴尺寸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研究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液滴尺寸减小,乳液的稳定性提高;与含水量50%的乳液相比,高含水量乳液的液滴尺寸较小,黏度增加;乳液在室温下稳定,70℃时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 乳化 离子型乳化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
12
作者 于秀芳 张洪林 +2 位作者 薛美玲 辛寅昌 陈宗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58-1861,共4页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由正十六烷/正己醇/水/烷基聚氧乙烯醚组成的微乳液中水的状态,对微乳液中水的模式对热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解释.在微乳液具有异常流变性的水油比范围内,测定了体系在负触变性状态恢复期间的热效应.
关键词 热焓 离子型 表面活性 量热法
下载PDF
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 (Ⅱ)醇类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热力学函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策 肖贵世 陈宗淇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3期48-54,共7页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甲苯、水和醇类组成微乳液。研究了醇分子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以及温度对吉布斯函数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出体系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醇的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这...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甲苯、水和醇类组成微乳液。研究了醇分子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以及温度对吉布斯函数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出体系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醇的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式对讨论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下载PDF
红外光谱研究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微乳液的水结构 被引量:16
14
作者 膝弘霓 杨泽福 +1 位作者 辛寅昌 陈宗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由烷基聚氧乙烯醚(AEO_9)/正己醇/正十六烷/水所组成的微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水内核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以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谱带,由高斯分布曲线面积得出不同结构水的含量.只有少量水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另有部分水束缚于聚氧乙烯链段之... 由烷基聚氧乙烯醚(AEO_9)/正己醇/正十六烷/水所组成的微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对水内核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以水分子的OH伸缩振动谱带,由高斯分布曲线面积得出不同结构水的含量.只有少量水与表面活性剂结合,另有部分水束缚于聚氧乙烯链段之间,这些水与水相中的自由水呈动态平衡.当体系在剧烈振动后,少量结合水转为束缚水,静止后又恢复原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积活性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液的碳原子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滕弘霓 孙镛 +2 位作者 黄斌 孔斌 陈宗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2-776,共5页
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醇)、水和油形成微乳液,用拟三角相图中微乳区的面积确定形成微乳液的最佳条件.实验证明,油的碳原子数加上醇的碳原子数等于表面活性剂的碳原子数时为微乳液形成最佳条件。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碳数相关性 相图
下载PDF
量热法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水的状态
16
作者 滕弘霓 陈宗淇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4期314-317,共4页
对十六烷/正己醇/AEO9与水混和形成微乳液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本体系中水可有三种状态:结合水、自由水和束缚水。热焓值远低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且束缚水范围较宽。在异常流变性区域内,体系相变热焓与负触变性成正比。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AEO9 量热法
下载PDF
非离子型乳化剂及其水性EP-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研制
17
作者 魏帅 胡亮晴 +1 位作者 陈文 张凯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1,共5页
以聚醚多元醇(N-220)和环氧树脂(EP)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水性乳化剂(EP-N-220);然后将其与阴离子型乳化剂CO-43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进行复配,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EP-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结果表明:以三氟化硼乙醚... 以聚醚多元醇(N-220)和环氧树脂(EP)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非离子型水性乳化剂(EP-N-220);然后将其与阴离子型乳化剂CO-43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进行复配,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水性EP-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结果表明:以三氟化硼乙醚为催化剂,当n(羟基)∶n(环氧基)=1.00∶1.00、反应温度为100℃和反应时间为6 h时,EP-N-220对EP-丙烯酸酯单体具有很好的乳化能力;当m(EP-N-220)∶m(CO-436)=4∶6、w(复合乳化剂)=2.5%(相对于总单体质量而言)、乳化温度为70℃和m(EP)∶m(混合单体)=15∶85时,水性EP-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储存稳定性超过180 d,并且相应的热固化涂膜之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3H、柔韧性为1 mm且耐水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丙烯酸酯 复合 离子型 乳化 聚醚多元醇
下载PDF
非离子型微乳液的热力学性质——Ⅲ.盐类和pH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郝策 毕研枢 +2 位作者 孙志刚 陈宗淇 石彩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十六烷、正己醇和水所组成的微乳液,研究醇从油相向界面层转移时的体系Gibbs函数变化,并从热力学关系式得出焓和熵的变化关系。本文研究水相中不同盐类和pH值对这些热力学函数的影响。发现这些热...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十六烷、正己醇和水所组成的微乳液,研究醇从油相向界面层转移时的体系Gibbs函数变化,并从热力学关系式得出焓和熵的变化关系。本文研究水相中不同盐类和pH值对这些热力学函数的影响。发现这些热力学函数与盐类中阳离子价数和pH值都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 表面活性
下载PDF
非离子乳化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酰胺、丙烯酸反相乳液聚合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锦宗 曹亚峰 +1 位作者 刘兆丽 马希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68-772,共5页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物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聚合乳液。研究了丙烯酰胺 (AM)、丙烯酸(AC)在淀粉上进行反相乳液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中乳化剂的作用。讨论了乳化剂种类、组成、用量及乳液形成方法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品特性粘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单一表面活性剂进行复配得到的混合物的乳化效果最好 ,当以m(Span2 0 )∶m(OP4 ) =4 0∶6 0或m(Span2 0 )∶m(OP10 ) =6 0∶4 0的复配物作为乳化剂 ,ω(乳化剂 ) =6 %~ 7% ,V(油 )∶V(水 ) =1 2∶1,m(AM)∶m(AC) =4∶1,c((NH4 ) 2 S2 O8) =2 4× 10 - 4mol L ,时间 6h ,t =4 5℃ ,接枝率可达 98% ,产物的特性粘数可达 10 10~ 10 2 0mL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乳化 淀粉 丙烯酰胺 丙烯酸 接枝共聚 反相
下载PDF
非离子型微乳液介质-天竺牡丹紫催化光度法测定水及土壤中微量锰 被引量:9
20
作者 魏琴 杜斌 +2 位作者 吴丹 李超 欧庆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00-1003,共4页
研究了以微乳液作为介质 ,在pH 4.5HAc NaAc缓冲溶液中 ,用氨三乙酸作活化剂 ,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天竺牡丹紫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在 5 80nm处 ,检出限达到 3.8ng L ,线性范围为 0 .4~ 5 .6 μg L。该法用于土壤及水中微量锰的测定 ,相... 研究了以微乳液作为介质 ,在pH 4.5HAc NaAc缓冲溶液中 ,用氨三乙酸作活化剂 ,锰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天竺牡丹紫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在 5 80nm处 ,检出限达到 3.8ng L ,线性范围为 0 .4~ 5 .6 μg L。该法用于土壤及水中微量锰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6 %,加标回收率在 95 %~ 10 7%范围内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介质 天竺牡丹紫 催化光度法 测定 土壤 量锰 动力学光度法 催化氧化 测定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